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谭家菜


小说:正阳门下:随身空间,过火红生活  作者:渡水河畔
百度 64书屋 有求必应! 正阳门下:随身空间,过火红生活 http://www.64sw.com/xiaoshuo/zhengyangmenxia0suishenkongjian0guohuohongshenghuo/read/79/31.html 全文阅读!64书屋,有求必应!
换源:
节点一 ↓
  关大爷先干了一杯,然后开始讲述谭家菜的由来:

“听说过谭宗浚这个人吗?”

众人纷纷摇头表示不知道。

“此人原籍南粤南海县,同治十三年时高中一甲二名进士,进入京城翰林院任职,后来又担任川蜀督学,并充任江南地区的副考官。”

“谭宗浚一生酷爱美食,喜欢宴请宾客,常常在家里举办西园雅集,亲自主持烹饪,无论是炮制飞禽还是烹煮游鱼,都拿手得很。”

“他和他的儿子特意研究饮食,并且不惜重金聘请京城的名厨,从而得到了他们的烹饪技艺,将南粤菜和京城菜完美融合,形成了独特的谭家菜。”

关大爷边品酒边品尝着美味佳肴。

边给杨利民等人讲述着谭家菜的故事。

他是在帝都土生土长的人。

对帝都胡同里的那些老掉牙的故事。

了解得比别人多多了。

想当初,他可是谭家菜的常客。

几乎每逢佳肴美馔必选谭家菜。

起初,谭家菜仅作为家族内部的一道拿手好菜。

后来清朝灭亡,谭家也随之衰败。

习惯了山珍海味的他们,突然改吃馒头配红薯,肯定是不习惯的。

为了维持他们优越的生活。

谭宗浚的儿子便开始私下承办家庭宴席。

这样一来,谭家菜也就以家庭小型宴会的形式渐渐流入民间。

到了一九四九年时,谭家的几位厨师离开谭府,在果子巷开设了谭家菜馆。

一九五四年,参与公私合营,谭家菜又迁移到了西单的恩承居。

再到一九五八年,由大总管亲自安排,将谭家菜设在了帝都饭店西七楼。

他最后一次品尝谭家菜,就是在西单恩承居那里。

说起他和谭家千金令柔,俩人还算是老熟人呢。

不过自从一九四九年令柔投身公务之后,二人多年未曾相见。

“徐静平,你吃饱了吗?”

“饱了。”

“那就好。”

关大爷讲述谭家菜历史的时候。

杨利民虽在一旁听着,却并未放下筷子。

他其实对谭家菜的来源并不关心。

但是当关大爷提到几个谭家的厨师时,杨利民听见了一个熟悉的名字——何大清。

他曾在一部名叫《四合院》的电视剧中看到过这个名字。

依稀记得剧中,何大清有个儿子叫何雨柱。

在红星轧钢厂工作,担任食堂的大厨。

回头有空,他可以去红星轧钢厂附近转转。

很多年代剧中的主人公不是都喜欢靠开餐馆起家吗?

等将来政策放宽允许个人开店营业了。

他也打算申办个体营业执照,开一家餐馆。

并且想办法把何雨柱这位谭家菜传人、川菜大师挖到自己的餐馆来掌勺……

……

从帝都饭店走出来。

关大爷脸上仍然流露出回味无穷的表情:

“徒弟啊,这次九门提督爷爷吃得十分满意。”

“下次啥时候能再带我来这家馆子吃一顿呀?”

别人都说他对酒如痴如醉。

其实他在美食方面也是个资深老餮。

今天这一餐的确让他吃得心满意足,味道十分符合他的口味。

“师傅,下馆子这种事哪能天天去啊,我这钱包可顶不住啊。”

一般的国营饭店,花一两块钱就能让人吃得饱饱的。

而今天这一顿,韩春明花费了三十多块钱。

相当于一个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呢。

一年偶尔奢侈两回解解馋还可以,若是常常如此,寻常人家怕是吃不消。

“关大爷,小五哥,你们先回去吧,我想去剪个头发。”

“这么冷的天气,剪什么头发啊,不觉得冷吗?”

“习惯了。”

“好吧,那我和师傅就先走了。”

“路上小心啊。”

杨利民觉得头发有点长了,于是决定顺路去理个发。

在他上一辈子,他就不太喜欢蓄长发。

每个月都会定期修剪一次。

一行四人在首都饭店门口告别。

韩春明陪着他的师父率先回到了前门楼子。

而杨利民和徐静平则前往四联理发店剃了个寸头。

出了理发店,一股刺骨的寒风吹过头顶。

确实让人觉得有些凉爽。

徐静平笑着把军用棉帽扣到了杨利民的头上。

“不用了,你戴着吧。”

杨利民把棉帽重新戴回徐静平头上。

毕竟这不是他第一次留短发,早已习惯了这种感觉。

而且他自幼习武,体内火力旺盛。

依他目前的身体状况,就是在这样的天气下去护城河游几圈都不在话下。

“杨利民,又开始下雪了。”

“下就下吧。”

“那下礼拜天咱们去北海公园滑冰怎么样?”

“没问题,到时候让你见识见识什么是冰上的小王子。”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
百度 64书屋 有求必应! 正阳门下:随身空间,过火红生活最新章节 http://www.64sw.com/xiaoshuo/zhengyangmenxia0suishenkongjian0guohuohongshenghuo/read/79/31.html ,欢迎收藏!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