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 64书屋 有求必应! 木易宫华 http://www.64sw.com/xiaoshuo/muyigonghua/read/86/120.html 全文阅读!64书屋,有求必应!
换源:
魏征被李世民擢升为了谏议大夫,前不久被派去又命他安抚在河北的李建成、李元吉旧部,正遇上了被押解的前东宫千牛李志安、李思行,于是便将人当场释放了。更多建成、元吉旧臣都感恩于李世民的宽赦而效命于他,婉钰亦知道这是必然的结局。
建成、元吉死后,皇帝就剩下这么一个嫡子了,也只有李世民能镇得住那帮和他打天下的虎将。李渊成了有名无实的皇帝,手下的老臣对于这位新太子多有不满,与其说是不满,不过是怕新朝后再无他们的容身之地,他们的官路也就算是到头了。
三日后,婉钰将一份详尽的名单以及豢养私兵和死士的地点、调令,整齐地摆放在男人的案前。
李世民接过,目光如冰刃般冷冽地扫过那一串串跃然纸上的名字,唇角却不由自主地勾起一抹深深的笑意:“你就不怕孤把他们都杀了?”
婉钰面色如常,冷静而清醒,仿佛早已看透了结局:“殿下不会。”
“哦?为何不会?”李世民将厚厚的一叠纸轻轻放回案上,看向她的目光中带着几分戏谑与试探。
婉钰微微抬眸,目光坚定:“人那么多,杀的过来吗?如今他们的主子都死了,本就没了斗志。若是殿下执意要杀他们,只会激起他们拼死反抗的决心。到那时,殿下不仅要应付他们的反抗,还得背负铲除异己、心胸狭隘的名声,岂不是得不偿失?”
女人的视线轻轻掠过那一叠纸,语气中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嘲讽,“这里面也有一些是陛下暗中扶植的人,若是动了他们,必会再次激起陛下的不满。那殿下心心念念的皇位,可就真的遥遥无期了。”
李世民闻言,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你倒是精明的很!”说着,他猛地一拉,将女人拉入自己的怀中。
两人对视着,眼神中火花四溅,谁也不肯示弱,“若是他们知道你为了自己的儿女就这么把他们卖了,定然也会对你失望至极吧......”
“你以为我做这些只是为了我的孩子吗?”女人语气中带着几分嘲讽与不屑。
“难不成还是为了孤?”李世民的唇缓缓迫近她的脸颊,带着几分玩味与挑逗。
女人轻轻侧头,避开了他的唇,目光深邃:“永嘉之祸始于八王之乱,两都破,王公士民十余万被屠,天下动乱百年不断。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我不想在有生之年经历那样的乱世……”婉钰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仿佛每一个字都蕴含着无尽的沧桑与悲凉。
“突厥确实比较棘手,不过你放心,孤绝不会让历史重演。只是没想到你对太子的旧部也会如此熟悉。”李世民闻言,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男人的拇指从她的额头顺着玉颈缓缓滑落至她胸前的那颗朱砂痣,轻轻摩挲着。
女人无奈地笑笑,眼神中闪过一丝自嘲:“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李世民突然发力,将她推倒压在榻上,扣着她的双肩,目光炽热而坚定:“若是当初你跟了孤,或许就不会发生后面的事情。建成和元吉的死,你要付一半的责任。”
女人望着他,终究没有言语。在这权力与欲望交织的世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与命运,她只是想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也早已做出了自己的抉择。无论是否有她,李世民都会做出同样的选择,不会改变结局,而她也只不过是李世民在这场争斗里的战利品罢了。
八月初,她再次见到了皇帝,短短两月他仿佛瞬间苍老了很多。皇帝见到她很是百感交集,将她拉到身边叙话。
他们聊了很多,从当初在河东、到太原、再到长安,十几年好像是一瞬间的事情。当年的五个儿子如今就只剩下了一个,这就是帝王的代价。他身边除了李世民,也就只剩下她能聊聊当年的旧事了。
婉钰说:“陛下还有万贵妃,万贵妃也会陪着陛下。”而她也是第一次在这位皇帝、这位父亲身上看到老泪纵横的模样。
婉钰亦印证了当初玄武门的一些想法,前一晚李世民称建成、元吉淫乱宫闱,皇帝是不信的,但因为二儿子提出来了,他总是不能不问,于是便传旨第二日宣太子和齐王入宫问话。
而后,李世民将李渊从太极殿诓到了临湖殿,将皇帝控制在了西海上。至于张婕妤的宫婢不过是李世民故意放出去通风报信的,为了不引起太子的警觉与怀疑。也只有这样太子才会到齐王府寻李元吉,两人一同从玄武门进入。
从玄武门至临湖殿一路不比去太极殿、武德殿来的视野空阔,假山、树木、亭台繁多更容易设下埋伏。那些骑兵应该是李世民买通了玄武门守将,趁着换岗的间隙遣送进宫的。
李世民本没打算亲自露面,奈何他们也没料到建成、元吉竟逃过了第一轮弓箭手,还半路遇到了救兵。他只好在他们到达玄武门之前截杀他们。
皇帝告诉婉钰,那天李世民带着尉迟敬德来到船上见他,尉迟敬德说:“建成、元吉谋反已被秦王带兵诛杀。”
皇帝又何尝不明白,但终归是晚了。看着自己的儿子互相残杀,如今也就剩下这么一个了,能教他如何?当时他甚至在想,若是自己非得要给两个枉死的儿子一个公道,二郎会不会弑父?
李世民倒也算是重情重义,对外声称是他一箭射死了太子,而尉迟敬德为了救自己杀了齐王。不然,无论是多师出有名,手刃太子这一条李渊都不会轻易放过尉迟敬德,定要他为李建成陪葬。
玄武门之后皇帝曾宣婉钰来太极宫伴驾,但宫人回禀:“太子、齐王家眷皆被充入了掖庭,掖庭中并未找到齐王妃。”
李渊也是后来才知晓婉钰在天策府遭了罪,李世民下令裁撤了天策府后便将她带入了东宫。当初在河东数她们兄妹二人关系最好,没想到最后竟然走到了这一步,或许他早该想到李世民对这个妹妹怀着这样不堪的心思。
只是李渊不曾想此次婉钰是来为李世民做说客的。李渊问:“难道你不恨二郎吗?”
恨,怎么能不恨?但她的丈夫姓李、她的孩子也姓李,只有李家将江山坐稳,才能保住天下稳定、保住她的女儿、保住杨家。而目前,也只有那个人能做到了。
《礼记》有云:“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草原十八部、吐谷浑、各地归顺于大唐的豪强、各大门阀世家都在紧紧的盯着,李建成已经没了,齐王没了,皇帝成年的儿子只剩下了这一个,若是再没有了李世民,这大唐江山危已,天下又将陷入混战,他们都会成为突厥人砧板上肉。
如今场景,这大唐江山也已经没了权利制衡的必要,与其内耗不如先蓄力一致对外。李世民想要皇位,但他不愿背负不孝的骂名。若是陛下一直不让,怕下一次便是太极宫之变了........与其如此,何不各退一步,让李世民承诺,保住跟随陛下多年臣子在朝中的位子。
没过几日皇帝下诏传位于李世民,李渊尊为太上皇仍居于太极殿,李世民于东宫显德殿即位。
李世民索性直接将婉钰调去了显德殿侍奉笔墨,那是他平日处理政务和日常起居的地方。他要这女人看着他坐拥天下、富有四海,实则也是在向他的臣子炫耀,曾经风光无限的齐王妃、冠绝天下的美人也只能为他婢妾,依附于他。无论赢得是否光彩,总之他是那个胜利者。
李世民要这个女人亲自服侍他穿上那帝王的冕服,黑领红裳,绣着十二章纹样。
在这里,婉钰也真正见到了李世民与秦王府旧臣的相处模式,不同于太子的中规中矩,他们的对话很是轻松,不像是君臣,但又不失君臣之仪。
李世民对众人也是极其宽容却不失威严,仿佛只是在与自己的老友对话。正如她之前与太子和元吉所说,这种一起打天下共患难的交情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瓦解的。
前一夜,宫灯摇曳,映照着大殿内的一双身影,李世民拉着她在案前,笔墨间流转着不为人知的秘密。她习惯性抬起左手,却被男人轻轻制止,那双深邃的眼眸中,藏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用右手。”李世民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仿佛能穿透夜色,直达女人的心底。男人从书中取出一张泛黄的小注,那是女人十一岁时,又读《左传》时留下的字迹。
那一刻,婉钰恍然大悟,原来从那时起,她就惹他生疑了。
李世民凝视着她,目光复杂,仿佛要看穿她的灵魂:“待我明日登基后,你希望朕做些什么?”他的话语中带着一丝温柔,却也藏着几分试探。他想给女人个恩典,若她求自己,他愿意赐她妃位,让她在这深宫中有个名分。
然而,女人似乎不假思索,右手提笔,挥洒自如,十二字跃然纸上:“轻徭税、利民生、整吏治、重贤才。”那是他熟悉的笔迹,却比那小注上的字更多了几分风骨。
男人望着那字,心中五味杂陈,不知该喜该怒。不满?或许有,她竟并未向他求恩典,反而在他面前谈论治国之道,这是在挑战他,但更多的是另有所获的惊喜。
男人轻扬唇角,语气中带着几分戏谑:“没想到你还有几分帝师的风范。”
婉钰淡淡一笑,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忧伤:“我祖父大业元年曾任元德太子太傅,听祖父说过一些治国的道理罢了。”她的声音平静而清冷,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与己无关的故事。
提及元德太子杨昭,李世民亦有所感,轻轻叹息:“只可惜元德太子英年早逝,若是他还在,隋杨的气数大概也不会这么快尽了。”话语中带着几分惋惜。
说起来,元德太子杨昭也算是李世民的表兄,而杨昭的太子妃韦氏是婉钰的表姨。那时杨氏常与韦家结亲。
婉钰闻言,目光变得深邃而复杂:“可能是报应吧,元德太子没得蹊跷,一开始说是房陵王杨勇的鬼魂作祟,后来祖父过世后我在萧皇后身边服侍,听闻是当年齐王暕为了谋太子之位行了压胜之术。萧皇后就这么两个儿子,手心手背都是肉,明知一个害了另一个,却也没有任何办法。”
李世民闻言,心中一震,自然听出了她意有所指,凝视着她,目光锐利如刀:“你想说什么?”
女人莞尔一笑,那笑容中带着几分凉薄与嘲讽:“不是都说炀帝的帝位来路不正,他造过的孽终究是报应在自己儿子身上了。殿下你说是吗?”而他李世民造的杀业,早晚也会报在他的子孙身上。
李世民扼住她白皙的脖颈靠近她的耳边:“从现在起,你该称朕为陛下......”
建成、元吉死后,皇帝就剩下这么一个嫡子了,也只有李世民能镇得住那帮和他打天下的虎将。李渊成了有名无实的皇帝,手下的老臣对于这位新太子多有不满,与其说是不满,不过是怕新朝后再无他们的容身之地,他们的官路也就算是到头了。
三日后,婉钰将一份详尽的名单以及豢养私兵和死士的地点、调令,整齐地摆放在男人的案前。
李世民接过,目光如冰刃般冷冽地扫过那一串串跃然纸上的名字,唇角却不由自主地勾起一抹深深的笑意:“你就不怕孤把他们都杀了?”
婉钰面色如常,冷静而清醒,仿佛早已看透了结局:“殿下不会。”
“哦?为何不会?”李世民将厚厚的一叠纸轻轻放回案上,看向她的目光中带着几分戏谑与试探。
婉钰微微抬眸,目光坚定:“人那么多,杀的过来吗?如今他们的主子都死了,本就没了斗志。若是殿下执意要杀他们,只会激起他们拼死反抗的决心。到那时,殿下不仅要应付他们的反抗,还得背负铲除异己、心胸狭隘的名声,岂不是得不偿失?”
女人的视线轻轻掠过那一叠纸,语气中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嘲讽,“这里面也有一些是陛下暗中扶植的人,若是动了他们,必会再次激起陛下的不满。那殿下心心念念的皇位,可就真的遥遥无期了。”
李世民闻言,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你倒是精明的很!”说着,他猛地一拉,将女人拉入自己的怀中。
两人对视着,眼神中火花四溅,谁也不肯示弱,“若是他们知道你为了自己的儿女就这么把他们卖了,定然也会对你失望至极吧......”
“你以为我做这些只是为了我的孩子吗?”女人语气中带着几分嘲讽与不屑。
“难不成还是为了孤?”李世民的唇缓缓迫近她的脸颊,带着几分玩味与挑逗。
女人轻轻侧头,避开了他的唇,目光深邃:“永嘉之祸始于八王之乱,两都破,王公士民十余万被屠,天下动乱百年不断。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我不想在有生之年经历那样的乱世……”婉钰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仿佛每一个字都蕴含着无尽的沧桑与悲凉。
“突厥确实比较棘手,不过你放心,孤绝不会让历史重演。只是没想到你对太子的旧部也会如此熟悉。”李世民闻言,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男人的拇指从她的额头顺着玉颈缓缓滑落至她胸前的那颗朱砂痣,轻轻摩挲着。
女人无奈地笑笑,眼神中闪过一丝自嘲:“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李世民突然发力,将她推倒压在榻上,扣着她的双肩,目光炽热而坚定:“若是当初你跟了孤,或许就不会发生后面的事情。建成和元吉的死,你要付一半的责任。”
女人望着他,终究没有言语。在这权力与欲望交织的世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与命运,她只是想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也早已做出了自己的抉择。无论是否有她,李世民都会做出同样的选择,不会改变结局,而她也只不过是李世民在这场争斗里的战利品罢了。
八月初,她再次见到了皇帝,短短两月他仿佛瞬间苍老了很多。皇帝见到她很是百感交集,将她拉到身边叙话。
他们聊了很多,从当初在河东、到太原、再到长安,十几年好像是一瞬间的事情。当年的五个儿子如今就只剩下了一个,这就是帝王的代价。他身边除了李世民,也就只剩下她能聊聊当年的旧事了。
婉钰说:“陛下还有万贵妃,万贵妃也会陪着陛下。”而她也是第一次在这位皇帝、这位父亲身上看到老泪纵横的模样。
婉钰亦印证了当初玄武门的一些想法,前一晚李世民称建成、元吉淫乱宫闱,皇帝是不信的,但因为二儿子提出来了,他总是不能不问,于是便传旨第二日宣太子和齐王入宫问话。
而后,李世民将李渊从太极殿诓到了临湖殿,将皇帝控制在了西海上。至于张婕妤的宫婢不过是李世民故意放出去通风报信的,为了不引起太子的警觉与怀疑。也只有这样太子才会到齐王府寻李元吉,两人一同从玄武门进入。
从玄武门至临湖殿一路不比去太极殿、武德殿来的视野空阔,假山、树木、亭台繁多更容易设下埋伏。那些骑兵应该是李世民买通了玄武门守将,趁着换岗的间隙遣送进宫的。
李世民本没打算亲自露面,奈何他们也没料到建成、元吉竟逃过了第一轮弓箭手,还半路遇到了救兵。他只好在他们到达玄武门之前截杀他们。
皇帝告诉婉钰,那天李世民带着尉迟敬德来到船上见他,尉迟敬德说:“建成、元吉谋反已被秦王带兵诛杀。”
皇帝又何尝不明白,但终归是晚了。看着自己的儿子互相残杀,如今也就剩下这么一个了,能教他如何?当时他甚至在想,若是自己非得要给两个枉死的儿子一个公道,二郎会不会弑父?
李世民倒也算是重情重义,对外声称是他一箭射死了太子,而尉迟敬德为了救自己杀了齐王。不然,无论是多师出有名,手刃太子这一条李渊都不会轻易放过尉迟敬德,定要他为李建成陪葬。
玄武门之后皇帝曾宣婉钰来太极宫伴驾,但宫人回禀:“太子、齐王家眷皆被充入了掖庭,掖庭中并未找到齐王妃。”
李渊也是后来才知晓婉钰在天策府遭了罪,李世民下令裁撤了天策府后便将她带入了东宫。当初在河东数她们兄妹二人关系最好,没想到最后竟然走到了这一步,或许他早该想到李世民对这个妹妹怀着这样不堪的心思。
只是李渊不曾想此次婉钰是来为李世民做说客的。李渊问:“难道你不恨二郎吗?”
恨,怎么能不恨?但她的丈夫姓李、她的孩子也姓李,只有李家将江山坐稳,才能保住天下稳定、保住她的女儿、保住杨家。而目前,也只有那个人能做到了。
《礼记》有云:“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草原十八部、吐谷浑、各地归顺于大唐的豪强、各大门阀世家都在紧紧的盯着,李建成已经没了,齐王没了,皇帝成年的儿子只剩下了这一个,若是再没有了李世民,这大唐江山危已,天下又将陷入混战,他们都会成为突厥人砧板上肉。
如今场景,这大唐江山也已经没了权利制衡的必要,与其内耗不如先蓄力一致对外。李世民想要皇位,但他不愿背负不孝的骂名。若是陛下一直不让,怕下一次便是太极宫之变了........与其如此,何不各退一步,让李世民承诺,保住跟随陛下多年臣子在朝中的位子。
没过几日皇帝下诏传位于李世民,李渊尊为太上皇仍居于太极殿,李世民于东宫显德殿即位。
李世民索性直接将婉钰调去了显德殿侍奉笔墨,那是他平日处理政务和日常起居的地方。他要这女人看着他坐拥天下、富有四海,实则也是在向他的臣子炫耀,曾经风光无限的齐王妃、冠绝天下的美人也只能为他婢妾,依附于他。无论赢得是否光彩,总之他是那个胜利者。
李世民要这个女人亲自服侍他穿上那帝王的冕服,黑领红裳,绣着十二章纹样。
在这里,婉钰也真正见到了李世民与秦王府旧臣的相处模式,不同于太子的中规中矩,他们的对话很是轻松,不像是君臣,但又不失君臣之仪。
李世民对众人也是极其宽容却不失威严,仿佛只是在与自己的老友对话。正如她之前与太子和元吉所说,这种一起打天下共患难的交情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瓦解的。
前一夜,宫灯摇曳,映照着大殿内的一双身影,李世民拉着她在案前,笔墨间流转着不为人知的秘密。她习惯性抬起左手,却被男人轻轻制止,那双深邃的眼眸中,藏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用右手。”李世民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仿佛能穿透夜色,直达女人的心底。男人从书中取出一张泛黄的小注,那是女人十一岁时,又读《左传》时留下的字迹。
那一刻,婉钰恍然大悟,原来从那时起,她就惹他生疑了。
李世民凝视着她,目光复杂,仿佛要看穿她的灵魂:“待我明日登基后,你希望朕做些什么?”他的话语中带着一丝温柔,却也藏着几分试探。他想给女人个恩典,若她求自己,他愿意赐她妃位,让她在这深宫中有个名分。
然而,女人似乎不假思索,右手提笔,挥洒自如,十二字跃然纸上:“轻徭税、利民生、整吏治、重贤才。”那是他熟悉的笔迹,却比那小注上的字更多了几分风骨。
男人望着那字,心中五味杂陈,不知该喜该怒。不满?或许有,她竟并未向他求恩典,反而在他面前谈论治国之道,这是在挑战他,但更多的是另有所获的惊喜。
男人轻扬唇角,语气中带着几分戏谑:“没想到你还有几分帝师的风范。”
婉钰淡淡一笑,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忧伤:“我祖父大业元年曾任元德太子太傅,听祖父说过一些治国的道理罢了。”她的声音平静而清冷,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与己无关的故事。
提及元德太子杨昭,李世民亦有所感,轻轻叹息:“只可惜元德太子英年早逝,若是他还在,隋杨的气数大概也不会这么快尽了。”话语中带着几分惋惜。
说起来,元德太子杨昭也算是李世民的表兄,而杨昭的太子妃韦氏是婉钰的表姨。那时杨氏常与韦家结亲。
婉钰闻言,目光变得深邃而复杂:“可能是报应吧,元德太子没得蹊跷,一开始说是房陵王杨勇的鬼魂作祟,后来祖父过世后我在萧皇后身边服侍,听闻是当年齐王暕为了谋太子之位行了压胜之术。萧皇后就这么两个儿子,手心手背都是肉,明知一个害了另一个,却也没有任何办法。”
李世民闻言,心中一震,自然听出了她意有所指,凝视着她,目光锐利如刀:“你想说什么?”
女人莞尔一笑,那笑容中带着几分凉薄与嘲讽:“不是都说炀帝的帝位来路不正,他造过的孽终究是报应在自己儿子身上了。殿下你说是吗?”而他李世民造的杀业,早晚也会报在他的子孙身上。
李世民扼住她白皙的脖颈靠近她的耳边:“从现在起,你该称朕为陛下......”
百度 64书屋 有求必应! 木易宫华最新章节 http://www.64sw.com/xiaoshuo/muyigonghua/read/86/120.html ,欢迎收藏!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