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66章 火枪(1)


小说:重生明末再造华夏  作者:飞星骑士2025
百度 64书屋 有求必应! 重生明末再造华夏 http://www.64sw.com/xiaoshuo/chongshengmingmozaizaohuaxia/read/97/66.html 全文阅读!64书屋,有求必应!
换源:
节点二二 ↓
        火绳枪是西方人发明的,在上百年前被葡萄牙人带到了东方,先传入了倭国,倭国那时正处于军阀混战的战国时代,各大名诸侯都急需越强大越好的武器,一见到西方人的火绳枪,自然是大喜过望、全面引进并在原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大规模的实战运用,织田信长曾在长篠合战中运用火枪取得步兵第一次在野战中击败骑兵的胜利记录。

    差不多同期,火绳枪也传入了中国,跟倭人一样,中国人对火绳枪也很重视,因为当时中国东南沿海倭寇肆虐,使得苦于外患的中国跟内战中的倭国一样,被实战需求刺激得重视火绳枪。大明百万军队里,火绳枪最多、最先进、运用得最好的自然是戚公的戚家军,戚公曾赞誉道“诸火器之中,鸟铳第一”。火绳枪在倭国被称为铁炮,在中国被称为鸟铳或鸟枪。

    随着倭寇之乱被平定,戚公又因被政治斗争波及而被打入冷宫,导致明军的火绳枪发展进度在近几十年来基本上陷入了停顿甚至还发生了倒退。

    “这两支一支是西班牙人的穆什克特火绳枪一支是倭人的‘铁炮’,分别代表着西洋和倭国技术最好的两种火绳枪。”李建业把两支火绳枪递给夏华,“西班牙人的穆什克特火绳枪的口径约六又十之七分(23毫米),全重约十七又十之五斤(10.5千克),弹丸约一又十之三四两(50克)重,

    最大射程超过一百五十步,有效射程超过六十步,每分钟可射击二次,此枪虽比较笨重,大多时候只能用叉形支座支撑发射,但所用铅制弹丸威力很大,能在六十步内射穿西洋骑士所穿的重型胸甲,是弓箭难以相比的。”

    夏华看着手里的穆什克特火绳枪,忍不住想到大洋彼岸的美洲,区区几百人、几千人的西班牙军队就是靠这种武器对当地的印第安人实施“降维打击”,美洲原住民三大文明——玛雅文明、印加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就像遇到大火的野草一样尽皆被西班牙人轻轻松松消灭。

    “倭人的铁炮也很出色,当年的朝鲜战争中,倭军的铁炮众曾让我大明王师吃了很大的苦头。”焦勖在旁感慨道,“实战中,弓箭的最大射程约为二百五十步,杀伤距离是五十步,有效杀伤距离是二十五步,与之对比,铁炮的杀伤距离超过一百二十步,

    百步之内,铁炮的弹丸能洞穿铁甲,未披甲者,一百五十步内必死,被铁炮弹丸击中者,非死即伤,立即就会丧失战斗力,伤者也近乎九死一生,因为铅制弹丸打入人体不但会打烂人体组织,铅毒还会渗透至人的血液骨髓、五脏六腑,医治难度相当大。”

    夏华点头,这年头受枪伤的死亡率比在后世要高太多太多了。

    对比铅制枪弹和箭矢,毫无疑问,铅弹的杀伤力完胜箭矢,火药武器的动能远高于弓弩,根据后世研究,火绳枪的初始动能往往突破2000焦耳,弓箭的初始动能不过100焦耳左右,即使枪弹飞行了 100米,剩下的动能也有初始水平的一半,光靠动能都能轻易重创一个人,这就是火器破甲摧坚的奥秘所在:动能大。

    另外,由于铅的材质比较软,铅弹击中目标后容易变形破碎,这就导致动能全部由目标承受,而且破碎的铅弹不具备穿透力,不会像后世子弹那样把人打穿后飞出,铅弹直接会把人体内部绞成肉酱造成空腔效应,对人造成的痛苦远超过后世的子弹,

    铅还是有毒的,如果医治时没有取出所有铅弹碎片,极易造成中毒,因此,后世的海牙公约明令禁止使用铅弹,这个时代无所谓国际公约,能有效杀伤敌人就行。

    对比命中四肢必截肢、命中躯干必死的铅弹,箭矢就差太多了,特别是装备铠甲盾牌的目标,杀伤力更是锐减,盾牌不是寻常弓箭可以对付的,但火枪在百步距离上就能破盾洞甲。

    当然了,在二十步以内的近距离上,强弓重箭也可能破甲,不过,这么近的距离更利于火枪,在二十步以内的近距离上,火枪十发九中甚至百发百中,威力暴涨猛增,枪弹能把人打个对穿,弓箭手敢跟火枪手在这么近的距离上玩对射?

    “鸟铳传入我中国后令我中国原有的诸火器皆失其利,”李建业接着道,“因为我中国原有的火铳都需一手持柄一手燃药,所以较难命中目标,鸟铳则不然,后有照门,前有准星,机发弹出,双手不动,对准毫厘命中方寸,兼之筒长气聚更能致远摧坚。

    总镇你说得对,我中国绝不可夜郎自大、故步自封,西洋人也好,倭人也好,都有很多比我们优秀的地方值得我们见贤思齐、虚心学习。”

    “光是向他们看齐、追上他们还不够,我们还要超越他们。”夏华笑道,“我们中国人绝不逊于西洋人,更绝不逊于倭人,倭人算什么?他们的文字、文化、文明等基本上都源于我中国,他们都能做到的事,我们中国人岂能做不到?”

    焦勖和李建业都重重点头:“嗯,这是自然的。”

    在研发火枪这件大事上,夏华因为外行和受后世网络小说的影响,曾有好几个“先进的想法”告诉给焦勖、李建业等这个时代的火器专家,结果却是…李建业:“总镇,你想多了,有时候想法太超前不是高瞻远瞩,而是好高骛远。”

    最典型的一个“先进的想法”就是:能在火枪上安装刺刀吗?

    火枪配上刺刀,可谓热兵器和冷兵器的双剑合璧,后世太多的重生穿越小说主角都乐此不疲地给自己的军队装备带有刺刀的独家火枪,然后以此争霸天下、横扫世界…对此,焦勖、李建业等专家只是耸耸肩:呵呵。

    首先,火绳枪是没法装备刺刀的,因为使用火绳枪的火枪手们装备繁杂,浑身上下挂着很多瓶瓶罐罐,里面装的都是危险的火药,为了伺候好手里的随时可能要了自己命的火绳枪,火枪手们必须全神贯注,在作战中小心地紧盯着火绳以防它熄灭或引燃火药,哪里还顾得上刺刀?只有下一代燧发枪具备安装刺刀的可能性,但那是很多年后的事;

    其次,强行给火绳枪安装刺刀,肯定会妨碍装弹和射击,就算是套口式刺刀,也行不通。

    不仅如此,刺刀也不是简单的东西,不是铁匠在铁匠铺里就能打造出来的。首先,刺刀必须用钢材制作,这年头哪来大量的钢材?其次,刺刀是讲究制造精度的,不可小看这一点,历史上直到民国,中国的刺刀仍是大规模地进口,就是因为国内的制造标准和精度都不过关。枪和刺刀都必须标准化,手工打造能批量打造出尺寸、精度一模一样的刺刀?想想就不可能。

    自明朝建国后,明军长期的头号大敌就是北方草原上的蒙古人,众所周知,蒙古人自小是在马背上长大的,天生擅长骑射,中原汉家军人无法与之抗衡,就迫使明军大力发展火器弥补这个短处。

    不说火炮只说火枪,火枪的射程虽超过弓箭,但百步的距离对全速冲锋的骑兵来说不过眨眼间的事。两军对阵,明军的火枪手们往往只来得及射出一发枪弹,敌军的骑兵群就已经风驰电掣地冲杀到眼前了,怎么抵挡?因此,明军的火枪手们就算有冷兵器手的保护,自身也必须要有一定的自卫手段,

    所以明军就给火铳的顶部装上枪头并加长木柄当成长枪使用,或加粗铳管和把手当大棒使用,等等,明军北方边军用得多的冷热结合型火铳当属夹把铳,这是一种二管火铳,铳柄较长,头部安装有铁叉,可射击也可刺杀。

    也许有人会说:哎,在火枪上安装冷兵器,明军这不是做到了嘛?既可安装枪头或铁叉,为何不能安装刺刀?问题的关键是:被安装冷兵器的明军火枪都是最原始、最落后的火门枪,这玩意儿的命中率本就跟闭着眼睛开火差不多,命中目标全靠运气,安装上冷兵器,命中率从0变成0,有区别嘛?

    夏华给他的军队装备的是火绳枪,是讲究命中率的枪,在枪上安装冷兵器纯属画蛇添足,连倭人都不干这傻事。倭军火枪手们如果在实战中发生不得不与敌军短兵相接的情况,都是直接抡起火绳枪,将其当做木棍与敌军进行肉搏,从来没在火绳枪上安装刺刀或别的冷兵器。

    “来,让我看看你们研发出的用于大规模地装备我军的制式火枪吧?”夏华满怀期望地吩咐焦勖和李建业。

    自古以来,农耕民族出身的中原汉家军队在对战北方的游牧民族、渔猎民族时都很吃力,原因很简单,对方擅长骑射,骑是骑马,射是射箭,汉家儿郎自小在牛背上长大,人家自小在马背上长大,从小就参与打猎捕鱼,生活方式就是军事训练,双方打起来,汉家儿郎当然招架不住。

    火器的诞生终于开始全面地改变这个局面了。

    箭术是需要长时间磨炼和积累的,游牧民族、渔猎民族的男子几乎个个擅长射箭,因为他们从小就射箭打猎,长大后上战场射箭杀人可谓得心应手,汉家男子小时候要放牛、种田、读书,哪有时间专门练习射箭,就算长大后从军勤奋苦练三五年,还是不如人家从小就练的。

    火枪诞生后,一切就不同了,训练一个合格的弓箭手起码需要三年,但训练一个合格的火枪手三个月就速成了。如此,汉家军队有两个选择:

    第一,对方用弓箭,我也用弓箭,或临阵磨枪地拼命练,或专门挑选几万个孩子从小练;

    第二,对方用弓箭,我用火枪,对方弓箭从小练到大,我火枪几个月就能批量训练成功。

    毫无疑问,第二个才是汉家军队的最佳选择。有了火枪,汉家军队虽在“骑”上仍天然不及游牧民族和渔猎民族,但在“射”上绝对能与对方旗鼓相当甚至能完成逆袭反杀。面对敌方一个从小练到大的精英弓箭手,汉家男儿练三个月的火枪就能将对方用十几二十年苦练出的射箭优势抵消掉,你有箭术,我有枪法。
百度 64书屋 有求必应! 重生明末再造华夏最新章节 http://www.64sw.com/xiaoshuo/chongshengmingmozaizaohuaxia/read/97/66.html ,欢迎收藏!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