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大秦稻神!享万世香火!


小说:二创短视频通历史,古人惊呆了!  作者:飞起来的牛
百度 64书屋 有求必应! 二创短视频通历史,古人惊呆了! http://www.64sw.com/xiaoshuo/erchuangduanshipintonglishi0gurenjingdailiao0/read/79/11.html 全文阅读!64书屋,有求必应!
换源:
节点一 ↓
  画面继续转换。

【杂交水稻之父——袁老。】

【共合勋章获得者。】

一张照片浮现。

照片上的袁老,面容沧桑,却精神矍铄。

他站在金黄的稻田里,目光深邃而慈祥。

【1973年,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

【1974年,籼型杂交水稻南优二号育成。】

【亩产突破600公斤,是常规稻的两倍!】

秦朝。

秦始皇嬴政目光如炬。

“六百公斤……是何概念?”

李斯躬身解释。

“回陛下,约合我大秦十二石。”

嬴政深吸一口气。

“十二石!亩产十二石!”

汉朝。

汉武帝刘彻猛地站起身。

“朕若得此稻种,大汉何愁不兴!”

唐朝

唐太宗李世民抚须沉吟。

“如此产量,天下百姓可免受饥馑之苦矣。”

【1976年,南优二号在全国广泛推广种植,粮食产量大幅提升。】

宋朝。

宋太祖赵匡胤眼神热切。

“若能推广至我大宋,朕愿倾国库以赏!”

明朝。

明太祖朱元璋双手紧握。

“袁公真乃活神仙也!”

金幕画面变幻。

【杂交水稻技术不断突破。】

【1996年,两系法杂交水稻培育成功,超级稻研究正式启动。】

【2000年,超级稻第一期亩产700公斤目标实现。】

【2004年,超级稻第二期亩产800公斤目标实现。】

【2011年,超级稻第三期亩产900公斤目标实现。】

【2014年,超级稻第四期亩产1000公斤目标实现。】

【2019年,第三代杂交水稻三优一号创下亩产1046.3公斤的新纪录,双季种植更超1500公斤。】

秦朝。

嬴政久久不语,目光中闪烁着难以置信的光芒。

“亩产…竟…能达三千斤?”

李斯再次躬身。

“回陛下,确是如此。”

“较之我大秦上等良田,亦是高出三十余倍!”

嬴政深吸一口气,缓缓吐出。

“真…国士也!”

“传朕旨意!”

“即刻命人搜罗天下良种,尽力耕作,务必精益求精,以期增产!”

嬴政略一停顿,眼神愈发坚定。

“再传旨意!”

“于我大秦城邑,皆铸袁公之像,尊为大秦稻神!”

“享万世香火!”

汉朝。

未央宫,灯火通明。

汉武帝刘彻来回踱步,龙袍下摆随之晃动。

他时不时停下脚步,看向殿外漆黑的夜色,眼中满是焦急。

“薛泽,朕命你为钦差,前往……”

刘彻猛然转身,语气急促。

“陛下有何吩咐?”

薛泽躬身行礼。

“朕命你前往……”

刘彻顿了顿,似乎在斟酌措辞。

“朕命你走遍天下,寻访奇人异士,务必找到能够培育出亩产三千斤稻种之人!”

刘彻的声音铿锵有力,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臣领旨!”

“薛泽再次躬身。”

“朕再赐你一道圣旨!”

“刘彻走到案前,提笔写下几行字。”

“命各地官府张贴告示,凡有能培育出高产稻种者,赏千金,封万户侯,世代免除赋税!”

刘彻将写好的圣旨递给薛泽。

“臣定不辱使命!”

薛泽双手接过圣旨,小心翼翼地放入怀中。

“去吧!”

刘彻挥了挥手,示意薛泽退下。

薛泽领命,转身离去。

刘彻再次走到窗前,望着夜色,眼中充满了期待。

“若真能得此稻种……”

“刘彻喃喃自语。”

“大汉将士便不再受粮草之苦!”

“大汉的疆域,也将更加辽阔!”

“朕,将成为真正的千古一帝!”

大唐。

长安城,巍峨的太极宫内。

金碧辉煌的太极殿中,香炉袅袅,檀香萦绕。

李世民端坐龙椅之上,眉头紧锁。

长孙无忌和魏征垂手立于下方,二人皆面露震惊之色。

殿中气氛凝重,鸦雀无声。

“朕观此稻,亩产竟达千斤之数,匪夷所思!”

李世民语气中带着难以置信。

长孙无忌上前一步,躬身说道。

“如今我大唐良田亩产不过五石,较之此稻,竟差了二十倍有余!”

魏征亦是满脸惊叹。

“真乃神人也!”

长孙无忌感慨万千,仿佛看到了未来粮仓充盈,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

“水稻之神!”

魏征亦是赞叹不已。

“如此高产,必将使我大唐人口激增,国力强盛,亘古未有之繁荣盛世指日可待!”

长孙无忌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如此神物,当速速引入我大唐!辅机,此事便交由你全权督办!”

李世民难掩心中的喜悦与急切。

“臣遵旨!”

“长孙无忌领命。”

“为表朕对稻神之敬重,着令塑其雕像,供奉于太庙之中。”

李世民神情肃穆。

“并于全国各地修建庙宇,塑立神像,命百姓祭祀,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李世民的声音在殿中回荡。

“朕欲将稻神神化,以感念其功德,激励农桑。”

大宋。

汴梁城,皇宫大殿。

赵匡胤身着龙袍,正襟危坐于龙椅之上。

他看着金幕神色激动。

“亩产千斤!”

赵匡胤忍不住惊呼出声。

“我大宋如今亩产不过二百斤左右,与之相比,差距十数倍!”

赵匡胤眼中流露出深深的艳羡。

“若能得此稻种,我大宋百姓便可永绝饥荒之忧!”

赵匡胤憧憬着未来的美好景象。

“传朕旨意,集结天下杰出学子,设立专研高产水稻之学府!”

赵匡胤语气坚定。

“朕要我大宋子民也能培育出如此神稻!”

赵匡胤的声音掷地有声,展现出一代帝王求贤若渴,以农为本的治国方略。

大清。

紫禁城,养心殿。

乾隆皇帝看着金幕上展现的景象,脸色逐渐变得凝重。

水稻亩产万斤!

盐碱地也能种植水稻!

这些在他看来如同天方夜谭的事情,竟然在后世成为了现实。

乾隆回想起大清百姓以番薯为主食,营养不良,疾病缠身的情景。

再看看金幕上后世人个个身强体壮,顿感一阵无力。

“朕,竟不知大清已经落后至此!”

他喃喃自语,语气中充满了懊悔和自省。

“纪晓岚!”

乾隆皇帝沉声说道。

纪晓岚连忙出列,躬身应道:“臣在!”

“朕命你,立刻着手改良水稻种植之法,务必提高产量!”

纪晓岚面露难色,但还是应承下来:“臣,遵旨!”

“和珅!”

乾隆又点名和珅。

和珅一脸苦笑,但也只能领命:“奴才遵旨!”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
百度 64书屋 有求必应! 二创短视频通历史,古人惊呆了!最新章节 http://www.64sw.com/xiaoshuo/erchuangduanshipintonglishi0gurenjingdailiao0/read/79/11.html ,欢迎收藏!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