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40章 没你最重要!


小说:吾乃崇祯,续命大明  作者:明天61
百度 64书屋 有求必应! 吾乃崇祯,续命大明 http://www.64sw.com/xiaoshuo/wunaichongzhen0xumingdaming/read/97/40.html 全文阅读!64书屋,有求必应!
换源:
节点二二 ↓
        西安破城的消息传来时,秦王朱存机瞪大了双眼,满脸的不可置信。

    这西安城,他自诩固若金汤。

    二十年经营,兵足粮广,城垣巩固,别说这几十万贼军,就算大明正规军来了也未必能破。

    可如今,仅仅一个时辰,一切化作泡影。

    他提剑斩了那个坏了他大事的长史。

    鲜血溅在锦袍上,热气还未散尽,他的手却软了。

    长剑坠地,发出一声闷响。

    就在这死寂之中,秦王看到了英国公,张维贤。

    张维贤停在秦王面前,神情沉静,带着深深的怜悯。

    “何必呢?”

    他没有呵斥,没有问罪。

    “有吃有穿,不缺钱财,不必戍边,也不用服徭役。

    何苦贪得无厌?”

    张维贤摇了摇头,语气带着叹息。

    “我一直想不通。直到见到你的府邸,我才明白。

    你吃得太饱了。”

    在这片饥荒连年的陕西,百姓能吃上一碗白粥已是奢望。

    而这位秦王,却夜夜笙歌,膏粱锦绣,金玉满堂。

    吃得太饱,就会生出别的心思。

    想权,想势,想取而代之。

    秦王冷笑出声。

    “朱由检敢杀我?吾乃太祖亲封之藩王,两百余年根基深固。

    他能奈我何?

    破我西安城,也不过是将我召回京师软禁罢了。

    天下藩王何其多,他若敢动我,便是逼天下诸王起兵讨之。”

    他大袖一拂,气势依旧。

    “去告诉朱由检,立刻退兵!

    我自可为他劝退诸王,让天下安宁。”

    张维贤静静望着他,眼里满是厌恶。

    “你真的是……吃得太饱。

    饱到那些本该从屁股里排出去的东西,全挤进了脑子里。

    你可曾想过,为何西安会这么快破?

    你可曾想过,陛下既敢动你,怎会不防其他藩王?

    你可曾想过,为何来的是袁可立,不是孙承宗,也不是李邦华?”

    每问一句,秦王的脸色便白上一分。

    张维贤上前一步,目光如刀。

    “陛下要杀的,是你们,不是你一个。”

    他再上前一步,拔刀。

    “现在,你还觉得自己很重要吗?”

    长刀一闪。

    鲜血喷洒,秦王的右臂齐肩而断。

    “你,必死。

    但不会死在秦王府,更不会死在京师。

    你要死在万千陕西百姓面前,被当众斩首。

    用你的死来昭示天下,更是警醒世人。”

    他抖了抖长刀上的血。

    “你连见陛下的资格都没有。”

    王府之外的厮杀仍在继续。

    西安的战斗到此为止,但肃清才刚开始。

    凡秦王亲信、爪牙,无论降与不降,皆处死。

    只杀秦王,不足以平百姓之怨。

    曹文诏与周遇吉都没有进入王府。

    他们明白,英国公出面,不是为了功劳,而是替他们挡祸。

    平叛是功,但亲王之死却不是,就算是叛乱的亲王也不行。

    这和大明的祖训有关。

    太祖朱元璋当年未杀叛逆的朱文正,还封其子为桂王。

    张维贤比谁都懂,此事若无公侯出面,谁也担不起。

    所以他站出来了,把一切危险与血债,揽在自己身上。

    城破之后,三将皆退,留锦衣卫与东厂接手秦王府。

    缉拿宗室党羽,追查依附豪绅,搜查作恶富商。

    最重的一道命令,只有五个字

    “抄家秦王府。”

    崇祯对搞银子是很重视的。

    ……

    陕西下雪了。

    雪花在空中飘落时,像是给这片被鲜血浸透的土地披上了一层白衣。

    可所有人的心,却滚烫得像烧开的水。

    西安城外,积雪还未盖住的是漫山遍野的头颅。

    那些曾为秦王效命的私军,一个不留。

    五处仍在抵抗的卫所,被逐一剿灭。

    秦王府被抄,府中嫡脉与眷属尽数诛杀。

    而那位号称天下第一王的朱存极,则被押至西安城头。

    万民围观之下,一刀咔嚓。

    百姓欢呼震天。

    尸首悬于高处。

    没有坟,没有碑。

    风雪之中,尸体被冻得僵硬,直到腐烂、坠落。

    这是陛下的命令,让天下人都知道,藩王叛国的下场。

    血还未干,新的告示已贴满城门。

    袁阁老亲笔所写。

    秦王府田产,悉数丈量,分予陕西百姓。

    朝廷以贷银之制行赈。

    先给地、给种、给农具。

    五年偿还,无息。

    百姓可以先种田,后还银。

    与此同时,凡官绅、富户、叛臣之田,悉数没收,重新丈量,按户分配。

    当百姓得知自己可有地、可不纳粮税时,无数人跪地高呼: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粥棚被撤,改为按户放粮。

    流民得棉衣、得食盐,陆续返乡。

    那些因饥饿与灾乱逃亡的村子,重新冒起炊烟。

    陕西,开始慢慢苏醒。

    经此一役,陕地百姓对朝廷的心彻底变了。

    灾后迁徙的百姓,接到镇守西南的圣旨后,仅用三日便齐赴命令所指。

    没人逼迫他们,他们自己背起家什,只因一句:

    “陛下要我镇守。”

    这就是陕西人。

    苦惯了,穷惯了,但最讲忠义。

    孙传庭接旨,南下西南,与秦良玉会师平叛。

    曹文诏率二十一卫转赴河南。

    这一战表现出色的洪承畴,领十万兵马入湖广。

    周遇吉则整编十万京营驻京待命。

    从宁夏而来的虎大威,被任为陕西总兵,辅佐巡抚郭允厚抚治民生。

    诏狱中的太医,除数人外,悉数发往陕西。

    他们脱去囚衣,披上青衫,在医堂为百姓诊病。

    同一日,陛下又颁命:

    凡陕西境内十岁以下孤儿,尽入京城养济院,由朝廷供养。

    百姓抬头望天……

    天,真的蓝了。

    ……

    自募兵始,陕西新编兵力达三十八万。

    京营二十万,卫所十万,孙传庭两万,虎大威再募六万。

    三十八万户军人之家,享三年免税之恩。

    这意味着,全陕有两百万人得以温饱、有田可种。

    有人笑道:“这下陕西,再也乱不起来了。”

    笑声里,雪花落在盔甲上,化成雨水,最后滋润了大地。

    在陕北的山林里,王二的眼神早已空洞。

    几日未食,他几乎爬不起来。

    就在这时,一个裹着红头巾的兵士出现在他面前。

    榆林口音,笑得灿烂。

    “陛下要咱去西南打仗,武器都备好了,连那啥辣椒都给咱备了,听说又香又辣。”

    他说完,一本正经地行礼。

    “将军说,要讲礼貌。咱过来和你告个别。”

    话音落,长刀闪过。

    王二的头颅滚落在雪地上。

    然后扛刀离开,留下雪白大地上的一片猩红。

    孙传庭的军纪严到骨子里。

    他带出的兵自然紧记将军所说,要讲礼貌。

    只是他理解的礼貌就是,在砍你之前和你告个别。

    ……

    西安城破后三日,风暴席卷天下。

    洛阳福王、南阳唐王、成都蜀王、湖广楚王,同时起兵。

    打出的旗号则是“清君侧”。

    他们要杀的不是皇帝,而是内阁首辅孙承宗。

    可在他们举旗的那一刻,结局早已定。

    因为就在此之前,崇祯的圣旨已提前发出。

    那是一道诏书。

    内容是:

    “晋王、瑞王、肃王、代王、庆王、岷王、韩王、沈王、桂王、周王、鲁王、潞王、惠王等。

    即刻率家眷入京祭祖,不得违命。”

    同时附上秦王谋逆的密报。

    意思昭然若揭:

    你们要么进京受软禁,要么造反赴死。

    选择权,朕给你们。

    虎大威接到调令,带兵五千赴河南。

    圣旨中还命其妻儿入京就学。

    有人低声劝他:“将军,这是质子之法啊。”

    虎大威哈哈大笑。

    “你看见的是质子,咱看见的却是陛下在护咱家眷。

    若连陛下都不信,那这天下还有谁能信?”

    十日后,河南藩王竖旗。

    虎大威又笑了,“连功劳,陛下都替咱备好了。”

    福王、唐王、周王还不知虎大威是谁。

    可战火一起,他们便能知道此人之威武。

    而此时,山西的晋王第一个向京师上表。

    “臣愿率宗族入京祭祖。”

    不是因为他最忠诚。

    而是有人提前一步,出现在了他的山西。

    那人名叫……曹变蛟。
百度 64书屋 有求必应! 吾乃崇祯,续命大明最新章节 http://www.64sw.com/xiaoshuo/wunaichongzhen0xumingdaming/read/97/40.html ,欢迎收藏!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