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 64书屋 有求必应! 卿卿妙人 http://www.64sw.com/xiaoshuo/qingqingmiaoren/read/86/5.html 全文阅读!64书屋,有求必应!
换源:
第二天清晨,王鉴虢早早来到书院,特意观察陈远清。只见那小小的身影背着书袋,迈着轻快的步伐走进来,模样天真可爱。
王鉴虢走上前,笑着摸了摸陈远清的头,温和道:“远清,从今日起,先生要教大家更多有趣的东西啦。”
陈远清眨着明亮的眼睛,好奇地问:“真的吗?先生今日要教什么?”
王鉴虢笑而不答,只说:“大家都齐了,且随我来。”
午后,阳光正好。王鉴虢已领着七八匹矮脚马踏碎草间霜露。
为首那匹,枣红马额前生着雪色云纹,鬃毛如银丝编织的流苏垂落颈侧,正是御赐的“彩飞”。此马肩高不过四尺,却因胸廓开阔显出奇特的稳重感——前蹄踏地时肌肉如琴弦般绷出优雅弧度,后臀却似盛满稻谷的陶瓮般浑圆。最妙是那双琥珀色眼睛,温润如浸过三秋晨露的玉石,纵使幼童揪住尾鬃也未见半分躁动。
“此马乃皇上御赐,是工部特训的家政服务良驹,名唤彩飞。”王鉴虢抚过马鞍两侧镶嵌的鎏金铜扣,铜扣下暗藏三寸见方的储物格:“能驮百斤粟米行三十里不喘,遇险自会屈膝伏地护主。”
他说着轻叩马颈某处穴位,彩飞竟如老仆般屈起左前蹄,露出鞍下暗藏的医药包与火折子。“远清,你且过来。”王鉴虢朝人群中最为矮小的陈远清招了招手。
“先生,远清尚年幼,不如让我试试。”这时,陈益阳站出来说道,眼含星光目光炯炯地看着先生,他对这些马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是陈光尧家的大子,就是特别热爱小动物的那位。
“对呀,先生,不如让我这个代他!我弟弟远清他还是个孩子,甚至都没这彩飞的腿长。”大哥怀清也站了出来,一方面是心疼弟弟,一方面也是想试试骑马,好吧,主要还是想玩马。
“大可不必,这马性格淳厚,远清不怕,先生在此,彩飞不会伤你。”王鉴虢面带笑意看着小远清。
少年陈远清攥着缰绳向前半步,却见王鉴虢突然横杖拦住:“且看马蹄。”杖尖轻点之处,彩飞右后蹄正微微外撇。“马匹静立时若蹄尖不齐,不是地滑便是筋络有损。”他边说边从袖中取出特制蹄铁,在学生们倒抽冷气声中,彩飞竟通灵性般主动抬蹄配合更换。
待陈远清战战兢兢踩镫,王鉴虢忽以二指抵其腰椎:“人骑马非木偶坐凳,须如风中竹——”话音未落猛然抽手,少年却因这记暗劲自然挺直脊梁,双腿如抱圆木般贴住马腹。彩飞似有所感,竟载着浑身僵硬的骑手缓步画起太极阴阳鱼,蹄印在沙地上勾出完美弧线。
“缰绳非勒马锁链,实为与马对话的笔墨。”王鉴虢抽出腰间玉烟杆,在陈远清虚握的拳上轻敲三记。少年顿觉五指如握云絮,缰绳随呼吸微微颤动,彩飞随之调整步态竟如臂使指。忽有山雀惊飞,马群微骚时,王鉴虢声如洪钟:“慌什么?马耳朝前则安,若见双耳倒伏——”
话音未落,彩飞突然昂首嘶鸣,双耳如利剑指天。
众学子尚未及惊叫,这灵驹已载着陈远清侧移三步,恰恰避开受惊同伴的冲撞。尘烟散尽时,唯见少年紧抓鞍桥面色发白,而王鉴虢抚掌大笑:“好个彩飞!这护主避险的本事,倒是比老朽讲得透彻!”
他认真地给学生们讲解骑马的要领和注意事项,然后扶着他们依次骑上小马。陈远清一开始有些害怕,但在王鉴虢的鼓励下,渐渐放松了心情,试着挥动缰绳。王鉴虢在一旁紧紧跟随,随时准备保护学子,口中不断指导:“放松身体,感受马的节奏,轻拉缰绳控制方向。”
晚上,明月高悬。王鉴虢开设了夜间自习课程。把学生们带到庭院中,席地而坐。给他们讲述历朝历代的故事,从开国皇帝的雄才大略到末代帝王的无奈叹息,孩子们有些听得睡着了,有些已经开起了小差,只有远清听得仔细,如痴如醉。
王鉴虢讲完一段后,便会问大家的看法,引导学生们思考历史事件背后的意义和教训。远清这孩子确实是个读书的料子,只需要先生稍稍点拨,甚至有时不需加以提醒便能悟出其中的道理。虽然年纪尚小,但言行习惯已是上成,谈史论道也已是学堂中的佼佼者。王鉴虢也是对他赞赏有加。
不过他做得较为隐蔽,基本能对其他优秀的孩子做到一碗水端平。学生们并没有将王鉴虢对陈远清的特殊关怀放在心上,大家都以为王先生就是照顾他年纪小,又单纯的喜欢读书好的孩子。
王鉴虢也想过,皇上其实只要求自己教育公主,没有要求把其他孩子一起教育了。但是思来想去,还是觉得远清应该要有自己的同龄伙伴和快乐童年,还是留在了学堂直到公主藏不住了为止。
日子一天天过去,陈远清不仅在文化知识上突飞猛进,骑马射箭的技艺也日益精湛。王鉴虢又开展了进一步的教学计划,教学生们书法、断案、用药、追踪术,从握笔姿势到追踪姿势,每一个细节都严格要求。他还请来了以前军中退伍的老朋友们为孩子们授课,教他们入门习武。
其他镇的高门大户们早就听说了柏渡书院的名声,这个学堂开设课程高端大气上档次,专门培养经世之才。教习先生以前还是京城的大官。来书院走后门的人快挤破了头。
王鉴虢作为书院的首席教师,在院长的各种挑唆下不为所动,院长和院长夫人也是愁得没了影儿,日日劝王鉴虢多收几个,哪怕三个都行。
他却以一句“学生已满”拒绝了所有求学的孩子们。是啊,不然咋办呢?现在的学生已经比较熟悉了,好掌握一些,要是再加入新学生,暴露了公主的身份可如何是好。快瞒不住了啊,看来教学的进程要搞快点,实在瞒不住了就一个字,跑!
武术课上,在众多武器中陈远清选择了短刀,王鉴虢捋了捋胡子,不甚欣慰,短刀好藏匿,使用上又灵活,很适合女子。他在旁仔细观察,时不时纠正学生们的错误。
八月槐花落满庭院时,陈远清的短刀已能在木人关节处刻出三寸深的刀痕。王鉴虢站在廊下观察这个最年轻的学生,见她左手反握刀柄斜劈假人膝窝,刀刃与地面呈三十度角,恰是昨夜才教过的“破竹式“标准角度。
“手腕再压半寸。“老教头突然出声,正在练习的六名学生齐刷刷僵住。陈远清却未停顿,刀锋在距木料两指处骤然转向,原本下劈的力道化作横切,将刀痕精准卡进假人腰腹间的裂缝——那里藏着前日埋入的牛筋,正是人体最脆弱的章门穴所在。
中秋考核当日,老兵教头在沙地布下梅花桩阵。陈远清抽到最短的檀木刀,却在第三息就发现教头靴底沾着墨迹。她突然矮身滚过两桩间隙,短刀贴着地面划出弧线,刀背扫过的轨迹与教头们靴印完全重合。观战的王鉴虢瞳孔微缩,这丫头竟通过三日前的雨迹推断出教头们踩点的习惯路径。
真正让人震撼的是霜降那天的晨课。陈远清将短刀系在束腰丝绦内侧,行礼时刀光如游鱼掠过袖口,落地瞬间刀鞘已卡进青砖缝隙。这不是任何套路里的招式,而是融合了追踪术里的脚印测量法与书法中的悬腕技巧——她把自己临《胆巴碑》练就的腕力化作了出刀时的寸劲。
“停。“王鉴虢按住她又要挥刀的手,苍老掌心触到虎口处新茧的瞬间,突然想起三十年前漠北雪夜里那个用弯刀挑开敌军喉管的契丹女人。某些天赋确实会穿透血脉与时光,就像此刻陈远清收刀时刀尖自然下垂五度的姿势,与兵法中“藏锋“的要义不谋而合。
随着陈远清渐渐长大,王鉴虢开始在课堂上讲治国理政之道。他把朝堂上的纷争、各方势力的博弈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讲给大家听,并引导学生们分析局势,提出应对之策。陈远清常常能提出独特的见解,让王鉴虢赞叹不已。但远清女子的特征也逐渐开始显现,有些藏不住了,王鉴虢还是决定想办法与之相认以便帮助其隐瞒身份。
王鉴虢走上前,笑着摸了摸陈远清的头,温和道:“远清,从今日起,先生要教大家更多有趣的东西啦。”
陈远清眨着明亮的眼睛,好奇地问:“真的吗?先生今日要教什么?”
王鉴虢笑而不答,只说:“大家都齐了,且随我来。”
午后,阳光正好。王鉴虢已领着七八匹矮脚马踏碎草间霜露。
为首那匹,枣红马额前生着雪色云纹,鬃毛如银丝编织的流苏垂落颈侧,正是御赐的“彩飞”。此马肩高不过四尺,却因胸廓开阔显出奇特的稳重感——前蹄踏地时肌肉如琴弦般绷出优雅弧度,后臀却似盛满稻谷的陶瓮般浑圆。最妙是那双琥珀色眼睛,温润如浸过三秋晨露的玉石,纵使幼童揪住尾鬃也未见半分躁动。
“此马乃皇上御赐,是工部特训的家政服务良驹,名唤彩飞。”王鉴虢抚过马鞍两侧镶嵌的鎏金铜扣,铜扣下暗藏三寸见方的储物格:“能驮百斤粟米行三十里不喘,遇险自会屈膝伏地护主。”
他说着轻叩马颈某处穴位,彩飞竟如老仆般屈起左前蹄,露出鞍下暗藏的医药包与火折子。“远清,你且过来。”王鉴虢朝人群中最为矮小的陈远清招了招手。
“先生,远清尚年幼,不如让我试试。”这时,陈益阳站出来说道,眼含星光目光炯炯地看着先生,他对这些马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是陈光尧家的大子,就是特别热爱小动物的那位。
“对呀,先生,不如让我这个代他!我弟弟远清他还是个孩子,甚至都没这彩飞的腿长。”大哥怀清也站了出来,一方面是心疼弟弟,一方面也是想试试骑马,好吧,主要还是想玩马。
“大可不必,这马性格淳厚,远清不怕,先生在此,彩飞不会伤你。”王鉴虢面带笑意看着小远清。
少年陈远清攥着缰绳向前半步,却见王鉴虢突然横杖拦住:“且看马蹄。”杖尖轻点之处,彩飞右后蹄正微微外撇。“马匹静立时若蹄尖不齐,不是地滑便是筋络有损。”他边说边从袖中取出特制蹄铁,在学生们倒抽冷气声中,彩飞竟通灵性般主动抬蹄配合更换。
待陈远清战战兢兢踩镫,王鉴虢忽以二指抵其腰椎:“人骑马非木偶坐凳,须如风中竹——”话音未落猛然抽手,少年却因这记暗劲自然挺直脊梁,双腿如抱圆木般贴住马腹。彩飞似有所感,竟载着浑身僵硬的骑手缓步画起太极阴阳鱼,蹄印在沙地上勾出完美弧线。
“缰绳非勒马锁链,实为与马对话的笔墨。”王鉴虢抽出腰间玉烟杆,在陈远清虚握的拳上轻敲三记。少年顿觉五指如握云絮,缰绳随呼吸微微颤动,彩飞随之调整步态竟如臂使指。忽有山雀惊飞,马群微骚时,王鉴虢声如洪钟:“慌什么?马耳朝前则安,若见双耳倒伏——”
话音未落,彩飞突然昂首嘶鸣,双耳如利剑指天。
众学子尚未及惊叫,这灵驹已载着陈远清侧移三步,恰恰避开受惊同伴的冲撞。尘烟散尽时,唯见少年紧抓鞍桥面色发白,而王鉴虢抚掌大笑:“好个彩飞!这护主避险的本事,倒是比老朽讲得透彻!”
他认真地给学生们讲解骑马的要领和注意事项,然后扶着他们依次骑上小马。陈远清一开始有些害怕,但在王鉴虢的鼓励下,渐渐放松了心情,试着挥动缰绳。王鉴虢在一旁紧紧跟随,随时准备保护学子,口中不断指导:“放松身体,感受马的节奏,轻拉缰绳控制方向。”
晚上,明月高悬。王鉴虢开设了夜间自习课程。把学生们带到庭院中,席地而坐。给他们讲述历朝历代的故事,从开国皇帝的雄才大略到末代帝王的无奈叹息,孩子们有些听得睡着了,有些已经开起了小差,只有远清听得仔细,如痴如醉。
王鉴虢讲完一段后,便会问大家的看法,引导学生们思考历史事件背后的意义和教训。远清这孩子确实是个读书的料子,只需要先生稍稍点拨,甚至有时不需加以提醒便能悟出其中的道理。虽然年纪尚小,但言行习惯已是上成,谈史论道也已是学堂中的佼佼者。王鉴虢也是对他赞赏有加。
不过他做得较为隐蔽,基本能对其他优秀的孩子做到一碗水端平。学生们并没有将王鉴虢对陈远清的特殊关怀放在心上,大家都以为王先生就是照顾他年纪小,又单纯的喜欢读书好的孩子。
王鉴虢也想过,皇上其实只要求自己教育公主,没有要求把其他孩子一起教育了。但是思来想去,还是觉得远清应该要有自己的同龄伙伴和快乐童年,还是留在了学堂直到公主藏不住了为止。
日子一天天过去,陈远清不仅在文化知识上突飞猛进,骑马射箭的技艺也日益精湛。王鉴虢又开展了进一步的教学计划,教学生们书法、断案、用药、追踪术,从握笔姿势到追踪姿势,每一个细节都严格要求。他还请来了以前军中退伍的老朋友们为孩子们授课,教他们入门习武。
其他镇的高门大户们早就听说了柏渡书院的名声,这个学堂开设课程高端大气上档次,专门培养经世之才。教习先生以前还是京城的大官。来书院走后门的人快挤破了头。
王鉴虢作为书院的首席教师,在院长的各种挑唆下不为所动,院长和院长夫人也是愁得没了影儿,日日劝王鉴虢多收几个,哪怕三个都行。
他却以一句“学生已满”拒绝了所有求学的孩子们。是啊,不然咋办呢?现在的学生已经比较熟悉了,好掌握一些,要是再加入新学生,暴露了公主的身份可如何是好。快瞒不住了啊,看来教学的进程要搞快点,实在瞒不住了就一个字,跑!
武术课上,在众多武器中陈远清选择了短刀,王鉴虢捋了捋胡子,不甚欣慰,短刀好藏匿,使用上又灵活,很适合女子。他在旁仔细观察,时不时纠正学生们的错误。
八月槐花落满庭院时,陈远清的短刀已能在木人关节处刻出三寸深的刀痕。王鉴虢站在廊下观察这个最年轻的学生,见她左手反握刀柄斜劈假人膝窝,刀刃与地面呈三十度角,恰是昨夜才教过的“破竹式“标准角度。
“手腕再压半寸。“老教头突然出声,正在练习的六名学生齐刷刷僵住。陈远清却未停顿,刀锋在距木料两指处骤然转向,原本下劈的力道化作横切,将刀痕精准卡进假人腰腹间的裂缝——那里藏着前日埋入的牛筋,正是人体最脆弱的章门穴所在。
中秋考核当日,老兵教头在沙地布下梅花桩阵。陈远清抽到最短的檀木刀,却在第三息就发现教头靴底沾着墨迹。她突然矮身滚过两桩间隙,短刀贴着地面划出弧线,刀背扫过的轨迹与教头们靴印完全重合。观战的王鉴虢瞳孔微缩,这丫头竟通过三日前的雨迹推断出教头们踩点的习惯路径。
真正让人震撼的是霜降那天的晨课。陈远清将短刀系在束腰丝绦内侧,行礼时刀光如游鱼掠过袖口,落地瞬间刀鞘已卡进青砖缝隙。这不是任何套路里的招式,而是融合了追踪术里的脚印测量法与书法中的悬腕技巧——她把自己临《胆巴碑》练就的腕力化作了出刀时的寸劲。
“停。“王鉴虢按住她又要挥刀的手,苍老掌心触到虎口处新茧的瞬间,突然想起三十年前漠北雪夜里那个用弯刀挑开敌军喉管的契丹女人。某些天赋确实会穿透血脉与时光,就像此刻陈远清收刀时刀尖自然下垂五度的姿势,与兵法中“藏锋“的要义不谋而合。
随着陈远清渐渐长大,王鉴虢开始在课堂上讲治国理政之道。他把朝堂上的纷争、各方势力的博弈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讲给大家听,并引导学生们分析局势,提出应对之策。陈远清常常能提出独特的见解,让王鉴虢赞叹不已。但远清女子的特征也逐渐开始显现,有些藏不住了,王鉴虢还是决定想办法与之相认以便帮助其隐瞒身份。
百度 64书屋 有求必应! 卿卿妙人最新章节 http://www.64sw.com/xiaoshuo/qingqingmiaoren/read/86/5.html ,欢迎收藏!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