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 64书屋 有求必应! 精明之羽檄起边庭 http://www.64sw.com/xiaoshuo/jingmingzhiyuxiqibianting/read/86/306.html 全文阅读!64书屋,有求必应!
换源:
四月七日当天,多尔衮回到正白旗后,立即开始动员本部九千人马,声明只要骑兵同去,正白旗开始准备。
次日,听说正白旗得令要去“抢西边”,诸旗乐财好战者纷纷钻空子加盟进来,多尔衮麾下可去者膨胀至万人。下午,黄台及的旨意正式下达,并送来将军南楮①同行。南楮是叶赫降将,因叶赫部曾经与察哈尔部联姻,其姐苏泰太后,嫁给林丹汗,生下了新继承汗位的少年额哲。因南楮是额哲的舅舅,黄台及认为有了亲戚关系好说话,能起到沟通桥梁的作用,故把南楮派来。与此同时,后金府库调拨的行粮也到位了。
四月九日,在祷告天地后,多尔衮率众出征,黄台及率诸贝勒和文武百官送到城外。
这次进兵颇为顺利,多尔衮率谭泰陈名夏等,度过辽河,直奔归化以西,寻找额哲所部。半途中他们遇到一支蒙古部众,多尔衮立即挥刀下令,金兵迅速将这批蒙古人围住了。被围蒙古人压根没反抗,也不跑,上前说他们本来就是打算投奔后金的。原来是林丹汗的正妻囊囊太后率部民一千五百户来降。
多尔衮十分高兴,这明显是个吉兆。他当即扎下大营,设宴款待囊囊太后和随行官员,席间问道新汗额哲的去向,囊囊太后说额哲与其母苏泰太后还在黄河西边,逡巡未至。多尔衮于是派部将温泰率一千兵马护送囊囊太后去沈阳,然后带着大军继续西进,昼夜兼程,来到黄河边,寻找地点渡河。
四月二十日,多尔衮率大军成功渡河。二十八日,在偷跑出来的内应帮助下,金兵悄悄抵近并包围了额哲驻地托里图②,多尔衮唤来南楮,命其单骑上前劝降。
一身后金将军装扮的南楮突然现身,查部兵丁大为惊慌。南楮表明身份,说明来意,让其禀报。苏泰太后得知消息跑出营帐迎接,姐弟俩抱头痛哭。哭过了,亲情表达完了,南楮和姐姐入帐说了正事:后金大汗派九贝勒多尔衮率数万精兵将你们包围了,宜认清形势,归附新主。
苏泰太后等本全无战意,听说被包围更为恐惧。她赶紧找来儿子额哲,双方见礼后,南楮又对外甥说道:“与后金结盟的蒙古诸部,都是相安共处,亲如一家。我来时大汗黄台及亲口对我说道,察哈尔部若是结盟后金,一样会亲近友好。”
南楮言毕便拿出了黄给他的汗旨,苏泰太后看后对额哲说:“孩子,咱们察哈尔部自老汗薨后,部众已经十去七八,剩下的老弱已经不堪再战了。人心思定,既然金汗不计前嫌愿意接纳,你也该见好就收,归顺金汗算了。”
额哲还是个舞勺少年,能有多少主见,只会一切听从母亲摆布,再加上草原民族向来是谁拳头大听谁的,后金方期待的归附便很快决断下来。
劝降达成,南楮立即回归向多尔衮报告此好消息。多尔衮大喜,命谭泰与南楮在前开路,自己随后率众趋前,只见蒙古兵都已放下了手中刀箭,恭敬地站在一边,苏泰太后和额哲母子率众出账,迎接多尔衮。
多尔衮心花怒放,这意味着漠南蒙古彻底平定,后金少了一个宿敌,自己不费吹灰之力就立下了大功!他下马,假装亲热和苏泰太后与额哲行礼,又手拉额哲之手盟誓道:“我谨代表代后金汗,接纳察哈尔部加盟。我等待额哲若有异念,天地降谴;如伊等不从,包藏异心,彼等当被天地谴责。”
额哲虽是少年,也看出多尔衮可掬的笑容背后,是众多手握刀枪指扣弓弦的后金虎狼兵丁。大兵压境,四面包围,他能做的,也就是顺应时势的无奈之举了。
天启十二年(1632)四月二十九日,额哲率察哈尔部贝勒、台及、大臣领属民一千户正式归降后金,苏泰太后和额哲设宴款待多尔衮诸将领,赠黄金四十两、绸缎八十一匹、鞍马四匹、骆驼四头。当晚,多尔衮诸人也设宴答礼,回赠礼物。
答谢宴毕,多尔衮留下太后和额哲,问其元传国玺去向,苏泰太后早有准备,便命下人取来奉上。多尔衮见之大喜,他轻轻打开锦匣,一方和田凝脂白玉雕成的玉玺出现了。玉玺三寸见方,上刻汉篆“制诰之宝”四个大字,两边各有一条螭龙盘绕,庄重典雅,像是皇家之物。多尔衮将其捧在手心,仔细端详,道:“这就是象征天命的传国玺啊,你们是如何得来的?”
苏泰太后道:“大明洪武北伐,元传国玺被元顺帝携至漠北,但其后裔不肖,在明军的不断打击下东躲西藏终将此宝遗失。两百年后一牧民放牧时偶见牛羊聚在一地止步不前,并以蹄爪刨地,牧民心生疑窦,掘地得此,献予我夫林丹汗。林丹汗以之作为汗印,薨后便留给了额哲。”
多尔衮点头,看来这确系黄台及念念不忘的元代玉玺,他夸赞了苏泰母子一番后,派人送其回帐,自己回帐后打开锦匣,把玩起来。
传国玺流光溢彩,魅力摄人心魄,唤起了多尔衮内心对权力地位的欲望。男人内心中自有一股对财宝、美女、地位、权势的欲望,佛家讲欲望都是淫邪业力,这股业力的可怕,能敌须弥,能深巨海,能障圣道!多尔衮越看越舍不得,心里忽然一道念头闪过:去他妈的老憨!这玉玺既然先入我手,那就是上天在暗示,我才是真正的天命之子!
多尔衮正在心猿意马之际,账外忽报谭泰求见。多尔衮也是人精,立即换了嘴脸,收起玉玺,端正仪态,请谭进来。
谭泰一进来就到:“九贝勒,这趟出征不动刀兵,旗开得胜,吉兆非常!底下人都跟我说,好不容易出来趟,可不能白来了,不如就搂草打兔子,南下劫掠南朝一把?”
多尔衮道:“大汗来时叮嘱要速去速回,完成任务要紧。要是大军带着额哲母子及部众南下,行动缓慢,出了岔子怎么办?”
谭泰道:“这有何难,您安排个心腹人,先护送额哲回沈阳不就行了;然后其余人就可以放心南下了。”
多尔衮道:“今时不同往日,如今南朝有几个将军颇能打,如果南下遇到他们恐怕凶多吉少。”
谭泰道:“这个简单,一是南朝将军各有汛地要守;二是他们也不知道我们在哪;三是我们可以让有马的南下,没马的回家,南朝骑兵少而弱,即使我们被发现了跑也来得及。”
多尔衮道:“听你这么一说,好像南下是无本万利之举...”
谭泰道:“这个,其实我军不像南兵每月有固定军饷,要不抢点东西他们下次都使唤不动了,我也是为您好......”
多尔衮道:“停,打住。我都明白,无须多言。”
多尔衮也知道当领导的,要是不能为下属争取利益,下属会渐渐离心离德,底下人其实也不在乎跟谁,而是看跟的人能不能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外出劫掠就是后金兵实现利益的最常见手段,要想得人心就得保证他们的利益。别看父汗把正白旗留给了自己,自己因此贵为九贝勒,但底下人不认同的话,那九贝勒就是九鳖孙,在朝里一点地位也没有。既然底上人鼓噪南下,又怂恿谭泰来和我沟通,那不满足他们的要求看来真是不行了。
想好后,多尔衮道:“行,那明天就让陈名夏带步卒护送额哲母子返沈,我带着你们这些天生马贼南下抢它一把!”
谭泰高兴地走了,多尔衮又把陈名夏叫了进来,让他明日带一千兵护送苏泰母子回沈,不得有误。对于玉玺,多尔衮还是踌躇了一下,觉得最好还是自己亲手交给黄台及,献宝之事岂能让他人代劳?于是多尔衮只是在给黄台及的信中提及了此事。
次日,听说正白旗得令要去“抢西边”,诸旗乐财好战者纷纷钻空子加盟进来,多尔衮麾下可去者膨胀至万人。下午,黄台及的旨意正式下达,并送来将军南楮①同行。南楮是叶赫降将,因叶赫部曾经与察哈尔部联姻,其姐苏泰太后,嫁给林丹汗,生下了新继承汗位的少年额哲。因南楮是额哲的舅舅,黄台及认为有了亲戚关系好说话,能起到沟通桥梁的作用,故把南楮派来。与此同时,后金府库调拨的行粮也到位了。
四月九日,在祷告天地后,多尔衮率众出征,黄台及率诸贝勒和文武百官送到城外。
这次进兵颇为顺利,多尔衮率谭泰陈名夏等,度过辽河,直奔归化以西,寻找额哲所部。半途中他们遇到一支蒙古部众,多尔衮立即挥刀下令,金兵迅速将这批蒙古人围住了。被围蒙古人压根没反抗,也不跑,上前说他们本来就是打算投奔后金的。原来是林丹汗的正妻囊囊太后率部民一千五百户来降。
多尔衮十分高兴,这明显是个吉兆。他当即扎下大营,设宴款待囊囊太后和随行官员,席间问道新汗额哲的去向,囊囊太后说额哲与其母苏泰太后还在黄河西边,逡巡未至。多尔衮于是派部将温泰率一千兵马护送囊囊太后去沈阳,然后带着大军继续西进,昼夜兼程,来到黄河边,寻找地点渡河。
四月二十日,多尔衮率大军成功渡河。二十八日,在偷跑出来的内应帮助下,金兵悄悄抵近并包围了额哲驻地托里图②,多尔衮唤来南楮,命其单骑上前劝降。
一身后金将军装扮的南楮突然现身,查部兵丁大为惊慌。南楮表明身份,说明来意,让其禀报。苏泰太后得知消息跑出营帐迎接,姐弟俩抱头痛哭。哭过了,亲情表达完了,南楮和姐姐入帐说了正事:后金大汗派九贝勒多尔衮率数万精兵将你们包围了,宜认清形势,归附新主。
苏泰太后等本全无战意,听说被包围更为恐惧。她赶紧找来儿子额哲,双方见礼后,南楮又对外甥说道:“与后金结盟的蒙古诸部,都是相安共处,亲如一家。我来时大汗黄台及亲口对我说道,察哈尔部若是结盟后金,一样会亲近友好。”
南楮言毕便拿出了黄给他的汗旨,苏泰太后看后对额哲说:“孩子,咱们察哈尔部自老汗薨后,部众已经十去七八,剩下的老弱已经不堪再战了。人心思定,既然金汗不计前嫌愿意接纳,你也该见好就收,归顺金汗算了。”
额哲还是个舞勺少年,能有多少主见,只会一切听从母亲摆布,再加上草原民族向来是谁拳头大听谁的,后金方期待的归附便很快决断下来。
劝降达成,南楮立即回归向多尔衮报告此好消息。多尔衮大喜,命谭泰与南楮在前开路,自己随后率众趋前,只见蒙古兵都已放下了手中刀箭,恭敬地站在一边,苏泰太后和额哲母子率众出账,迎接多尔衮。
多尔衮心花怒放,这意味着漠南蒙古彻底平定,后金少了一个宿敌,自己不费吹灰之力就立下了大功!他下马,假装亲热和苏泰太后与额哲行礼,又手拉额哲之手盟誓道:“我谨代表代后金汗,接纳察哈尔部加盟。我等待额哲若有异念,天地降谴;如伊等不从,包藏异心,彼等当被天地谴责。”
额哲虽是少年,也看出多尔衮可掬的笑容背后,是众多手握刀枪指扣弓弦的后金虎狼兵丁。大兵压境,四面包围,他能做的,也就是顺应时势的无奈之举了。
天启十二年(1632)四月二十九日,额哲率察哈尔部贝勒、台及、大臣领属民一千户正式归降后金,苏泰太后和额哲设宴款待多尔衮诸将领,赠黄金四十两、绸缎八十一匹、鞍马四匹、骆驼四头。当晚,多尔衮诸人也设宴答礼,回赠礼物。
答谢宴毕,多尔衮留下太后和额哲,问其元传国玺去向,苏泰太后早有准备,便命下人取来奉上。多尔衮见之大喜,他轻轻打开锦匣,一方和田凝脂白玉雕成的玉玺出现了。玉玺三寸见方,上刻汉篆“制诰之宝”四个大字,两边各有一条螭龙盘绕,庄重典雅,像是皇家之物。多尔衮将其捧在手心,仔细端详,道:“这就是象征天命的传国玺啊,你们是如何得来的?”
苏泰太后道:“大明洪武北伐,元传国玺被元顺帝携至漠北,但其后裔不肖,在明军的不断打击下东躲西藏终将此宝遗失。两百年后一牧民放牧时偶见牛羊聚在一地止步不前,并以蹄爪刨地,牧民心生疑窦,掘地得此,献予我夫林丹汗。林丹汗以之作为汗印,薨后便留给了额哲。”
多尔衮点头,看来这确系黄台及念念不忘的元代玉玺,他夸赞了苏泰母子一番后,派人送其回帐,自己回帐后打开锦匣,把玩起来。
传国玺流光溢彩,魅力摄人心魄,唤起了多尔衮内心对权力地位的欲望。男人内心中自有一股对财宝、美女、地位、权势的欲望,佛家讲欲望都是淫邪业力,这股业力的可怕,能敌须弥,能深巨海,能障圣道!多尔衮越看越舍不得,心里忽然一道念头闪过:去他妈的老憨!这玉玺既然先入我手,那就是上天在暗示,我才是真正的天命之子!
多尔衮正在心猿意马之际,账外忽报谭泰求见。多尔衮也是人精,立即换了嘴脸,收起玉玺,端正仪态,请谭进来。
谭泰一进来就到:“九贝勒,这趟出征不动刀兵,旗开得胜,吉兆非常!底下人都跟我说,好不容易出来趟,可不能白来了,不如就搂草打兔子,南下劫掠南朝一把?”
多尔衮道:“大汗来时叮嘱要速去速回,完成任务要紧。要是大军带着额哲母子及部众南下,行动缓慢,出了岔子怎么办?”
谭泰道:“这有何难,您安排个心腹人,先护送额哲回沈阳不就行了;然后其余人就可以放心南下了。”
多尔衮道:“今时不同往日,如今南朝有几个将军颇能打,如果南下遇到他们恐怕凶多吉少。”
谭泰道:“这个简单,一是南朝将军各有汛地要守;二是他们也不知道我们在哪;三是我们可以让有马的南下,没马的回家,南朝骑兵少而弱,即使我们被发现了跑也来得及。”
多尔衮道:“听你这么一说,好像南下是无本万利之举...”
谭泰道:“这个,其实我军不像南兵每月有固定军饷,要不抢点东西他们下次都使唤不动了,我也是为您好......”
多尔衮道:“停,打住。我都明白,无须多言。”
多尔衮也知道当领导的,要是不能为下属争取利益,下属会渐渐离心离德,底下人其实也不在乎跟谁,而是看跟的人能不能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外出劫掠就是后金兵实现利益的最常见手段,要想得人心就得保证他们的利益。别看父汗把正白旗留给了自己,自己因此贵为九贝勒,但底下人不认同的话,那九贝勒就是九鳖孙,在朝里一点地位也没有。既然底上人鼓噪南下,又怂恿谭泰来和我沟通,那不满足他们的要求看来真是不行了。
想好后,多尔衮道:“行,那明天就让陈名夏带步卒护送额哲母子返沈,我带着你们这些天生马贼南下抢它一把!”
谭泰高兴地走了,多尔衮又把陈名夏叫了进来,让他明日带一千兵护送苏泰母子回沈,不得有误。对于玉玺,多尔衮还是踌躇了一下,觉得最好还是自己亲手交给黄台及,献宝之事岂能让他人代劳?于是多尔衮只是在给黄台及的信中提及了此事。
百度 64书屋 有求必应! 精明之羽檄起边庭最新章节 http://www.64sw.com/xiaoshuo/jingmingzhiyuxiqibianting/read/86/306.html ,欢迎收藏!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