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 64书屋 有求必应! 民国:校长逆子,开局组建合成旅 http://www.64sw.com/xiaoshuo/minguo0xiaochangnizi0kaijuzujianhechenglv/read/79/51.html 全文阅读!64书屋,有求必应!
换源:
与大不列颠帝国、高卢帝国以及灯塔帝国的交易很是顺利。
不过在与史迪威等人签订合同之际,毛致远表示目前尚未生产出这么多坦克、飞机。
所以得过上一段时间,才能将这些武器装备交付给这几个国度。
而同时!
大不列颠帝国、灯塔帝国和高卢帝国必须先交一部分定金。
等过段时间之后,大夏国将交付这些武器装备。
在国际贸易之中,先交定金再生产。
这也是惯例。
让众人唯一感到有风险的是,如果东洋帝国彻底击败了毛致远的话。
那他们的这笔交易就彻底泡汤了。
不过转念一想,金陵守备军拥有这些强大的武器装备。
以东洋帝国的二流陆军,短时间内也无法消灭毛致远。
毕竟金陵城之战中,东洋人损失了十三万精锐师团就是明证。
要知道1937年东洋陆军的总兵力约为50万人,其中陆军约40万人,海军和空军各约6万人。
金陵城之战,东洋人损失十三万。
这可达到了其陆军规模的三分之一。
任何一个国家,在短时间内损失其陆军规模的三分之一。
都是极为沉重的打击。
如果再加上淞沪会战的伤亡,东洋陆军的损失甚至超过了三分之一。
这也是为什么鬼子明明在上沪地区,增援了十万大军。
却再没有太大动作的原因。
眼下,东洋人正在迅速扩军之中。
但爆兵也是需要时间的,所以在武器交付之前。
毛致远会被消灭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这也是列强愿意和毛致远做交易的最大原因之一。
待到大不列颠帝国大使和高卢帝国大使离开之后。
毛致远又找到了准备离去的灯塔帝国大使史迪威。
对于毛致远的突然来到,史迪威感到有些奇怪。
尤其是毛致远接下来提到的事情,更是让史迪威目瞪口呆。
“毛将军!”
“我没听错吧?”
“您是想让我替您,将要卖的这些坦克、飞机一部分相关资料,卖给东洋人?”
史迪威只觉得自己的耳朵听错了,自己也产生了幻觉。
毛致远见状却笑了笑,“史迪威先生,就算是我不提这件事,以我对灯塔国的了解,你们在研究完得到相关数据之后,会不卖给东洋人吗?”
“众所周知,东洋人对石油的依赖非常严重,其中大部分从灯塔国进口。”
“1937年,东洋国从你们灯塔国进口的石油及石油制品占其总进口量的37.4%,达到了2210万美元。”
“同时,灯塔国也是东洋国机床和设备的主要供应国,1937年,东洋国从灯塔国进口的机床和设备占其总进口量的20.8%,价值248.4万美元。”
“就算我不提这些,一旦让东洋人察觉到可以从灯塔国得到我大夏国坦克、飞机的详细情报,他们也会不惜一切代价,除此之外。”
“我不相信你们灯塔国,会对此守口如瓶。”
“所以,与其让东洋人窃取相关信息,还不如我与你联手,将这些信息卖给东洋人。”
“史迪威先生,想必你自己也会对这一部分数据感兴趣,毕竟如果交给你们的军方上去,应该能对你的军旅生涯会有所帮助。”
毛致远的目标很清晰,随着t34中型坦克、KV-1重型坦克以及米格3战斗机、雅克-7战斗机的生产工艺日益成熟、生产线日益完整。
产量也将快速提升。
像t34坦克,毛致远刚得到这款坦克的生产线、技术工人、科研工作者时。
该坦克每月仅生产了9辆。
随着工人对生产工艺的熟悉,产量逐渐增加,到12月后,产量已经达到了27辆。
预计1938年的1月,其产量将达到每个月生产69辆。
这也意味着,t34坦克将取代其他坦克。
成为合成旅以及未来大夏国人民子弟兵的主力。
而这也是毛致远决定甩卖其他坦克、飞机的原因。
因为这些武器,将逐渐被淘汰。
但小鬼子不知道这些信息啊。
所以毛致远完全可以打一个信息差。
趁着这个机会,狠狠坑小鬼子一波。
“毛将军!”
“既然您都不介意,那我们也没什么意见。”
“只不过这卖的价格怎么说?”史迪威看向毛致远问道。
正如毛致远所说,与其让别人卖。
不如他们自己卖!
史迪威卖出去,这卖出去的钱,他史迪威也是可以分一部分的。
谁会嫌弃自己的钱多呢?
“二八分,你二,我八,如何?”
“至于卖多少钱,就看史迪威先生的本事了。”
“你说呢?!”
“史迪威先生!”
“哈哈哈,毛将军,和您做生意太愉快了。”
“成交!!”
而事后,史迪威凭借着三寸不烂之舌。
硬生生的从东洋人手头坑了整整一百万美元。
毛致远也是从中获利八十万美元。
而小鬼子在得到相关资料之后,那叫一个如获至宝。
等到下一次,小鬼子拿着相关研究,信心满满的准备对付大夏国坦克、战机时。
面对根本没有掌握资料的飞机、坦克,看着宛若废纸的资料。
鬼子指挥官目瞪口呆,被气得暴跳如雷。
更有甚者,恨不得生劈了那些乐呵呵,送钱给史迪威的东洋情报机构饭桶们。
这要是让小鬼子知道,它们的八十万美元落到毛致远的手中,成为制造向它们阵地轰炸的炮弹、射向它们胸口的子弹。
估计得是被气得当场暴毙。
……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不过在与史迪威等人签订合同之际,毛致远表示目前尚未生产出这么多坦克、飞机。
所以得过上一段时间,才能将这些武器装备交付给这几个国度。
而同时!
大不列颠帝国、灯塔帝国和高卢帝国必须先交一部分定金。
等过段时间之后,大夏国将交付这些武器装备。
在国际贸易之中,先交定金再生产。
这也是惯例。
让众人唯一感到有风险的是,如果东洋帝国彻底击败了毛致远的话。
那他们的这笔交易就彻底泡汤了。
不过转念一想,金陵守备军拥有这些强大的武器装备。
以东洋帝国的二流陆军,短时间内也无法消灭毛致远。
毕竟金陵城之战中,东洋人损失了十三万精锐师团就是明证。
要知道1937年东洋陆军的总兵力约为50万人,其中陆军约40万人,海军和空军各约6万人。
金陵城之战,东洋人损失十三万。
这可达到了其陆军规模的三分之一。
任何一个国家,在短时间内损失其陆军规模的三分之一。
都是极为沉重的打击。
如果再加上淞沪会战的伤亡,东洋陆军的损失甚至超过了三分之一。
这也是为什么鬼子明明在上沪地区,增援了十万大军。
却再没有太大动作的原因。
眼下,东洋人正在迅速扩军之中。
但爆兵也是需要时间的,所以在武器交付之前。
毛致远会被消灭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这也是列强愿意和毛致远做交易的最大原因之一。
待到大不列颠帝国大使和高卢帝国大使离开之后。
毛致远又找到了准备离去的灯塔帝国大使史迪威。
对于毛致远的突然来到,史迪威感到有些奇怪。
尤其是毛致远接下来提到的事情,更是让史迪威目瞪口呆。
“毛将军!”
“我没听错吧?”
“您是想让我替您,将要卖的这些坦克、飞机一部分相关资料,卖给东洋人?”
史迪威只觉得自己的耳朵听错了,自己也产生了幻觉。
毛致远见状却笑了笑,“史迪威先生,就算是我不提这件事,以我对灯塔国的了解,你们在研究完得到相关数据之后,会不卖给东洋人吗?”
“众所周知,东洋人对石油的依赖非常严重,其中大部分从灯塔国进口。”
“1937年,东洋国从你们灯塔国进口的石油及石油制品占其总进口量的37.4%,达到了2210万美元。”
“同时,灯塔国也是东洋国机床和设备的主要供应国,1937年,东洋国从灯塔国进口的机床和设备占其总进口量的20.8%,价值248.4万美元。”
“就算我不提这些,一旦让东洋人察觉到可以从灯塔国得到我大夏国坦克、飞机的详细情报,他们也会不惜一切代价,除此之外。”
“我不相信你们灯塔国,会对此守口如瓶。”
“所以,与其让东洋人窃取相关信息,还不如我与你联手,将这些信息卖给东洋人。”
“史迪威先生,想必你自己也会对这一部分数据感兴趣,毕竟如果交给你们的军方上去,应该能对你的军旅生涯会有所帮助。”
毛致远的目标很清晰,随着t34中型坦克、KV-1重型坦克以及米格3战斗机、雅克-7战斗机的生产工艺日益成熟、生产线日益完整。
产量也将快速提升。
像t34坦克,毛致远刚得到这款坦克的生产线、技术工人、科研工作者时。
该坦克每月仅生产了9辆。
随着工人对生产工艺的熟悉,产量逐渐增加,到12月后,产量已经达到了27辆。
预计1938年的1月,其产量将达到每个月生产69辆。
这也意味着,t34坦克将取代其他坦克。
成为合成旅以及未来大夏国人民子弟兵的主力。
而这也是毛致远决定甩卖其他坦克、飞机的原因。
因为这些武器,将逐渐被淘汰。
但小鬼子不知道这些信息啊。
所以毛致远完全可以打一个信息差。
趁着这个机会,狠狠坑小鬼子一波。
“毛将军!”
“既然您都不介意,那我们也没什么意见。”
“只不过这卖的价格怎么说?”史迪威看向毛致远问道。
正如毛致远所说,与其让别人卖。
不如他们自己卖!
史迪威卖出去,这卖出去的钱,他史迪威也是可以分一部分的。
谁会嫌弃自己的钱多呢?
“二八分,你二,我八,如何?”
“至于卖多少钱,就看史迪威先生的本事了。”
“你说呢?!”
“史迪威先生!”
“哈哈哈,毛将军,和您做生意太愉快了。”
“成交!!”
而事后,史迪威凭借着三寸不烂之舌。
硬生生的从东洋人手头坑了整整一百万美元。
毛致远也是从中获利八十万美元。
而小鬼子在得到相关资料之后,那叫一个如获至宝。
等到下一次,小鬼子拿着相关研究,信心满满的准备对付大夏国坦克、战机时。
面对根本没有掌握资料的飞机、坦克,看着宛若废纸的资料。
鬼子指挥官目瞪口呆,被气得暴跳如雷。
更有甚者,恨不得生劈了那些乐呵呵,送钱给史迪威的东洋情报机构饭桶们。
这要是让小鬼子知道,它们的八十万美元落到毛致远的手中,成为制造向它们阵地轰炸的炮弹、射向它们胸口的子弹。
估计得是被气得当场暴毙。
……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百度 64书屋 有求必应! 民国:校长逆子,开局组建合成旅最新章节 http://www.64sw.com/xiaoshuo/minguo0xiaochangnizi0kaijuzujianhechenglv/read/79/51.html ,欢迎收藏!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