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泽州胡贼


小说:精明之羽檄起边庭  作者:铁面皮钢铁心
百度 64书屋 有求必应! 精明之羽檄起边庭 http://www.64sw.com/xiaoshuo/jingmingzhiyuxiqibianting/read/86/84.html 全文阅读!64书屋,有求必应!
换源:
节点四 ↓
  天启五年(1625)年三月二十九日,护国军按期抵达宣化。次日,卢象升誓师出征。届时卢象升已卸任宣大总督,改任晋豫剿匪总理,算是朝廷设在两省的机动部队,有便宜行事之权,哪里需要就去哪里。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护国军随卢象升经大同,过宁武关,沿沂水,下太原,停留三天,等待游击将军杨国柱部七百人前来,此时天气已不再寒凉,白师爷乘机雇了一批大车和挑夫,用来担负士兵脱下的冬衣和新购买的粮秣等,三军会合后,再过洪洞、平阳、曲沃、沁水、阳城,于四月十五日抵达匪患不息的泽州。

泽州潞安一代,地形崎岖,土地贫瘠,旱涝灾害严重,即在太平年月万历年间,便有倡乱数十年而未平定的胡贼,四处流窜,偷鸡摸狗、盗割庄稼、打家劫舍抢人,真是无恶不作。从天启二年开始,甘陕饥民聚成流民作乱,流民持械抢劫变成流寇。流寇一到,当地饥民便纷纷附和,胡贼也乘机兴起作乱。

在数十年与官军的长期斗争中,泽州胡贼也找到了应对的有效办法,那就是绝不与官军硬碰硬,而是秉承逃躲避让的方针与官军周旋,直到把官军耗走为止。

当时大明官场有个明显的弊端,就是驻军费用基本由地方承担,如果军事任务短期能结束还好,一旦旷日持久,本就困难的地方财政便更压力山大,地方官会向上面煽风点火,说驻军之害甚于贼寇,百姓苦不堪言,不如早去之类的话,上峰来人调查也确是如此,最后无外乎客军被排挤走,贼寇又死灰复燃,一切回到从前。泽州之前不是没来过良将劲旅,但无一不被耗走气走排挤走。如今,这一烫手山芋又落到了卢象升手里。

卢象升是初次督师,军事方面还有待提高,不过他虚心好学,一面从典籍里找方法,一面召开军事会议,向手下的将领征求意见,看如何能在短期内平定匪患。

卢象升在会议上把匪患的基本情况介绍后,三位将领面面相觑都没了头脑,这种治安战仗要正规军怎么去打啊?讨论结果无非是分兵进驻,进山围剿,守株待兔之类的话,后来杨国柱倒是提出一个办法,那就是安插内应,暗地泄露胡匪行踪,然后用军队埋伏聚歼之。卢象升觉得可行,于是就留下杨国柱合计,让李重贵和吴开先先回营候命。

吴开先回到指挥部,将情况和白师爷交流,白也感觉棘手,他想了想说咱们先让士兵和当地百姓搞好关系,建设寨墙碉楼壕沟助其自守,同时暗地派人进山熟悉地形,充分调查研究后再下手不迟,正好我有些野外生存经验,不如我就先带几个人到山里走走看?吴说这样也好,咱们分头行事,筑寨之事我来安排,侦察人员随便你挑,时间地点都由你做主,不过一定要注意安全。师爷道炮队最近可能不忙,我从炮队找个兵挑头坐骑吧。吴答应了,白于是去找陈大炮,找了个名叫何山的兵作伴,换上便装,用一头小驴负载,带两柄短铳、一口袋干粮和一些炊具褥具就消失在了群山中。

师爷走后次日,卢象升就传令下来,命令三军对驻地所在村落进行详细调查,搞清楚每户有多少人,有几个精壮劳力,并建立保甲制度,同时收集匪患情况,问清胡匪来过几次,每次多少人,头目叫什么,抢了什么东西,然后汇总上去。由于白师爷不在,吴开先就自己把这些事统筹安排下去,好在军士们一时没有别的任务,这些事先后都办妥了。
百度 64书屋 有求必应! 精明之羽檄起边庭最新章节 http://www.64sw.com/xiaoshuo/jingmingzhiyuxiqibianting/read/86/84.html ,欢迎收藏!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