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 64书屋 有求必应! 四合院:重生50,上交亿万吨粮 http://www.64sw.com/xiaoshuo/siheyuan0chongsheng500shangjiaoyiwandunliang/read/79/19.html 全文阅读!64书屋,有求必应!
换源:
阎埠贵厚着脸皮占些小便宜倒也罢了,唯独让他觉得丢面子的是没能将何雨柱送来的土特产转交给冉秋叶。换成四合院里的其他人,肯定会找个借口,说什么还没找到合适的机会跟冉秋叶提这事,但阎埠贵自己心里明白,这么做是有愧于心的。
阎埠贵见到何雨柱便夸赞道:“柱子,你现在真是有出息了,连文章都能登上报纸了。我跟学校里的同事们提起,他们都对你佩服得很。”
何雨柱对阎埠贵的印象尚可,毕竟他一个人靠着三十来块的小学教师工资养活着一大家子,确实不易。按照六五年冉秋叶到棒梗家家访时所说,帝都的贫困线是人均收入五元,阎埠贵家已然算是贫困户了,如果不精打细算,恐怕真的难以维持生计。
他客气地笑着回应阎埠贵:“三大爷您别笑话我了,我只是偶尔表现好一点罢了,真没什么值得骄傲的。”
阎埠贵连连摆手:“你这就太谦虚了,如果不是文字功底扎实,报社怎么可能会聘请你当通讯员呢?”
随后,阎埠贵又问何雨柱:“柱子,你能帮我家里拍几张照片吗?”
何雨柱很干脆地回答:“没问题啊,三大爷,您准备个胶卷,什么时候想拍,我都给您拍。”
阎埠贵瞪大眼睛:“你这不是有胶卷吗?我只拍两张,还需要再买胶卷吗?”
何雨柱同样瞪大眼睛答道:“拍这些照片的胶卷是一大爷买的,已经用完了。我手里这个胶卷是公家的,数量都是记录在案的,要是到时候底片对不上,我可是要承担责任的。”
阎埠贵听后无言以对,只得摇摇头,讪讪地离开了。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很快来到了“五一”劳动节这一天。这段时间里,他还被列入了入党积极分子名单,估计是因为帝都日报通讯员的身份起了作用,才能如此快速地成为入党积极分子。
一到“五一”,结婚的热潮如同泄洪般到来,何雨柱又开始忙碌起来,既痛苦又充满乐趣。当然,他乐意这样忙碌,一方面可以增加收入,尽管对他来说这点钱并不那么重要,因为他手上还有上千块钱;另一方面,这种忙碌也可以拓宽他的人际交往圈子,强化人脉关系。
这一天上午,林主任告诉何雨柱杨厂长找他,何雨柱立刻赶往厂长办公室:“厂长,您找我?”
“嗯,我记得你父亲是谭家菜的传承人吧,你自己学得如何了?”杨厂长从一堆文件中抬起头向何雨柱问道。
“还行吧,比一般的厨师要强一些。”
“好嘞,厂长,下午三点半你到工厂大门口找我,咱俩一块儿去办事,没任何问题吧?”
“明白了厂长,一切都妥了。那我就先回去工作了。”何雨柱琢磨着,估计杨厂长是要带着他去哪家露一手厨艺,便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
到了约定的下午时刻,何雨柱在工厂门口登上了杨厂长的车子,来到了一座小洋楼前。他心里琢磨:不会是要去娄晓娥家吧?
一下车走进门,杨厂长便对着迎出来的中年男子打招呼:“娄董,这次特意给您带来了一位谭家菜的大厨,您给把把关,瞧瞧他的手艺怎么样。”
“哎呀,杨厂长真是费心了,做饭这个事情我可不懂行,快请进,请进。”娄董热情地招待着杨厂长和何雨柱,并将他们引进屋内。
杨厂长向娄董介绍道:“这就是何小师傅,谭家菜也做得一手好,您让人先带他去厨房预备吧。”
“好的,那就辛苦何小师傅了。”娄董随即让身边的女佣引导何雨柱前往厨房。
何雨柱进了厨房,先是察看了调料是否齐全,接着又审视了一下食材。
谭家菜作为著名官府菜系之一,又被称为“榜眼菜”,其特色在于擅长烹制干货并需高汤长时间炖煮海八珍,主要烹饪技法包括烧、炖、煨、靠、蒸,且讲究慢工出细活。
实际上,若要真正做出地道的谭家菜,此时让他前来显然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单是熬制高汤就需要两三天的时间,更何况泡发干货也需要大半天。然而,何雨柱看到已有一些燕窝、鱼翅以及乌参、干贝之类的海鲜干货已经被提前泡发好了,这样的话,至少可以做出三个大菜。
趁女佣离开厨房之际,何雨柱毫不客气地将用来吊汤的两只整鸡和一只鸭子,还有干贝、火腿和肘子等食材放进了自己的空间戒指。随后,他又从背包中取出两罐事先熬好的醇厚高汤,开始精心烹制菜肴。
平日里,何雨柱总会抽空熬一锅高汤,这段时间里,他已经积累了十几罐的高汤存货,这就是他保证菜品美味的秘密武器之一——不论做什么菜,只要可能用水的地方,如果换成高汤来替代,那么做出来的菜品味道必定会更加鲜美。
而谭家菜的高汤熬制法最为巧妙独到,因此何雨柱也熬了许多高汤,并将其装入统一规格的瓷罐存放在空间戒指中,每逢外出掌勺时,他会用食材换取高汤,做出的菜品鲜美无比,这也是越来越多的人邀请他担任主厨的一个重要原因。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努力,何雨柱招呼女佣前来端盘上菜。一道道佳肴陆续登场:三丝鱼翅、清汤燕窝、扒大乌参、蒜蓉蒸丝瓜,再加上三个蔬菜热炒。然而,娄董私下里悄悄撇了撇嘴角。
原来,娄董的妻子名叫谭雅丽,她本身是谭家的女儿,虽然不是谭家菜的传承人,但对于谭家菜却非常了解。深知谭家菜讲究的是高汤老火慢炖,而这高汤一般都需要两天以上的调试,有了高汤之后还需要两三个小时的老火炖煮。何雨柱仅用了两个多小时就做出了三道谭家菜,这让娄董并不抱太大希望。
“来,杨厂长,请这边就座。”娄董客气地对杨厂长说,并转头嘱咐女佣请夫人和女儿下楼用餐。
杨厂长客气地客套了几句,然后坐在了主人专设的贵宾席位,娄董的妻子和女儿则坐在娄董旁边的位置。娄董的女儿就是电视剧《情满四合院》中的女配角娄晓娥,此时她看上去也就十五六岁的年纪。
娄董心中并未将何雨柱视为正宗谭家菜的传承人,因此也没有严格遵循谭家菜的规矩。但是,在品尝了第一道菜之后,他便放下筷子,对着娄晓娥说:“娥子,去请何小师傅过来。”
这是因为娄董察觉到这确实是正宗的谭家菜,既然如此,就必须要按照谭家菜的礼节,请厨师上桌。之所以让女儿亲自去请,而非叫女佣去,一方面是因为误解了何雨柱,另一方面是他自己先行动筷,所以多少带有些歉意和敬重。
何雨柱也按照规矩坐在了餐桌旁,娄董对他表示歉意并打招呼:“何小师傅,真是不好意思,刚才聊天太过投入,一时忘记了请你过来,抱歉啊。”
“娄董您太客气了。”何雨柱微笑着回答。
“哪里,何小师傅您做的谭家菜真是太地道了,尤其难得的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做出三道名菜,真是令人惊叹!”娄董伸出大拇指称赞道。
杨厂长惊讶地问:“不会吧,娄董,这谭家菜两个多小时就能做好还算是短时间吗?”
娄董夫人解释道:“杨厂长您可能不太了解,一般要做谭家菜都需要提前两三天准备食材的,所以我们才会对何小师傅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做出美味感到惊奇。”
听到这些,杨厂长感慨道:“还好何小师傅的手艺精湛,否则我还真担心带人来做谭家菜会显得过于冒失。”
何雨柱立刻接口道:“您过奖了,其实是贵府准备充分,各种干货都已经提前按谭家菜的标准泡发好了,我才得以顺利完成。”
“何小师傅您的谭家菜技艺是家传的吗?令尊尊姓大名是?”娄董夫人笑着询问何雨柱。
“家父名为何大清,您认识吗?”何雨柱知道娄董夫人出身谭府,但脸上仍流露出一丝疑惑的表情。
娄晓娥抢着答道:“我母亲就是谭家的人。”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阎埠贵见到何雨柱便夸赞道:“柱子,你现在真是有出息了,连文章都能登上报纸了。我跟学校里的同事们提起,他们都对你佩服得很。”
何雨柱对阎埠贵的印象尚可,毕竟他一个人靠着三十来块的小学教师工资养活着一大家子,确实不易。按照六五年冉秋叶到棒梗家家访时所说,帝都的贫困线是人均收入五元,阎埠贵家已然算是贫困户了,如果不精打细算,恐怕真的难以维持生计。
他客气地笑着回应阎埠贵:“三大爷您别笑话我了,我只是偶尔表现好一点罢了,真没什么值得骄傲的。”
阎埠贵连连摆手:“你这就太谦虚了,如果不是文字功底扎实,报社怎么可能会聘请你当通讯员呢?”
随后,阎埠贵又问何雨柱:“柱子,你能帮我家里拍几张照片吗?”
何雨柱很干脆地回答:“没问题啊,三大爷,您准备个胶卷,什么时候想拍,我都给您拍。”
阎埠贵瞪大眼睛:“你这不是有胶卷吗?我只拍两张,还需要再买胶卷吗?”
何雨柱同样瞪大眼睛答道:“拍这些照片的胶卷是一大爷买的,已经用完了。我手里这个胶卷是公家的,数量都是记录在案的,要是到时候底片对不上,我可是要承担责任的。”
阎埠贵听后无言以对,只得摇摇头,讪讪地离开了。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很快来到了“五一”劳动节这一天。这段时间里,他还被列入了入党积极分子名单,估计是因为帝都日报通讯员的身份起了作用,才能如此快速地成为入党积极分子。
一到“五一”,结婚的热潮如同泄洪般到来,何雨柱又开始忙碌起来,既痛苦又充满乐趣。当然,他乐意这样忙碌,一方面可以增加收入,尽管对他来说这点钱并不那么重要,因为他手上还有上千块钱;另一方面,这种忙碌也可以拓宽他的人际交往圈子,强化人脉关系。
这一天上午,林主任告诉何雨柱杨厂长找他,何雨柱立刻赶往厂长办公室:“厂长,您找我?”
“嗯,我记得你父亲是谭家菜的传承人吧,你自己学得如何了?”杨厂长从一堆文件中抬起头向何雨柱问道。
“还行吧,比一般的厨师要强一些。”
“好嘞,厂长,下午三点半你到工厂大门口找我,咱俩一块儿去办事,没任何问题吧?”
“明白了厂长,一切都妥了。那我就先回去工作了。”何雨柱琢磨着,估计杨厂长是要带着他去哪家露一手厨艺,便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
到了约定的下午时刻,何雨柱在工厂门口登上了杨厂长的车子,来到了一座小洋楼前。他心里琢磨:不会是要去娄晓娥家吧?
一下车走进门,杨厂长便对着迎出来的中年男子打招呼:“娄董,这次特意给您带来了一位谭家菜的大厨,您给把把关,瞧瞧他的手艺怎么样。”
“哎呀,杨厂长真是费心了,做饭这个事情我可不懂行,快请进,请进。”娄董热情地招待着杨厂长和何雨柱,并将他们引进屋内。
杨厂长向娄董介绍道:“这就是何小师傅,谭家菜也做得一手好,您让人先带他去厨房预备吧。”
“好的,那就辛苦何小师傅了。”娄董随即让身边的女佣引导何雨柱前往厨房。
何雨柱进了厨房,先是察看了调料是否齐全,接着又审视了一下食材。
谭家菜作为著名官府菜系之一,又被称为“榜眼菜”,其特色在于擅长烹制干货并需高汤长时间炖煮海八珍,主要烹饪技法包括烧、炖、煨、靠、蒸,且讲究慢工出细活。
实际上,若要真正做出地道的谭家菜,此时让他前来显然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单是熬制高汤就需要两三天的时间,更何况泡发干货也需要大半天。然而,何雨柱看到已有一些燕窝、鱼翅以及乌参、干贝之类的海鲜干货已经被提前泡发好了,这样的话,至少可以做出三个大菜。
趁女佣离开厨房之际,何雨柱毫不客气地将用来吊汤的两只整鸡和一只鸭子,还有干贝、火腿和肘子等食材放进了自己的空间戒指。随后,他又从背包中取出两罐事先熬好的醇厚高汤,开始精心烹制菜肴。
平日里,何雨柱总会抽空熬一锅高汤,这段时间里,他已经积累了十几罐的高汤存货,这就是他保证菜品美味的秘密武器之一——不论做什么菜,只要可能用水的地方,如果换成高汤来替代,那么做出来的菜品味道必定会更加鲜美。
而谭家菜的高汤熬制法最为巧妙独到,因此何雨柱也熬了许多高汤,并将其装入统一规格的瓷罐存放在空间戒指中,每逢外出掌勺时,他会用食材换取高汤,做出的菜品鲜美无比,这也是越来越多的人邀请他担任主厨的一个重要原因。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努力,何雨柱招呼女佣前来端盘上菜。一道道佳肴陆续登场:三丝鱼翅、清汤燕窝、扒大乌参、蒜蓉蒸丝瓜,再加上三个蔬菜热炒。然而,娄董私下里悄悄撇了撇嘴角。
原来,娄董的妻子名叫谭雅丽,她本身是谭家的女儿,虽然不是谭家菜的传承人,但对于谭家菜却非常了解。深知谭家菜讲究的是高汤老火慢炖,而这高汤一般都需要两天以上的调试,有了高汤之后还需要两三个小时的老火炖煮。何雨柱仅用了两个多小时就做出了三道谭家菜,这让娄董并不抱太大希望。
“来,杨厂长,请这边就座。”娄董客气地对杨厂长说,并转头嘱咐女佣请夫人和女儿下楼用餐。
杨厂长客气地客套了几句,然后坐在了主人专设的贵宾席位,娄董的妻子和女儿则坐在娄董旁边的位置。娄董的女儿就是电视剧《情满四合院》中的女配角娄晓娥,此时她看上去也就十五六岁的年纪。
娄董心中并未将何雨柱视为正宗谭家菜的传承人,因此也没有严格遵循谭家菜的规矩。但是,在品尝了第一道菜之后,他便放下筷子,对着娄晓娥说:“娥子,去请何小师傅过来。”
这是因为娄董察觉到这确实是正宗的谭家菜,既然如此,就必须要按照谭家菜的礼节,请厨师上桌。之所以让女儿亲自去请,而非叫女佣去,一方面是因为误解了何雨柱,另一方面是他自己先行动筷,所以多少带有些歉意和敬重。
何雨柱也按照规矩坐在了餐桌旁,娄董对他表示歉意并打招呼:“何小师傅,真是不好意思,刚才聊天太过投入,一时忘记了请你过来,抱歉啊。”
“娄董您太客气了。”何雨柱微笑着回答。
“哪里,何小师傅您做的谭家菜真是太地道了,尤其难得的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做出三道名菜,真是令人惊叹!”娄董伸出大拇指称赞道。
杨厂长惊讶地问:“不会吧,娄董,这谭家菜两个多小时就能做好还算是短时间吗?”
娄董夫人解释道:“杨厂长您可能不太了解,一般要做谭家菜都需要提前两三天准备食材的,所以我们才会对何小师傅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做出美味感到惊奇。”
听到这些,杨厂长感慨道:“还好何小师傅的手艺精湛,否则我还真担心带人来做谭家菜会显得过于冒失。”
何雨柱立刻接口道:“您过奖了,其实是贵府准备充分,各种干货都已经提前按谭家菜的标准泡发好了,我才得以顺利完成。”
“何小师傅您的谭家菜技艺是家传的吗?令尊尊姓大名是?”娄董夫人笑着询问何雨柱。
“家父名为何大清,您认识吗?”何雨柱知道娄董夫人出身谭府,但脸上仍流露出一丝疑惑的表情。
娄晓娥抢着答道:“我母亲就是谭家的人。”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百度 64书屋 有求必应! 四合院:重生50,上交亿万吨粮最新章节 http://www.64sw.com/xiaoshuo/siheyuan0chongsheng500shangjiaoyiwandunliang/read/79/19.html ,欢迎收藏!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