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 64书屋 有求必应! 凤凰展翅 http://www.64sw.com/xiaoshuo/fenghuangzhanchi/read/97/72.html 全文阅读!64书屋,有求必应!
换源:
宣城的冬雪初降,覆盖了城外的丘陵与农田,却未能掩盖议事堂内的凝重氛围。赵玥站在舆图前,指尖划过金国境内标注 “汉人部落” 的区域 —— 这些部落多是北宋末年被金兵征服的汉人后裔,世代居住在金国腹地的山区与草原,既要向金国缴纳沉重赋税,还要服繁重徭役,甚至时常被金兵强征为炮灰,长期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完颜兀术虽暂时停止骚扰,但金国的实力仍远胜于我们。” 赵玥转身看向堂内的核心将领,语气沉重,“仅凭宣城一地的力量,想要长期抗金甚至收复失地,难如登天。如今唯一的破局之法,便是联络金国境内的汉人部落,若能与他们联手,形成内外夹击之势,方能分散金国兵力,为我们争取更多发展时间。”
陈烈眉头微蹙,担忧地说道:“盟主,此计虽妙,却也凶险万分。金国境内管控森严,汉人部落更是被金兵严密监视,使者想要潜入已属不易,还要说服他们与我们联手,怕是……”
“正因凶险,才更需一试。” 赵玥打断他的话,眼神坚定,“这些汉人部落与金国有着血海深仇,只是缺乏一个反抗的契机与外援。只要我们能让他们看到抗金的希望,他们未必不会与我们联手。”
随后,赵玥开始挑选出使的使者。此人不仅要胆识过人、精通谋略,还需熟悉金国风土人情,能在复杂环境中随机应变。经过反复斟酌,她最终选定了苏云与老兵李诚 —— 苏云曾多次深入敌后获取情报,心思缜密、善于伪装;李诚早年曾在金国边境经商,精通金国语言与习俗,还与部分汉人部落有过生意往来,是出使的最佳人选。
出发前,赵玥在密室中单独召见两人,将一封用蜡封好的密信交给苏云:“此信中详细说明了联盟的抗金宗旨与合作提议,你务必亲手交给汉人部落的首领。记住,若遇到危险,优先保全自身,切勿硬拼。我们的目标是建立联系,而非一时之勇。”
她又从怀中掏出一枚刻有 “宋” 字的玉佩,递给李诚:“这是我父亲生前的玉佩,当年他曾用此玉佩与部分汉人部落的首领结下友谊,或许能帮你们获得信任。另外,我已为你们准备好金国商人的身份文书,沿途若遇盘查,可借此蒙混过关。”
苏云与李诚郑重地接过密信与玉佩,齐声说道:“请盟主放心,我等定不辱使命,必与汉人部落建立联系,为抗金事业争取外援!”
次日凌晨,苏云与李诚身着金国商人的服饰,带着少量丝绸、茶叶等货物,悄悄离开了宣城,朝着金国境内出发。他们选择从偏僻的山林小路绕行,避开金兵的主要关卡,昼伏夜出,尽量减少与外人接触。
进入金国境内后,管控愈发森严。沿途的城镇与村落都有金兵驻守,进出人员都需出示身份文书,接受严格盘查。苏云与李诚凭借早已准备好的身份文书与娴熟的金国语言,多次化险为夷。一次在途经金国边境重镇 “会宁” 时,金兵怀疑他们的身份,强行检查货物。李诚沉着应对,故意将部分丝绸与茶叶送给金兵将领,谎称是 “孝敬将军的薄礼”,才得以顺利通过。
历经半个多月的艰难跋涉,两人终于抵达金国腹地的 “吕梁山区”—— 这里是汉人部落 “吕梁军” 的聚居地。吕梁军世代居住在吕梁山区,人数约有五万余人,以耕种与狩猎为生,虽表面臣服金国,却暗中保留着武装,时常与欺压他们的金兵发生冲突,是金国境内实力较强的汉人部落之一。
苏云与李诚抵达吕梁山区边缘后,并未贸然进入,而是先找到一位曾与李诚有过生意往来的部落老人。老人见到李诚,又看到他手中的 “宋” 字玉佩,顿时热泪盈眶:“李兄,多年未见,没想到你还活着!这玉佩…… 莫非是当年的赵将军后人派你们来的?”
李诚点点头,将苏云介绍给老人,又简要说明了来意。老人听后,沉吟片刻,说道:“如今部落被金兵严密监视,首领也被金兵胁迫前往金都朝贡,你们贸然入山,恐有危险。我先带你们去见部落的几位长老,待长老们商议后,再做决定。”
在老人的带领下,苏云与李诚悄悄进入吕梁山区,见到了部落的三位长老。长老们得知他们是江南抗金联盟派来的使者,又看到赵玥的密信与 “宋” 字玉佩,顿时激动不已。
“没想到南方还有人在坚持抗金!没想到赵将军的后人还在为收复失地努力!” 大长老颤巍巍地握着苏云的手,眼中满是泪光,“我们吕梁军世代受金国压迫,早就想反抗,只是势单力薄,又缺乏外援,只能忍气吞声。如今你们来了,我们终于有了希望!”
二长老却冷静地说道:“虽然我们有心与你们联手,但金兵对我们的监视太过严密。首领不在部落,我们也无法擅自做主。更何况,我们与联盟相距千里,即便联手,也难以形成有效配合,怕是会白白牺牲部落的子弟。”
苏云连忙说道:“长老放心,我们联盟虽实力尚弱,却已在宣城建立稳固根据地,拥有兵力一万余人,还能制造精良武器与充足粮草。只要吕梁军愿意与我们联手,我们可以定期为你们提供武器与物资支持。另外,我们还可以利用游击战,在江南牵制金兵兵力,为你们减轻压力。待时机成熟,我们再内外夹击,共同抗击金兵!”
她又从怀中掏出一份早已绘制好的地图,指着地图上的路线说道:“这是我们规划的物资运输路线,可通过秘密通道将武器与粮草运入吕梁山区,避开金兵的盘查。只要我们同心协力,定能给金国造成重创!”
长老们看着苏云坚定的眼神,又仔细研究了地图与密信,最终达成共识:“我们同意与江南抗金联盟联手!但此事需等首领回来后,召开部落大会正式宣布。在这之前,我们会先为你们提供金国境内的情报,还会派专人护送你们返回宣城,确保你们的安全。”
随后,长老们安排专人与苏云对接,向她提供了金国境内的兵力部署、粮草运输路线、汉人部落分布等重要情报。同时,还选派了十名精锐的部落子弟,组成护送小队,保护苏云与李诚返回宣城。
在部落子弟的护送下,苏云与李诚沿着秘密通道,避开了金兵的层层盘查,顺利返回金国边境。此时,他们得知金兵已察觉有人潜入金国境内联络汉人部落,正在边境加强戒备,四处搜捕可疑人员。
护送小队的队长建议:“前方金兵关卡盘查森严,若继续走陆路,恐难通过。不如我们走水路,沿黄河而下,再转入运河,可直达宣城附近。”
苏云与李诚采纳了他的建议,与护送小队一起,乘坐小船,沿黄河而下。途中虽遇到金兵的巡逻船只,却凭借部落子弟娴熟的驾船技巧与对河道的熟悉,多次成功避开,最终在一个月后,顺利返回宣城。
赵玥得知苏云与李诚返回的消息,亲自出城迎接。当她看到两人安全归来,还带回了吕梁军的情报与合作意向,心中满是欣慰。
“辛苦你们了!” 赵玥握着苏云与李诚的手,语气中满是感激,“你们不仅为联盟带回了重要情报,还与吕梁军建立了联系,为抗金事业立下了大功!”
随后,赵玥召集核心将领,召开紧急会议,将吕梁军的情报与合作意向告知众人。将领们听后,纷纷兴奋地表示:“有了吕梁军的支持,我们抗金的底气更足了!只要我们内外夹击,定能给金兵造成重创!”
赵玥却冷静地说道:“与吕梁军的合作才刚刚开始,我们还需谨慎行事。首先,要尽快按照约定,将第一批武器与粮草运送给吕梁军,兑现我们的承诺;其次,要加强与吕梁军的情报交流,及时掌握金国境内的动态;最后,要继续联络其他汉人部落,扩大抗金联盟的规模,形成更大的合力。”
将领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当天晚上,赵玥站在宣城的城楼上,看着远处金国的方向,心中满是期待。她从怀中掏出父皇的白玉佩,轻轻贴在胸前,轻声说道:“父皇,母后,女儿已与金国境内的汉人部落建立联系,为抗金事业争取到了外援。女儿知道,这只是抗金路上的重要一步,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在等着我们。但女儿有信心,只要我们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就一定能战胜金兵,收复失地,完成您的遗愿,让大宋的旗帜重新飘扬在每一寸山河之上。”
夜风拂过,带来了远处军营中士兵们训练的呐喊声,也带来了城内百姓们安稳的鼾声。赵玥知道,与汉人部落的合作,为联盟的抗金事业打开了新的局面。只要坚持下去,不断扩大抗金联盟的规模,终有一天,他们将汇聚成一股不可阻挡的力量,将金兵彻底赶出大宋的土地,迎来真正的和平与安宁。
“完颜兀术虽暂时停止骚扰,但金国的实力仍远胜于我们。” 赵玥转身看向堂内的核心将领,语气沉重,“仅凭宣城一地的力量,想要长期抗金甚至收复失地,难如登天。如今唯一的破局之法,便是联络金国境内的汉人部落,若能与他们联手,形成内外夹击之势,方能分散金国兵力,为我们争取更多发展时间。”
陈烈眉头微蹙,担忧地说道:“盟主,此计虽妙,却也凶险万分。金国境内管控森严,汉人部落更是被金兵严密监视,使者想要潜入已属不易,还要说服他们与我们联手,怕是……”
“正因凶险,才更需一试。” 赵玥打断他的话,眼神坚定,“这些汉人部落与金国有着血海深仇,只是缺乏一个反抗的契机与外援。只要我们能让他们看到抗金的希望,他们未必不会与我们联手。”
随后,赵玥开始挑选出使的使者。此人不仅要胆识过人、精通谋略,还需熟悉金国风土人情,能在复杂环境中随机应变。经过反复斟酌,她最终选定了苏云与老兵李诚 —— 苏云曾多次深入敌后获取情报,心思缜密、善于伪装;李诚早年曾在金国边境经商,精通金国语言与习俗,还与部分汉人部落有过生意往来,是出使的最佳人选。
出发前,赵玥在密室中单独召见两人,将一封用蜡封好的密信交给苏云:“此信中详细说明了联盟的抗金宗旨与合作提议,你务必亲手交给汉人部落的首领。记住,若遇到危险,优先保全自身,切勿硬拼。我们的目标是建立联系,而非一时之勇。”
她又从怀中掏出一枚刻有 “宋” 字的玉佩,递给李诚:“这是我父亲生前的玉佩,当年他曾用此玉佩与部分汉人部落的首领结下友谊,或许能帮你们获得信任。另外,我已为你们准备好金国商人的身份文书,沿途若遇盘查,可借此蒙混过关。”
苏云与李诚郑重地接过密信与玉佩,齐声说道:“请盟主放心,我等定不辱使命,必与汉人部落建立联系,为抗金事业争取外援!”
次日凌晨,苏云与李诚身着金国商人的服饰,带着少量丝绸、茶叶等货物,悄悄离开了宣城,朝着金国境内出发。他们选择从偏僻的山林小路绕行,避开金兵的主要关卡,昼伏夜出,尽量减少与外人接触。
进入金国境内后,管控愈发森严。沿途的城镇与村落都有金兵驻守,进出人员都需出示身份文书,接受严格盘查。苏云与李诚凭借早已准备好的身份文书与娴熟的金国语言,多次化险为夷。一次在途经金国边境重镇 “会宁” 时,金兵怀疑他们的身份,强行检查货物。李诚沉着应对,故意将部分丝绸与茶叶送给金兵将领,谎称是 “孝敬将军的薄礼”,才得以顺利通过。
历经半个多月的艰难跋涉,两人终于抵达金国腹地的 “吕梁山区”—— 这里是汉人部落 “吕梁军” 的聚居地。吕梁军世代居住在吕梁山区,人数约有五万余人,以耕种与狩猎为生,虽表面臣服金国,却暗中保留着武装,时常与欺压他们的金兵发生冲突,是金国境内实力较强的汉人部落之一。
苏云与李诚抵达吕梁山区边缘后,并未贸然进入,而是先找到一位曾与李诚有过生意往来的部落老人。老人见到李诚,又看到他手中的 “宋” 字玉佩,顿时热泪盈眶:“李兄,多年未见,没想到你还活着!这玉佩…… 莫非是当年的赵将军后人派你们来的?”
李诚点点头,将苏云介绍给老人,又简要说明了来意。老人听后,沉吟片刻,说道:“如今部落被金兵严密监视,首领也被金兵胁迫前往金都朝贡,你们贸然入山,恐有危险。我先带你们去见部落的几位长老,待长老们商议后,再做决定。”
在老人的带领下,苏云与李诚悄悄进入吕梁山区,见到了部落的三位长老。长老们得知他们是江南抗金联盟派来的使者,又看到赵玥的密信与 “宋” 字玉佩,顿时激动不已。
“没想到南方还有人在坚持抗金!没想到赵将军的后人还在为收复失地努力!” 大长老颤巍巍地握着苏云的手,眼中满是泪光,“我们吕梁军世代受金国压迫,早就想反抗,只是势单力薄,又缺乏外援,只能忍气吞声。如今你们来了,我们终于有了希望!”
二长老却冷静地说道:“虽然我们有心与你们联手,但金兵对我们的监视太过严密。首领不在部落,我们也无法擅自做主。更何况,我们与联盟相距千里,即便联手,也难以形成有效配合,怕是会白白牺牲部落的子弟。”
苏云连忙说道:“长老放心,我们联盟虽实力尚弱,却已在宣城建立稳固根据地,拥有兵力一万余人,还能制造精良武器与充足粮草。只要吕梁军愿意与我们联手,我们可以定期为你们提供武器与物资支持。另外,我们还可以利用游击战,在江南牵制金兵兵力,为你们减轻压力。待时机成熟,我们再内外夹击,共同抗击金兵!”
她又从怀中掏出一份早已绘制好的地图,指着地图上的路线说道:“这是我们规划的物资运输路线,可通过秘密通道将武器与粮草运入吕梁山区,避开金兵的盘查。只要我们同心协力,定能给金国造成重创!”
长老们看着苏云坚定的眼神,又仔细研究了地图与密信,最终达成共识:“我们同意与江南抗金联盟联手!但此事需等首领回来后,召开部落大会正式宣布。在这之前,我们会先为你们提供金国境内的情报,还会派专人护送你们返回宣城,确保你们的安全。”
随后,长老们安排专人与苏云对接,向她提供了金国境内的兵力部署、粮草运输路线、汉人部落分布等重要情报。同时,还选派了十名精锐的部落子弟,组成护送小队,保护苏云与李诚返回宣城。
在部落子弟的护送下,苏云与李诚沿着秘密通道,避开了金兵的层层盘查,顺利返回金国边境。此时,他们得知金兵已察觉有人潜入金国境内联络汉人部落,正在边境加强戒备,四处搜捕可疑人员。
护送小队的队长建议:“前方金兵关卡盘查森严,若继续走陆路,恐难通过。不如我们走水路,沿黄河而下,再转入运河,可直达宣城附近。”
苏云与李诚采纳了他的建议,与护送小队一起,乘坐小船,沿黄河而下。途中虽遇到金兵的巡逻船只,却凭借部落子弟娴熟的驾船技巧与对河道的熟悉,多次成功避开,最终在一个月后,顺利返回宣城。
赵玥得知苏云与李诚返回的消息,亲自出城迎接。当她看到两人安全归来,还带回了吕梁军的情报与合作意向,心中满是欣慰。
“辛苦你们了!” 赵玥握着苏云与李诚的手,语气中满是感激,“你们不仅为联盟带回了重要情报,还与吕梁军建立了联系,为抗金事业立下了大功!”
随后,赵玥召集核心将领,召开紧急会议,将吕梁军的情报与合作意向告知众人。将领们听后,纷纷兴奋地表示:“有了吕梁军的支持,我们抗金的底气更足了!只要我们内外夹击,定能给金兵造成重创!”
赵玥却冷静地说道:“与吕梁军的合作才刚刚开始,我们还需谨慎行事。首先,要尽快按照约定,将第一批武器与粮草运送给吕梁军,兑现我们的承诺;其次,要加强与吕梁军的情报交流,及时掌握金国境内的动态;最后,要继续联络其他汉人部落,扩大抗金联盟的规模,形成更大的合力。”
将领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当天晚上,赵玥站在宣城的城楼上,看着远处金国的方向,心中满是期待。她从怀中掏出父皇的白玉佩,轻轻贴在胸前,轻声说道:“父皇,母后,女儿已与金国境内的汉人部落建立联系,为抗金事业争取到了外援。女儿知道,这只是抗金路上的重要一步,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在等着我们。但女儿有信心,只要我们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就一定能战胜金兵,收复失地,完成您的遗愿,让大宋的旗帜重新飘扬在每一寸山河之上。”
夜风拂过,带来了远处军营中士兵们训练的呐喊声,也带来了城内百姓们安稳的鼾声。赵玥知道,与汉人部落的合作,为联盟的抗金事业打开了新的局面。只要坚持下去,不断扩大抗金联盟的规模,终有一天,他们将汇聚成一股不可阻挡的力量,将金兵彻底赶出大宋的土地,迎来真正的和平与安宁。
百度 64书屋 有求必应! 凤凰展翅最新章节 http://www.64sw.com/xiaoshuo/fenghuangzhanchi/read/97/72.html ,欢迎收藏!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