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 64书屋 有求必应! 精明之羽檄起边庭 http://www.64sw.com/xiaoshuo/jingmingzhiyuxiqibianting/read/86/7.html 全文阅读!64书屋,有求必应!
换源:
白师爷一开口,就把吴开先给整懵了。吴问道:“白先生,如今是天启三年(1623),请问崇祯五年是哪年?”
白师爷道:“崇祯乃新皇年号,崇祯五年(1632)即九年后。”
吴惊道:“难道在下九年后将亡于流寇之手?”
白师爷道:“若我不来,必当如此。”
吴道:“先生既知后世之事,又能逆天改命,必精通相术无疑。请问先生可曾知晓京师的李布衣先生?”
白师爷道:“我南下漫无目的,路过北京时恰逢李先生,正是由他指点,让我至此助你。”
吴开先喜道:“哦,先生也受过李大师指点?你我既因李大师结缘,何不进屋详谈。”
白于是请众人进屋,吴给陈大炮郑义向白师爷做了介绍,三人相互见礼。陈知吴白将长谈,故以游览庄上名义,拉着郑义吴喜告退。
屋里只剩两人,吴道:“李大师他还好吗?”
白师爷道:“大师还如仙人般云游四方,与我恰有一饭之缘,阁下志愿及归期他已告我知之。”
吴道:“原来李大师一直在暗中助我,特让先生来。请问先生高姓大名,籍贯何处?”
白师爷道:“我叫白云飞,乃辽东金州府生员,父母早已亡故。辽沈陷落时我逃至河东②,沙岭之败后我随败兵百姓辗转逃至关内,在京师遇李先生指点来此。”
其实白是现代人,大学毕业因文科无业可觅,只好考公进入大连金州政府部门。然有本事无背景在政府工作,终究不得一展其才。其四十有五时白自知天命,便自请调入文化局任闲职。白在工作之余以博览群书为乐,节假日纵情山水以自娱。某日其孤身前往小黑山①游玩,走了一条无人要去的路,在尽头发现一山洞,便入内探险,不想越走越深,几乎迷失其中,再出来时已至大明天启年间,猛回头,来时通道已成石壁一堵,已无路可回!惶恐无奈之余,他渐渐接受天意如此。是时金兵肆虐辽东,他先应征入伍,又随乱民败军撤入关内,遇李布衣乃是实情。但穿越前的经历说出来,明代人必然无法理解,故白师爷便准备好了这套说词。白云飞这名也是借来的,其父母经历浩劫,文化程度不高,给他起个‘白拥军’这种明褒实贬的搞笑名字,故白穿越后立即弃用。
吴道原来白先生命运多舛,又身负国仇家恨,难怪寻我而来。又问道:“吴某之命真如先生所言?”
白师爷道:“阁下原本时空自当如此,但敝人既然能来,说明时空已变,原世之因已结不出今世之果。”
白师爷在现代看过一本名为《晚明民变》③的书上有吴开先的事迹,听李布衣一提便回忆了起来。双方刚一见面,白即道出,是想给吴留个深刻的第一印象。他穿越能来此,说明此平行宇宙已不是原来的时空,故吴的命运便也不同。
吴道:“我个人之命运倒不重要,我中华之命运又会如何?”
白穿越前的时空,大明覆亡戎狄入主,致使神州陆沉三百年。但穿越后的平行时空将如何发展,是不是会按既有惯性重蹈覆辙,穿越者白师爷也不清楚,但总不能说回天乏力就不做正确的事了,白于是郑重说道:“国运冥冥中自有定数,白某实难窥知。无论结果如何,你我总当‘但行好事,不问天命’,又或曰‘担当生前事,何计身后评’。”
吴开先虽是一腔热血,但也知改变一个人的成见都很难,何况要去改变国家民族之命,独处时他常感概个人力量太弱,要做的事情太难,时有无力回天之忧。他也想知道和自己有相似志向的人怎么看,白的回答犹如定海神针,让他心中波澜平缓了不少。
吴点点头,又问道:“一个人即使再努力,想要改变自己的宿命都很难,想去改天下的宿命就更难。先生有没有想过,如果我们奋斗一生却只是杯水车薪,于事无补,夜深人静之时,该怎么面对自己?”
白笑道:“这个问题我曾想过四十五年。现在我觉得:人生的成功只有一种,就是按自己的意愿来度过一生。民族救亡确实艰难,万历四十七年以来,多少仁人志士或马革裹尸,或被谗言所害,或为世人讥笑,或将传首九边,或将全家殉难,或将尸骨无存。也许任凭我们怎么挣扎,也只能徒唤奈何。或许我们的所作所为,只是为未来的滔天大火增加些燃料,只是我们自己不知道而已;或许这世上再没有别人看好我们。但是,这些都无所谓!至少有一点是明确的:我们有值得追求的理想,并为之付出了努力。至于结果,既不在自己的掌控范围内,就没必要为其空耗心神。”
吴领悟道:白先生两席话都是一个核心,那就是遵从自己心愿去做事,不要问结果如何;自己总是把结果想得太多,这是在虚耗自己,不如就学白,心无旁骛笃定前行更好。吴道:“白先生一席话如醍醐灌顶,先生仅人生态度,就值得吴某景仰。不过,吴某还想斗胆问先生一句,先生有何本事可匡扶大明社稷?”
白想大明虽远迈汉唐,终难逃出三百年王朝周期律,但华夏万里河山神州亿万人民还是值得抢救一下的,总不能像原有时空一样: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时的四年前是满清入关,爱因斯坦奇迹年满清还在苟延残喘!白还记得网上有人拿晚清和同期西方做过一张对照表:
“乾隆五十七年,纽交所成立;
道光十七年,宝洁成立;
道光二十九年,辉瑞成立;
同治七年,德勤成立;
同治八年,高盛成立;
咸丰十年,JP摩根成立;
光绪三年,AT&T成立;
光绪六年,柯达成立;
光绪八年,埃克森美孚成立;
光绪九年,布鲁克林大桥通车;
光绪十二年,强生成立,可口可乐成立;
光绪十八年,通用电气成立;
光绪二十三年,陶氏化学成立;
光绪二十七年,吉列成立;
光绪二十八年,百事成立;
光绪二十九年,福特成立;
光绪三十一年,爱因斯坦发表《论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此年即爱因斯坦奇迹年;
光绪三十四年,通用汽车成立;
宣统三年,IBM成立。”
后世也讨论清楚了,不是满清上层不知道同期西方日新月异的巨变,而是深怕学习西方之后民智开启,逐渐改变统治阶级和底层民众的力量对比,从而动摇他们的统治地位。从心理深处讲,他们打一开始就真心希望汉族底层保持愚昧落后贫困潦倒的,实际中他们也是这样贯彻的,因为这样才能保证满族贵胄的长治久安,这就是满清入关导致神州陆沉三百年的背后主因。就冲这一点,白觉得既然穿越了,此生的使命就是和满清前身的后金死磕到底!
白稍想了想,于是道:“大明天下将遭遇奇荒重灾,粮食产量会骤减,人口是必然要随之降下来的;大明已至耄耋之年,勋贵高官纨绔这些吸血鬼食利虫已成尾大不掉之势;辽东建虏拥十余万雄兵虎视眈眈,自萨尔浒大战至今,朝廷未有一胜,这些仅凭人力难以改变。如今已是大争之世,匡扶社稷再延国祚难度颇高,某不敢大言夸口。但平虏灭寇保全中华是我等之责任,责无旁贷,保全汉地十三省不落入戎狄之手还是可行的,只要将建虏拒于长城之外就能办到。言及本人,我之长处在预知大事、避凶趋吉、发掘高人三事,我能比今世之人懂得略微多些。此三事可为您省却很多试错成本,如此应可帮到阁下。”
白云飞从后世穿越而来,接下来明朝将会有什么沧桑巨变,有什么名臣大将、科学巨擘虽说不是全部知晓,但大致都能回忆起来,这是穿越者的天然优势,故白说自己有三项本事并不是夸口。
在吴开先的认知内,天下乱象已现后,不断有将才以自身为赌注,投注到大明、建虏甚至流寇之一方,想在未来的大争之世赌出个未来。但上了赌桌的将才们,偶尔赢了并不稀奇,难的是一支顺时应势,保赢持泰。谁能笑到最后,谁才是真正的赢家。既然白说自己有预知大事、避凶趋吉、发掘高人这三项大本事,吴决定试他一试,于是道:“先生既有此王佐之才。请问先生,我欲从军,该往九边那位督师门下?”
白师爷道:“在下以为:大明以文御武,然八股饱学之书生,由科举成官,无军事学历、无从军经验、未带过兵、也未曾练过兵,故未必晓畅军事,既强为之,未免志大才疏。纵是前辽东经略熊廷弼号称文武双全,只是知兵,犹不能领兵直挫建虏兵锋,只会在后遥制。廷弼以后文臣,武略皆不足论,唯有卢象升孙传庭两位督师忠心不二,但阵上杀敌立功,还靠麾下将军。督师只可为将军靠山,阁下真要救亡图存,不妨自己建军成大将!”
自成大将一言正中吴开先心坎,吴一直以卫霍自居,不喜文官在后掣肘,闻白之言,吴不禁颔首。见吴点头,白道:“吴兄既欲为大将封狼居胥,欲学郭子仪乎,抑或刘寄奴乎?”
吴忙到:“吴某自然是学郭子仪匡扶社稷,怎可学刘裕篡夺大宝?”
白道:“如今已成大争之世,若吴兄若邀仁义之名自缚手脚,将眼望大厦倾覆而无能为力,如此万事休矣。”
吴小声道:“依先生所见,吴某便当如何?”
白答道:“兄台该以天下苍生为念,凡利于苍生者当为则为,凡悖于苍生者当不为则不为。”
吴道:“这...请先生再明示。”
白道:“兄当视麾下军队为苍生之本。”
吴道:“原来如此......请问先生,不才该如何开始建军?”
白道:“万丈高楼平地起。兄台为将不可冒进,当从基层做起。如今烽烟四起,朝廷正是用人之际,兄台既有武举功名在身,明日可往本地兵备道丁启睿大人处求一实职,无论远近多寡均不必推诿,扎扎实实地练兵打仗。咱们有三年时间在此猥琐发育,三年后将迎来真正的大考,如度过此劫,你我再新做规划不迟。”
白来此地稍加打听便了解本地兵备道是丁启睿,此人和明季大多数文臣类似,个人道德没得挑,治理才干尚可,但军事能力明显不足。丁后来被赶鸭子上架也当了督师,但在朱仙镇一败涂地后被下了昭狱,崇祯皇帝知战败非其之过,念其往日有功,网开一面,只责令其回乡为民了事。丁在明亡后还联络好友旧交积极反清,后因事泄牺牲,算得上是大明孤忠。丁有个特点是耳根子软好说话,喜欢有能力的下属,故白主张吴去其手下做事。
吴想,本地求官确可行,此规划自己也想过,本地有亲族、土地、庄户皆可利用,地形地貌都熟悉,有起手优势,便认同了白的建议。吴又问道:“先生既然如此明白,何不自己建军?”
白也知自己优势乃后世知识积累,自己只是跟着败兵退入关内,对当世如何打仗,如何练兵用兵更是雾里看花,岂可强自为之,而且打仗这事挺难,调兵遣将不容易,很多人不配合,不听号令故意拖延;情报总是滞后,没法做出当下预判;滥用兵力会哗变,自己被部下反杀;游戏中鼠标一点就完事,实际急行军要好几天;路上还有伏击补给问题......于是道:“我只擅长一个人单独鼓捣点什么,又生性暗弱畏人,实非大将之才;然成功又何必在我,如今天下根本已然动摇,神器将倾,给你我留下的时间只有区区二十一年,如此紧迫便该把个人荣辱置之度外。”
吴道:“先生助我成功,那先生所求为何?”
白顿了顿神道:“借用戚少保的话说:封侯非我愿,但愿虏寇平。若东虏窃得神器,我主体民族必遭猜忌、压制和愚化,中华三百年内不得翻身,五百年内不得展翼。我既来此,便愿捐躯为天下拔此毒疮。将军将来所得之名誉地位财物,我均无意染指。我可为君分管内政,只求在军中有将军一人之下的话语权,以便行事方便,功成之日自当奉还将军,如成祖麾下姚广效之事。”
吴道:“天下英雄何其多也,先生又为何单看好我一人?”
白道:“此乃李先生之所示。先生曰你我二人志趣相投,才能互补,正是风云际会之合,我才来寻阁下。”
见过一席谈话,吴已知白见识非凡,但光靠言语不能成就未来,吴于是道:“吴某若说想走一步看一步,先生是否觉得意外?”
白道:“不意外,我辅佐阁下也是这样想。”
双方心照不宣哈哈大笑,因为本事不是靠嘴说出来的,走着瞧是两人共同的心理,合作融洽也是双方能力展现后合作升级的产物,好在之后吴武白文配合得当,终成一段佳话。
白师爷道:“崇祯乃新皇年号,崇祯五年(1632)即九年后。”
吴惊道:“难道在下九年后将亡于流寇之手?”
白师爷道:“若我不来,必当如此。”
吴道:“先生既知后世之事,又能逆天改命,必精通相术无疑。请问先生可曾知晓京师的李布衣先生?”
白师爷道:“我南下漫无目的,路过北京时恰逢李先生,正是由他指点,让我至此助你。”
吴开先喜道:“哦,先生也受过李大师指点?你我既因李大师结缘,何不进屋详谈。”
白于是请众人进屋,吴给陈大炮郑义向白师爷做了介绍,三人相互见礼。陈知吴白将长谈,故以游览庄上名义,拉着郑义吴喜告退。
屋里只剩两人,吴道:“李大师他还好吗?”
白师爷道:“大师还如仙人般云游四方,与我恰有一饭之缘,阁下志愿及归期他已告我知之。”
吴道:“原来李大师一直在暗中助我,特让先生来。请问先生高姓大名,籍贯何处?”
白师爷道:“我叫白云飞,乃辽东金州府生员,父母早已亡故。辽沈陷落时我逃至河东②,沙岭之败后我随败兵百姓辗转逃至关内,在京师遇李先生指点来此。”
其实白是现代人,大学毕业因文科无业可觅,只好考公进入大连金州政府部门。然有本事无背景在政府工作,终究不得一展其才。其四十有五时白自知天命,便自请调入文化局任闲职。白在工作之余以博览群书为乐,节假日纵情山水以自娱。某日其孤身前往小黑山①游玩,走了一条无人要去的路,在尽头发现一山洞,便入内探险,不想越走越深,几乎迷失其中,再出来时已至大明天启年间,猛回头,来时通道已成石壁一堵,已无路可回!惶恐无奈之余,他渐渐接受天意如此。是时金兵肆虐辽东,他先应征入伍,又随乱民败军撤入关内,遇李布衣乃是实情。但穿越前的经历说出来,明代人必然无法理解,故白师爷便准备好了这套说词。白云飞这名也是借来的,其父母经历浩劫,文化程度不高,给他起个‘白拥军’这种明褒实贬的搞笑名字,故白穿越后立即弃用。
吴道原来白先生命运多舛,又身负国仇家恨,难怪寻我而来。又问道:“吴某之命真如先生所言?”
白师爷道:“阁下原本时空自当如此,但敝人既然能来,说明时空已变,原世之因已结不出今世之果。”
白师爷在现代看过一本名为《晚明民变》③的书上有吴开先的事迹,听李布衣一提便回忆了起来。双方刚一见面,白即道出,是想给吴留个深刻的第一印象。他穿越能来此,说明此平行宇宙已不是原来的时空,故吴的命运便也不同。
吴道:“我个人之命运倒不重要,我中华之命运又会如何?”
白穿越前的时空,大明覆亡戎狄入主,致使神州陆沉三百年。但穿越后的平行时空将如何发展,是不是会按既有惯性重蹈覆辙,穿越者白师爷也不清楚,但总不能说回天乏力就不做正确的事了,白于是郑重说道:“国运冥冥中自有定数,白某实难窥知。无论结果如何,你我总当‘但行好事,不问天命’,又或曰‘担当生前事,何计身后评’。”
吴开先虽是一腔热血,但也知改变一个人的成见都很难,何况要去改变国家民族之命,独处时他常感概个人力量太弱,要做的事情太难,时有无力回天之忧。他也想知道和自己有相似志向的人怎么看,白的回答犹如定海神针,让他心中波澜平缓了不少。
吴点点头,又问道:“一个人即使再努力,想要改变自己的宿命都很难,想去改天下的宿命就更难。先生有没有想过,如果我们奋斗一生却只是杯水车薪,于事无补,夜深人静之时,该怎么面对自己?”
白笑道:“这个问题我曾想过四十五年。现在我觉得:人生的成功只有一种,就是按自己的意愿来度过一生。民族救亡确实艰难,万历四十七年以来,多少仁人志士或马革裹尸,或被谗言所害,或为世人讥笑,或将传首九边,或将全家殉难,或将尸骨无存。也许任凭我们怎么挣扎,也只能徒唤奈何。或许我们的所作所为,只是为未来的滔天大火增加些燃料,只是我们自己不知道而已;或许这世上再没有别人看好我们。但是,这些都无所谓!至少有一点是明确的:我们有值得追求的理想,并为之付出了努力。至于结果,既不在自己的掌控范围内,就没必要为其空耗心神。”
吴领悟道:白先生两席话都是一个核心,那就是遵从自己心愿去做事,不要问结果如何;自己总是把结果想得太多,这是在虚耗自己,不如就学白,心无旁骛笃定前行更好。吴道:“白先生一席话如醍醐灌顶,先生仅人生态度,就值得吴某景仰。不过,吴某还想斗胆问先生一句,先生有何本事可匡扶大明社稷?”
白想大明虽远迈汉唐,终难逃出三百年王朝周期律,但华夏万里河山神州亿万人民还是值得抢救一下的,总不能像原有时空一样: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时的四年前是满清入关,爱因斯坦奇迹年满清还在苟延残喘!白还记得网上有人拿晚清和同期西方做过一张对照表:
“乾隆五十七年,纽交所成立;
道光十七年,宝洁成立;
道光二十九年,辉瑞成立;
同治七年,德勤成立;
同治八年,高盛成立;
咸丰十年,JP摩根成立;
光绪三年,AT&T成立;
光绪六年,柯达成立;
光绪八年,埃克森美孚成立;
光绪九年,布鲁克林大桥通车;
光绪十二年,强生成立,可口可乐成立;
光绪十八年,通用电气成立;
光绪二十三年,陶氏化学成立;
光绪二十七年,吉列成立;
光绪二十八年,百事成立;
光绪二十九年,福特成立;
光绪三十一年,爱因斯坦发表《论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此年即爱因斯坦奇迹年;
光绪三十四年,通用汽车成立;
宣统三年,IBM成立。”
后世也讨论清楚了,不是满清上层不知道同期西方日新月异的巨变,而是深怕学习西方之后民智开启,逐渐改变统治阶级和底层民众的力量对比,从而动摇他们的统治地位。从心理深处讲,他们打一开始就真心希望汉族底层保持愚昧落后贫困潦倒的,实际中他们也是这样贯彻的,因为这样才能保证满族贵胄的长治久安,这就是满清入关导致神州陆沉三百年的背后主因。就冲这一点,白觉得既然穿越了,此生的使命就是和满清前身的后金死磕到底!
白稍想了想,于是道:“大明天下将遭遇奇荒重灾,粮食产量会骤减,人口是必然要随之降下来的;大明已至耄耋之年,勋贵高官纨绔这些吸血鬼食利虫已成尾大不掉之势;辽东建虏拥十余万雄兵虎视眈眈,自萨尔浒大战至今,朝廷未有一胜,这些仅凭人力难以改变。如今已是大争之世,匡扶社稷再延国祚难度颇高,某不敢大言夸口。但平虏灭寇保全中华是我等之责任,责无旁贷,保全汉地十三省不落入戎狄之手还是可行的,只要将建虏拒于长城之外就能办到。言及本人,我之长处在预知大事、避凶趋吉、发掘高人三事,我能比今世之人懂得略微多些。此三事可为您省却很多试错成本,如此应可帮到阁下。”
白云飞从后世穿越而来,接下来明朝将会有什么沧桑巨变,有什么名臣大将、科学巨擘虽说不是全部知晓,但大致都能回忆起来,这是穿越者的天然优势,故白说自己有三项本事并不是夸口。
在吴开先的认知内,天下乱象已现后,不断有将才以自身为赌注,投注到大明、建虏甚至流寇之一方,想在未来的大争之世赌出个未来。但上了赌桌的将才们,偶尔赢了并不稀奇,难的是一支顺时应势,保赢持泰。谁能笑到最后,谁才是真正的赢家。既然白说自己有预知大事、避凶趋吉、发掘高人这三项大本事,吴决定试他一试,于是道:“先生既有此王佐之才。请问先生,我欲从军,该往九边那位督师门下?”
白师爷道:“在下以为:大明以文御武,然八股饱学之书生,由科举成官,无军事学历、无从军经验、未带过兵、也未曾练过兵,故未必晓畅军事,既强为之,未免志大才疏。纵是前辽东经略熊廷弼号称文武双全,只是知兵,犹不能领兵直挫建虏兵锋,只会在后遥制。廷弼以后文臣,武略皆不足论,唯有卢象升孙传庭两位督师忠心不二,但阵上杀敌立功,还靠麾下将军。督师只可为将军靠山,阁下真要救亡图存,不妨自己建军成大将!”
自成大将一言正中吴开先心坎,吴一直以卫霍自居,不喜文官在后掣肘,闻白之言,吴不禁颔首。见吴点头,白道:“吴兄既欲为大将封狼居胥,欲学郭子仪乎,抑或刘寄奴乎?”
吴忙到:“吴某自然是学郭子仪匡扶社稷,怎可学刘裕篡夺大宝?”
白道:“如今已成大争之世,若吴兄若邀仁义之名自缚手脚,将眼望大厦倾覆而无能为力,如此万事休矣。”
吴小声道:“依先生所见,吴某便当如何?”
白答道:“兄台该以天下苍生为念,凡利于苍生者当为则为,凡悖于苍生者当不为则不为。”
吴道:“这...请先生再明示。”
白道:“兄当视麾下军队为苍生之本。”
吴道:“原来如此......请问先生,不才该如何开始建军?”
白道:“万丈高楼平地起。兄台为将不可冒进,当从基层做起。如今烽烟四起,朝廷正是用人之际,兄台既有武举功名在身,明日可往本地兵备道丁启睿大人处求一实职,无论远近多寡均不必推诿,扎扎实实地练兵打仗。咱们有三年时间在此猥琐发育,三年后将迎来真正的大考,如度过此劫,你我再新做规划不迟。”
白来此地稍加打听便了解本地兵备道是丁启睿,此人和明季大多数文臣类似,个人道德没得挑,治理才干尚可,但军事能力明显不足。丁后来被赶鸭子上架也当了督师,但在朱仙镇一败涂地后被下了昭狱,崇祯皇帝知战败非其之过,念其往日有功,网开一面,只责令其回乡为民了事。丁在明亡后还联络好友旧交积极反清,后因事泄牺牲,算得上是大明孤忠。丁有个特点是耳根子软好说话,喜欢有能力的下属,故白主张吴去其手下做事。
吴想,本地求官确可行,此规划自己也想过,本地有亲族、土地、庄户皆可利用,地形地貌都熟悉,有起手优势,便认同了白的建议。吴又问道:“先生既然如此明白,何不自己建军?”
白也知自己优势乃后世知识积累,自己只是跟着败兵退入关内,对当世如何打仗,如何练兵用兵更是雾里看花,岂可强自为之,而且打仗这事挺难,调兵遣将不容易,很多人不配合,不听号令故意拖延;情报总是滞后,没法做出当下预判;滥用兵力会哗变,自己被部下反杀;游戏中鼠标一点就完事,实际急行军要好几天;路上还有伏击补给问题......于是道:“我只擅长一个人单独鼓捣点什么,又生性暗弱畏人,实非大将之才;然成功又何必在我,如今天下根本已然动摇,神器将倾,给你我留下的时间只有区区二十一年,如此紧迫便该把个人荣辱置之度外。”
吴道:“先生助我成功,那先生所求为何?”
白顿了顿神道:“借用戚少保的话说:封侯非我愿,但愿虏寇平。若东虏窃得神器,我主体民族必遭猜忌、压制和愚化,中华三百年内不得翻身,五百年内不得展翼。我既来此,便愿捐躯为天下拔此毒疮。将军将来所得之名誉地位财物,我均无意染指。我可为君分管内政,只求在军中有将军一人之下的话语权,以便行事方便,功成之日自当奉还将军,如成祖麾下姚广效之事。”
吴道:“天下英雄何其多也,先生又为何单看好我一人?”
白道:“此乃李先生之所示。先生曰你我二人志趣相投,才能互补,正是风云际会之合,我才来寻阁下。”
见过一席谈话,吴已知白见识非凡,但光靠言语不能成就未来,吴于是道:“吴某若说想走一步看一步,先生是否觉得意外?”
白道:“不意外,我辅佐阁下也是这样想。”
双方心照不宣哈哈大笑,因为本事不是靠嘴说出来的,走着瞧是两人共同的心理,合作融洽也是双方能力展现后合作升级的产物,好在之后吴武白文配合得当,终成一段佳话。
百度 64书屋 有求必应! 精明之羽檄起边庭最新章节 http://www.64sw.com/xiaoshuo/jingmingzhiyuxiqibianting/read/86/7.html ,欢迎收藏!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