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 64书屋 有求必应! 四合院:从港岛混混到爱国大亨 http://www.64sw.com/xiaoshuo/siheyuan0conggangdaohunhundaoaiguodaheng/read/97/466.html 全文阅读!64书屋,有求必应!
换源:
联邦司法部的黑牌轿车,停在了和记科技硅谷总部的楼下。
车门打开,十几个穿着深色西装,表情冰冷的男人走了下来。
为首的男人叫哈里斯,司法部反垄断司的高级调查员,一个以冷酷和高效闻名的狠角色。
他没有出示任何搜查令,只是一张由司法部长亲自签发的调查通知书。
“梁先生,我们接到举报,贵公司涉嫌不正当市场竞争及操纵行为。”
哈里斯的眼神扫过梁文辉。
“根据法律,我们需要查阅和记科技与英特尔、AMD之间的所有商业协议、邮件往来、会议纪要。”
“另外,还有华商联合银行过去六个月,在美国境内的所有资金流水。”
他身后的调查员们,已经熟练地在各个部门的门口拉起了警戒线。
员工们被要求离开自己的工位,站在墙边,脸上写满了惊恐和不安。
这是一场突袭,更是一场示威。
“哈里斯先生,你们这样做,会严重影响我们公司的正常运营。”梁文辉推了推眼镜,镜片反射着哈里斯那张没有表情的脸。
“这是我们的工作,梁先生。”哈里斯的语气不带任何感情,“配合调查,是你们唯一的选择。”
当晚,费尔蒙酒店的套房。
和记聘请的美国顶级律师团,带来了最坏的消息。
为首的大律师奥康纳,一个在华盛顿混迹了三十年的老油条,将一份厚厚的风险评估报告放在桌上。
“陈先生,情况很糟。”
奥康纳直接跳过了所有的客套。
“这不是一场法律战,这是一场政治绞杀。”
“起诉我们的是司法部,但背后站着的,是国会山,是德州和摩托罗拉的院外游说集团,甚至……是白宫的默许。”
“我们分析了所有卷宗,他们手上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证据能证明我们垄断。但这不重要。”
奥康纳的十指交叉,看着陈山。
“他们可以把官司拖下去,三年,五年。”
“在这五年里,他们可以申请禁制令,冻结你们的资产,限制你们高管的活动,审查你们所有的商业往来。”
“等到官司打完,就算我们赢了,和记科技也已经死了。”
王虎的拳头,在桌子下面捏得咯咯作响。
“操,那不就是明抢吗?”
“王先生,欢迎来到华盛顿。”奥康纳扯了扯嘴角,露出一丝苦笑。
房间里陷入了沉默,只剩下电视新闻里,塔沃尔参议员那张义正辞严的脸。
“有没有别的办法?”梁文辉问。
“有。”奥康纳的目光转向陈山,“庭外和解。”
“他们会提出一个你们无法拒绝的条件,拿走他们想要的东西,然后让一切恢复正常。”
“这才是他们真正的目的。”
第二天,基辛格的邀请就送到了。
一个穿着信使制服的人,送来了一张国家美术馆的门票,背面用钢笔写着一个时间和展厅号。
东馆,现代艺术展区。
基辛格站在一幅马克·罗斯科的巨大红色色块油画前,仿佛在欣赏艺术。
他看起来比在休斯敦时更老了些,脸上的疲惫无法掩饰。
“陈,事情变得复杂了。”基辛格率先开口。
“是吗?”陈山看着那副画,“我倒觉得,事情变得简单了。”
基辛格转过身,他不喜欢这种无法掌控的感觉。
“白宫的压力很大,国会那边群情激奋。塔沃尔是个难缠的家伙。”
他像是在解释,又像是在抱怨。
“我来,是想为你,也为我们,找到一条出路。”
王虎站在几米外,抱着胳膊,冷冷地看着这个老狐狸。
“总统先生希望看到一个……更符合美国利益的解决方案。”基辛格终于说到了正题。
“只要和记科技愿意将控股权,转让给一个由我们认可的美国财团。”
“并且,接受美国商务部和联邦贸易委员会的联合监管。”
“我可以保证,司法部的调查,会以‘证据不足’结案。”
基辛格的声音压得很低,但每一个字都带着诱惑与威胁。
“陈,你是个聪明人。你已经赚到了足够多的钱。没必要为了一点控制权,和整个美国为敌。”
陈山笑了。
他从那副巨大的红色油画前走开,站到一扇窗户旁,看着外面广场上的游客。
“博士,你忘了。”
“我这个人,最讨厌的,就是别人替我做决定。”
基辛格的脸色变了。
“陈!你这是在拒绝总统的善意!”
“善意?”陈山转过身,目光平静地看着他,“我怎么闻到了抢劫的味道?”
“你!”
“回去告诉他们。”陈山打断了基辛格的话,“和记的事,我会给美国政府一个满意的交代。”
......
套房里,气氛压抑到了极点。
“山哥!这帮杂种欺人太甚!他妈的这就是明抢!”王虎一拳砸在墙上,“大不了跟他们鱼死网破!把股票全抛了,我看他们救不救市!”
“没用的,阿虎。”梁文辉的脸上满是无力感,“我们的钱在他们的银行里,我们的公司在他们的土地上。他们是庄家,我们是赌客。”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陈山身上。
陈山坐在沙发上,一言不发,手里捏着那份来自司法部的调查通知书。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王虎和梁文辉的心,一点一点沉了下去。
难道,这次真的没有办法了?
“通知奥康纳。”
陈山终于开口,语气带着一丝疲惫。
“告诉他,我们原则上,同意进行业务重组。”
“什么?!”王虎猛地抬起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山哥!你……”
梁文辉也愣住了,他张了张嘴,却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但具体方案,由我们来出。”陈山补充了一句,便不再说话,挥了挥手,示意他们出去。
三天后。
一场震惊了整个美国科技界和金融界的新闻发布会,在纽约召开。
陈山亲自出现在了发布会现场。
面对着数百名记者的长枪短炮,他脸上没有半分被迫的屈辱,反而带着一种从容的微笑。
“为了回应美国社会对和记集团的一些关切,也为了促进全球半导体市场的健康发展。”
“我在此宣布,和记集团,将进行一次彻底的战略重组。”
台下的闪光灯瞬间连成一片。
塔沃尔参议员和司法部的人,此刻一定在电视机前,露出了胜利的微笑。
“首先,我们将把高利润的芯片设计、技术标准授权、以及市场渠道业务,从集团中剥离。”
“组建成一家全新的、在美国注册、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美国公司。”
“我们欢迎,并邀请美国资本,包括我们的合作伙伴英特尔、AMD,共同参股,接受美国法律的全面监管。”
轰——
台下一片哗然。
这个方案,比白宫和华尔街想象中最大胆的预期,还要彻底。
这已经不是让出控股权了,这是直接送出了核心盈利业务!
“疯了!他疯了!”
某个角落里,一名来自德州仪器的观察员,喃喃自语。
一个《华尔街日报》的记者,敏锐地抓住了关键,高声提问。
“陈先生!那至关重要的半导体制造业务呢?那些晶圆厂和生产线,将如何处理?”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这是肢解方案的核心。
失去了制造能力,那家新的美国公司,不过是一个空有设计图的空壳。
陈山脸上的笑容不变。
“问得好。”
“至于制造业务(Fab),为了应对日益激烈的全球竞争,我们将把它整合进一家在香港注册的新公司——‘和记实业’。”
“为了优化资产配置,并为新成立的美国公司提供更灵活的供应链选择,‘和记实业’将会对现有生产线进行全面升级和搬迁,以寻求更具成本优势的生产基地。”
这番滴水不漏的商业说辞,让记者们面面相觑。
升级?搬迁?这都是上市公司的常规操作。
他们想追问,却找不到任何破绽。
美国人以为自己赢了,他们得到了一家符合所有法律监管,并且能持续带来利润的美国公司。
至于那家香港公司和它要搬去哪里的生产线,在他们看来,不过是剥离出去的重资产包袱。
发布会结束后,梁文辉立刻走进了酒店房间里,那间布满了电传机和加密线路的临时指挥室。
“山哥的发布会结束了。‘春燕’计划,即刻启动。”
一道道指令,通过加密电报,飞向香港,飞向美国各地的港口和机场。
几乎在同一时间,数百名早已签好“内部调动协议”的和记核心工程师与技术工人,带着家人登上了飞往香港的包机。
各个工厂里,早已打包完毕的生产线设备,被贴上了“老旧设备淘汰,转运至东南亚处理”的标签,由和记自己的运输公司,运往港口,装上早已等候在那里的货轮。
一切都在以“资产重组”和“产业升级”的名义,静悄悄地进行。
一个星期后。
华盛顿,商务部。
副部长汉密尔顿正端着咖啡,和同僚们庆祝这次“反垄断”的伟大胜利。
一名助理神色慌张地冲了进来,手里拿着一份刚刚从中央情报局送来的紧急密电。
“部长先生!出事了!”
“我们的人确认,过去一周,至少有五艘满载精密仪器的货轮从西海岸出发,目的地……不是香港。”
“船运公司的最终报关单显示,这些货物的终点,是南中国海的一个港口,卸货地是一个叫……深圳的地方。”
汉密尔顿手里的咖啡杯,“哐当”一声掉在地上。
他疯了一样冲到办公室,抓起电话,通过白宫总机,用最快的速度接通了陈山下榻的酒店房间。
电话响了很久才被接起。
“陈!你到底在干什么?!国会绝不会批准你把一条完整的先进生产线搬出美国!”
电话里,汉密尔顿的声音因为愤怒而极度扭曲。
“你这是在掏空美国的制造业根基!”
电话那头,陈山的声音很平静,像是在讨论天气。
“部长先生,别激动。”
“你应该比我更懂。”
“这是市场经济。”
陈山看着窗外,纽约的天际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资本,永远只会流向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地方。”
“这不是我说的。”
“这是你们,教给全世界的。”
车门打开,十几个穿着深色西装,表情冰冷的男人走了下来。
为首的男人叫哈里斯,司法部反垄断司的高级调查员,一个以冷酷和高效闻名的狠角色。
他没有出示任何搜查令,只是一张由司法部长亲自签发的调查通知书。
“梁先生,我们接到举报,贵公司涉嫌不正当市场竞争及操纵行为。”
哈里斯的眼神扫过梁文辉。
“根据法律,我们需要查阅和记科技与英特尔、AMD之间的所有商业协议、邮件往来、会议纪要。”
“另外,还有华商联合银行过去六个月,在美国境内的所有资金流水。”
他身后的调查员们,已经熟练地在各个部门的门口拉起了警戒线。
员工们被要求离开自己的工位,站在墙边,脸上写满了惊恐和不安。
这是一场突袭,更是一场示威。
“哈里斯先生,你们这样做,会严重影响我们公司的正常运营。”梁文辉推了推眼镜,镜片反射着哈里斯那张没有表情的脸。
“这是我们的工作,梁先生。”哈里斯的语气不带任何感情,“配合调查,是你们唯一的选择。”
当晚,费尔蒙酒店的套房。
和记聘请的美国顶级律师团,带来了最坏的消息。
为首的大律师奥康纳,一个在华盛顿混迹了三十年的老油条,将一份厚厚的风险评估报告放在桌上。
“陈先生,情况很糟。”
奥康纳直接跳过了所有的客套。
“这不是一场法律战,这是一场政治绞杀。”
“起诉我们的是司法部,但背后站着的,是国会山,是德州和摩托罗拉的院外游说集团,甚至……是白宫的默许。”
“我们分析了所有卷宗,他们手上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证据能证明我们垄断。但这不重要。”
奥康纳的十指交叉,看着陈山。
“他们可以把官司拖下去,三年,五年。”
“在这五年里,他们可以申请禁制令,冻结你们的资产,限制你们高管的活动,审查你们所有的商业往来。”
“等到官司打完,就算我们赢了,和记科技也已经死了。”
王虎的拳头,在桌子下面捏得咯咯作响。
“操,那不就是明抢吗?”
“王先生,欢迎来到华盛顿。”奥康纳扯了扯嘴角,露出一丝苦笑。
房间里陷入了沉默,只剩下电视新闻里,塔沃尔参议员那张义正辞严的脸。
“有没有别的办法?”梁文辉问。
“有。”奥康纳的目光转向陈山,“庭外和解。”
“他们会提出一个你们无法拒绝的条件,拿走他们想要的东西,然后让一切恢复正常。”
“这才是他们真正的目的。”
第二天,基辛格的邀请就送到了。
一个穿着信使制服的人,送来了一张国家美术馆的门票,背面用钢笔写着一个时间和展厅号。
东馆,现代艺术展区。
基辛格站在一幅马克·罗斯科的巨大红色色块油画前,仿佛在欣赏艺术。
他看起来比在休斯敦时更老了些,脸上的疲惫无法掩饰。
“陈,事情变得复杂了。”基辛格率先开口。
“是吗?”陈山看着那副画,“我倒觉得,事情变得简单了。”
基辛格转过身,他不喜欢这种无法掌控的感觉。
“白宫的压力很大,国会那边群情激奋。塔沃尔是个难缠的家伙。”
他像是在解释,又像是在抱怨。
“我来,是想为你,也为我们,找到一条出路。”
王虎站在几米外,抱着胳膊,冷冷地看着这个老狐狸。
“总统先生希望看到一个……更符合美国利益的解决方案。”基辛格终于说到了正题。
“只要和记科技愿意将控股权,转让给一个由我们认可的美国财团。”
“并且,接受美国商务部和联邦贸易委员会的联合监管。”
“我可以保证,司法部的调查,会以‘证据不足’结案。”
基辛格的声音压得很低,但每一个字都带着诱惑与威胁。
“陈,你是个聪明人。你已经赚到了足够多的钱。没必要为了一点控制权,和整个美国为敌。”
陈山笑了。
他从那副巨大的红色油画前走开,站到一扇窗户旁,看着外面广场上的游客。
“博士,你忘了。”
“我这个人,最讨厌的,就是别人替我做决定。”
基辛格的脸色变了。
“陈!你这是在拒绝总统的善意!”
“善意?”陈山转过身,目光平静地看着他,“我怎么闻到了抢劫的味道?”
“你!”
“回去告诉他们。”陈山打断了基辛格的话,“和记的事,我会给美国政府一个满意的交代。”
......
套房里,气氛压抑到了极点。
“山哥!这帮杂种欺人太甚!他妈的这就是明抢!”王虎一拳砸在墙上,“大不了跟他们鱼死网破!把股票全抛了,我看他们救不救市!”
“没用的,阿虎。”梁文辉的脸上满是无力感,“我们的钱在他们的银行里,我们的公司在他们的土地上。他们是庄家,我们是赌客。”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陈山身上。
陈山坐在沙发上,一言不发,手里捏着那份来自司法部的调查通知书。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王虎和梁文辉的心,一点一点沉了下去。
难道,这次真的没有办法了?
“通知奥康纳。”
陈山终于开口,语气带着一丝疲惫。
“告诉他,我们原则上,同意进行业务重组。”
“什么?!”王虎猛地抬起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山哥!你……”
梁文辉也愣住了,他张了张嘴,却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但具体方案,由我们来出。”陈山补充了一句,便不再说话,挥了挥手,示意他们出去。
三天后。
一场震惊了整个美国科技界和金融界的新闻发布会,在纽约召开。
陈山亲自出现在了发布会现场。
面对着数百名记者的长枪短炮,他脸上没有半分被迫的屈辱,反而带着一种从容的微笑。
“为了回应美国社会对和记集团的一些关切,也为了促进全球半导体市场的健康发展。”
“我在此宣布,和记集团,将进行一次彻底的战略重组。”
台下的闪光灯瞬间连成一片。
塔沃尔参议员和司法部的人,此刻一定在电视机前,露出了胜利的微笑。
“首先,我们将把高利润的芯片设计、技术标准授权、以及市场渠道业务,从集团中剥离。”
“组建成一家全新的、在美国注册、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美国公司。”
“我们欢迎,并邀请美国资本,包括我们的合作伙伴英特尔、AMD,共同参股,接受美国法律的全面监管。”
轰——
台下一片哗然。
这个方案,比白宫和华尔街想象中最大胆的预期,还要彻底。
这已经不是让出控股权了,这是直接送出了核心盈利业务!
“疯了!他疯了!”
某个角落里,一名来自德州仪器的观察员,喃喃自语。
一个《华尔街日报》的记者,敏锐地抓住了关键,高声提问。
“陈先生!那至关重要的半导体制造业务呢?那些晶圆厂和生产线,将如何处理?”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这是肢解方案的核心。
失去了制造能力,那家新的美国公司,不过是一个空有设计图的空壳。
陈山脸上的笑容不变。
“问得好。”
“至于制造业务(Fab),为了应对日益激烈的全球竞争,我们将把它整合进一家在香港注册的新公司——‘和记实业’。”
“为了优化资产配置,并为新成立的美国公司提供更灵活的供应链选择,‘和记实业’将会对现有生产线进行全面升级和搬迁,以寻求更具成本优势的生产基地。”
这番滴水不漏的商业说辞,让记者们面面相觑。
升级?搬迁?这都是上市公司的常规操作。
他们想追问,却找不到任何破绽。
美国人以为自己赢了,他们得到了一家符合所有法律监管,并且能持续带来利润的美国公司。
至于那家香港公司和它要搬去哪里的生产线,在他们看来,不过是剥离出去的重资产包袱。
发布会结束后,梁文辉立刻走进了酒店房间里,那间布满了电传机和加密线路的临时指挥室。
“山哥的发布会结束了。‘春燕’计划,即刻启动。”
一道道指令,通过加密电报,飞向香港,飞向美国各地的港口和机场。
几乎在同一时间,数百名早已签好“内部调动协议”的和记核心工程师与技术工人,带着家人登上了飞往香港的包机。
各个工厂里,早已打包完毕的生产线设备,被贴上了“老旧设备淘汰,转运至东南亚处理”的标签,由和记自己的运输公司,运往港口,装上早已等候在那里的货轮。
一切都在以“资产重组”和“产业升级”的名义,静悄悄地进行。
一个星期后。
华盛顿,商务部。
副部长汉密尔顿正端着咖啡,和同僚们庆祝这次“反垄断”的伟大胜利。
一名助理神色慌张地冲了进来,手里拿着一份刚刚从中央情报局送来的紧急密电。
“部长先生!出事了!”
“我们的人确认,过去一周,至少有五艘满载精密仪器的货轮从西海岸出发,目的地……不是香港。”
“船运公司的最终报关单显示,这些货物的终点,是南中国海的一个港口,卸货地是一个叫……深圳的地方。”
汉密尔顿手里的咖啡杯,“哐当”一声掉在地上。
他疯了一样冲到办公室,抓起电话,通过白宫总机,用最快的速度接通了陈山下榻的酒店房间。
电话响了很久才被接起。
“陈!你到底在干什么?!国会绝不会批准你把一条完整的先进生产线搬出美国!”
电话里,汉密尔顿的声音因为愤怒而极度扭曲。
“你这是在掏空美国的制造业根基!”
电话那头,陈山的声音很平静,像是在讨论天气。
“部长先生,别激动。”
“你应该比我更懂。”
“这是市场经济。”
陈山看着窗外,纽约的天际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资本,永远只会流向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地方。”
“这不是我说的。”
“这是你们,教给全世界的。”
百度 64书屋 有求必应! 四合院:从港岛混混到爱国大亨最新章节 http://www.64sw.com/xiaoshuo/siheyuan0conggangdaohunhundaoaiguodaheng/read/97/466.html ,欢迎收藏!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