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惊天地


小说:我屡献毒计,老朱连忙劝我冷静!  作者:折子戏
百度 64书屋 有求必应! 我屡献毒计,老朱连忙劝我冷静! http://www.64sw.com/xiaoshuo/wolvxianduji0laozhulianmangquanwolengjing0/read/79/42.html 全文阅读!64书屋,有求必应!
换源:
节点一 ↓
  陈牧要当白信韬死,不仅仅因为白信韬与陈牧有大仇。

更因为白信韬是太子侍读,长久陪在朱标身边,若是此人成为太子亲信,天下之祸!

……

太子东宫。

从父皇那里回来,朱标的心里还是模棱两可。

虽说和父皇说明了主考官的人选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可是,父皇给出的回应就只是大笑,说明日上朝再与朝廷要员们商讨。

开国以来第一次科举乃是重中之重,万不可儿戏马虎。

德高望重、德才兼备。

这样的要求固然重要,但条件还是过于笼统。

如果生搬硬套,硬要往这个条件上靠的话,那可以选择的人依旧有很多。

像是清心寡欲的刘伯温,就很符合这个条件。

但朱标知道,恩科主考是万万不可能选择刘伯温的。

且不说刘伯温与李善长、胡惟庸等人势同水火。

单单只是刘伯温那浅薄的出身,就难以让朝中的浙东党们心服口服。

更惶说这天下万千的莘莘学子了?

越想,太子的心中就越是担忧。

他不知道父皇到底会选择什么人。

轻叹口气,朱标不由得心中惆怅。

他站起身来,往东宫的书房走去。

推门进入,阵阵墨香扑鼻而来。

正在研磨的书童见太子到来,他放下手中的墨砚,恭敬行礼。

“参见太子殿下。”

朱标点了点头,他四下环顾,轻声问道:

“前几日,我不是遣人收集了一些陈牧博士的著作吗?”

“这些书可有归档?”

书童闻言立刻扭头进了书柜,他搬来一些圣人书籍垫脚,随后踩着论语跷着脚,从高阁上搬下了几本书籍。

瞧着书童这般模样,朱标张了张嘴想说些什么,可话到了嘴边又被咽了下去。

陈牧博士说过,圣人之道用来治国难超300年。

如今,书童踩着圣人书籍,却将陈牧的著作束之高阁。

这未免过于讽刺。

书童搬着陈牧的著作放在桌案上,他拍了拍手说道:

“殿下,都在这里了。”

朱标点头坐下,他翻开书籍品阅起来。

书中言说,百姓才是国之根本。

古往今来的帝王被身边官员掣肘,蒙蔽视听,难以了解人间疾苦。

因此统治者与百姓们过着截然不同的两种生活。

久而久之,百姓积怨,官逼民反。

从而导致朝代更迭,周而复始,难有绵长之国祚。

这些治世经言,朱标越看越是心惊。

他合上书本,脑海中不由得将书中言论与当今朝局联系起来。

现今,父皇身边不也是官僚众多。

其中不了解民间疾苦者众多,知晓民间疾苦者却寥寥无几。

长此以往,这些官员免不了会在父皇面前粉饰太平。

然而,这还不是最危险的。

倘若这些官员,对上蒙蔽视听。

对下狐假虎威,假借父皇的名义横征暴敛,欺压百姓。

那岂不是本末倒置,埋下重重祸根?

待到父皇百年之后,我接过大明江山,那时又该如何?

想到这,朱标竟吓得汗透纸背!

豆大的汗水沿着他的额头缓缓流下。

分明是数伏天气,可朱标却感觉到了层层寒意从脚底传来。

他气血上涌,两眼都遍布血丝。

不成!不成!

绝对不成!

直到此刻,朱标才意识到。

开朝以来的第一次科举,远非为大明选拔人才那么简单!

更是皇权与朝臣们之间的权力交锋!

倘若这一次交锋叫朝臣们尝到了甜头。

那这些官员们便会肆无忌惮!

恩科主考的选择重中之重!

决不能只选择德高望重者!

恩科考试,要给年轻的官员们一些施展的机会!

不能将仕途升迁的权力全部由朝臣掌控!

也要有一部分直属于皇权的官员参与其中才行!

但是那些老臣们他们的人脉枝节已经固定。

相互之前的利益往来难以分割。

只有启用年轻的官员们才能与他们形成掣肘!

太子朱标,仅仅只是阅读了一番陈牧的著作,便思路通达!

……

翌日,应天皇宫,早朝。

朱元璋坐在龙椅之上,在他身侧又另设一宝座,为太子坐席。

龙椅之下,金碧辉煌。

阳光透过窗棂投射进来,映照出璀璨的金色华光。

四周廊柱之上的盘龙浮雕,在这金光熠熠的映照之下,竟显得栩栩如生。

文武百官分列两席。

文官以胡惟庸、李善长为首。

武官以徐达为首。

大明开朝,设立左右两丞相,用以相互制衡。

左丞相为徐达,右丞相原为李善长,后为胡惟庸。

李善长本想辞官养老,却被朱元璋强留在朝中任职。

今日早朝,文武百官无一缺席。

除了北伐的蓝玉之外,所有朝臣悉数在列。

因为,谁都知道,今日早朝上将会宣布第一次恩科的监考团队人选。

恩科监考团队,设主考一名,副考一名,监考三名。

其中,尤以主考的人选最为重要。

恩科主考,代表着此番恩科的政治倾向。

同时,也是大明朝廷,面向天下书生学子们释放出来的政治方向。

例行的礼仪结束之后,朱元璋开口下令:

“胡惟庸,你给咱说说,恩科监考的人员都有谁。”

朱元璋一声令下,文武百官皆是提起精神。

尤其是那些给胡惟庸送过礼物的朝廷要员们。

他们更是紧张地望着胡惟庸的背影。

在此之前,胡惟庸从未向任何人透露过人选名单。

所以,选择谁担任主考,都有可能!

胡惟庸得令,他出列行礼。

淮西勋贵们纷纷向他投去善意的眼神。

这一次恩科,谁的人担任恩科主考,就代表着谁的党羽能更加充盈丰满。

究竟是淮西勋贵的人,还是浙东党的人?

然而,面对淮西勋贵们投来的眼神,胡惟庸却是回以冰冷的漠视。

他胡惟庸虽然是趋炎附势的投机者。

可是在大是大非的选择面前,他却清醒得很。

大明第一次恩科,这可是皇帝陛下高度重视的事情。

绝对不能因为私情私交动摇了念头。

恩科主考人选的决议,不仅仅是他胡惟庸的任务,更是朱元璋对他的考核。

继任丞相的第一次政绩,必须干得漂亮!

胡惟庸深吸口气,清了清嗓子。

他取出一本奏折,朗声宣读道:

“启禀陛下,大明开国第一次恩科的监考团队,人员名单如下!”

胡惟庸当殿宣读!...

“恩科主考,刘三吾!”

刘三吾,朝廷二品大元,翰林院大学士,国子监监正,朝廷三老之一。

为御制《大诰》及《洪范注》作序,主修《省躬录》、《寰宇通志》,辑《孟子节文》等。礼遇甚隆,与汪叡、朱善合称“三老”。

如此履历,的确是配得上德高望重,德才兼备。

朱元璋偏头看了看太子朱标,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显然,朱元璋对这个主考的人选,没有异议。

太子朱标也是点了点头,他视线飘向刘三吾的方向。

朱标发现,刘三吾显得很是意外。

显然,在此之前刘三吾从未想过担任恩科主考这种事。

朱元璋开口说道:

“刘三吾,你觉得让你担任恩科主考如何啊?”

刘三吾受宠若惊,他连忙出列,躬身行礼,激动地说道:

“回……回陛下!老臣受宠若惊!臣谢陛下垂帘青睐,谢丞相拣选推举!”

“老臣定当竭尽全力,主持好本次恩科!”

对于刘三吾的反应,朱元璋很是满意。

这个人选是昨日夜里,他与胡惟庸、李善长和刘伯温三人一同敲定的。

刘三吾既不属于浙东党,也不是淮西勋贵。

党派上干净,履历又深厚。

没有比他更适合担任主考的人选了。

宣布完主考,胡惟庸继续宣读监考人选。

“担任本次恩科的副考及监考人员为。”

“李善长、白信韬、张信,戴彝、尹昌隆等国子监博士!”

张信,戴彝、尹昌隆等国子监博士便是当初将陈牧赶出国子监的人!

如今,陈牧蜗居客栈,他们却平步青云集体担任监考!

李善长担任副考,这无可厚非。

可白信韬……

他一个小小的王府纪善,太子侍读。

他有什么资格担任监考?

白信韬这个人选,登时引起了朝臣们的不满。

朱元璋见状并未表态。

坐在一旁的太子开口,解释道:

“此次恩科,于大明极为重要!”

“因此,是我强烈要求,在监考团队中加入年轻面孔。”

“大明之后,还会有第二次,第三次以及无数次的恩科。”

“总是要有新鲜的血液注入的!”

百官闻言,虽说心中还是有不满。

可是看到一旁朱元璋那要杀人的眼神,也不敢再有微词了。

对于太子的表现,朱元璋很是满意。

他满脸笑意地看着朱标,心里想着。

“咱的标儿,越来越有个皇帝样儿了。”

百官中,站在文官末位的白信韬心潮澎湃。

他看着太子殿下为他据理力争的模样,心中无比感激。

这一次,他成功搭上了第一次科举的顺风车,今后的仕途必将长空万里!

想到这,白信韬的脸上不由得显露出阴险的笑容。

陈牧,如今我是恩科监考,而你只是庶民!

看你这次,还如何翻身!

人选敲定,最终的定夺权还在朱元璋身上。

朝臣议论纷纷,所有人都在交头接耳谈论着这一次的监考名单。

对于国子监的博士们,他们也无可厚非。

毕竟人家就是干这个的。

可唯独那个白信韬,百官们心中不服。

就在百官议论之时,朱元璋做出了最终裁定。

“主考刘三吾、副考白信韬,国子监博士集体担任监考。”

“至于李善长,咱还有更重要的事情留给他。”

朱元璋的话,让在场百官全部愣住!

白信韬竟然一跃成了副考!

要知道,监考和副考,那功绩可是地下跟天上啊!

到时候,考出来的人杰们只认主考与副考,谁认监考啊。

陛下让白信韬担任副考,这不是把官路王他手里送!

白信韬难以置信,立刻站了出来,跪地叩首:

“臣白信韬,谢陛下隆恩!”

……

客栈内。

商贩旅客来来往往。

其中有不少人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当然更多的人是身穿布衣。

这些人都是一副年轻的面容。

他们本是天下学子。

此次进京。

自然是为了能在科举考试当中大放异彩。

古代读书是平民百姓改变阶层最实用的方式。

若是能高中状元魁首的话。

名号响彻天下,东华门外唱其名。

彻底改变命运。

位于一处桌子边上。

只见一名穿着光鲜亮丽的学子开口说道:“此次恩科!乃是大明第一次恩科!”

随着他一出言。

正坐在一旁的几人纷纷附和了起来。

“李兄才华冠绝天下,此次状元非李兄莫属啊!”

“对啊!李兄之才!我等只能望其项背。”

“此次科举我等也只能全当陪衬了。”

随着身旁几人的议论,店小二也在这一刻端着一碗牛肉走了过来,笑着开口:“大人若是能高中的话,可不能忘记小店啊!”

那名被称之为李兄的男子。

他听着周围之人的一阵奉承,脸上布满了笑容。

这些话十分中听。

他这一次来京城,目的便是考取状元。

客栈内的气氛十分热闹。

除了他们这桌之外。

其他桌子那些穿着布衣的学子,则是低头看着手中的书。

他们想要在这最后的时刻多记住一些东西。

有人眉头紧锁像是思考着什么问题。

有人大笑言语之间尽是意气风发。

客栈店老板则是乐开了花。

这段时间来不少学子来到他这里住。

收入直接翻了几倍。

位于客栈内右边一张桌子旁边。

陈牧正坐在此处,眼眸当中闪烁着一阵光芒。

正听着这些学子们议论。

不过在他看来。

这里大部分人注定只能成为科举考试的陪葬品。

困在里面终其一生而不得志。

就在这时刚才那名被称为李兄的男子身边之人开口说道:“这一次的主考官不知道是谁,若是能提前打点一下关系的话……”

此刻一出,另外几人眼前一亮。

他们本来就是学识浅薄,擅长溜须拍马。

到了这种关键时刻。

自然是想要去走一些捷径。

其中一人眼见闪过一抹光芒,笑着开口:“据说是刘三吾刘大人,作为这一次科举考试的主考官。”

“至于……”

“至于另外一名监考官则是白信韬。”

“不过可惜了,我却不认识这两位大人,要不然的话,还能给诸位行个方便。”

自古以来都是财可动鬼神。

权可惊天地。

若是对方能稍微行一些方便的话。

他们踏上这青云仕途路。

众多学子议论监考官。...

一名李姓考生听到几人的议论后不由得大笑了起来。

这一笑顿时引起周围几人的疑惑。

“李兄!何事发笑啊?”

“李兄为何事感到开心,不妨何我等说一说。”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百度 64书屋 有求必应! 我屡献毒计,老朱连忙劝我冷静!最新章节 http://www.64sw.com/xiaoshuo/wolvxianduji0laozhulianmangquanwolengjing0/read/79/42.html ,欢迎收藏!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