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 爆破开渠


小说:精明之羽檄起边庭  作者:铁面皮钢铁心
百度 64书屋 有求必应! 精明之羽檄起边庭 http://www.64sw.com/xiaoshuo/jingmingzhiyuxiqibianting/read/86/28.html 全文阅读!64书屋,有求必应!
换源:
节点四 ↓
  一提到火铳,白师爷忽然想起:明天得去工厂区看看了,那可是靖边堡的命脉所在。

次日,天启四年(1624)六月十九日,白师爷一早进了车间,工人都在各自埋头干活,计件分成制充分地调动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做好一根铳就赚一份钱,谁不愿多干活干好活呢?于是都进入了牛不扬鞭尽奋蹄的状态。薄钰则在聚精会神地进行技术攻关,见白师爷来只是礼貌地笑笑又低头干活了,白也不好再惊扰。宋应星作为工厂主事出来接待了白。

两人走进里间聊起来,白师爷说:“目前手头宽裕了些,我想过来问问工厂需要添置什么要紧的东西没?还缺什么,我好赶紧打发人去置办。”

宋应星从怀里掏出一张清单,递给白师爷道:“需要的东西都列在清单上了,基本和以往差不多,都是苏钢、旋刀杆、刀片、钻头、铜铅之类的耗材。”

白师爷浏览一遍道:“好嘞,我这就差遣人去办。”

白师爷又问:“宋襄理和薄公子在此还适应吗?生活饮食还好吗?”

宋应星道:“劳烦师爷记挂,都好都好。”

白师爷道:“是吧,那就好。要是有甚不如意处,请随时让我知道,不方便说用文字也行,我和吴守备一定给解决。”

宋应星道:“多谢守备师爷关心。堡里人都对我们很尊重,饭菜饮食也都适应了,屋里头李大妈母女俩都收拾得利利索索的,基本上不需要我们分心。”

白师爷道:“那就好,那就好。那我就先派人去京师进货去了?”

宋应星道:“别忙师爷,我觉得咱们还得抓紧办一件要事。”

白师爷道:“哦,襄理请讲。”

宋应星道:“我堡农田灌溉主要靠从塞罕坝流下来的金沙河,虽连日涨水,目前倒是没漫过渠道,但七月下旬可能会突降暴雨,造成山洪暴发,介时金沙河两岸土地都会被淹没,我堡的粮食生产可能因此倒伏而减产。”

白心里一惊,道:“是吗?这么严重?那该怎么办?现在离下旬不远,现在开泄洪渠道还来得及吗?”

宋应星道:“可开泄洪道,但此举治标不治本,要根治此问题,得逆流而上,从河道中开辟一分流泄洪口。”

白师爷道:“嗯,那就依襄理的意思办。您需要什么装备多少人?几时可以出发?”

宋应星道:“我需要用三桶火药吧,缺了再补,还要几个石匠,再加上一些挖土刨石的力工就可以了。事不宜迟,人齐了就可以走。”

白师爷道好,马上把清单交给马进忠,让其带人去京师进货;又找李工头要了八名石匠,二十个力工,带上工具;又找蒋文要了六个辅兵轮流背三桶火药;吴开先听说宋应星要去塞罕坝,说可能有残匪不放心,点了五个战兵也要同去;吴又叫上了熟悉地理的老张头,一行人就坐两辆大车出发了。

众人沿河道进山后,老张头领路,宋应星走在其后,一路观察着地势。前进约十里,宋应星道此处两岸壁立,河道狭窄,山势险峻,正适合爆破筑坝。他让众人先原地休息,他带石匠上去试打炮眼。

众人在下喝水抽烟,休息得差不多了,忽听到上面有人呼喊,招手让全体都上来。于是大家陆续上去。

众人上来后,宋应星接过辅兵的火药桶,又让大家各自找遮蔽物躲起来,离得越远越好。吴开先和白师爷躲在三十步远开外,只见宋小心翼翼地把火药倒进山壁上打好的炮眼里,取木棒小心捣实,然后插上引线点燃,然后快速奔离开来。

引线燃尽点燃了火药,众人只听轰地一声巨响,山石被震落一片,大小石头向下滚落,都掉入了下面的河道中。待硝烟散尽,宋应星又上前划好炮眼位置,让石匠全部上前开挖,准备进行连续爆破。宋过来和吴开先白师爷解释,说落石把河道堵塞后,河水就会上涨,介时再如法炮制,在浅口处开口,这样就能达成水少就从原河道流,水多就从新开的口子流的预期目的。

半个时辰后,八个新炮眼都挖好了,这回比上次挖得更大更深,宋应星一一填上火药装上引线连上,然后点燃,随着连续的八声巨响过后,整片石壁崩落倒下,落入河道中。吴白和在场的人都被整面山石崩裂的效果惊呆了,吴想到能用此法堵死敌军的行进通道,白想到能用此法减少许多人力,节省大笔开销,故再次挖眼放炮时两人都跑到近处观摩学习。宋在旁解释道:火药在炮眼中爆破和其在铳管炮管里燃烧爆炸的原理都是一样的,都是密闭空间内火药的迅速燃烧,产生大量气体,正是这些气体膨胀产生的巨大压力推动弹丸前进或使岩石崩塌,故在石头上打炮眼和钻孔类似,只要形成长而深的密闭孔洞就能达成效果。白虽在初中化学课学过爆炸理论,但实践经验在穿越前仅限于燃放鞭炮和打十枪五六半,穿越后仅限于放铳,对此大规模爆破还得靠几百年前的宋应星传授,白感觉自己真是被原时代的局限性严重地耽误了,自己那个时代人为严格限制普通人接触使用火药炸药军用品,只能从书本和媒体上学些理论皮毛,一旦天下有事,大学毕业生对黑火药的实际操作水平可能都不如几百年前的宋应星。

尔后宋和石匠又再来了一次,这回石壁崩落带动了山体部分垮塌,巨大的岩石和巨量的砂土都堰塞到河道里,河水因之不流。宋应星大喜道差不多了,接下来观察河水流向就行了。

光阴悄然逝去,河水渐渐涨高,宋应星瞅准了一处两山间马鞍形低地,带石匠下去开了一串炮眼,爆破后又让力工开挖,将炮眼内的浮土挖走,将炮眼之间挖出渠道,最后把水引进来,流出去。

宋应星解释道,山洪是因为一片山里的水都汇聚到最低处的河道中,如果把河道堵住,水位抬高,水就会找更低的地方流,不会再走原来的河道了。随着水位继续上涨,水果然从开挖的渠道漫过,改变流向,流到了另一片山谷里,金沙河下游山洪爆发的危机就此解除了。

事如预计,宋便让力工先把渠道堵上,说这里比堰塞坝体高一些,堵上后水会漫过坝体,还从原来河道走,以让下游灌溉,如果山洪真来了,漫到此处,便让人把封土扒开便是。吴开先白师爷见危机解除,交相将宋应星夸赞了一番,说其用省时省力的办法就把河流改道的事办成了,真是了不起!白又问宋襄理何处习得此法,宋说我在江西铅山浙江义乌游学时,看民间开矿都用此法爆破开山,我只是依葫芦画瓢而已,何足挂齿。

听完宋应星的一席话,白师爷想到:在自己那个时代,有很多学生读研考博耗尽心力,目的仅仅是为一张文凭,又拿文凭去换一份工作。文凭成为打开就业市场的敲门砖,知识技术用完即弃。这些学生并不清楚知识技术是为何而存在,该如何用之造福社会和人民,自己读书是为了促进社会造福人民还是求个一官半职沦为社会的蛀虫!这样的文凭逐利者和薄宋相比真不啻于泥云之别。

往后每年,无论是梅雨季节的淫雨霏霏还是夏天突如其来的暴雨倾盆,靖边堡农田庄稼因由此水利工程而从未有大的影响,兵民皆感其恩,便称此水利工程为宋渠,其名一直沿用至今。
百度 64书屋 有求必应! 精明之羽檄起边庭最新章节 http://www.64sw.com/xiaoshuo/jingmingzhiyuxiqibianting/read/86/28.html ,欢迎收藏!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