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 64书屋 有求必应! 民国:西北建厂,制霸北洋 http://www.64sw.com/xiaoshuo/minguo0xibeijianchang0zhibabeiyang/read/79/34.html 全文阅读!64书屋,有求必应!
换源:
两个合作地主眼中充满了笑意,
陈明承诺跟他们合伙做一个面粉厂,
现在,
可以看到的前景就在他们眼前,
激动的感谢了一遍自己八辈儿祖宗。
赵书明相对于吴广仁,更加有心计。
他让管家装袋麦粒的时候,
就已经计算过了,
每一包麦粒,平均大概是100斤左右,出粉大概640袋。
这些面粉袋子都是标准的,
跟漂亮国面粉一样,都是25斤。
之前拿回去的面粉,误差极小,
今天生产的640袋,13000斤。
这就意味着,面粉的损耗,只有两成!
别的不说,就说这个出粉率,面粉厂就必须要加入。
要知道,普通的农民打粉率,
能够达到6成,已经是相当了不得。
更何况这次直接出的是精粉。
作为一个有知识的地主,
赵书明精通数学,
对于麦子的收购价格和面粉的出货价格,
非常清晰。
计算一下,一袋面粉,毛利最少在1元以上。
至于损耗,撑死了扣除5毛,
一包能够赚到的5毛钱,一天多少?
之前的640包面粉,
从早晨的8点,工作到下午的4点,
也不过是8个小时。
一天24小时,
如果连轴转的话,
这么一台机器,一天能出2000包面粉。
赵书明愣住了,
他被计算出来的数字吓住了。
作为拥有数百顷土地的大地主,
几十万两的身价,赵书明还是有的。
可是那些都是固定资产,
除非遇到特别情况,
他手头的钱并不多,
土地不会随便出售,除非是败家子。
西北地广人稀,
再加上蒙垦的时候,他们先入为主,
占据了一大片肥沃土地,这才奠定了基础。
旧华夏的土地,靠天吃饭。
哪怕是有佃户们租种,
一亩地每年能够给三到五毛收益已经不错了。
几万亩,怎么也能够有几千两。
可是现在,一切、一切,在他的面前颠覆了。
一台机器,一天可以赚到1000元,一年就是36.5万!
这是什么概念,
哪怕是毛利,
也足以让他目瞪口呆了。
紧接着反应过来的是尉明,
作为尉家票号在晋省的掌柜,
尉明对于很多物品价格也非常敏感。
200包麦粒,变成了640包的面粉。
25斤的标准面粉,比国外进口的漂亮国面粉,卖相更好。
就算是价格一样,
这些面粉的价值非常的可观。
至于原材料,200袋麦粒,价值几乎低到不能再低。
似乎,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生意。
周围都是期许的目光,连刘澍也不例外。
陈明心中闪过一丝的兴奋,
就是这样,利益,用利益吸引一部分人。
资本主义所代表的更先进的生产力,
就是在于生产力提升而带来的利益和侵略性,
眼下的晋省,
别说是重工业了,
就算是轻工业也大有可为。
铁一般的事实,直接打消了所有人的顾虑。
面对着肯定挣钱的生意,所有人都没有考虑。
这一笔生意,投资多少,
都在考虑这一笔生意能够占据的份额。
为了这个目标,
两个地主甚至愿意拿出土地来卖。
陈明指着面粉机,平静的说道:
“在漂亮国,一台一天能够生产500-600袋面粉的机器价格,在5000到1万美元之间,这点,王兄应该可以帮我证明!”
“没错,是这个价格,这还是漂亮国本土的价格!”
王礼点点头。
作为农业学家,
对于跟农业有关的东西非常了解,
面粉机也是他看好的。
只不过价格太贵,运到华夏,
又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最终,打消了主意。
可是价格上,他很清楚。
尉明朗声一笑,道:
“老弟,我们怎么不会相信你,这台机器,你说吧!”
“我也不会漫天要价,咱们从长计议!”
陈明做出了很大的让步,
意向很快签订了。
这个面粉厂,在陈明的建议之下,
被命名为了晋兴面粉厂,总装机容量为3台。
4万5资金中,尉明解决了2万,
两个地主,一个人拿出了1万,
剩余的5000,被陈明留给了刘澍和王礼。
虽然他们现在没有什么钱,
可是这笔钱可以先欠着。
至于土建的费用和人力,
被尉明和吴广仁等人揽下来了。
这是晋省,荒地众多,
在陈明的院子不远处,就有一片荒坡地。
到处都是碎石,根本就无法耕种。
用来改装作为工业用地比较合适。
土建工作很简单,一个简单的房子,
顺便打一口井,
还有从外面购置大量的煤炭,
这些,也就是几千块就可以解决。
陈明接下来的任务,就是生产出3台面粉机。
让这个工厂日生产能力,达到6000袋!
6000袋,看起来很多,
可是真正算下来,也不过是15万斤。
不到75吨日产量,别说是放到整个华北华中,
就算是在晋省,
就可以消耗的七七八八了。
晋阳外国洋行,
日销量最起码在1.8到2万袋之间。
现成的东西,
又有那些铁匠们帮忙,
3台机器,只用了2天多时间就完成了。
这个晋省第一个工业企业,
非常奇葩的出现了机器等待厂房。
两天的时间,大量人工的工作,
算是围起来了一大片院墙。
标准化的车间,
暂时没办法,
好在,之前塑料棚的边角料还有。
他们从陈明这里拿到了塑料,
跟稻草等配合到一起,
勉强完成了一个厂房。
水井就急不得了,
好在,蒸汽机对于水的要求,
没有吃水那么高,
晋省临近黄河,周围正好有一个小小的河沟,
从河沟中,引过来一个水渠,
勉强解决供水问题。
全部工作完成,已经是一周以后了。
赵书明找了算命先生,
选了一个黄道吉日,燃放鞭炮之后,
被命名为晋兴的面粉,
就开始了攻城拔地之路。
6台蒸汽机,
放在了整个工厂六个角落,
经过陈明专门设计,
都是在面粉浓度最低的地方,不容易引起爆炸。
再加上内部良好的防火隔热,
又让这个面粉厂的安全性做到了最强。
甚至还根据后世对于防火的知识,
对工人的着装进行了规定,
一些金属,容易引发火星的,都被去掉了。
晋省的第一家工厂,
也成为了第一个,工人统一着装的工厂。
跟后世的工作服相似,是蓝色的。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
陈明承诺跟他们合伙做一个面粉厂,
现在,
可以看到的前景就在他们眼前,
激动的感谢了一遍自己八辈儿祖宗。
赵书明相对于吴广仁,更加有心计。
他让管家装袋麦粒的时候,
就已经计算过了,
每一包麦粒,平均大概是100斤左右,出粉大概640袋。
这些面粉袋子都是标准的,
跟漂亮国面粉一样,都是25斤。
之前拿回去的面粉,误差极小,
今天生产的640袋,13000斤。
这就意味着,面粉的损耗,只有两成!
别的不说,就说这个出粉率,面粉厂就必须要加入。
要知道,普通的农民打粉率,
能够达到6成,已经是相当了不得。
更何况这次直接出的是精粉。
作为一个有知识的地主,
赵书明精通数学,
对于麦子的收购价格和面粉的出货价格,
非常清晰。
计算一下,一袋面粉,毛利最少在1元以上。
至于损耗,撑死了扣除5毛,
一包能够赚到的5毛钱,一天多少?
之前的640包面粉,
从早晨的8点,工作到下午的4点,
也不过是8个小时。
一天24小时,
如果连轴转的话,
这么一台机器,一天能出2000包面粉。
赵书明愣住了,
他被计算出来的数字吓住了。
作为拥有数百顷土地的大地主,
几十万两的身价,赵书明还是有的。
可是那些都是固定资产,
除非遇到特别情况,
他手头的钱并不多,
土地不会随便出售,除非是败家子。
西北地广人稀,
再加上蒙垦的时候,他们先入为主,
占据了一大片肥沃土地,这才奠定了基础。
旧华夏的土地,靠天吃饭。
哪怕是有佃户们租种,
一亩地每年能够给三到五毛收益已经不错了。
几万亩,怎么也能够有几千两。
可是现在,一切、一切,在他的面前颠覆了。
一台机器,一天可以赚到1000元,一年就是36.5万!
这是什么概念,
哪怕是毛利,
也足以让他目瞪口呆了。
紧接着反应过来的是尉明,
作为尉家票号在晋省的掌柜,
尉明对于很多物品价格也非常敏感。
200包麦粒,变成了640包的面粉。
25斤的标准面粉,比国外进口的漂亮国面粉,卖相更好。
就算是价格一样,
这些面粉的价值非常的可观。
至于原材料,200袋麦粒,价值几乎低到不能再低。
似乎,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生意。
周围都是期许的目光,连刘澍也不例外。
陈明心中闪过一丝的兴奋,
就是这样,利益,用利益吸引一部分人。
资本主义所代表的更先进的生产力,
就是在于生产力提升而带来的利益和侵略性,
眼下的晋省,
别说是重工业了,
就算是轻工业也大有可为。
铁一般的事实,直接打消了所有人的顾虑。
面对着肯定挣钱的生意,所有人都没有考虑。
这一笔生意,投资多少,
都在考虑这一笔生意能够占据的份额。
为了这个目标,
两个地主甚至愿意拿出土地来卖。
陈明指着面粉机,平静的说道:
“在漂亮国,一台一天能够生产500-600袋面粉的机器价格,在5000到1万美元之间,这点,王兄应该可以帮我证明!”
“没错,是这个价格,这还是漂亮国本土的价格!”
王礼点点头。
作为农业学家,
对于跟农业有关的东西非常了解,
面粉机也是他看好的。
只不过价格太贵,运到华夏,
又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最终,打消了主意。
可是价格上,他很清楚。
尉明朗声一笑,道:
“老弟,我们怎么不会相信你,这台机器,你说吧!”
“我也不会漫天要价,咱们从长计议!”
陈明做出了很大的让步,
意向很快签订了。
这个面粉厂,在陈明的建议之下,
被命名为了晋兴面粉厂,总装机容量为3台。
4万5资金中,尉明解决了2万,
两个地主,一个人拿出了1万,
剩余的5000,被陈明留给了刘澍和王礼。
虽然他们现在没有什么钱,
可是这笔钱可以先欠着。
至于土建的费用和人力,
被尉明和吴广仁等人揽下来了。
这是晋省,荒地众多,
在陈明的院子不远处,就有一片荒坡地。
到处都是碎石,根本就无法耕种。
用来改装作为工业用地比较合适。
土建工作很简单,一个简单的房子,
顺便打一口井,
还有从外面购置大量的煤炭,
这些,也就是几千块就可以解决。
陈明接下来的任务,就是生产出3台面粉机。
让这个工厂日生产能力,达到6000袋!
6000袋,看起来很多,
可是真正算下来,也不过是15万斤。
不到75吨日产量,别说是放到整个华北华中,
就算是在晋省,
就可以消耗的七七八八了。
晋阳外国洋行,
日销量最起码在1.8到2万袋之间。
现成的东西,
又有那些铁匠们帮忙,
3台机器,只用了2天多时间就完成了。
这个晋省第一个工业企业,
非常奇葩的出现了机器等待厂房。
两天的时间,大量人工的工作,
算是围起来了一大片院墙。
标准化的车间,
暂时没办法,
好在,之前塑料棚的边角料还有。
他们从陈明这里拿到了塑料,
跟稻草等配合到一起,
勉强完成了一个厂房。
水井就急不得了,
好在,蒸汽机对于水的要求,
没有吃水那么高,
晋省临近黄河,周围正好有一个小小的河沟,
从河沟中,引过来一个水渠,
勉强解决供水问题。
全部工作完成,已经是一周以后了。
赵书明找了算命先生,
选了一个黄道吉日,燃放鞭炮之后,
被命名为晋兴的面粉,
就开始了攻城拔地之路。
6台蒸汽机,
放在了整个工厂六个角落,
经过陈明专门设计,
都是在面粉浓度最低的地方,不容易引起爆炸。
再加上内部良好的防火隔热,
又让这个面粉厂的安全性做到了最强。
甚至还根据后世对于防火的知识,
对工人的着装进行了规定,
一些金属,容易引发火星的,都被去掉了。
晋省的第一家工厂,
也成为了第一个,工人统一着装的工厂。
跟后世的工作服相似,是蓝色的。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
百度 64书屋 有求必应! 民国:西北建厂,制霸北洋最新章节 http://www.64sw.com/xiaoshuo/minguo0xibeijianchang0zhibabeiyang/read/79/34.html ,欢迎收藏!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