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67章 火枪(2)


小说:重生明末再造华夏  作者:飞星骑士2025
百度 64书屋 有求必应! 重生明末再造华夏 http://www.64sw.com/xiaoshuo/chongshengmingmozaizaohuaxia/read/97/67.html 全文阅读!64书屋,有求必应!
换源:
节点二二 ↓
        到了火枪研发室,李建业先递给夏华一支火枪:“当年万历年间,曾有鲁密国使团出使我大明,其中一人名叫朵思麻,代表鲁密国皇帝向万历皇帝赠送了几支鲁密国最新式的火铳,当时的我大明火器大师赵士祯先生在得知此事后立刻前去拜访了朵思麻并向他请教鲁密国火铳的构造及制作方法,后来,赵先生研发出了性能超过倭国铁炮的‘鲁密铳’,正是这款。”

    夏华唔了一声。

    李建业再递给夏华一支火枪:“这是我们在赵先生的鲁密铳的基础上改进成功的新火铳,正是总镇你要求的可大规模地装备我军的制式火铳。”

    “好枪!”夏华接过新火枪仔细地察看着,虽然他没有试射并且他也不太懂此时的火枪,但光看第一眼就让他忍不住发出称赞,因为此枪结构紧凑、线条优美而流畅、造型充满力感,一看便知性能肯定优异。

    “带我去看看你们是怎么把它造出来的。”夏华兴致勃勃,武器再好,也得能量产才行,限量版的武器有啥用?

    焦勖笑道:“总镇莫急,请随我们前往工区,我们边走边给你讲解。”

    火绳枪的结构并不复杂,主要由枪管即铳管、铳托、铳机、搠杖即通条构成,在这其中,铳管是核心。

    “制造火铳,铳管最重要,得用优质上等的精铁,能做出多少根合格的铳管,就能造出多少支精良的火铳,反之,铳管如果不合格,其它的部件再好也没用。”焦勖边走边道,“我们做铳管的铁都是从福建购入的,因为用别地的铁做铳管都不如闽铁。福建人冶铁多用木炭,别地人比如北方人冶铁多用煤炭,根据五行之说,煤属石,炭属木,用木炭炼出的铁才坚韧。”

    夏华心知肚明焦勖用五行之说解释铁质问题是错的,毕竟他不懂现代化学知识。福建人冶铁用木炭,过程中基本上不会混入矿物杂质从而铁质上乘,别地人用煤炭冶铁,因为煤炭成分复杂,普遍含有硫和磷,所以让冶炼出的铁混入了硫和磷,铁质比较脆,不适合做铳管。

    尽管焦勖等人理论出错,但结论正确,用木炭冶炼出的铁就算做成大炮也没有炸膛风险,铁质已达到低碳钢的水平,显示出中国古代并不落后于外国的冶金工艺。

    在专门制作枪管的工区,夏华看到上百名工匠在专心致志、全神贯注、汗流浃背地手工作业着,一人一个独立的工作台,整整齐齐地排列着,就像课堂里的课桌,现场响着密集的金属打击声,犹如钢珠雨点落在铁皮地面上。

    在这个没有车床等机械设备的年代,火枪的枪管只能用人力手工作业做出来,非常辛苦。

    “一直以来有个说法,一根合格的铳管需要四十斤铁。”焦勖有点感慨,“这并无夸大,我们统计过,平均三十六斤粗铁才能冶炼出七八斤精铁,这七八斤精铁只能做出一根铳管。”

    夏华心里有数,古代没有后世的反射炉炼钢工艺,古人想用粗铁冶炼出达到一定含碳量、杂质极少、接近钢材含碳量的精铁,需要多次脱碳步骤,在这个过程中,粗铁损耗率非常高,

    有了精铁也不一定能做出铳管,因为废品率太高,手工制作铳管,品控难以保证,钻头钢质远不如后世的,没有冷却油,没有机械设备,铳管经常钻着钻着就钻歪了,歪了就报废不能用了,一个工匠一天只能钻一寸深,一个月才能做出一根铳管,十根铳管有三四根合格就算不错了,产量可想而知。

    “我们中国工匠做铳管的办法普遍是先钻通三根短铳管,然后焊接成一根长铳管,这个办法虽便于钻膛操作,但难以保证精度,赵先生当年设计出一种新办法,是用一大一小两根铳管反向紧密套合成一根完整的铳管,更简易些。”李建业道,“倭人和西洋人普遍采用的办法是将一整块精铁在一根钢芯上直接锻打逐渐做成铳管,

    对比我中国的三段焊接法和赵先生设计的两根铳管嵌套法,倭人和西洋人的办法既大大简化了铳管的工艺又保证了铳管的安全性,由于铳管是用一整块材料一体打制出来的,所以整体材质一样,不易发生炸膛事故,同时,铳管口径能做得很大,能让火铳装填更多的火药、使用更大的弹丸,威力就上去了,

    不过,这样做出的铳管不会很长,最多三尺,使用两根铳管嵌套法可以把铳管做到五尺甚至七尺长,从而具有更远的有效射程。我们对这两种做法反复权衡利弊,最终还是选择了倭人和西洋人的打制法,此法虽让火铳的有效射程达不到最大,但配合优质火药,火铳便能在保证威力很大的前提下仍具有较远的有效射程,同时减轻了火铳的重量和使用者的负担。”

    夏华点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既然别人家的东西确实比我们家的好,那我们就要坦然承认和虚心学习并引用。”历史上鸦片战争期间,英军的步枪只有一点一至一点三米长,但威力大大地超过清军的枪管很长的鸟铳。

    火枪的核心是枪管,枪管的关键是管内必须光洁平滑顺通,明朝的火枪工匠们一来因为工艺落后,二来因为待遇不好,所以很多人在这件事上“缺乏工匠精神”,偷工减料、敷衍了事,导致明军很多火枪的枪管内部坑坑洼洼,这样的火枪在射击后,未燃尽的火药残渣会留在坑洼里,不能再次装弹射击,

    火枪手们必须先用通条洗干净枪管或等待枪管内药渣冷却,更要命的是,那些坑洼又会让枪管不易洗干净,坑洼处残留药渣和水,时间久了,枪管就会被锈蚀,再次开火极易炸膛。

    “这些工匠一个月能做出多少根铳管?”夏华问道。

    焦勖回答道:“我们现已有一百多名技术熟练、专做铳管的铁匠,过半来自浙江,近半来自福建和广东,都是精通制作铳管的老师傅,排除报废的,他们现在每月能做出二三百根合格的铳管,以后能增至每月四五百根,老师傅人数增多的话,这个产量也会跟着继续增加。”

    “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每月能生产二三百支新火铳?”夏华有点激动,“产量还真不低。”

    李建业笑道:“因为我们现在用的是倭人和西洋人发明的打制法嘛,不像以前那样需要焊接铳管,而且铳管不长,我们又在打制法原基础上进行了一定改进,添加菜油作为冷却油,用的钢芯都是高价买来的最好的苏钢。如果以后能把水力用于这项工序,那每月做出的合格铳管甚至能达到一千根。”

    苏钢是嘉靖年间苏州铁匠们通过发明出的一种新式冶炼法做出的钢材,后又盛行于安徽芜湖一带,所以被称为“苏钢”、“皖钢”等,这种钢材可以说是此时中国最好的钢,一斤售价高达三五两银子并且还不一定买得到。

    枪管做好后,下一步是在尾部刻上螺纹打制螺丝转子,这样,平时就可以把枪管拆下来,旋下螺丝,用通条进行前后通透的清洗,安装照门和准星,务必精确,用墨线量直,钻火门、装药池,装填火药试放三次,不炸膛后再安装铳机和铳托,如此,一支新火枪就制作完成了。

    综合当年戚家军、朝鲜战争的实战经验和焦勖、李建业等专家的研究结果,实施标准化生产的新火枪的枪管均长三尺整,使用三钱重的铅弹,每次射击装填三钱火药,口径约十二毫米,连铳托全长四尺整即一点二四米,全重七斤即四点二公斤,已很接近后世步枪的重量,

    士兵们长途行军携带该铳不会太累,铳托是特地精心设计的,呈天鹅颈状,便于士兵们抵肩瞄准射击。明军很多火枪的枪托没法抵肩射击,这是个不大不小的缺陷,夏华团队研发出的新火枪在这一点上是个很大的进步。

    新火枪的威力也十分出色,三钱重的铅弹被三钱火药点燃发射出去后,百步距离可击穿普通的铁甲或两层木板或一层湿棉被,并且还能根据实战需求进行加强,每钱铅弹多装二分火药,威力更大,专用于击破重甲,这是因为新火枪的枪管质量可靠,多装一点儿火药不会有炸膛的危险。

    跟冷兵器比起来,火器的生产制造更需要规范化,口径如何、枪管长度如何、火绳如何、搠杖如何、铳床如何…都有着严格的规范标准,订立标准需要度量衡,洪武年间那一系列的度量衡已十分精确详细了,用于兵器军械的生产制造是完全够用的。配合这一制度的是生产制造出优秀的兵器军械会得到奖励、反之会受到惩罚等奖罚追责规章。

    “好,好啊...”夏华反复地察看着手里的新火枪,不由得心驰神往,“有了你们,那些擅长骑射的异族就会从能征善战变成能歌善舞了。”

    火绳枪固然是一个划时代的发明,它是人类进入热兵器时代后最为成熟的杰作,在火器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改变了战争的形态,但它的缺点也不少,比如:操作使用流程有些复杂,这一点只能让士兵们通过反复严格训练来解决;再比如:这个时代没有无烟火药,火药都是有烟的,士兵们射击时产生的烟会干扰到己方的视线;

    最严重的是火绳枪在潮湿的环境里、风雨天里难以正常使用,因为雨水湿气会弄湿火药,风会吹走火药,典型战例就是萨尔浒之战。

    萨尔浒之战中,西路明军在萨尔浒山与后金军交战,当时的天气是雨雪忽止、大雾弥漫、湿气浓重,装备大批火绳枪的明军为方便点燃火绳,点起松枝充当火炬,结果让自己被火光暴露了,后金军藏在雾气中用弓箭攻击,明军被后金军看得清清楚楚却看不清后金军,就算有松枝火炬可点燃火绳,火药也已被大雾湿气打湿,导致火绳枪无法射击,最终被打得大败。

    明军输掉萨尔浒之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火绳枪在潮湿环境里不如弓箭正是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明军战术愚蠢。面对这种局面,根本不能点火照明暴露自己,敌军隐藏在雾气里,我军应不发出光亮不发出声响,也隐藏在雾气里,从而“敌暗我也暗”,天气毕竟是公平的,这么做就算不能打赢,起码不会一边倒地挨打。

    与之类似的还有夜战,火枪手和弓箭手在夜间交战肯定有利于弓箭手,弓射箭声音很小,火枪射击又有很大的声音又会发出火光,双方对射,火枪手肯定会被动挨打。在这种情况下,火枪手应偃旗息鼓并提前在营地周围挖好隔离带、修好防御工事,若有条件,让炮手向敌军发射炮弹火箭引起大火,双方都能看见对方,火枪手再凭借火枪射程优势压制住敌方弓箭手。

    比起有办法解决的夜间,潮湿的环境和风雨天才是最不利于火枪手作战的,因此,改进火绳枪、让火绳枪在潮湿的环境和风雨天里也能正常使用具有重大的意义。

    夏华团队的新火枪在设计上有一个最重要的新型部件:自闭火门装置。此装置的发明者正是几十年前的火器大师赵士祯,他称其为“阴阳机”。

    火绳枪的火门外一般装有一个小池子用来装火门引药,上面有个滑盖防止火药被风吹走或被雨水湿气打湿,类似于燧发枪的火镰盖,只是,燧发枪可以在击锤向下的同时打开兼为火门盖的火镰,火绳枪就不行了,火枪手们在瞄准射击前必须先用手打开火门盖,这就导致火门引药容易被风吹走或被雨水湿气打湿。

    赵士祯发明的自闭火门装置省去了打开火门盖这一步骤,火枪手们在扣动扳机时,夹着火绳的龙头下降同时有一个联动装置打开火门盖,直接完成火枪击发,火门外另有一片设计精巧的铜片瓦盖挡雨保护火绳不被雨水淋湿。

    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发明,它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安装有自闭火门装置的新火枪能在一般潮湿的环境里、不是大风大雨的风雨天里照样能正常开火。

    假如有人问:下大雨甚至下暴雨怎么办?这是废话,下大雨暴雨怎么打仗?弓箭在大雨暴雨天里更会失效。

    自闭火门装置是新火枪成为最强火绳枪的关键,但这个部件也是处于过渡阶段,等冶金炼钢技术有了突破便可制造另一晚明火器大师毕懋康在崇祯八年发明的自生火铳。夏华没把这位毕懋康大师请来是因为这位毕大师刚刚已在今年去世了,实乃一大遗憾。

    这款被夏华命名为“汉武铳”的新火枪是夏华投入了大笔资金、由焦勖和李建业等火器专家耗费大量心血集百家之长最终研发出的堪称最完美的、世界一流的火绳枪,是火绳枪的登峰造极之作,其射程远、威力大、坚固耐用、重量较轻便于携带以及能有效地防风雨湿气,被夏华定为他的军队的制式步兵火枪。

    汉武汉武,汉家军武。
百度 64书屋 有求必应! 重生明末再造华夏最新章节 http://www.64sw.com/xiaoshuo/chongshengmingmozaizaohuaxia/read/97/67.html ,欢迎收藏!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