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西下(106)


小说:西边的晚霞  作者:陆加叁
百度 64书屋 有求必应! 西边的晚霞 http://www.64sw.com/xiaoshuo/xibiandewanxia/read/87/98.html 全文阅读!64书屋,有求必应!
换源:
节点五 ↓
  曾卫国站在母亲遗体前,母亲安静地躺在冰冷的冰柜里,脸上苍白,嘴唇青紫,双眼紧闭,有一束头发还粘在额前……曾卫国心疼的无法呼吸……

把自己淹死在浴缸里,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决绝啊?

曾卫国想起有一个叫杨元元的硕士生,因为对母亲的极度失望,跪着把自己吊死在洗脸池下,那是什么样的决绝?后悔拒绝给母亲安眠药。如果在睡梦中死去也不至于这样……

曾卫国的脑海中闪过母亲生前的点点滴滴,那些温馨的瞬间,那些母亲为家庭所做的牺牲。母亲的爱是如此深沉,如此伟大,以至于她选择了最极端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痛苦,以避免给孩子们带来更多的负担。

他后悔在母亲离开的那一刻没有守在母亲身边,而这一切都是于淑娴造成的。

“主人,请节哀顺变,保重身体。”刘雅琪走了进来,“你一天都没休息了,上楼去睡一会儿吧,我守在这里。”

“叫你去休息,你怎么下来了?”曾卫国看了一下灵堂外面的夜色,此时正是黎明前的黑夜,可以看到东边日出前猩红色的霞光。

“我睡过了,”刘雅琪回道,“你也去睡一会儿吧。”

曾卫国打了一个哈欠,“那好,辛苦你了。”

曾卫国上了楼,和衣躺到床上,看了一眼母亲睡过的空床,以后再也看不到母亲了……

朦胧中母亲把他从床上拉起来,“你看看,你看看,昨天刚换的褥子,”母亲把褥子上面的湿布拿开,塑料布下面的褥子也湿了,“都推到外面了,上辈子欠你们的,天天给你们洗尿布,还不把裤子脱下来?”……

曾卫国从床上跳起来,下意识地摸了摸屁股下面的床垫,他和老三上学了还尿床,母亲曾为了这事打过他。

一束早晨的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照到母亲的床上,天亮了。

曾卫国极力回忆梦中母亲的样子,母亲年轻的时候也是很漂亮的。

“主人,醒啦?”刘雅琪走进来,“昨天的吕老板带着一个人来了,叫你下去一下。”

吕老板带着一个假和尚过来,假和尚瘦瘦的,戴着一副眼镜,看上去有七十了,正坐在灵堂的桌子前面用毛笔写着什么。

假和尚问了母亲的八字,然后在一本旧的发黄的书上翻着,嘴里说着忌什么忌什么的,最后说最好的出门时间是七日后的早上五点。

曾卫国明白他的意思:母亲出门去火化,要等到七天以后。

“不行,”曾卫国说道,“今天,明天,最迟后天。”

“前面都没有好日子,不吉利。”假和尚说。

“我不管,那是你的事。”

“要不,你们兄弟姐妹商量一下?”吕老板插嘴说道。

“七天就七天,”曾卫民说,“一生就一次,你那么计较什么?”

“七天是传统,是有道理的。”曾卫英说道,“你查查?”

曾卫国无语,没再坚持。

灵堂摆在房子前面的过道上。好在过道足够宽。

搭起来的帆布棚分成两段,里面冰柜里躺着母亲,挂了一个蓝色的幕布隔开。以便晚辈们进去看了祖母最后一面。

幕布前面摆着一张桌子,上面插着香和红蜡烛。旁边分别放着两个花篮。

再外面的桌子上坐着四个和尚尼姑两班倒,念阿弥陀佛。进口处放在一口铁锅,家人日夜不停地烧纸钱。

纸烧的乌烟瘴气,等出门那天洋鼓洋号,锣鼓喧天,看热闹的人山人海……

“我战友说好了,后半夜我们包了。你们都去休息,不用管了。”曾卫民说。

曾卫民有一个战友群,不论哪个战友家遇红白喜事,都要无条件帮忙。包括已经战死的战友。

曾卫军买了五箱啤酒和一些即食零食。曾卫国叫柱子带过来十只卤兔子,给曾卫民的战友当点心。

那年城关镇出去当兵的有三十人,回来的只有十三人。

十七人死在了异国他乡,埋在了广西那坡烈士陵园。

守灵的第七天上半夜,曾卫国对理想说,“我死了最好叫一辆红十字会的车,把我拉走,遗体捐献给红十字会。没办法就直接拉到火葬场烧了,骨灰埋在树下或者撒到河里。”

“知道了,”理想回答道,“遗体捐献挺麻烦的……现在谈这些是不是太早了,您才六十多岁,活到八九十岁不是什么难事。”

“老了,活太久成累赘了,没什么意思。”曾卫国叹气道,“我理解你奶奶的想法,我要是不能自理了,你让我吃一瓶安眠药,在睡眠中死去,免得活受罪。”

“可是……您对奶奶可不是这样想的……”

“所以我后悔……人有的时候真的很矛盾,你奶奶辛苦了一辈子,操劳了一辈子,就想她能活得长久……唉!想到你奶奶的死法……”

“别说了,爸!”理想打断道,“奶奶有您在身边照顾,应该也是幸福的。您不要太自责。奶奶走了,您应该没什么牵挂了,和我们一起住吧,互相也有个照应,木木读书也要有人接送。”

“不是有外公吗?”

“也不好意思总麻烦人家,你反正也没什么事。”

“我怕不习惯……人老了也讨人厌……”曾卫国想起来都害怕,“我怕你两面受气……不说这个了。”

“您是不是和刘雅琪有那个啦?”

“没有的事,只是来照顾你奶奶的。”曾卫国感觉脸都红了。

“感觉刘雅琪对您还是很照顾的,如果有人照顾您,我就放心了。”理想一边说着,一边往锅里放黄色的纸片。

“你不用一直烧,”念经的和尚停下来休息的时候说,“停一会儿也是可以的,没那么多讲究。”

……

出门那天,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乐队奏起了《军港之夜》,围观的人山人海……

墓地在一零四国道旁边的凤凰山的山坡上,向上看,不远处的山峰像断崖似的笔直耸立,直插云霄。向下看,慢坡下面是不规则排列着的厂房和民宅,像宽阔的大河似的一零四国道,汽车像滔滔江水悠悠不息地流淌着,远处是市区,笔直的街道,每隔一段距离就是一座样式相同的高楼大厦和夹在中间的老式的楼房,再远处,是灰蒙蒙的印在天边的山峦的轮廓……

像梯田一样排列的老式墓穴能容下一口棺材,而新式的墓穴只有一平方米不到,开发商把土地资源利用到了极致,绿化带,小路旁,边角旮旯,凡是能插足的地方,都像搭积木似的搭起能容得下两个骨灰盒的墓穴,十年前这样的小墓穴卖五万,现在花十倍的钱还买不到。不知道是钱贬值了,还是土地供应少了。

父亲和母亲的墓就建在最上面一间老房子和墓地之间的通道上。

墓地前面有一棵枝繁叶茂的含笑树,树和墓地之间只能站一个人。卫军把伸展出来的树枝折断以便腾出更多的空间,其他人都站到左边老式墓地前面的空地上。

墓地管理员找来的泥瓦工撬开上面的石板,可以看见十年前放进去的父亲的旧军装。

泥瓦工用毛巾擦了擦里面的尘土,把母亲的骨灰盒放在父亲军装的边上,然后在四边抹上水泥,盖上石板。

亲人们依次站在墓前三鞠躬,仪式总算结束了。

回家的路上,曾卫国和理想坐在刘雅琪开的车里,大家都没有说话。
百度 64书屋 有求必应! 西边的晚霞最新章节 http://www.64sw.com/xiaoshuo/xibiandewanxia/read/87/98.html ,欢迎收藏!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