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志愿填报【成长】


小说:星落于眼底  作者:云鹿笙
百度 64书屋 有求必应! 星落于眼底 http://www.64sw.com/xiaoshuo/xingluoyuyandi/read/97/12.html 全文阅读!64书屋,有求必应!
换源:
节点二二 ↓
        高三的教室像被按下了静音键,连窗外的蝉鸣都似是压低了分贝。从前下课铃一响就炸开的喧闹彻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笔尖划过试卷的沙沙声、翻书的哗啦声,以及偶尔响起的、压低了嗓门的问习题声。

    课桌上的书本堆得像小山,几乎挡住了同学们的半张脸,只有在抬头询问问题时,才能瞥见一张张写满专注与疲惫的脸。

    曾经一到下课就抱着篮球往操场冲的男生,如今屁股像粘在了椅子上,眉头紧锁地演算着数学压轴题;爱扎堆聊天的女生们,也聚在一起对着文综大题的标准答案争论不休,声音压得极低,生怕打扰到身边刷题的同学。

    整个教室被一层无形的紧张氛围笼罩,连空气都仿佛凝固着“冲刺”的气息,鲜少再有往日的轻松欢乐。

    陶苏也不例外,她面前的习题册已经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批注,手边的咖啡杯换了一个又一个。

    偶尔累得抬头远眺,总能看到斜前方的温珣还在低头整理错题本,笔尖不停,神情依旧温和却多了几分凝重。而理科班那边传来的消息,说徐星野还是老样子。

    哪怕高三压力山大,他依旧是那个清冷模样,上课认真听讲,下课要么刷题,要么靠在椅背上闭目养神,很少主动与人闲聊,却总有人拿着习题排队找他请教。

    有趣的是,就算再紧张,也总有忍不住“冒泡”的小插曲。有一次晚自习,宋乔一实在熬不住,偷偷在课桌底下吃零食,被巡逻的班主任抓了个正着。

    班主任没批评她,反而笑着说:“宋乔一同学,补充能量可以,但要记得分享啊!”引得全班同学憋笑憋得肩膀发抖,沉闷的氛围瞬间被打破。宋乔一红着脸,把零食分给周围的同学,连温珣都忍不住拿了一块,嘴角扬起浅浅的笑意。

    还有一次,陶苏遇到一道历史难题,跑去理科班找和徐星野谈论竞赛的温珣请教,刚好碰到徐星野也在给同学讲题。

    他站在课桌旁,手里拿着笔在草稿纸上写写画画,声音清淡却条理清晰,哪怕被打断好几次,也没有一丝不耐烦。

    讲完题,他抬头看到陶苏,微微颔首示意,眼神依旧清冷,却比以前多了几分不易察觉的温和。

    陶苏心里一动,轻声说了句“加油”,他愣了一下,随即点了点头,嘴角似乎勾起了一抹极淡的弧度。

    陈洧舟则成了班级里的“气氛调节员”,偶尔会讲个冷笑话,或者模仿老师的语气说话,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有一次,他模仿历史老师讲课的腔调,惟妙惟肖,连温珣都忍不住笑出了声。宋乔一笑着捶他:“陈洧舟,你太有才了!以后不当演员可惜了!”

    而徐星曜,虽然也收敛了不少玩心,但偶尔还是会忍不住调皮。有一次,他偷偷在徐星野的习题册上画了个小笑脸,被徐星野发现后,兄弟俩在教室里追着跑了半圈,引来一片低低的笑声。

    那一刻,仿佛又回到了高一高二的时光,紧张的氛围也冲淡了不少。

    陶苏看着眼前的一切,心里满是感慨。高三的日子虽然忙碌又紧张,但那些偶尔的小插曲、同学们之间的相互鼓励、徐星野清冷却坚定的身影,都成了支撑她走下去的力量。

    她知道,这段一起奋斗的时光,将会成为青春里最珍贵的回忆,无论未来如何,都值得永远铭记。

    高三下学期的月考刚结束,估分表还带着油墨味,教室里就飘起了志愿填报的热议。课桌上的错题本还摊着,同学们却已按捺不住,三三两两凑在一起,声音压得极低,眼里满是忐忑与憧憬。

    陶苏捏着自己的估分表,指尖微微发紧。六百四十多分的成绩,在文科班算得上拔尖,可面对密密麻麻的院校名录,她却没了主意。是冲一把省外的重点大学,还是稳妥留在南城?是选执念已久的汉语言文学,还是听从家人建议选就业面更广的新闻专业?她对着表格发呆,连宋乔一凑过来都没察觉。

    “苏苏!想啥呢?”宋乔一戳了戳她的胳膊,手里的估分表晃了晃,“我跟你说,我专业课过了三所音乐学院,文化课估分也够线,我铁定报南城音乐学院!以后我就是歌手啦!”她眼睛亮得像星星,语气里的兴奋藏都藏不住。

    陶苏回过神,笑了笑:“真好,恭喜你呀乔一,终于能去追你的音乐梦了。”

    “你呢?你这分数能冲南宁大学吧?”宋乔一指着她的估分表,“南城最好的大学,你肯定能上!”

    正说着,陈洧舟抱着篮球跑进来,额角还带着汗:“聊志愿呢?我跟你们说,我体育加分加上文化课,稳上南城体育学院了!以后专攻篮球,争取进职业队!”

    “可以啊陈洧舟!”宋乔一拍了他一下,“以后我开演唱会,你当我的保镖!”

    “没问题!”陈洧舟爽朗地笑,转头问陶苏,“陶苏,你报哪所?温珣肯定去南宁大学吧?”

    陶苏还没来得及回答,温珣就端着水杯走了过来,温和地笑:“我打算报南宁大学的医学专业,虽然是文科出身,但我查过,他们的临床医学专业文理兼收,我挺感兴趣的。”

    “医学?”陶苏有些意外,“温珣,你文科这么好,怎么想着学医学相关的?”

    “觉得很有意义,”温珣点点头,“能帮到别人,也挺有挑战性的。你呢?你的分数报南宁大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很有把握,要不要考虑?”

    陶苏心里一动,南宁大学确实是她的理想院校,可她还是有些犹豫。这时,徐星曜和徐星野并肩走进教室,兄弟俩手里都拿着估分表,立刻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哥,我跟你说,我就报南宁大学的师范专业了!”徐星曜嚷嚷着,“以后当老师,寒暑假带薪休假,多爽!而且跟你还在一个学校,以后我还能蹭你的饭!”

    徐星野淡淡瞥了他一眼,语气清冷:“我不报南宁大学。”

    “啊?”所有人都愣住了,徐星曜更是跳了起来,“哥,你疯了?南宁大学是南城最好的!你不报这报哪?”

    徐星野抬眸,目光坚定:“我报军校。”

    “军校?”宋乔一惊呼出声,“徐星野,你怎么突然想报军校了?”

    “一直有这个想法,”徐星野的声音依旧清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觉得军人的责任和担当很有意义,也想挑战一下自己。”

    陶苏站在原地,心里像被什么东西撞了一下。她一直以为,徐星野会顺理成章地报考南宁大学的理科专业,就像他一直以来的沉稳与优秀那样。

    可他选择了一条更具挑战性的路,就像他的人,清冷却坚定,永远有着自己的方向。

    “徐星野,你这分数报军校太可惜了吧?”陈洧舟忍不住说,“南宁大学的计算机系随便你挑啊!”

    “没什么可惜的,”徐星野摇摇头,“适合自己就好。”

    这时,班主任杨简兮走进教室,手里拿着志愿填报指导手册,笑着说:“看大家聊得挺热闹,估分都出来了,志愿有初步想法了吗?”

    “杨老师!我要报南城音乐学院!”宋乔一第一个举手。

    杨简兮笑着点头:“很好啊乔一,坚持自己的兴趣,老师支持你。陈洧舟呢?还是走体育这条路?”

    “嗯!老师,我报南城体育学院!”陈洧舟站直了身体。

    “不错,”杨简兮赞许地点头,目光转向温珣,“温珣,你成绩一直很稳定,打算报哪所学校?”

    “老师,我想报南宁大学的公共卫生管理专业。”温珣回答。

    “医学相关?”杨简兮有些意外,随即笑道,“挺好的,文理兼收的专业,也很有前景,你做事细心,确实适合。”

    她的目光又落在陶苏身上,语气温柔:“陶苏,你的估分成绩很好,有没有看好的学校和专业?之前听你说喜欢文学,有没有心仪的方向?”

    陶苏深吸一口气,心里的犹豫渐渐消散。徐星野的选择让她明白,适合自己、遵从内心才是最重要的。她抬头看着杨简兮,眼神坚定:“老师,我想报南宁大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

    “南宁大学?”杨简兮眼睛一亮,“这个选择很适合你!你的分数很有把握,而且汉语言文学是南宁大学的王牌专业,跟你的兴趣也契合。想好了吗?”

    “嗯,想好了。”陶苏点点头,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虽然徐星野不会去南宁大学,但这并不影响她对理想院校的追求,她想为自己的青春拼一把。

    杨简兮欣慰地笑了:“好,有想法就好。徐星曜,你呢?打算报哪?”

    “老师,我报南宁大学的师范专业!”徐星曜立刻举手。

    “跟温珣、陶苏一个学校?挺好的,”杨简兮笑着说,随即看向徐星野,“徐星野,你呢?老师看你的估分,报南宁大学绰绰有余。”

    “老师,我报军校。”徐星野回答。

    杨简兮愣了一下,随即露出理解的笑容:“军校是个很好的选择,能锻炼意志,也很有担当。老师支持你,但要考虑清楚,军校的训练和学习都很辛苦。”

    “我想清楚了,谢谢老师。”徐星野点点头。

    教室里的讨论还在继续,有人分享着自己的志愿,有人向老师咨询着细节。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每个人的脸上,映着对未来的憧憬。

    陶苏看着身边的同学们,看着坚定的徐星野、温和的温珣、兴奋的宋乔一和陈洧舟,心里满是感慨。

    志愿填报是青春的岔路口,每个人都选择了属于自己的方向。陶苏知道,无论未来走向何方,这段一起奋斗的时光,这些藏在心底的心事,都会成为她青春里最珍贵的回忆。

    而南宁大学,这座充满希望的校园,或许将会是她新的起点。

    六月的风裹着蝉鸣与燥热,撞得窗户嗡嗡作响。高考成绩查询通道开放的那一刻,班级群瞬间陷入诡异的寂静,随后又被铺天盖地的消息刷屏,每个人的命运都被那串冰冷的数字改写,心境各异,喜忧参半。

    陶苏握着手机的手沁出了冷汗,指尖颤抖着输入准考证号,按下查询键时,她死死闭上了眼睛,连呼吸都忘了。等她猛地睁开眼,屏幕上的分数像一盆冰水,从头顶浇下——比预估低了整整二十分,距离南宁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投档线,差了七分。

    她瘫坐在椅子上,脑子里一片空白。那些挑灯夜读的深夜,那些为了追赶目标在错题本上反复标注的痕迹,那些对南宁大学校园的憧憬,还有藏在心底、想离徐星野的方向更近一点的小心思,全都在这一刻碎成了泡影。她的分数,只能稳稳进入一本批次的南城师范学院,那个她曾经作为“保底”、从未真正放在心上的学校。

    眼泪毫无预兆地掉下来,砸在手机屏幕上,晕开了那串刺眼的数字。她想强撑着平静,可胸口的酸涩像潮水般涌来,怎么也压不住。

    微信消息不断弹出,宋乔一发来一张音乐学院的录取查询截图,配文:“苏苏!我考上了!超了分数线十五分!以后我就是准歌手啦!”后面跟着一串欢呼的表情包。陶苏看着屏幕,想挤出一个笑容,嘴角却重得抬不起来,只能缓缓回复:“恭喜你乔一,真为你开心。”

    电话那头的宋乔一立刻打来,语气里的兴奋藏都藏不住:“苏苏,你呢?是不是稳上南宁大学了?我跟陈洧舟说好了,开学就去南宁找你玩!”

    陶苏吸了吸鼻子,努力让声音听起来平稳:“我……没考上南宁大学,要去南城师范学院了。”

    电话那头的兴奋瞬间凝固,宋乔一的声音低了下来:“怎么会?你估分不是挺高的吗?是不是查错了?”

    “没查错,差了七分。”陶苏的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哽咽,“没事,南城师范也挺好的,汉语言文学是它的王牌专业。”

    挂了电话,她点开许岁澄的私信,对方早已发来消息:“苏苏,我考上第一志愿的律师专业啦!”后面跟着一个开心的表情。许岁澄一直目标明确,想学法律,如今得偿所愿,字里行间都是藏不住的喜悦。

    陶苏强打起精神回复:“太棒了岁澄!恭喜你!终于实现自己的目标了!”

    许岁澄很快回过来:“你呢?南宁大学应该没问题吧?”

    陶苏犹豫了一下,还是如实说:“没考上,去南城师范了。”

    “别难过呀!”许岁澄立刻发来安慰,“南城师范的汉语言文学超厉害,而且我们还在一个城市,以后随时可以见面!”

    看着这条消息,陶苏的心里暖了暖,眼泪却掉得更凶了。

    班级群里,喜讯与叹息交织。陈洧舟顺利考上了南城体育学院,他发了一张自己在篮球场上的照片,配文:“继续为热爱奔赴!”底下一片祝福。

    温珣毫无悬念地被南宁大学公共卫生管理专业录取,他只发了一句简短的“尘埃落定,愿各自安好”,依旧是温和沉稳的模样,却不难看出释然。

    徐星曜的消息是在群里喊出来的:“我考上南宁大学师范专业啦!以后跟温珣是校友了!我哥也顺利被军校录取,以后就是军人啦!”后面跟着一个得意的表情包。陶苏看到这条消息,心里又是一阵酸涩——徐星野终究是耀眼的,朝着自己选定的方向稳稳走去,而她,却在青春的岔路口,偏离了预设的轨道。

    程昀野考上了北方的一所重点大学,他在群里没多说话,只给每个人点了赞。唐幼宜去了南方的舞蹈学院,还在群里调侃徐星曜:“以后在南宁好好读书,别总想着调皮!”

    最让陶苏意外的是温珣,他特意发来私信:“陶苏,我知道你现在很难过,但南城师范真的很好,你的才华在那里一样能发光。高考只是人生的一个节点,不是终点。以后我们还能在南城见面。”

    陶苏看着这条消息,眼泪又一次掉了下来。温珣的理解像一束微光,照亮了她灰暗的心情。她回复:“谢谢班长,我知道了。你也要在南宁大学好好加油。”

    父亲走进房间,看到她红红的眼睛,没有多说什么,只是拍了拍她的肩膀:“没事,闺女,南城师范也很好,以后当老师,稳定又体面。爸知道你努力了,这就够了。”

    陶苏靠在父亲的肩膀上,压抑已久的情绪终于爆发,哭着说:“爸,我对不起你,我没能考上南宁大学。”

    “傻孩子,”父亲叹了口气,“考大学是为了让你以后能过得好,不是为了考哪所学校。只要你自己不放弃,在哪里都能发光。”

    夜幕降临,陶苏渐渐平静下来。她打开电脑,搜索南城师范学院的资料,看着校园里古朴的教学楼、郁郁葱葱的林荫道,心里的失落慢慢被接受取代。是啊,高考哪有那么多如愿以偿,遗憾也是青春的一部分。

    她拿起手机,在朋友圈发了一条动态:“虽有遗憾,但未来可期。南城师范学院,九月见。”

    发完后,她收到了很多点赞和祝福,其中包括徐星野的一个赞。那个简单的点赞,像一颗小石子,在她心里泛起阵阵涟漪,却也让她彻底释然——有些暗恋,有些期许,或许注定要留在青春里,但这并不妨碍她奔赴属于自己的未来。

    窗外的风渐渐凉爽起来,陶苏知道,高考这场战役已经结束,无论结果如何,她都要带着这份遗憾与成长,继续往前走。南城师范学院,将会是她新的起点,而那些未完成的心愿,或许会在未来的某一天,以另一种方式实现。
百度 64书屋 有求必应! 星落于眼底最新章节 http://www.64sw.com/xiaoshuo/xingluoyuyandi/read/97/12.html ,欢迎收藏!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