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 64书屋 有求必应! 吾乃崇祯,续命大明 http://www.64sw.com/xiaoshuo/wunaichongzhen0xumingdaming/read/97/37.html 全文阅读!64书屋,有求必应!
换源:
四面八方赶来的商队陆续踏入了陕西。
灾民们全都被集中到县城附近的营地,每日排队领粥领粮,秩序井然。
商人们看在眼里,心里的石头也算是放下了一半。
他们最怕的,就是饥民蜂拥而上。
当第一批商队抵达蓝田时,离西安府只有百里。
他们在那儿见到了陕西赈灾的主官,袁可立。
袁阁老亲自验货。
凡掺假的,全数退回。
合格的,当场结银。
他甚至公开宣布,“凡来陕西赈灾之粮,不论多少,只要货真价实,本阁全数接收,现银结算!”
这话一出,让全陕西沸腾。
所有人这才彻底相信,皇帝真的给了袁可立一百万两银子!
消息传遍关中,百姓沿路欢呼。
欢呼皇上赐银百万。
欢呼袁阁老铁面无私,不许任何人贪墨救命钱。
欢呼他们终于能活下去,不用再逃荒了。
百姓在笑,商人也在笑。
而西安城内,秦王府却是一阵长叹。
小皇帝诛勋贵、废举人特权、亲临太庙请罪的消息早已传到西安。
袁可立一路杀伐,官员富商无一幸免,这让秦王朱存机脸色阴沉。
怕不是,小皇帝要动本王吧?
可很快,他便放心了。
因为袁可立请银百万,朝廷便批银百万。
若是冲着他秦王来的,又岂会给钱?
更让他放松的是,陛下送来的是一封家书,而不是圣旨。
在信中言及朝廷拮据,希望秦王府能慷慨解囊,援助赈灾。
朱存机冷笑。
既然他写家书,那就家书回之。
他命人提笔回信。
“念陛下初登基,境况艰难,今年秦王府的俸禄,且欠着吧。”
至于银子,想都别想。
旁侧的弟弟朱存极发问。
“王兄,你看这小皇帝究竟安的什么心?
登基没多久,倒把朝堂搅得天翻地覆。
如今又在陕西兴风作浪,这可不像一个年轻皇帝该有的手段。”
朱存机抚须冷哼。
“新官上任三把火,他不过是想做个明君的样子罢了。
这儿是西安,不是京师。
我秦王一脉,经营关中两百年,他想伸手,门都没有!”
朱存极离开之前,仍不放心地问了一句。
“可他对陕西如此大兴杀伐,对我秦王府的威望名声极为不利。
那些官员纷纷写信求救,希望王府出面阻止袁可立。”
朱存机闻言,只是微微摆手。
“不把架势做足,他那明君的名头又如何坐得稳?
那些废物,他要杀就让他杀好了。
只要秦王府还在,他派来的人,迟早都会成为我秦王府的狗。”
“王兄,若是任由他这般杀下去,迟早会波及王府。
那些官员多与我们有牵连,万一……”
话未说完,就被朱存机冷笑打断。
“他敢吗?”
朱存机口中的他,既是袁可立,更是崇祯本人。
崇祯敢杀困兽般的朱纯臣,却必不敢动经营陕西两百余年的秦王府。
要知道,大明的藩王不止秦王一家。
他若真有胆动藩王,那便是与天下藩王为敌。
事情如他所料般发展,不但那些被杀的官员供出秦王被袁可立压下。
就连牵扯到秦王宗室里的小人物也被压下。
至此秦王一脉确定小皇帝不敢动秦王府,袁可立就更不敢了。
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成功麻痹大意了这位根深叶茂的秦王。
……
陕西的天气骤然转寒。
但与这刺骨寒意相比,涌入陕西的商人们心中却是一片火热。
因为袁可立给钱太痛快了。
他不索贿、不拖欠,甚至严令,凡阻拦商队者,军法从事。
灾民不抢劫,官军不克扣,官员不贪银。
利润比外省高出两三倍,尤其御寒棉衣的利润更是高得离谱。
短短数十日,商队络绎不绝,粮食与物资被源源不断地送往陕西各地。
袁可立看着画满标记的地图,眉头微皱。
袁荣神情疲惫地禀报。
“据史可法统算,如今陕西每日消耗粮食四万石。
目前入陕粮食已有七十万石,足够两月之需。
御寒衣物目前只够四成百姓换装。”
他顿了顿,声音低沉,“陛下拨的银子已快见底了。
且这七十万石粮中,还有一半银子未结。”
袁可立沉默片刻,目光移向地图。
上百个红圈,如今仅剩三十个未满。
“差不多了。
传令……开始吧。”
次日。
进入陕西的商队,遭遇山匪洗劫。
那些山匪动作极快,骑术精湛。
商人几乎毫无还手之力。
更怪的是,他们并不滥杀,只抢货物和银两。
不仅抢入陕的商队,连准备出陕的商人也被洗劫一空。
据说,那伙山匪的首领,正是昔日的反贼王二。
据说,据说是这样的。
因为都这么说。
消息传到蓝田,袁可立勃然大怒。
立刻下令剿匪,誓保商路通畅。
为了安抚商贾,他更是主动将货物价格上调了两成。
并六百里加急上奏京师,再请拨银两百万继续赈灾。
崇祯脸色铁青,在孙承宗、李邦华等众臣的死谏之下,只能再次点头同意。
两百万两百银尽流陕西。
高风险的买卖无人敢做,除非利润高得无法拒绝。
同时袁可立给商贾出主意。
“陕西灾重,百姓尚强。若欲求安,可就地募陕西之民为护卫。”
陕西人勇悍闻名,价钱又低。
于是,一批批本地护卫被雇入商队。
而这些护卫,皆是史可法一一挑选。
又一次遭遇山匪,他们便一战成名。
直杀得山匪溃不成军,连王二都险些被擒。
局势一片大好。
于是物资、粮食成倍流入陕西。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
王二屡败之下,竟忽然集结数万之众冲击商队。
护卫奋勇迎战,却被王二调虎离山诱入深山。
失去护卫的商队,被另一股山匪洗劫一空。
无数白银,棉衣、盐、布,尽数落入贼手。
整个陕西,再次哗然。
一处隐秘山坳,堆满如山的粮食与物资。
“袁阁老……真乃大明肱骨。”
说话的人摘下面罩,赫然是孙传庭。
他翻身下马,面朝蓝田方向,深施一礼。
真正的王二此时正窝在山中破口大骂。
“瓜怂!呃都快饿死咧,咋个去抢嘛!有人冒充呃地……”
他骂得极响,却无人理会。
袁可立再度震怒,下令孙传庭、曹文诏、周遇吉即刻剿匪,务必查明此贼行踪。
三日后,一个震惊陕西的消息传来。
“王二之所以能如此来去无踪,皆因受……秦王指使!”
这一刻,真正的风暴,终于降临。
灾民们全都被集中到县城附近的营地,每日排队领粥领粮,秩序井然。
商人们看在眼里,心里的石头也算是放下了一半。
他们最怕的,就是饥民蜂拥而上。
当第一批商队抵达蓝田时,离西安府只有百里。
他们在那儿见到了陕西赈灾的主官,袁可立。
袁阁老亲自验货。
凡掺假的,全数退回。
合格的,当场结银。
他甚至公开宣布,“凡来陕西赈灾之粮,不论多少,只要货真价实,本阁全数接收,现银结算!”
这话一出,让全陕西沸腾。
所有人这才彻底相信,皇帝真的给了袁可立一百万两银子!
消息传遍关中,百姓沿路欢呼。
欢呼皇上赐银百万。
欢呼袁阁老铁面无私,不许任何人贪墨救命钱。
欢呼他们终于能活下去,不用再逃荒了。
百姓在笑,商人也在笑。
而西安城内,秦王府却是一阵长叹。
小皇帝诛勋贵、废举人特权、亲临太庙请罪的消息早已传到西安。
袁可立一路杀伐,官员富商无一幸免,这让秦王朱存机脸色阴沉。
怕不是,小皇帝要动本王吧?
可很快,他便放心了。
因为袁可立请银百万,朝廷便批银百万。
若是冲着他秦王来的,又岂会给钱?
更让他放松的是,陛下送来的是一封家书,而不是圣旨。
在信中言及朝廷拮据,希望秦王府能慷慨解囊,援助赈灾。
朱存机冷笑。
既然他写家书,那就家书回之。
他命人提笔回信。
“念陛下初登基,境况艰难,今年秦王府的俸禄,且欠着吧。”
至于银子,想都别想。
旁侧的弟弟朱存极发问。
“王兄,你看这小皇帝究竟安的什么心?
登基没多久,倒把朝堂搅得天翻地覆。
如今又在陕西兴风作浪,这可不像一个年轻皇帝该有的手段。”
朱存机抚须冷哼。
“新官上任三把火,他不过是想做个明君的样子罢了。
这儿是西安,不是京师。
我秦王一脉,经营关中两百年,他想伸手,门都没有!”
朱存极离开之前,仍不放心地问了一句。
“可他对陕西如此大兴杀伐,对我秦王府的威望名声极为不利。
那些官员纷纷写信求救,希望王府出面阻止袁可立。”
朱存机闻言,只是微微摆手。
“不把架势做足,他那明君的名头又如何坐得稳?
那些废物,他要杀就让他杀好了。
只要秦王府还在,他派来的人,迟早都会成为我秦王府的狗。”
“王兄,若是任由他这般杀下去,迟早会波及王府。
那些官员多与我们有牵连,万一……”
话未说完,就被朱存机冷笑打断。
“他敢吗?”
朱存机口中的他,既是袁可立,更是崇祯本人。
崇祯敢杀困兽般的朱纯臣,却必不敢动经营陕西两百余年的秦王府。
要知道,大明的藩王不止秦王一家。
他若真有胆动藩王,那便是与天下藩王为敌。
事情如他所料般发展,不但那些被杀的官员供出秦王被袁可立压下。
就连牵扯到秦王宗室里的小人物也被压下。
至此秦王一脉确定小皇帝不敢动秦王府,袁可立就更不敢了。
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成功麻痹大意了这位根深叶茂的秦王。
……
陕西的天气骤然转寒。
但与这刺骨寒意相比,涌入陕西的商人们心中却是一片火热。
因为袁可立给钱太痛快了。
他不索贿、不拖欠,甚至严令,凡阻拦商队者,军法从事。
灾民不抢劫,官军不克扣,官员不贪银。
利润比外省高出两三倍,尤其御寒棉衣的利润更是高得离谱。
短短数十日,商队络绎不绝,粮食与物资被源源不断地送往陕西各地。
袁可立看着画满标记的地图,眉头微皱。
袁荣神情疲惫地禀报。
“据史可法统算,如今陕西每日消耗粮食四万石。
目前入陕粮食已有七十万石,足够两月之需。
御寒衣物目前只够四成百姓换装。”
他顿了顿,声音低沉,“陛下拨的银子已快见底了。
且这七十万石粮中,还有一半银子未结。”
袁可立沉默片刻,目光移向地图。
上百个红圈,如今仅剩三十个未满。
“差不多了。
传令……开始吧。”
次日。
进入陕西的商队,遭遇山匪洗劫。
那些山匪动作极快,骑术精湛。
商人几乎毫无还手之力。
更怪的是,他们并不滥杀,只抢货物和银两。
不仅抢入陕的商队,连准备出陕的商人也被洗劫一空。
据说,那伙山匪的首领,正是昔日的反贼王二。
据说,据说是这样的。
因为都这么说。
消息传到蓝田,袁可立勃然大怒。
立刻下令剿匪,誓保商路通畅。
为了安抚商贾,他更是主动将货物价格上调了两成。
并六百里加急上奏京师,再请拨银两百万继续赈灾。
崇祯脸色铁青,在孙承宗、李邦华等众臣的死谏之下,只能再次点头同意。
两百万两百银尽流陕西。
高风险的买卖无人敢做,除非利润高得无法拒绝。
同时袁可立给商贾出主意。
“陕西灾重,百姓尚强。若欲求安,可就地募陕西之民为护卫。”
陕西人勇悍闻名,价钱又低。
于是,一批批本地护卫被雇入商队。
而这些护卫,皆是史可法一一挑选。
又一次遭遇山匪,他们便一战成名。
直杀得山匪溃不成军,连王二都险些被擒。
局势一片大好。
于是物资、粮食成倍流入陕西。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
王二屡败之下,竟忽然集结数万之众冲击商队。
护卫奋勇迎战,却被王二调虎离山诱入深山。
失去护卫的商队,被另一股山匪洗劫一空。
无数白银,棉衣、盐、布,尽数落入贼手。
整个陕西,再次哗然。
一处隐秘山坳,堆满如山的粮食与物资。
“袁阁老……真乃大明肱骨。”
说话的人摘下面罩,赫然是孙传庭。
他翻身下马,面朝蓝田方向,深施一礼。
真正的王二此时正窝在山中破口大骂。
“瓜怂!呃都快饿死咧,咋个去抢嘛!有人冒充呃地……”
他骂得极响,却无人理会。
袁可立再度震怒,下令孙传庭、曹文诏、周遇吉即刻剿匪,务必查明此贼行踪。
三日后,一个震惊陕西的消息传来。
“王二之所以能如此来去无踪,皆因受……秦王指使!”
这一刻,真正的风暴,终于降临。
百度 64书屋 有求必应! 吾乃崇祯,续命大明最新章节 http://www.64sw.com/xiaoshuo/wunaichongzhen0xumingdaming/read/97/37.html ,欢迎收藏!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