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 64书屋 有求必应! 我家通万界,李二误入,被我偷袭 http://www.64sw.com/xiaoshuo/wojiatongwanjie0lierwuru0beiwotouxi/read/79/40.html 全文阅读!64书屋,有求必应!
换源:
随即,他话锋一转,缓缓说道:“但是呢,不听不代表没用啊,从朱祁镇之后大明就文武失衡,再就是你自己的问题,对自家人太好,而对文武勋贵都没有任何利益输送,说白了就是把所有东西都给了老朱家,而别人就是什么都没有,你说这谁愿意再卖命?”
老朱一听这话,那是不乐意了,当即是开口说道:“不是,咱给子子孙孙,有错吗?而且这些贪官不就是要贪吗?找什么借口?”
我错了吗?
大明是我辛辛苦苦建立的,给子孙后代富贵错了吗?
反正他朱元璋是不认为说错了的,所以这得要解释解释,要为自己说话。
“爹啊,我倒是觉得李先生没说错,对于宗室过于优待,再加上对官员过度苛刻,就目前的俸禄是真的不能让官员养家。”
朱标其实对此也颇有些为此,洪武朝对于官员的确是过于苛刻,贪官固然是要杀,但不能一味以杀为主啊。
“标儿,你这是对自己的弟弟们不满了?”老朱很不满,就不爱听这样的话,什么叫对宗室优待呢?
难道说不应该吗?
反正老朱不认为说不该这样做,现在朱标居然反过来说自己,自然是引起了他的不满。
“再说了,我的宗室制度有何问题?标儿啊,你说我这一辈子为的什么?不还是为了儿孙能享福吗?苦日子啊,咱是真不想儿孙再经历这样的日子,所以我这做的不都是为了你们吗?”
在老朱看来,我让子孙后代享福,错了吗?
不,不可能啊,没有错的,绝对没有的,自己都吃了那么多的苦头,要是子孙后代还要跟着吃苦头,试问有什么意义?
老朱是颇为得意的对李缘说道:“先生啊,你要知道我这一套爵位制度,亲王、郡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的八个等级爵位,并且是规定自奉国中尉起不再降爵,那是一律册封为奉国中尉。”
朱元璋的想法很朴实,我只是想让子孙可以过上温饱的生活,难道说这是错误的吗?
不可能啊,任何人都有这样的想法,所以这不能说是错了。
朱标呢?
虽然刚刚是跟朱元璋说了宗室优待的事情,但只是觉得说优待过高了,对比官员的俸禄呢,实在是有些不妥当,所以这理应是要稍微降低一下待遇。
至于说封爵制度呢?
他是支持的。
因为没觉得有问题。
让后代子孙过上富足生活,非常的合理合法,不是吗?
朱元璋、朱标都不觉得说封爵制度有问题,老朱是坚定支持,或者说是对自己的设计充满了自信,认为说自己的这一套无比的完美。
而朱标这边仅仅只是担心宗室优待过度,再加上对官员的过度苛刻,那是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而已,所以是希望能削减一下宗师的优待制度罢了,外加就是稍微提高一下官员的待遇问题,俸禄不能太低了。
问题是老朱的这一套,听起来是挺好的,但其最大弊端呢,就是在于没有降等袭爵制。
李缘不得不说老朱还是有些过于的天真,或者说就是只想着让子孙后代过幸福生活,却从没有想过样养不养得起的问题。
再有,就是对于自己的子孙繁育能力,稍微有些低估了,或者说是认知不足啊!
“老朱啊,你这还是天真了,我之前跟你提到过,大明灭亡的原因有很多,而这其中宗室是原因之一,而且为何大明朝穷啊?养宗室就是一大问题,你要知道你最终生了二十六个皇子,而你的皇子们,又生了几个?一百二十九啊,虽然这其中有几个儿子没有后代,但你这最终留后的有二十个儿子,这就给你生了一百二十九个,而这才是第二代人,你就说说吧,往后得有几个呢?”
既然老朱这么天真,那么李缘就得要告知对方,大明的宗室到底有多烂了,尤其是朱棣上位后为了防止再有藩王效仿自己造反,那可以说是全面开启了……
嗯,就是养猪,养猪啊!
朱元璋、朱标面色大变,已经明白了过来。
老朱生了二十六个,而这二十六个儿子里,就算有人没后,但还有二十人留后了,还是一百来人,那么这一百来人再往下呢?
子子孙孙,真就是无穷无尽!
而且关键是老朱对宗室极为优待,为的就是确保自己的子孙后代能有足的生活,再加上朱棣防备宗室,更是什么都不给干。
那么除了造娃,不就还是造娃吗?
李缘这边是继续往下说,说的就是宗室问题。
“老朱啊,明末时在册的皇室子弟就过百万人,而这些宗室子弟什么都不用干,就是靠着爵位领俸禄,但最低的奉国中尉年俸都有两百石,好像不多,但对比官员的话,那可就不少了,因为是四品以上的年俸才过两百石,再加上此时的大明朝奉国中尉可是有上百万,你说这负担重不重?”
“另外,大明朝官员俸禄低是一回事,发放的东西才是问题啊,明初的时,就是米、钞两部分组成,且主要是给米,再往后呢,就是永乐朝推行米折钞制度,规定:一二品四分支米,六分之钞,三四品米钞各半,五六品米六钞四,七八品米八钞二,再往后又有了一定的调整,但主要是米跟钞的问题,就是比例问题而已,对于官员来说实际作用都一样,问题是永乐朝后出现了米折物的方式,主要是折成胡椒、苏木、绢布、棉布等,按照官方的说法就是“折色”。”
老朱这一听啊,发现了问题,这是又拐到了官员俸禄问题上,所以是不得不打断了李缘。
他开口道:“先生,你这说着我大明宗室的问题,怎么又绕到了官员的俸禄上面去?”
怎么又是官员俸禄了?
这怎么就低了呢?
贪官污吏不治?
能行吗?
再说了,这活不了吗?
不对啊,咱算的很清楚,这能保障的呀!
而对于朱元璋的不理解,李缘则是慢条斯理的进行讲解,顺便还举了不少例子。
“我只想告诉你,四品官员的年俸才比奉国中尉多,而你这上面还有七个爵位啊,亲王一级的俸禄是多少?一开始可是规定五万石,虽说后面是做了些调整,改为了一万石,但这还是比官员多啊,对吧?正一品的官员,一年俸禄也才一千石出头,你说这对比下来,官员们心理平衡不?我可以告诉你啊,大明贪腐问题无比的严重,而且洪武一朝别看杀的多啊,但贪的却越多,这风气就没压下去过,你以为杀就能解决?不不不,你洪武朝的贪污就没停过,而你一去了,建文上位,那就是直接放飞自我了,经历了洪武朝的恐怖,到建文朝就是变本加厉,得要把之前失去给拿回来啊!”
朱元璋:“……”
好啊,可以啊,那我就继续杀!
“无妨,咱接着杀,杀个血流成河,咱就不信这帮人能比我的刀硬。”老朱发狠了,决定要全面开杀。
闻言,朱标顿时是头疼了。
他不得不提醒了自家老爹一句,“爹啊,你是没听到吗?洪武一朝,贪污就没停下来过,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你这一套根本就行不通。”
“怎么就行不通?别跟咱说什么行不通,这就不存在行不通。”问题是老朱不干啊,可以说是非常的生气了。
就这种说辞,能够接受吗?
答案是不能,完全不能。
他不接受这说法。
“先生啊,既然你都说了,这洪武一朝贪腐成风,那就说明杀的还不够多,所以咱决定要继续杀下去。”
李缘:“……”
我就知道你要继续杀。
说实话,这不奇怪的。
因为原先的你就是这样干的,但问题是杀的越多,贪的越多,这还是没法改变什么,贪官污吏不会因为杀戮就会停下来。
再说了,人家可以熬啊,熬过去就什么都不怕了。
当然了,现在说的是宗室问题啊,官员的事……
那不急,现在不急。
“老朱,官员的事情,我只是拿出来对比宗室,具体说如何解决官员的问题,那就等我先跟你说清楚这个宗室问题再说。”
“就我刚刚说的,明末宗室过百万人,而因为天下供养宗室,尤其是永乐朝后,对于宗室限制颇多,严加防备,只能是待在封地内造娃,生的是越来越多,导致这财政支出呢,起码有一半是拿来供养宗室,这对大明而言就是一笔沉重的负担。”
“另外,你的皇明祖训规定,皇族子孙享有特权,不受普通法律约束,不归当地官府管制,朱王的府第、服饰、军骑,下天子一等,爵位世袭罔替,公侯大臣见了都要“伏而拜谒”,又无需交税,甚至于说还可以收税,而有了特权就什么都可以干了,欺压百姓,无视官府,充当豪强的保护伞等等,反正怎么鱼肉百姓就怎么来,什么都不用做,什么就都有了,你说这除了继续捞钱、圈地以及各种坏事做尽之外,还可以干什么?”
“大明一朝对宗室无比的优待,但又无比的防备,明末关外鞑子入关劫掠,京师告急,而唐王北上勤王,惹怒了崇祯皇帝,被贬为庶人并关押在风阳,你说这是为何?这一切的源头在于哪?”
朱元璋给了宗室太过超然的优待,导致诸王不受节制,而朱棣以藩王造反夺位,担心后面有人学自己,对藩王加以优待却又予以最为严厉的限制。
首先,北方的藩王被转移到内地,以便控制,再有的就是兵权、治权都没了,再就是没有皇帝旨意,一律不许离开封地。
你就乖乖的待在封地里就行了,一旦敢擅自离开,就是严加惩罚,贬为庶人,关进凤阳。
朱元璋这边是越听越心惊,越听越悲伤。
自己这么干下来,养了一群什么东西?
这我难道真的错了?
老朱不服啊。
而朱标则是无比认真的在思考着,代入到其中就是自己会怎么做,不得不说这一套下来,真就是让大明宗室彻底废了。
想干事,干不了。
那么就只能是造娃。
这么一造,朝廷的负担,那是越来越重。
大明朝亡的,那是真的不冤啊,为了供养宗室,耗费了太多的钱银了。
“爹啊,这制度是真不行。”朱标不得不说出这话,他知道李缘如此反复的强调,那就说明这制度是真不行了。
“咱知道。”
老朱不得不承认了。
没错,这要再养下去,真心是要完了。
问题是如何改?这也让朱元璋十分头疼。
宗室这玩意,难道不能限制?问题是不限制,对于皇权的威胁,咱不放心啊!
“先生啊,可有法子教我?如何解决这宗室问题?”朱元璋不得不求助李缘,希望能有好的答案了。
如何解决宗室的问题!
这是非常严峻的问题啊,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但这又不得不解决。
“我?我能有什么办法?我只是给你们说明了情况,但具体要怎么改?我也没什么办法,但我建议就是别搞那么高的待遇,世袭罔替更是别坚持了。”
“再说了,大明末年,百万宗室,真正有帮助的,又有几个?反而是被起义军、满清轮番乱杀,可以说是造了多少孽,就得要还多少债。”
你大明皇帝、大明太子,非要我想办法?
那就是不合理,你俩自己想最好。
我这提供不了办法。
至少这方面……
那是真没什么办法。
老朱一听这话,心里咯噔了下,轮番乱杀?
我的子孙们,得要是死多少?而且造孽?那是造了什么孽?
“先生,可否告知我,这后世子孙到底是干了什么?”朱元璋这心情,那是真的糟糕,但自己受到的打击已经是够多了,所以这还需要继续问。
我要了解,要搞清楚,所以这要问。
朱元璋不甘心啊,非要搞清楚。
而李缘是乐于满足其愿望。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
老朱一听这话,那是不乐意了,当即是开口说道:“不是,咱给子子孙孙,有错吗?而且这些贪官不就是要贪吗?找什么借口?”
我错了吗?
大明是我辛辛苦苦建立的,给子孙后代富贵错了吗?
反正他朱元璋是不认为说错了的,所以这得要解释解释,要为自己说话。
“爹啊,我倒是觉得李先生没说错,对于宗室过于优待,再加上对官员过度苛刻,就目前的俸禄是真的不能让官员养家。”
朱标其实对此也颇有些为此,洪武朝对于官员的确是过于苛刻,贪官固然是要杀,但不能一味以杀为主啊。
“标儿,你这是对自己的弟弟们不满了?”老朱很不满,就不爱听这样的话,什么叫对宗室优待呢?
难道说不应该吗?
反正老朱不认为说不该这样做,现在朱标居然反过来说自己,自然是引起了他的不满。
“再说了,我的宗室制度有何问题?标儿啊,你说我这一辈子为的什么?不还是为了儿孙能享福吗?苦日子啊,咱是真不想儿孙再经历这样的日子,所以我这做的不都是为了你们吗?”
在老朱看来,我让子孙后代享福,错了吗?
不,不可能啊,没有错的,绝对没有的,自己都吃了那么多的苦头,要是子孙后代还要跟着吃苦头,试问有什么意义?
老朱是颇为得意的对李缘说道:“先生啊,你要知道我这一套爵位制度,亲王、郡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的八个等级爵位,并且是规定自奉国中尉起不再降爵,那是一律册封为奉国中尉。”
朱元璋的想法很朴实,我只是想让子孙可以过上温饱的生活,难道说这是错误的吗?
不可能啊,任何人都有这样的想法,所以这不能说是错了。
朱标呢?
虽然刚刚是跟朱元璋说了宗室优待的事情,但只是觉得说优待过高了,对比官员的俸禄呢,实在是有些不妥当,所以这理应是要稍微降低一下待遇。
至于说封爵制度呢?
他是支持的。
因为没觉得有问题。
让后代子孙过上富足生活,非常的合理合法,不是吗?
朱元璋、朱标都不觉得说封爵制度有问题,老朱是坚定支持,或者说是对自己的设计充满了自信,认为说自己的这一套无比的完美。
而朱标这边仅仅只是担心宗室优待过度,再加上对官员的过度苛刻,那是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而已,所以是希望能削减一下宗师的优待制度罢了,外加就是稍微提高一下官员的待遇问题,俸禄不能太低了。
问题是老朱的这一套,听起来是挺好的,但其最大弊端呢,就是在于没有降等袭爵制。
李缘不得不说老朱还是有些过于的天真,或者说就是只想着让子孙后代过幸福生活,却从没有想过样养不养得起的问题。
再有,就是对于自己的子孙繁育能力,稍微有些低估了,或者说是认知不足啊!
“老朱啊,你这还是天真了,我之前跟你提到过,大明灭亡的原因有很多,而这其中宗室是原因之一,而且为何大明朝穷啊?养宗室就是一大问题,你要知道你最终生了二十六个皇子,而你的皇子们,又生了几个?一百二十九啊,虽然这其中有几个儿子没有后代,但你这最终留后的有二十个儿子,这就给你生了一百二十九个,而这才是第二代人,你就说说吧,往后得有几个呢?”
既然老朱这么天真,那么李缘就得要告知对方,大明的宗室到底有多烂了,尤其是朱棣上位后为了防止再有藩王效仿自己造反,那可以说是全面开启了……
嗯,就是养猪,养猪啊!
朱元璋、朱标面色大变,已经明白了过来。
老朱生了二十六个,而这二十六个儿子里,就算有人没后,但还有二十人留后了,还是一百来人,那么这一百来人再往下呢?
子子孙孙,真就是无穷无尽!
而且关键是老朱对宗室极为优待,为的就是确保自己的子孙后代能有足的生活,再加上朱棣防备宗室,更是什么都不给干。
那么除了造娃,不就还是造娃吗?
李缘这边是继续往下说,说的就是宗室问题。
“老朱啊,明末时在册的皇室子弟就过百万人,而这些宗室子弟什么都不用干,就是靠着爵位领俸禄,但最低的奉国中尉年俸都有两百石,好像不多,但对比官员的话,那可就不少了,因为是四品以上的年俸才过两百石,再加上此时的大明朝奉国中尉可是有上百万,你说这负担重不重?”
“另外,大明朝官员俸禄低是一回事,发放的东西才是问题啊,明初的时,就是米、钞两部分组成,且主要是给米,再往后呢,就是永乐朝推行米折钞制度,规定:一二品四分支米,六分之钞,三四品米钞各半,五六品米六钞四,七八品米八钞二,再往后又有了一定的调整,但主要是米跟钞的问题,就是比例问题而已,对于官员来说实际作用都一样,问题是永乐朝后出现了米折物的方式,主要是折成胡椒、苏木、绢布、棉布等,按照官方的说法就是“折色”。”
老朱这一听啊,发现了问题,这是又拐到了官员俸禄问题上,所以是不得不打断了李缘。
他开口道:“先生,你这说着我大明宗室的问题,怎么又绕到了官员的俸禄上面去?”
怎么又是官员俸禄了?
这怎么就低了呢?
贪官污吏不治?
能行吗?
再说了,这活不了吗?
不对啊,咱算的很清楚,这能保障的呀!
而对于朱元璋的不理解,李缘则是慢条斯理的进行讲解,顺便还举了不少例子。
“我只想告诉你,四品官员的年俸才比奉国中尉多,而你这上面还有七个爵位啊,亲王一级的俸禄是多少?一开始可是规定五万石,虽说后面是做了些调整,改为了一万石,但这还是比官员多啊,对吧?正一品的官员,一年俸禄也才一千石出头,你说这对比下来,官员们心理平衡不?我可以告诉你啊,大明贪腐问题无比的严重,而且洪武一朝别看杀的多啊,但贪的却越多,这风气就没压下去过,你以为杀就能解决?不不不,你洪武朝的贪污就没停过,而你一去了,建文上位,那就是直接放飞自我了,经历了洪武朝的恐怖,到建文朝就是变本加厉,得要把之前失去给拿回来啊!”
朱元璋:“……”
好啊,可以啊,那我就继续杀!
“无妨,咱接着杀,杀个血流成河,咱就不信这帮人能比我的刀硬。”老朱发狠了,决定要全面开杀。
闻言,朱标顿时是头疼了。
他不得不提醒了自家老爹一句,“爹啊,你是没听到吗?洪武一朝,贪污就没停下来过,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你这一套根本就行不通。”
“怎么就行不通?别跟咱说什么行不通,这就不存在行不通。”问题是老朱不干啊,可以说是非常的生气了。
就这种说辞,能够接受吗?
答案是不能,完全不能。
他不接受这说法。
“先生啊,既然你都说了,这洪武一朝贪腐成风,那就说明杀的还不够多,所以咱决定要继续杀下去。”
李缘:“……”
我就知道你要继续杀。
说实话,这不奇怪的。
因为原先的你就是这样干的,但问题是杀的越多,贪的越多,这还是没法改变什么,贪官污吏不会因为杀戮就会停下来。
再说了,人家可以熬啊,熬过去就什么都不怕了。
当然了,现在说的是宗室问题啊,官员的事……
那不急,现在不急。
“老朱,官员的事情,我只是拿出来对比宗室,具体说如何解决官员的问题,那就等我先跟你说清楚这个宗室问题再说。”
“就我刚刚说的,明末宗室过百万人,而因为天下供养宗室,尤其是永乐朝后,对于宗室限制颇多,严加防备,只能是待在封地内造娃,生的是越来越多,导致这财政支出呢,起码有一半是拿来供养宗室,这对大明而言就是一笔沉重的负担。”
“另外,你的皇明祖训规定,皇族子孙享有特权,不受普通法律约束,不归当地官府管制,朱王的府第、服饰、军骑,下天子一等,爵位世袭罔替,公侯大臣见了都要“伏而拜谒”,又无需交税,甚至于说还可以收税,而有了特权就什么都可以干了,欺压百姓,无视官府,充当豪强的保护伞等等,反正怎么鱼肉百姓就怎么来,什么都不用做,什么就都有了,你说这除了继续捞钱、圈地以及各种坏事做尽之外,还可以干什么?”
“大明一朝对宗室无比的优待,但又无比的防备,明末关外鞑子入关劫掠,京师告急,而唐王北上勤王,惹怒了崇祯皇帝,被贬为庶人并关押在风阳,你说这是为何?这一切的源头在于哪?”
朱元璋给了宗室太过超然的优待,导致诸王不受节制,而朱棣以藩王造反夺位,担心后面有人学自己,对藩王加以优待却又予以最为严厉的限制。
首先,北方的藩王被转移到内地,以便控制,再有的就是兵权、治权都没了,再就是没有皇帝旨意,一律不许离开封地。
你就乖乖的待在封地里就行了,一旦敢擅自离开,就是严加惩罚,贬为庶人,关进凤阳。
朱元璋这边是越听越心惊,越听越悲伤。
自己这么干下来,养了一群什么东西?
这我难道真的错了?
老朱不服啊。
而朱标则是无比认真的在思考着,代入到其中就是自己会怎么做,不得不说这一套下来,真就是让大明宗室彻底废了。
想干事,干不了。
那么就只能是造娃。
这么一造,朝廷的负担,那是越来越重。
大明朝亡的,那是真的不冤啊,为了供养宗室,耗费了太多的钱银了。
“爹啊,这制度是真不行。”朱标不得不说出这话,他知道李缘如此反复的强调,那就说明这制度是真不行了。
“咱知道。”
老朱不得不承认了。
没错,这要再养下去,真心是要完了。
问题是如何改?这也让朱元璋十分头疼。
宗室这玩意,难道不能限制?问题是不限制,对于皇权的威胁,咱不放心啊!
“先生啊,可有法子教我?如何解决这宗室问题?”朱元璋不得不求助李缘,希望能有好的答案了。
如何解决宗室的问题!
这是非常严峻的问题啊,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但这又不得不解决。
“我?我能有什么办法?我只是给你们说明了情况,但具体要怎么改?我也没什么办法,但我建议就是别搞那么高的待遇,世袭罔替更是别坚持了。”
“再说了,大明末年,百万宗室,真正有帮助的,又有几个?反而是被起义军、满清轮番乱杀,可以说是造了多少孽,就得要还多少债。”
你大明皇帝、大明太子,非要我想办法?
那就是不合理,你俩自己想最好。
我这提供不了办法。
至少这方面……
那是真没什么办法。
老朱一听这话,心里咯噔了下,轮番乱杀?
我的子孙们,得要是死多少?而且造孽?那是造了什么孽?
“先生,可否告知我,这后世子孙到底是干了什么?”朱元璋这心情,那是真的糟糕,但自己受到的打击已经是够多了,所以这还需要继续问。
我要了解,要搞清楚,所以这要问。
朱元璋不甘心啊,非要搞清楚。
而李缘是乐于满足其愿望。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
百度 64书屋 有求必应! 我家通万界,李二误入,被我偷袭最新章节 http://www.64sw.com/xiaoshuo/wojiatongwanjie0lierwuru0beiwotouxi/read/79/40.html ,欢迎收藏!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