百度 64书屋 有求必应! 我家通万界,李二误入,被我偷袭 http://www.64sw.com/xiaoshuo/wojiatongwanjie0lierwuru0beiwotouxi/read/79/41.html 全文阅读!64书屋,有求必应!
换源:
大明的宗室,过得很好,但也很惨。
国破家亡之际,那就是造过的孽,得要还回来。
李缘对此先举了福王的例子,就是万历皇帝以及其宠妃的儿子,福王朱常洵!
“干了什么?”
“嗯,老朱啊,我就举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那个万历皇帝的儿子——福王,他真的是非常典型的明末宗室藩王代表了!”
“这一位可是万历皇帝最为宠爱的妃子所生的皇子,万历皇帝为了他还闹了出很多事,但现在不急着说,先说说这家伙在当起义军围攻洛阳时的表现,明明起义军都围城了,但这位福王还是一毛不拔啊,城内的守军见你福王明明是钱银无数,堆积如山,却不愿意打开府库犒劳我们,你说这怎么守城?朱家的江山,你一个宗室藩王都不在意,我们还在意什么?”
“所以啊,在起义军攻破洛阳后,福王的财富就都落入了起义军的手里,而据说这位福王下场极惨,被义军给做成所谓的福禄酒所吃了,但是不是?不好说,记载是被乱兵杀了,但具体是前者还是后者,那就不清楚了,但可以肯定这下场,那必然是很凄惨的。”
听到这里,老朱脸色铁青,一言不发。
愤怒?
那是肯定的。
他是无比的愤怒。
这些子孙后代啊,就没有一个正常的,可以说是都有问题。
“爹啊,这些宗室的子弟,真就是穷奢极欲啊,而且还认不清大局,都到了这地步,居然还想着自己的钱财,而不是为国为民……唉,我真是不知道该如何对待这大明的宗室。”
朱标表示很失望,谁能想到这一套封爵这制度下,大明宗室居然是如此的废物,这怕是不能如此,所以这必须要改。
“标儿,你先别急,这事咱会处理。”朱元璋有改的念头,但现在不能急,再说了这子孙后代的问题,自己要一一去解决。
老朱随后就询问了李缘,关于这个去往其他大明时空的问题了。
“先生,你可否告知我,咱是不是可以去到后世任何一个时期的大明?比如说,这个万历皇帝所在的大明,是不是可以去?”
“这就得要看你对洪武朝大明的改造了,改变若是不够,那么时空的点位就不多,到时候就很难办,除非是看我家里有谁来,但这样是其他朝代的,所以你要想精准?那就看你的努力程度,别忘了人家李世民。”
李缘是抓住机会,继续鞭策朱元璋,得要好好努力,顺便再提一提李世民,好让老朱继续努力下去,这可不能落后,你这落后就比不上人家唐太宗了。
老朱当然懂的,再次保证:“咱知道,大明朝必然要改变,首先这制度上的变化,海禁要调整,再有的就是边境问题,大明要对外扩张。”
重农抑商?
那也要改,必须得要改。
咱要做的事情可真多啊,宗室制度要改,海禁政策要调整,国策也要做些改动,再有就是制度上需要改革。
老朱慢慢盘算着,发现自己要做的事情,那是真心不少的,但这都是为了大明,所以改革势在必行。
“父皇,这打不好打,咱们要扩张,安南那很难办,水土不服就是最大问题,还有的就是西域跟藏边也是问题,东北、大漠等,也不是说一下子就能征服。”
朱标倒不是说不支持打,问题是这打肯定是不好打,得要先找准目标啊,再有的就是治理的问题,若是没有好的治理之策,打下来也是一大问题。
总不能说要时刻靠镇压来管理吧?
就好说安南了,咱们是要一个粮仓,不是要一个日常叛乱之地。
安南脱离的时间有些长,咱们要想重新统治就真心不容易,这需要考虑考虑了,事情没那么的简单啊!
“这方面如何做?先生,可否教我?”老朱沉思片刻,想到这方面得要问李缘,宗室制度的变动就在于这个过度的优待以及爵位的问题,这自己是可以去改的,参考还是有的呀,汉唐都可以参考一二,再有的就是地盘的问题了。
若是大明可以向外扩张,到时候就是把藩王给分封出去,那么一来这就是实行分封制,保持着中土大明帝国的中央集权制,然后就是海外分封了。
当然,如何治理大明的周边疆土,如安南这块地方,能藩王分封过去吗?
那肯定不可以,这地方是粮仓啊,所以不能这样做。
起码要扩张到一定的程度,才可以实行分封制。
也就是说保持中央的绝对强大,再行分封。
现在嘛……
那不能,也不急。
老朱觉得治理地方的问题,现如今是更需要解决的事,而宗室改革问题,反而是要放一放,现如今要改显然不难啊,所以这事我是能解决的,但问题是在于地方治理上就是一大难题了。
“治理啊?”
闻言,李缘不得不皱起了眉头,陷入了沉思之中,但随后就给出了建议:“那就得要按照现有的制度来,难道老朱你是担心无法做到?”
朱标苦笑道:“先生,此事并不容易,安南脱离已久,与我中原故土已有隔阂,安南人不见得都会欢迎我们,而要是说作为藩属国,或许人家碍于武力而不得不臣服,但要说将其纳入我大明的统治,这并不容易。”
容易吗?
这不容易啊!
就算是灭其国,到时候也会出现一定的问题,叛乱的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我们需要持续不断的镇压,这……
“你们担心这个,那就是强硬一点,为了大明而不留后患,为何不可?”李缘没什么好办法,但极端的办法还是有的,而且这是好办法来着。
“这……”
朱标眉头紧皱着,似乎是有些不忍。
而朱元璋呢,倒是知道李缘是不反对的,所以自己可以这样做。
“若是这样,咱就没什么压力了,先生,你可以放心的,安南必然会并入我大明版图,成为大明帝国的疆土。”
信心!
老朱是不缺的,再有的就是敢干。
不就是说杀嘛,完全是没有难度,他不介意乱杀。
“爹啊,我不是说不能杀,但有个更大的问题,移民的问题,没人在那里,那怎么开发?”朱标一看这样,知道自家爹要发威,那得要赶紧阻止。
杀,肯定不是不杀,但问题是开发问题。
人没了,得要从内地迁移人过去,云南也要开发啊,安南这边怎么移民过去?是湖广吗?爹啊,人是一大问题,你知道吧?
“说的倒是没错,的确是要考虑人的问题。”朱元璋闻言,不得不认可这一点,他知道这话没有说错。
好吧,但这人也不是没有,只是移民而已,不是有很多的流民,这些人也是隐患,那就转移到安南那里,给身份,让其定居。
老朱随即便开口道:“咱记得荆襄一地,流民不少,咱之前下旨封禁此地,但这里还是聚集了不少人,那么咱就把这些人迁移到安南那里,这总可以了吧?”
荆襄流民?
而此时的李缘捕捉到这点。
记得成化年间因为这一问题,可以说是十分头疼啊,不过这一切还是在于朱元璋,因为就是他封禁此地,尤其是禁止流民进入。
之所以这样做,还是因为朱元璋想要加强对社会的控制,因为这里地形很复杂,自古以来就盗贼流寇出没的地方,一旦被不轨之人占据,就会形成巨大的麻烦。
但朱元璋虽然是这样做了,可最终这荆襄之地还是涌入了大量的流民,并且是成为了明朝的一大麻烦。
为了对付这些流民,那可以说是多次调兵镇压,极为的血腥,成化年间更是爆发大起义,还是成化帝废了不少的心力才得以解决。
只是这一切的根源啊,还是在于土地兼并的问题,是官僚、皇室贵族侵占了大批的土地,导致农民失去了土地,被迫流亡啊。
但要是说迁移到安南,自然就是有了新的土地可耕种,不过前提是打下安南,而李缘对此倒是不怀疑,朱棣都可以打下,没理由说朱元璋这时期不能。
明初的明军,战斗力不用怀疑,卫所制还没有烂掉,所以不用怀疑明军的作战能力,而且四年靖难下来,大明可以嗾使内耗严重,但经过朱棣的发展,不还是能把安南打下来吗?
虽说后面呢,因为一系列的问题,最终是导致失去了安南,但明初的根据跟朱棣那时候,又不一样了。
李缘当然不会怀疑了,这事基本上是稳稳当当的,就不存在说难题二字,但问题是老朱对于那些流民的信任呢?
“先生,不知道这可以不?”
朱标比较谨慎,问问李缘的意见。
提及这事,李缘是重点说明了这事,尤其是朱元璋在这处理上十分的粗糙,但人家考虑的事江山稳定,自然是要排除一切不稳因素了。
你说这能怎么样?
说到底,这些流民的出现还是因为土地被侵占,被迫而成为了流民,并不是一开始就是流民。
是,当时明初的社会环境下,肯定会有这种流民,但数量不能说多,不至于说有百万的,只能说明朝中期的社会矛盾已是非常的尖锐了。
“荆襄的流民,在成化年间已有百万之众,是成化帝废了不少的精力才将其平定,要知道这一大问题的出现就在于你老朱折腾出来的,这些不是叛贼,而是失去了土地的农民,成化皇帝为了处理这流民的问题,那是给出了两个主要的办法,第一就是允许部分在当地入籍,第二个就是鼓励这些流民返回原籍,并且是给这些愿意返回的流民粮食种子、耕牛、口粮,还对返乡的流民减免了赋税,若是没有成化皇帝,怕是明末的流寇要提前出现了。”
而随着李缘的这番话,老朱对此还是很明白的,就是在点自己的,根源还是他,所以明初自己定下的诸多制度……
问题,就那么的多吗?
老朱越想就越是迷茫了。
他现在的感觉呢,就是觉得说还需要后人给自己填坑了。
见状,朱标连忙说道:“父皇,荆襄一地,流民已有,若是一味封禁,只会是迫使更多的人进入,依儿臣之见就是先开放封禁吧,并且是要多多宣传,好让流民安心。”
朱元璋情绪不对,被打击得不轻。
朱标还是看得出来,赶紧是安抚起来。
不管怎么说,现在得要先做改变才行,若是不做改变就是什么都没用了,最起码荆襄是不能再封锁了。
只是就朱标的说法,老朱并不看好,摇头说道:“没有实质的利益,怎么安心?”
流民之所以是流民,那是真的是一无所有。
仅凭三两句话就打发了,可能吗?
而对于老朱的不看好,朱标有话说。
“所以啊,得要尽快拿下安南在,再有就是妥善安置,刚才先生不是说了吗?成化帝在镇压过后,还是采取了安抚措施,执行了当地给予籍贯以及送回原籍的两种做法吗?那咱们也可以试一试的,只是这籍贯非当地的,也不是说送回原籍,而是要用安南的,父皇觉得如何?”
“就算是这样,这些人不见得相信,他们防备着朝廷,朝廷也防备着他们。”而朱元璋对此很清楚,知道这事绝不是一两句话就可以解决,所以还是要再考虑考虑。
说白了,封禁不能现在就解除,起码说要把安南打下来再说。
而在老朱顾虑重重之际,李缘对朱元璋说道:“老朱啊,就照着太子说的去办吧,起码要给到诚意啊,要不然这些流民终究是会持续下去,到时候时间一长就更加不信任了。”
朱标这做法如何?
只能说可以一试。
不管怎么说,打安南以及对荆襄的封禁解除,再加上流民的安置工作,得要开展了,到时候拿下安南就得要尽快展开迁移工作了。
若是不知道连流民具体有多少人都不知道,怎么进行迁移工作?再说了,也不是说都要迁移这些流民的,还是需要从各省调动一些还是的人迁移过去,所以这准备工作要提前进行,可不能拖。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
国破家亡之际,那就是造过的孽,得要还回来。
李缘对此先举了福王的例子,就是万历皇帝以及其宠妃的儿子,福王朱常洵!
“干了什么?”
“嗯,老朱啊,我就举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那个万历皇帝的儿子——福王,他真的是非常典型的明末宗室藩王代表了!”
“这一位可是万历皇帝最为宠爱的妃子所生的皇子,万历皇帝为了他还闹了出很多事,但现在不急着说,先说说这家伙在当起义军围攻洛阳时的表现,明明起义军都围城了,但这位福王还是一毛不拔啊,城内的守军见你福王明明是钱银无数,堆积如山,却不愿意打开府库犒劳我们,你说这怎么守城?朱家的江山,你一个宗室藩王都不在意,我们还在意什么?”
“所以啊,在起义军攻破洛阳后,福王的财富就都落入了起义军的手里,而据说这位福王下场极惨,被义军给做成所谓的福禄酒所吃了,但是不是?不好说,记载是被乱兵杀了,但具体是前者还是后者,那就不清楚了,但可以肯定这下场,那必然是很凄惨的。”
听到这里,老朱脸色铁青,一言不发。
愤怒?
那是肯定的。
他是无比的愤怒。
这些子孙后代啊,就没有一个正常的,可以说是都有问题。
“爹啊,这些宗室的子弟,真就是穷奢极欲啊,而且还认不清大局,都到了这地步,居然还想着自己的钱财,而不是为国为民……唉,我真是不知道该如何对待这大明的宗室。”
朱标表示很失望,谁能想到这一套封爵这制度下,大明宗室居然是如此的废物,这怕是不能如此,所以这必须要改。
“标儿,你先别急,这事咱会处理。”朱元璋有改的念头,但现在不能急,再说了这子孙后代的问题,自己要一一去解决。
老朱随后就询问了李缘,关于这个去往其他大明时空的问题了。
“先生,你可否告知我,咱是不是可以去到后世任何一个时期的大明?比如说,这个万历皇帝所在的大明,是不是可以去?”
“这就得要看你对洪武朝大明的改造了,改变若是不够,那么时空的点位就不多,到时候就很难办,除非是看我家里有谁来,但这样是其他朝代的,所以你要想精准?那就看你的努力程度,别忘了人家李世民。”
李缘是抓住机会,继续鞭策朱元璋,得要好好努力,顺便再提一提李世民,好让老朱继续努力下去,这可不能落后,你这落后就比不上人家唐太宗了。
老朱当然懂的,再次保证:“咱知道,大明朝必然要改变,首先这制度上的变化,海禁要调整,再有的就是边境问题,大明要对外扩张。”
重农抑商?
那也要改,必须得要改。
咱要做的事情可真多啊,宗室制度要改,海禁政策要调整,国策也要做些改动,再有就是制度上需要改革。
老朱慢慢盘算着,发现自己要做的事情,那是真心不少的,但这都是为了大明,所以改革势在必行。
“父皇,这打不好打,咱们要扩张,安南那很难办,水土不服就是最大问题,还有的就是西域跟藏边也是问题,东北、大漠等,也不是说一下子就能征服。”
朱标倒不是说不支持打,问题是这打肯定是不好打,得要先找准目标啊,再有的就是治理的问题,若是没有好的治理之策,打下来也是一大问题。
总不能说要时刻靠镇压来管理吧?
就好说安南了,咱们是要一个粮仓,不是要一个日常叛乱之地。
安南脱离的时间有些长,咱们要想重新统治就真心不容易,这需要考虑考虑了,事情没那么的简单啊!
“这方面如何做?先生,可否教我?”老朱沉思片刻,想到这方面得要问李缘,宗室制度的变动就在于这个过度的优待以及爵位的问题,这自己是可以去改的,参考还是有的呀,汉唐都可以参考一二,再有的就是地盘的问题了。
若是大明可以向外扩张,到时候就是把藩王给分封出去,那么一来这就是实行分封制,保持着中土大明帝国的中央集权制,然后就是海外分封了。
当然,如何治理大明的周边疆土,如安南这块地方,能藩王分封过去吗?
那肯定不可以,这地方是粮仓啊,所以不能这样做。
起码要扩张到一定的程度,才可以实行分封制。
也就是说保持中央的绝对强大,再行分封。
现在嘛……
那不能,也不急。
老朱觉得治理地方的问题,现如今是更需要解决的事,而宗室改革问题,反而是要放一放,现如今要改显然不难啊,所以这事我是能解决的,但问题是在于地方治理上就是一大难题了。
“治理啊?”
闻言,李缘不得不皱起了眉头,陷入了沉思之中,但随后就给出了建议:“那就得要按照现有的制度来,难道老朱你是担心无法做到?”
朱标苦笑道:“先生,此事并不容易,安南脱离已久,与我中原故土已有隔阂,安南人不见得都会欢迎我们,而要是说作为藩属国,或许人家碍于武力而不得不臣服,但要说将其纳入我大明的统治,这并不容易。”
容易吗?
这不容易啊!
就算是灭其国,到时候也会出现一定的问题,叛乱的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我们需要持续不断的镇压,这……
“你们担心这个,那就是强硬一点,为了大明而不留后患,为何不可?”李缘没什么好办法,但极端的办法还是有的,而且这是好办法来着。
“这……”
朱标眉头紧皱着,似乎是有些不忍。
而朱元璋呢,倒是知道李缘是不反对的,所以自己可以这样做。
“若是这样,咱就没什么压力了,先生,你可以放心的,安南必然会并入我大明版图,成为大明帝国的疆土。”
信心!
老朱是不缺的,再有的就是敢干。
不就是说杀嘛,完全是没有难度,他不介意乱杀。
“爹啊,我不是说不能杀,但有个更大的问题,移民的问题,没人在那里,那怎么开发?”朱标一看这样,知道自家爹要发威,那得要赶紧阻止。
杀,肯定不是不杀,但问题是开发问题。
人没了,得要从内地迁移人过去,云南也要开发啊,安南这边怎么移民过去?是湖广吗?爹啊,人是一大问题,你知道吧?
“说的倒是没错,的确是要考虑人的问题。”朱元璋闻言,不得不认可这一点,他知道这话没有说错。
好吧,但这人也不是没有,只是移民而已,不是有很多的流民,这些人也是隐患,那就转移到安南那里,给身份,让其定居。
老朱随即便开口道:“咱记得荆襄一地,流民不少,咱之前下旨封禁此地,但这里还是聚集了不少人,那么咱就把这些人迁移到安南那里,这总可以了吧?”
荆襄流民?
而此时的李缘捕捉到这点。
记得成化年间因为这一问题,可以说是十分头疼啊,不过这一切还是在于朱元璋,因为就是他封禁此地,尤其是禁止流民进入。
之所以这样做,还是因为朱元璋想要加强对社会的控制,因为这里地形很复杂,自古以来就盗贼流寇出没的地方,一旦被不轨之人占据,就会形成巨大的麻烦。
但朱元璋虽然是这样做了,可最终这荆襄之地还是涌入了大量的流民,并且是成为了明朝的一大麻烦。
为了对付这些流民,那可以说是多次调兵镇压,极为的血腥,成化年间更是爆发大起义,还是成化帝废了不少的心力才得以解决。
只是这一切的根源啊,还是在于土地兼并的问题,是官僚、皇室贵族侵占了大批的土地,导致农民失去了土地,被迫流亡啊。
但要是说迁移到安南,自然就是有了新的土地可耕种,不过前提是打下安南,而李缘对此倒是不怀疑,朱棣都可以打下,没理由说朱元璋这时期不能。
明初的明军,战斗力不用怀疑,卫所制还没有烂掉,所以不用怀疑明军的作战能力,而且四年靖难下来,大明可以嗾使内耗严重,但经过朱棣的发展,不还是能把安南打下来吗?
虽说后面呢,因为一系列的问题,最终是导致失去了安南,但明初的根据跟朱棣那时候,又不一样了。
李缘当然不会怀疑了,这事基本上是稳稳当当的,就不存在说难题二字,但问题是老朱对于那些流民的信任呢?
“先生,不知道这可以不?”
朱标比较谨慎,问问李缘的意见。
提及这事,李缘是重点说明了这事,尤其是朱元璋在这处理上十分的粗糙,但人家考虑的事江山稳定,自然是要排除一切不稳因素了。
你说这能怎么样?
说到底,这些流民的出现还是因为土地被侵占,被迫而成为了流民,并不是一开始就是流民。
是,当时明初的社会环境下,肯定会有这种流民,但数量不能说多,不至于说有百万的,只能说明朝中期的社会矛盾已是非常的尖锐了。
“荆襄的流民,在成化年间已有百万之众,是成化帝废了不少的精力才将其平定,要知道这一大问题的出现就在于你老朱折腾出来的,这些不是叛贼,而是失去了土地的农民,成化皇帝为了处理这流民的问题,那是给出了两个主要的办法,第一就是允许部分在当地入籍,第二个就是鼓励这些流民返回原籍,并且是给这些愿意返回的流民粮食种子、耕牛、口粮,还对返乡的流民减免了赋税,若是没有成化皇帝,怕是明末的流寇要提前出现了。”
而随着李缘的这番话,老朱对此还是很明白的,就是在点自己的,根源还是他,所以明初自己定下的诸多制度……
问题,就那么的多吗?
老朱越想就越是迷茫了。
他现在的感觉呢,就是觉得说还需要后人给自己填坑了。
见状,朱标连忙说道:“父皇,荆襄一地,流民已有,若是一味封禁,只会是迫使更多的人进入,依儿臣之见就是先开放封禁吧,并且是要多多宣传,好让流民安心。”
朱元璋情绪不对,被打击得不轻。
朱标还是看得出来,赶紧是安抚起来。
不管怎么说,现在得要先做改变才行,若是不做改变就是什么都没用了,最起码荆襄是不能再封锁了。
只是就朱标的说法,老朱并不看好,摇头说道:“没有实质的利益,怎么安心?”
流民之所以是流民,那是真的是一无所有。
仅凭三两句话就打发了,可能吗?
而对于老朱的不看好,朱标有话说。
“所以啊,得要尽快拿下安南在,再有就是妥善安置,刚才先生不是说了吗?成化帝在镇压过后,还是采取了安抚措施,执行了当地给予籍贯以及送回原籍的两种做法吗?那咱们也可以试一试的,只是这籍贯非当地的,也不是说送回原籍,而是要用安南的,父皇觉得如何?”
“就算是这样,这些人不见得相信,他们防备着朝廷,朝廷也防备着他们。”而朱元璋对此很清楚,知道这事绝不是一两句话就可以解决,所以还是要再考虑考虑。
说白了,封禁不能现在就解除,起码说要把安南打下来再说。
而在老朱顾虑重重之际,李缘对朱元璋说道:“老朱啊,就照着太子说的去办吧,起码要给到诚意啊,要不然这些流民终究是会持续下去,到时候时间一长就更加不信任了。”
朱标这做法如何?
只能说可以一试。
不管怎么说,打安南以及对荆襄的封禁解除,再加上流民的安置工作,得要开展了,到时候拿下安南就得要尽快展开迁移工作了。
若是不知道连流民具体有多少人都不知道,怎么进行迁移工作?再说了,也不是说都要迁移这些流民的,还是需要从各省调动一些还是的人迁移过去,所以这准备工作要提前进行,可不能拖。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
百度 64书屋 有求必应! 我家通万界,李二误入,被我偷袭最新章节 http://www.64sw.com/xiaoshuo/wojiatongwanjie0lierwuru0beiwotouxi/read/79/41.html ,欢迎收藏!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