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 64书屋 有求必应! 浊世清莲 http://www.64sw.com/xiaoshuo/zhuoshiqinglian/read/97/17.html 全文阅读!64书屋,有求必应!
换源:
晨曦微露,太医署内已弥漫开草药的清苦气息。沈清涟递上名帖求见林守正,并非为了伤势——那点皮肉伤在莲瓣之力与丹药作用下已近痊愈——而是需要一个合乎情理的理由,探听镇国公府的消息。
林守正在药房见他,老院判正对着一株风干的紫色灵芝凝神思索,见沈清涟进来,放下手中的活计,关切道:“沈主事的气色比前几日好多了,看来风寒已无大碍。今日前来,可是有何不适?”
“劳大人挂心,已无大碍。”沈清涟拱手,语气如常,“今日冒昧打扰,实是有一事想向大人请教。下官近日整理卷宗,偶见前朝一桩与‘烈阳罡气’相关的旧案,记载颇为模糊。听闻当世精通此道者,首推已故镇国公苏老将军。不知大人可知,如今京城之中,可还有苏家传人,或与苏家关系密切之人,或许能指点一二?”
他刻意将话题引向镇国公府,语气平淡如同寻常学术探讨。
林守正捻须的手微微一顿,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讶异,随即了然。他沉吟道:“苏老将军的‘烈阳剑罡’确是刚猛无俦,可惜……苏家男丁皆已殉国,这门绝技恐怕也已失传。至于苏家女眷……”他顿了顿,声音压低了些,“苏老夫人性子刚烈,自老将军去后便深居简出,极少见客。老夫与苏家也算有些故旧之情,偶尔会过府为老夫人请个平安脉,却也难得见到其他女眷。”
他看了沈清涟一眼,目光中带着医者的敏锐与长辈的了然,似乎看穿了沈清涟并非单纯为了请教武学:“沈主事若真想了解苏家之事,或许……可以从旁处入手。苏老夫人虽不见外客,但其娘家侄孙女,倒是偶尔会过府陪伴。那孩子……性子温婉,通晓医术,与萱儿颇为投缘。”
沈清涟心中一动,林守正这话,几乎是将线索递到了他手边。他正要开口,药房外传来熟悉的、带着些许急促的脚步声。
“爹爹,您要的《百草注疏》我找到了……”林萱抱着一本厚重的医书走了进来,话音在见到沈清涟时戛然而止。她今日穿着一身藕荷色的襦裙,发间只簪着一支素银簪子,清新淡雅,见到沈清涟,眸中先是闪过一丝惊喜,随即注意到他比前几日更加清减的面容和眉宇间那挥之不去的沉郁,那惊喜便化为了清晰的担忧。
“沈……沈大人?”她微微屈膝,声音轻柔,“您的风寒……可大好了?”目光却不自觉地落在他垂在身侧、指节分明的手上,似乎想从中看出他真实的健康状况。
“已无妨,多谢林小姐挂心。”沈清涟垂眸避开了那过于清澈的注视,声音是一贯的平稳,心中却因这突如其来的相遇泛起一丝微澜。他注意到她手中那本厚重的医书,封皮古旧,显然经常被翻阅。
林守正看着女儿,又看看沈清涟,眼中掠过一丝复杂的笑意,接过医书,状似无意地道:“萱儿,你前日不是还说,想去苏老夫人府上,向她请教一些调理心脉的古方吗?正巧沈主事也对苏家旧事有些兴趣,不如你们聊聊?为父这里还有些药材要处理。”
这话说得极其自然,却让沈清涟和林萱都愣了一下。
林萱白皙的脸颊瞬间染上一抹极淡的红晕,她飞快地瞟了沈清涟一眼,见他依旧神色平静,才微微低下头,声如蚊蚋:“是……女儿前日去探望苏家姐姐,听她提起老夫人偶有心悸之症,用的是宫中都不常见的古方,便想寻个机会请教……只是,不知是否打扰沈大人公务……”
沈清涟看着眼前女子微红的耳根和那带着怯意与期待的眼神,拒绝的话在舌尖转了一圈,终是咽了回去。他需要接近镇国公府的契机,而林萱,无疑是目前最合适、也最不引人注目的桥梁。
“若林小姐方便,沈某愿闻其详。”他轻声道。
林萱闻言,眼眸倏然亮了一下,如同浸在水中的墨玉,清亮动人。她轻轻“嗯”了一声,对林守正道:“那……爹爹,我与沈大人去偏厅说话。”
太医署的偏厅比正厅更为雅致安静,窗外几丛翠竹掩映,阳光透过竹叶缝隙,洒下细碎的金斑。侍女奉上两盏清茶后便悄然退下,厅内只剩下他们二人。
茶香袅袅,一时无言。沈清涟不善言辞,更不习惯与年轻女子单独相处,尤其是面对林萱那毫不掩饰的关切目光,他只觉比面对邪物时更加无所适从。
还是林萱率先打破了沉默,她捧着温热的茶杯,指尖微微用力,声音依旧轻柔,却带着医者的专注:“沈大人,您的气色看似无碍,但眉宇间郁结不散,眼底血丝隐现,似是忧思过度、心神耗损之兆。可是……公务上遇到了什么难处?”她顿了顿,鼓起勇气补充道,“我……我近日新配了一味安神茶,加入了茯神、远志,或许……能助您好眠。”
说着,她从随身携带的绣囊中,又取出一个更小的、用浅碧色丝绸包裹的小包,递到沈清涟面前的茶几上。动作小心翼翼,带着不容错辨的关切。
沈清涟看着那碧色小包,与他怀中那个锦囊出自同样的料子,只是颜色不同。这份细腻而持续的关怀,像春日里最柔和的暖风,无声无息地沁入他冰封的心湖。他沉默片刻,终是伸手接过,指尖与她微凉的指尖再次轻轻一触。
“……多谢。”他的声音比平时低沉了些许。
收起药茶,沈清涟将话题引回正事:“林小姐方才提及,欲向苏老夫人请教古方?不知老夫人近来凤体可还安康?”
提到正事,林萱的神色自然了许多,她微微蹙眉:“苏老夫人身子骨还算硬朗,只是……据苏家姐姐说,老夫人近年来越发喜静,尤其不喜见生人。连宫中的赏赐有时都推拒不见。而且……”她犹豫了一下,压低声音,“苏家姐姐私下告诉我,老夫人近几个月,偶尔会在夜间独自一人在祠堂久坐,有时甚至能听到隐约的……叹息声,似乎心事很重。她们做小辈的,也不敢多问。”
独坐祠堂?心事重重?沈清涟眸光微闪。这与镇国公府表面上的平静低调,似乎有些出入。
“听闻苏老夫人娘家,亦是将门之后?”他状似随意地问道。
“嗯,”林萱点头,“苏老夫人出身陇西李氏,也是世代簪缨。不过李家如今人丁不旺,在京中的,似乎只有一位侄少爷,在禁军中任职,似乎……职位不高。”她想了想,补充道,“前些日子苏家姐姐及笄礼,那位李家的侄少爷倒是来了,还送了一支品相极好的白玉簪作为贺礼,苏家姐姐很是喜欢。”
白玉簪?沈清涟心中一动,忽然想起普济寺中,那蓝衣女子发间,似乎就簪着一根式样简洁的白玉簪!当时情况危急,未曾细看,但那份清冷利落的气质,与林萱描述中那位在禁军中任职、职位不高的李家侄少爷,似乎……有些对不上?
是巧合,还是……
他正思索间,林萱却像是忽然想起了什么,从袖中取出一个小巧的、以火漆封口的信笺,递给沈清涟:“对了,沈大人,这是今早苏家姐姐遣人送来的,说是老夫人前日整理旧物,偶然找出了几页苏老将军生前关于调理内息的手札残篇,知道我喜欢钻研这些,便抄录了一份给我。我想着……或许对大人您查证‘烈阳罡气’的旧案,也能有些参考?”
沈清涟接过信笺,指尖能感受到纸张的挺括。他心中震动,这简直是瞌睡遇到了枕头!苏老夫人为何会突然“偶然”找出亡夫的手札残篇?还恰好让林萱转交到他手中?是巧合,还是……那位深居简出的老夫人,早已洞察了他的来意,甚至……在暗中引导?
他不动声色地拆开信笺,里面是几页娟秀而不失风骨的字迹,抄录着一些关于内息运转、凝练罡气的片段心得,虽然零散,却字字珠玑,透露出“烈阳剑罡”刚猛浩大、重在根基的特质。而在最后一页的末尾,抄录者用更小的字添了一句:
“祖母嘱:玉簪虽好,终是旧物,难承新露之重。”
玉簪?旧物?难承新露?
沈清涟的瞳孔骤然收缩!这绝非无意之笔!这分明是一句隐晦的提示!是在说那支作为贺礼的白玉簪有问题?还是在暗示……那蓝衣女子与镇国公府、与那支玉簪有关?
他猛地抬头看向林萱,声音带着一丝自己都未察觉的急促:“送这手札来的,是苏府哪位下人?可还说了什么?”
林萱被他突然凝重的神色吓了一跳,仔细回想,摇了摇头:“是苏老夫人身边一位姓钱的老嬷嬷送来的,只说是小姐吩咐转交,并未多言。”她担忧地看着沈清涟,“沈大人,这手札……有何不妥吗?”
沈清涟迅速收敛了外露的情绪,将信笺仔细折好收入怀中,语气恢复平静:“并无不妥,只是其中一些见解颇为精妙,一时失态。多谢林小姐。”
他站起身,“沈某还有公务在身,不便久留,告辞。”
林萱也跟着起身,看着他清瘦挺拔却仿佛承载着无尽重量的背影,欲言又止,最终只化作一句轻轻的:“大人……万事小心。”
沈清涟脚步微顿,没有回头,只是轻轻“嗯”了一声,便大步离开了偏厅。
阳光透过竹影,在他离去的路径上投下明明暗暗的光斑。林萱独自站在厅中,手中还残留着那碧色药茶的微温,心中却因沈清涟方才那一瞬间的凝重而感到隐隐不安。
沈清涟走出太医署,秋日的阳光落在他身上,却驱不散心头的寒意。苏老夫人……她到底知道多少?她在这盘棋局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那支白玉簪,又藏着什么秘密?
他抬头望向镇国公府的方向,目光锐利如刀。
看来,这潭水,比他想象的还要深。而那位看似隐居幕后的苏老夫人,恐怕才是真正洞若观火之人。
林守正在药房见他,老院判正对着一株风干的紫色灵芝凝神思索,见沈清涟进来,放下手中的活计,关切道:“沈主事的气色比前几日好多了,看来风寒已无大碍。今日前来,可是有何不适?”
“劳大人挂心,已无大碍。”沈清涟拱手,语气如常,“今日冒昧打扰,实是有一事想向大人请教。下官近日整理卷宗,偶见前朝一桩与‘烈阳罡气’相关的旧案,记载颇为模糊。听闻当世精通此道者,首推已故镇国公苏老将军。不知大人可知,如今京城之中,可还有苏家传人,或与苏家关系密切之人,或许能指点一二?”
他刻意将话题引向镇国公府,语气平淡如同寻常学术探讨。
林守正捻须的手微微一顿,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讶异,随即了然。他沉吟道:“苏老将军的‘烈阳剑罡’确是刚猛无俦,可惜……苏家男丁皆已殉国,这门绝技恐怕也已失传。至于苏家女眷……”他顿了顿,声音压低了些,“苏老夫人性子刚烈,自老将军去后便深居简出,极少见客。老夫与苏家也算有些故旧之情,偶尔会过府为老夫人请个平安脉,却也难得见到其他女眷。”
他看了沈清涟一眼,目光中带着医者的敏锐与长辈的了然,似乎看穿了沈清涟并非单纯为了请教武学:“沈主事若真想了解苏家之事,或许……可以从旁处入手。苏老夫人虽不见外客,但其娘家侄孙女,倒是偶尔会过府陪伴。那孩子……性子温婉,通晓医术,与萱儿颇为投缘。”
沈清涟心中一动,林守正这话,几乎是将线索递到了他手边。他正要开口,药房外传来熟悉的、带着些许急促的脚步声。
“爹爹,您要的《百草注疏》我找到了……”林萱抱着一本厚重的医书走了进来,话音在见到沈清涟时戛然而止。她今日穿着一身藕荷色的襦裙,发间只簪着一支素银簪子,清新淡雅,见到沈清涟,眸中先是闪过一丝惊喜,随即注意到他比前几日更加清减的面容和眉宇间那挥之不去的沉郁,那惊喜便化为了清晰的担忧。
“沈……沈大人?”她微微屈膝,声音轻柔,“您的风寒……可大好了?”目光却不自觉地落在他垂在身侧、指节分明的手上,似乎想从中看出他真实的健康状况。
“已无妨,多谢林小姐挂心。”沈清涟垂眸避开了那过于清澈的注视,声音是一贯的平稳,心中却因这突如其来的相遇泛起一丝微澜。他注意到她手中那本厚重的医书,封皮古旧,显然经常被翻阅。
林守正看着女儿,又看看沈清涟,眼中掠过一丝复杂的笑意,接过医书,状似无意地道:“萱儿,你前日不是还说,想去苏老夫人府上,向她请教一些调理心脉的古方吗?正巧沈主事也对苏家旧事有些兴趣,不如你们聊聊?为父这里还有些药材要处理。”
这话说得极其自然,却让沈清涟和林萱都愣了一下。
林萱白皙的脸颊瞬间染上一抹极淡的红晕,她飞快地瞟了沈清涟一眼,见他依旧神色平静,才微微低下头,声如蚊蚋:“是……女儿前日去探望苏家姐姐,听她提起老夫人偶有心悸之症,用的是宫中都不常见的古方,便想寻个机会请教……只是,不知是否打扰沈大人公务……”
沈清涟看着眼前女子微红的耳根和那带着怯意与期待的眼神,拒绝的话在舌尖转了一圈,终是咽了回去。他需要接近镇国公府的契机,而林萱,无疑是目前最合适、也最不引人注目的桥梁。
“若林小姐方便,沈某愿闻其详。”他轻声道。
林萱闻言,眼眸倏然亮了一下,如同浸在水中的墨玉,清亮动人。她轻轻“嗯”了一声,对林守正道:“那……爹爹,我与沈大人去偏厅说话。”
太医署的偏厅比正厅更为雅致安静,窗外几丛翠竹掩映,阳光透过竹叶缝隙,洒下细碎的金斑。侍女奉上两盏清茶后便悄然退下,厅内只剩下他们二人。
茶香袅袅,一时无言。沈清涟不善言辞,更不习惯与年轻女子单独相处,尤其是面对林萱那毫不掩饰的关切目光,他只觉比面对邪物时更加无所适从。
还是林萱率先打破了沉默,她捧着温热的茶杯,指尖微微用力,声音依旧轻柔,却带着医者的专注:“沈大人,您的气色看似无碍,但眉宇间郁结不散,眼底血丝隐现,似是忧思过度、心神耗损之兆。可是……公务上遇到了什么难处?”她顿了顿,鼓起勇气补充道,“我……我近日新配了一味安神茶,加入了茯神、远志,或许……能助您好眠。”
说着,她从随身携带的绣囊中,又取出一个更小的、用浅碧色丝绸包裹的小包,递到沈清涟面前的茶几上。动作小心翼翼,带着不容错辨的关切。
沈清涟看着那碧色小包,与他怀中那个锦囊出自同样的料子,只是颜色不同。这份细腻而持续的关怀,像春日里最柔和的暖风,无声无息地沁入他冰封的心湖。他沉默片刻,终是伸手接过,指尖与她微凉的指尖再次轻轻一触。
“……多谢。”他的声音比平时低沉了些许。
收起药茶,沈清涟将话题引回正事:“林小姐方才提及,欲向苏老夫人请教古方?不知老夫人近来凤体可还安康?”
提到正事,林萱的神色自然了许多,她微微蹙眉:“苏老夫人身子骨还算硬朗,只是……据苏家姐姐说,老夫人近年来越发喜静,尤其不喜见生人。连宫中的赏赐有时都推拒不见。而且……”她犹豫了一下,压低声音,“苏家姐姐私下告诉我,老夫人近几个月,偶尔会在夜间独自一人在祠堂久坐,有时甚至能听到隐约的……叹息声,似乎心事很重。她们做小辈的,也不敢多问。”
独坐祠堂?心事重重?沈清涟眸光微闪。这与镇国公府表面上的平静低调,似乎有些出入。
“听闻苏老夫人娘家,亦是将门之后?”他状似随意地问道。
“嗯,”林萱点头,“苏老夫人出身陇西李氏,也是世代簪缨。不过李家如今人丁不旺,在京中的,似乎只有一位侄少爷,在禁军中任职,似乎……职位不高。”她想了想,补充道,“前些日子苏家姐姐及笄礼,那位李家的侄少爷倒是来了,还送了一支品相极好的白玉簪作为贺礼,苏家姐姐很是喜欢。”
白玉簪?沈清涟心中一动,忽然想起普济寺中,那蓝衣女子发间,似乎就簪着一根式样简洁的白玉簪!当时情况危急,未曾细看,但那份清冷利落的气质,与林萱描述中那位在禁军中任职、职位不高的李家侄少爷,似乎……有些对不上?
是巧合,还是……
他正思索间,林萱却像是忽然想起了什么,从袖中取出一个小巧的、以火漆封口的信笺,递给沈清涟:“对了,沈大人,这是今早苏家姐姐遣人送来的,说是老夫人前日整理旧物,偶然找出了几页苏老将军生前关于调理内息的手札残篇,知道我喜欢钻研这些,便抄录了一份给我。我想着……或许对大人您查证‘烈阳罡气’的旧案,也能有些参考?”
沈清涟接过信笺,指尖能感受到纸张的挺括。他心中震动,这简直是瞌睡遇到了枕头!苏老夫人为何会突然“偶然”找出亡夫的手札残篇?还恰好让林萱转交到他手中?是巧合,还是……那位深居简出的老夫人,早已洞察了他的来意,甚至……在暗中引导?
他不动声色地拆开信笺,里面是几页娟秀而不失风骨的字迹,抄录着一些关于内息运转、凝练罡气的片段心得,虽然零散,却字字珠玑,透露出“烈阳剑罡”刚猛浩大、重在根基的特质。而在最后一页的末尾,抄录者用更小的字添了一句:
“祖母嘱:玉簪虽好,终是旧物,难承新露之重。”
玉簪?旧物?难承新露?
沈清涟的瞳孔骤然收缩!这绝非无意之笔!这分明是一句隐晦的提示!是在说那支作为贺礼的白玉簪有问题?还是在暗示……那蓝衣女子与镇国公府、与那支玉簪有关?
他猛地抬头看向林萱,声音带着一丝自己都未察觉的急促:“送这手札来的,是苏府哪位下人?可还说了什么?”
林萱被他突然凝重的神色吓了一跳,仔细回想,摇了摇头:“是苏老夫人身边一位姓钱的老嬷嬷送来的,只说是小姐吩咐转交,并未多言。”她担忧地看着沈清涟,“沈大人,这手札……有何不妥吗?”
沈清涟迅速收敛了外露的情绪,将信笺仔细折好收入怀中,语气恢复平静:“并无不妥,只是其中一些见解颇为精妙,一时失态。多谢林小姐。”
他站起身,“沈某还有公务在身,不便久留,告辞。”
林萱也跟着起身,看着他清瘦挺拔却仿佛承载着无尽重量的背影,欲言又止,最终只化作一句轻轻的:“大人……万事小心。”
沈清涟脚步微顿,没有回头,只是轻轻“嗯”了一声,便大步离开了偏厅。
阳光透过竹影,在他离去的路径上投下明明暗暗的光斑。林萱独自站在厅中,手中还残留着那碧色药茶的微温,心中却因沈清涟方才那一瞬间的凝重而感到隐隐不安。
沈清涟走出太医署,秋日的阳光落在他身上,却驱不散心头的寒意。苏老夫人……她到底知道多少?她在这盘棋局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那支白玉簪,又藏着什么秘密?
他抬头望向镇国公府的方向,目光锐利如刀。
看来,这潭水,比他想象的还要深。而那位看似隐居幕后的苏老夫人,恐怕才是真正洞若观火之人。
百度 64书屋 有求必应! 浊世清莲最新章节 http://www.64sw.com/xiaoshuo/zhuoshiqinglian/read/97/17.html ,欢迎收藏!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