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小说:假如可以重新活一回  作者:作家qVpQne
百度 64书屋 有求必应! 假如可以重新活一回 http://www.64sw.com/xiaoshuo/jiarukeyichongxinhuoyihui/read/86/7.html 全文阅读!64书屋,有求必应!
换源:
节点四 ↓
  这些话,母亲如数家珍,听过百八十遍些许夸张,但听过二三十遍,应该恰如其分。况且以前都是在抱怨,张口你们老李家这儿不好(当长工),闭口你们老李家那儿不好(童养媳),谁爱听啊?又不敢反驳,只得你有政策,我有下策。相机而行。即平时多数听时,丫头儿都是用食指塞进耳朵眼儿,堵住耳朵,其余四个手指头蜷着,作假装专注看书或做题状(从没被母亲发现过)。

是啊,今天,在自己心情低落、郁郁寡欢的时候,母亲只是将过往,又再次重复了一遍,非但没有令人反感,反而博取了丫头的同情。看见母亲那右手食指的指甲盖儿,因长年纳鞋底吃劲儿,都成了佝偻状。丫头儿的心底,不由得泛起丝丝涟漪。

毕竟,丫头儿才只是一个二十五岁的女孩子啊。生命本不能承受之重,压在丫头儿羸弱的肩头。挥之不去的阴霾,笼罩在心头。又似精灵附体,左右着丫头儿的一切——不仅包括衣食住行,还控制着丫头儿思维、意识、情绪,即精神层面的东西。使得丫头儿大有无力之感:身心俱疲、心力交瘁、萎靡不振。似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源远流长下来的典故和词汇,刹那间都不能淋漓尽致、恰如其分的形容丫头儿此时此刻的心境:身体被贪婪地蚕食,精神被肆无忌惮地吞噬。

说到生命不能承受之重,突然想起了一件事。某位台湾明星在接受一次访谈时,很真诚的吐露了过往。要知道,播放出去一定又会带来新一轮的热搜、聚焦对象、街谈巷议。其心知肚明,但依然像似语气缓缓地在讲,实则直言不讳的娓娓道来,能看得出来,绝对是沉浸在当时的境遇和氛围里,而不是在接受访谈。尽管只是点到为止,但足以说明该事情在其心中留下的印记,一直无法湮没。

节目中,首度谈论过去曾被分手的经历,说到伤心处更是一度含泪哽咽,直言:“你会长期处在一个莫名的恐惧、伤害中,生活中做任何事都会被苦海和眼泪埋没,也因此会对自己失去自信”。滑落的泪水,流到了脸颊,镜头清晰地记录了下来。当提到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时,更是仰起头,目视远方,眼神疏离,表情凝重,若有所思,让人心生怜惜之情。

都明白的道理:夜晚独处的时候,是最脆弱、最真实的自我。

话又说回来了。天天八小时在这种环境下、从事的又是与多人打交道的工作,而打交道的同事,那件事儿,十有八九已经传播到他(她)们耳朵里了,似乎与人对视,人家只是再正常不过的一句问话,譬如:又交男朋友了吗?而在丫头而的认知里,解读的是:“第几个男朋友了?”

丫头儿本身就是一个敏感、多愁善感的人。除了上班时间,满脑子想的就是这点事儿。一次骑自行车上班,正好赶上红灯,沉浸在自我世界的丫头儿没留神,一下怼到前边那人的挡泥板上了,多亏速度不是太快,撞一趔趄是肯定的。

“干嘛呢,看着点,想什么呢”那人扭过头,劈头盖脸的来了句。

“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丫头儿接连说了三个“对不起”(只是本能的反应罢了,如同摸着烫的东西,手本能往回缩一样),其它词汇瞬间在脑海里形成空白——荡然无存。

白天把人撞了个趔趄,丫头儿感觉到了后怕:这要撞的是老人,像汪同事那样,这辈子可就吃不了兜着走了啊---住院(交押金,视病情而定,反正不是五千就是一万)、ICU(据说一天就得一万左右)、划账(药医费、检查费、CT费、24小时脏器各功能监测等等),啊啊啊,啊啊啊,丫头儿不敢再往下想了,似乎像事儿真已经发生了一般。

门打开了,二哥问道:“怎么了?”

丫头儿一怔:“什么怎么了?”

二哥又问:“啊啊啊,不是你屋发出来的叫声,难道是我?”

丫头儿突然意识到自己刚才的失态了,连忙遮掩道:“哦,是我刚才睡着,胳膊压麻了,一翻身胳膊涨得难受,不由自主的哎呦了几声”。

二哥又说道:“吓我一跳,我还以为怎么了呢。不是好声儿”。边说边带上了门。

丫头儿轻轻地、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呜呜呜呜呜呜”。“老天还算没亏待我,给我来了一个警告,明天说什么也不骑车上班了。”就这样,只得乘公交上班了。

第二天,趁中午休息时间,丫头儿去公交总站打了张月票。好不容易“熬”到下班时间了,大有“脱离苦海”之感。于是,钻胡同,抄近路。直奔车站,说“落荒而逃”亦不为过。

因为是从头儿坐到尾,丫头特意选了一个俩人座,靠里怀的位子坐下来。车开了,静下来了,丫头儿脑子里的惯性思维,又不受控制的开始运转起来。

刚才,行政科那任同事,本来她在我前头走来着,她家住的方向,也应该朝我走的方向啊(只是坐不同车而已),怎么拐弯了呢?是不是看见在后面,不爱理我,成心躲着我呀?

还有,党办马主任,以前老夸我长得好看,曾当着我们办公室,以及来办事的五六个人的面,当众问我:“知道我为什么老爱上你们屋来吗?”,我说:“不知道啊”,她说:就是为了看你”(确有其事)。可刚才从我旁边骑车过去,怎么没跟我打招呼啊?是不是知道那件事了,对我有看法啦?

除了上班,就是回家、吃饭、睡觉,偶尔看看电视(球赛实况转播、故事片等),两点一线。没有时间和平台与社会上的人员交际。拥有无话不谈的同学,似乎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好运,也没有几个人会得到上天这份厚爱和眷顾。80年代更没有手机的问世。
百度 64书屋 有求必应! 假如可以重新活一回最新章节 http://www.64sw.com/xiaoshuo/jiarukeyichongxinhuoyihui/read/86/7.html ,欢迎收藏!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