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 64书屋 有求必应! 诸天之上,方寸之间 http://www.64sw.com/xiaoshuo/zhutianzhishang0fangcunzhijian/read/79/2.html 全文阅读!64书屋,有求必应!
换源:
旅途结束,回到位于林城的出租屋。
熟练的掏出钥匙打开房门,进屋之后头也不回,只右脚轻轻一勾一带,只听啪的一声轻响,房门已然关上。
进了卧室,放下行李,姜恒从背包里拿出石塔、玉片,将二者放在床头柜上,又看了一眼便不再关注。随后直接靠躺在床头,头枕双手,心中思绪泛起。
从毕业到现在七八年的时间,除了开始两年在一家购物公司商场工作以外,姜恒一直都在装修公司工作,一晃就是五年时间。
虽说没有挣个几十上百万,但加上小说稿费也存了二十来万,他除了偶尔喝酒,也不抽烟不洗脚,也没有女朋友,花费不大,足以支撑他休息一段时间了。
起身站在窗前,看着外面街上来来往往的人群,想起自己也在这里住了几年,似乎连隔壁邻居叫什么都不知道,偶尔相遇也是点头示意匆匆而过,房子便仿佛一个禁闭的囚笼,莫名让人感到压抑!
回家!明天就回!
姜恒心中下定了决心。
回家休息一段时间,顺便思考一下自己未来的道路该怎么走。
对于以后的路,他心中想着家里有房有地,虽然房是农村木房,地只几亩薄地,但种点蔬菜还是没问题的,再拉个网络,或许专职写小说也不错。
只是他目前还没有下定决定罢了。
家是什么?
有人思考过,有人不在意,还有人幻想过。
家是什么?家是灵魂的归处,心灵的港湾,在你疲惫之时以便于你随时靠岸;家是旅途中的明灯,在你迷茫无助时可指引回去的方向。
家是美好的,需要用心去呵护!
但现实太复杂,人心更复杂。
……
姜恒回家带的东西不多,除了一台笔记本电脑和十余本书之外,就是几套换洗的衣物和重要的几样小物件。当然,那自长安古玩市场所买的石塔、玉片自然是带在身上的。
其他的东西该丢的丢该卖的卖,一大早便全部处理干净,然后退房出发。
所有的东西正好装满一个行李箱、一个双肩包。坐在去往客车站的出租车上,姜恒的思绪有些飘忽。
不知怎的,想到要回家了心里却突然莫名有些紧张,有些急切。
算了,既然已经做了决定,那便顺其自然而已。
“小兄弟,客车站到了。”
出租车驶入车站出租汽车停车场,靠边停下。司机大叔见他不知道在想什么,没有注意到,于是便出言提醒。
姜恒这才恍然回过神来,扭头一看,确实已经到了客车站,不知不觉间就过去了半个多小时。
付了车费,道了声谢,挎着背包下了出租车,从后备箱拿出行李箱,站在路旁,姜恒狠狠地呼出一口浊气,随意扫视了一圈,才往售票厅行去。
姜恒老家在乌江市玉泉乡玉泉村,通常来说,林城到下面地方的直达车只到乡镇一级,但他家那里例外,车子可以直接到村里。
这从地址上就可以看出来,玉泉村就是玉泉乡的中心村落,靠近乡政府,位于乡镇中心。这是区位的优势。
乌江市只是一个县级市,以前叫做临江县,因为近几年发展比较迅速,不久前才升格为县级市,更名为乌江市。
虽然乌江市发展确实比较快,却仍然辐射不到他家那个地方,所以,他们家那里依然还是乡下。
但有的时候不见得乡下就比不上城里,乡土人情,乡里乡亲,家长里短也是极好的。
从林城到玉泉的客车每天两趟,一早一晚,早上九点,下午四点,单程大约两个小时。
现在才下午三点半,时间正好来得及,车票还是他昨天在手机上预订的。进站检票之后到了站台,发现今天下午从林城到玉泉的人不多,三十张车票竟然都还没有卖完。
姜家位于乡政府不远处,走路也就十几分钟,从客车停车之处沿路经过一个寨子,再穿过一座刀锋山就是,直线距离不足一公里,但道路绕折须费些时间。
玉泉村下面有组有寨,而姜家所在的这个玉泉河湾寨子有十几户人家,几乎全部姓姜,完完全全就是一个大家族,唯一的区别也不过就是血脉的亲疏远近罢了。
将近六点,太阳尚未落山,客车到达玉泉村。下车之后他并未在村里停留,拉着行李箱径直回家。
来到通往姜家寨的刀锋山路口时,每次他都会停留几分钟,看着这以炸药炸出来的道路不免感慨几分。
姜家寨位置极为封闭,是玉泉河一个河湾之地,对面隔着玉泉河是另一条陡峻山脉,背面也是一条山脉相环。
据说两百多年前姜家先祖从外地迁来之时本打算在玉泉村中心之地安家的,但奈何当时村里并无荒地让姜家开垦,无奈只能在周围探寻。
偶然间姜家一个先祖发现刀锋山虽然无比陡峭,但看山形走势推断出对面多半存在一处平地,于是不惜冒着生命危险登上刀锋山,终于发现了姜家如今的族地,连同宅基地及田地在内两百多亩的一个小型河湾谷地!
于是当时族中几个青壮便以人力在刀锋山中凿出一个丈许宽高的通道,家族之人才终于在此落地生根,开荒繁衍下来。
至于说从刀锋山打洞开路是否有什么忌讳,当时扎根生存下来为要,谁还在乎这个?解放后,姜恒爷爷那辈几房兄弟从乡里申请了炸药,直接以原来的洞口为基,将刀锋山临河这段直接炸掉,凿出了一条石子路,十多年前又集资修成了现在的水泥路。
姜家寨总共九户四支,姜恒这支三户,他还有大伯二伯,另有一支四户。姜恒家位于寨子面河左手边,须要从大伯二伯家门前经过。
刚到大伯家门口,正巧大嫂在院里收衣服,见到姜恒面上一喜,咋呼道:“大恒回来了咹!收拾好赶紧过来,你哥正在炒菜,今天炖腊猪脚!”
“要得,大嫂。我回去放好行李收拾下就来。”
姜恒半点没有推辞,他早就习惯了。每次从外面回来,只要大哥大嫂知道消息,都会提前准备一桌丰盛的饭菜接风。
大伯家在几年前起了一栋三层楼房,两个堂哥一个堂姐各一层,堂姐是嫁到其他乡镇的,但因为堂姐夫老家太过偏僻出行不便,加之家里老人早已过世,因此几年前大哥提出建房时便一起出资建在一起。
如今,就只二伯家和姜恒家依然是老式木房,虽然农村建房花费不大,但前者条件着实不好,而姜恒自己一个人又在外面,也没想着修建砖房。
路过二伯家门口,见门是关着的,不知道是否在家。
回到自己家,见房前院坝依然干干净净,不用想也知道定是兄嫂不时过来帮忙打扫,感动记在心中不必言表。
伫立院中,看着自家的老屋,一时间,姜恒思绪翻涌,心潮起伏,双亲的音容笑貌在脑海中浮现。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或许父母在的时候还不觉得什么,回家叫一声爸妈也只是平常的习惯,只有当父母不在了,当回到家脱口而出爸妈时,却没有回音。
此刻的你,泪流满面,心如刀割。才会深刻的知道何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现在,姜恒便是如此!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
熟练的掏出钥匙打开房门,进屋之后头也不回,只右脚轻轻一勾一带,只听啪的一声轻响,房门已然关上。
进了卧室,放下行李,姜恒从背包里拿出石塔、玉片,将二者放在床头柜上,又看了一眼便不再关注。随后直接靠躺在床头,头枕双手,心中思绪泛起。
从毕业到现在七八年的时间,除了开始两年在一家购物公司商场工作以外,姜恒一直都在装修公司工作,一晃就是五年时间。
虽说没有挣个几十上百万,但加上小说稿费也存了二十来万,他除了偶尔喝酒,也不抽烟不洗脚,也没有女朋友,花费不大,足以支撑他休息一段时间了。
起身站在窗前,看着外面街上来来往往的人群,想起自己也在这里住了几年,似乎连隔壁邻居叫什么都不知道,偶尔相遇也是点头示意匆匆而过,房子便仿佛一个禁闭的囚笼,莫名让人感到压抑!
回家!明天就回!
姜恒心中下定了决心。
回家休息一段时间,顺便思考一下自己未来的道路该怎么走。
对于以后的路,他心中想着家里有房有地,虽然房是农村木房,地只几亩薄地,但种点蔬菜还是没问题的,再拉个网络,或许专职写小说也不错。
只是他目前还没有下定决定罢了。
家是什么?
有人思考过,有人不在意,还有人幻想过。
家是什么?家是灵魂的归处,心灵的港湾,在你疲惫之时以便于你随时靠岸;家是旅途中的明灯,在你迷茫无助时可指引回去的方向。
家是美好的,需要用心去呵护!
但现实太复杂,人心更复杂。
……
姜恒回家带的东西不多,除了一台笔记本电脑和十余本书之外,就是几套换洗的衣物和重要的几样小物件。当然,那自长安古玩市场所买的石塔、玉片自然是带在身上的。
其他的东西该丢的丢该卖的卖,一大早便全部处理干净,然后退房出发。
所有的东西正好装满一个行李箱、一个双肩包。坐在去往客车站的出租车上,姜恒的思绪有些飘忽。
不知怎的,想到要回家了心里却突然莫名有些紧张,有些急切。
算了,既然已经做了决定,那便顺其自然而已。
“小兄弟,客车站到了。”
出租车驶入车站出租汽车停车场,靠边停下。司机大叔见他不知道在想什么,没有注意到,于是便出言提醒。
姜恒这才恍然回过神来,扭头一看,确实已经到了客车站,不知不觉间就过去了半个多小时。
付了车费,道了声谢,挎着背包下了出租车,从后备箱拿出行李箱,站在路旁,姜恒狠狠地呼出一口浊气,随意扫视了一圈,才往售票厅行去。
姜恒老家在乌江市玉泉乡玉泉村,通常来说,林城到下面地方的直达车只到乡镇一级,但他家那里例外,车子可以直接到村里。
这从地址上就可以看出来,玉泉村就是玉泉乡的中心村落,靠近乡政府,位于乡镇中心。这是区位的优势。
乌江市只是一个县级市,以前叫做临江县,因为近几年发展比较迅速,不久前才升格为县级市,更名为乌江市。
虽然乌江市发展确实比较快,却仍然辐射不到他家那个地方,所以,他们家那里依然还是乡下。
但有的时候不见得乡下就比不上城里,乡土人情,乡里乡亲,家长里短也是极好的。
从林城到玉泉的客车每天两趟,一早一晚,早上九点,下午四点,单程大约两个小时。
现在才下午三点半,时间正好来得及,车票还是他昨天在手机上预订的。进站检票之后到了站台,发现今天下午从林城到玉泉的人不多,三十张车票竟然都还没有卖完。
姜家位于乡政府不远处,走路也就十几分钟,从客车停车之处沿路经过一个寨子,再穿过一座刀锋山就是,直线距离不足一公里,但道路绕折须费些时间。
玉泉村下面有组有寨,而姜家所在的这个玉泉河湾寨子有十几户人家,几乎全部姓姜,完完全全就是一个大家族,唯一的区别也不过就是血脉的亲疏远近罢了。
将近六点,太阳尚未落山,客车到达玉泉村。下车之后他并未在村里停留,拉着行李箱径直回家。
来到通往姜家寨的刀锋山路口时,每次他都会停留几分钟,看着这以炸药炸出来的道路不免感慨几分。
姜家寨位置极为封闭,是玉泉河一个河湾之地,对面隔着玉泉河是另一条陡峻山脉,背面也是一条山脉相环。
据说两百多年前姜家先祖从外地迁来之时本打算在玉泉村中心之地安家的,但奈何当时村里并无荒地让姜家开垦,无奈只能在周围探寻。
偶然间姜家一个先祖发现刀锋山虽然无比陡峭,但看山形走势推断出对面多半存在一处平地,于是不惜冒着生命危险登上刀锋山,终于发现了姜家如今的族地,连同宅基地及田地在内两百多亩的一个小型河湾谷地!
于是当时族中几个青壮便以人力在刀锋山中凿出一个丈许宽高的通道,家族之人才终于在此落地生根,开荒繁衍下来。
至于说从刀锋山打洞开路是否有什么忌讳,当时扎根生存下来为要,谁还在乎这个?解放后,姜恒爷爷那辈几房兄弟从乡里申请了炸药,直接以原来的洞口为基,将刀锋山临河这段直接炸掉,凿出了一条石子路,十多年前又集资修成了现在的水泥路。
姜家寨总共九户四支,姜恒这支三户,他还有大伯二伯,另有一支四户。姜恒家位于寨子面河左手边,须要从大伯二伯家门前经过。
刚到大伯家门口,正巧大嫂在院里收衣服,见到姜恒面上一喜,咋呼道:“大恒回来了咹!收拾好赶紧过来,你哥正在炒菜,今天炖腊猪脚!”
“要得,大嫂。我回去放好行李收拾下就来。”
姜恒半点没有推辞,他早就习惯了。每次从外面回来,只要大哥大嫂知道消息,都会提前准备一桌丰盛的饭菜接风。
大伯家在几年前起了一栋三层楼房,两个堂哥一个堂姐各一层,堂姐是嫁到其他乡镇的,但因为堂姐夫老家太过偏僻出行不便,加之家里老人早已过世,因此几年前大哥提出建房时便一起出资建在一起。
如今,就只二伯家和姜恒家依然是老式木房,虽然农村建房花费不大,但前者条件着实不好,而姜恒自己一个人又在外面,也没想着修建砖房。
路过二伯家门口,见门是关着的,不知道是否在家。
回到自己家,见房前院坝依然干干净净,不用想也知道定是兄嫂不时过来帮忙打扫,感动记在心中不必言表。
伫立院中,看着自家的老屋,一时间,姜恒思绪翻涌,心潮起伏,双亲的音容笑貌在脑海中浮现。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或许父母在的时候还不觉得什么,回家叫一声爸妈也只是平常的习惯,只有当父母不在了,当回到家脱口而出爸妈时,却没有回音。
此刻的你,泪流满面,心如刀割。才会深刻的知道何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现在,姜恒便是如此!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
百度 64书屋 有求必应! 诸天之上,方寸之间最新章节 http://www.64sw.com/xiaoshuo/zhutianzhishang0fangcunzhijian/read/79/2.html ,欢迎收藏!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