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 64书屋 有求必应! 大明:最狠太子,开局请崇祯上吊 http://www.64sw.com/xiaoshuo/daming0zuihentaizi0kaijuqingchongzhenshangdiao/read/97/359.html 全文阅读!64书屋,有求必应!
换源:
山海关东北方向一百五十里
满清高层非常清楚,过完年大明的动作越来越频繁,马上就要杀过来了。
虽然从关内撤退的时候满清军队损失惨重,回到辽东之后又因为各种麻烦自损了一批人,可以说是最弱的时候。但是多尔衮这些人也看出来了,朱慈琅并不是一个心软之辈,想解决你就必须得完整的解决才行,而不是说把你打的抬不起头来就拉倒,他要的是一统辽东。
在这种情况下,那就代表双方是不死不休的关系,而且郑森的军队驻扎在鸭绿江南之后,这就更加能够表明这一切了,现如今的满清人已经抛弃了一切幻想,征集所有能够加入军队的青壮,要与大明军队共争生死。
多尔衮的身体经过撤退的损伤之后,一直都是卧床养病的,所以外面的战争还是要靠他的两位兄弟,多铎和阿济格。
但这两人勇猛有余,智谋不足,所以还需要吴三桂进行辅佐。
这三人被派到了山海关战场,依托有利地形节节抵抗,绝不能够让大明军队杀向辽东。
南面对准高丽国的战场,则是由安亲王岳乐率大军对峙。
按照多尔衮的想法,只要是能够撑过半年,东北的天气会再次转寒。大明军队在这里还是要就地驻扎,绝不可能继续作战,而我们打上个半年左右,就知道大明军队的套路了,到时候等他们不方便作战的时候,那就是我们的天下。
当然就算是偷袭不靠谱,我们也可以靠时间僵持下去,毕竟这里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而大明军队是从外而来的,光是补给也能把他们给拖死了。
这策略对于满清人来说很多人都是赞同的,但这些人因为眼光太低的原因,根本不知道现在大明朝内部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
遏制后勤的多种因素在多尔衮这里是无法解决的,而且也是大明军队的弊端,但是对于现在的朱慈琅来说,经过一段时间的改革之后,这些所谓的弊端我们都有办法解决,就算是这场战争僵持下去,我们也有足够的综合国力来应对。
如同朱慈琅给手下将领所说的辽东只不过是一处,而我们整个大明拥有比辽东大几倍的土地。这里所生产的粮食与我整个大明比起来,简直可以说是微不足道,就算我们无法在军事上战胜他们,借用唐高宗灭高丽的办法,我们也可以战胜他们。
隋炀帝和唐太宗都算是赫赫有名的君主,但是在对高丽国的战争当中,他们反而不如一个相对平庸的唐高宗。
人家并没有跟高丽国死命的拼杀,而是在每年春耕的时候,派骑兵骚扰高句丽的老百姓,让他们无法按时下种,当年也就无粮食可收。在这种情况下,高句丽的军队又如何能作战呢?
朱慈琅当时提这个办法只是为了安大家的心,并不是说我们也会这样干。
毕竟我们能做的事情多得很,就算是硬碰硬,满清也不是我们的对手,从南京到京城的战斗已经是说明了这一切,而且还没有了蒙古八旗的支持,再加上满清内部一半人的叛乱,现在的满清在朱慈琅的眼里如同一只弱鸡一样。
“禀报王爷。探子已经查清楚了此次从京城而来的援军,是那位大明太子亲自率领而来,这次又是御驾亲征,军队总数不低于三万人。”
听到下面探子的汇报,吴三桂和这哥俩都皱起了眉头。按说三万多的军队对他们来说就是个小数,根本就不用放在心里。
原来这几位最强盛的时期,谁的手下也有个五六万军队三万人能算得了什么呢?
但是军队和军队是不一样的,你以前那些军队只能说是基本够用,而且是普通的老式军队。大明军队到底有多少战斗力,这就不需要别人给他们多说了,这些人都是在战场上见过的,并且在大明军队的手里吃过很大亏的。
这三万多人散落在战场上,按照以往的战斗比例,至少要派出十五万军队才能够应付,而且这十五万军队必须都得是八旗铁骑才行,其他的军队根本就没有这样的能力,光凑人数拉到战场上,只能是给人家送俘虏,成不了一点儿事儿。
此刻他们只有五万人的军队,但是其中真正有战斗力的不超过三万人,剩下的人都是东北各地横征来的,这些人有的根本就不愿意打仗,虽然是女真族的,但却跟多尔衮他们不是一条心。
“我看他们在这几天就会出山海关了,咱们有两个办法,要么化整为零沿途对他们进行偷袭,让他们寸步难行,要么找个宽阔的地方,尤其是我们的骑兵能够发挥出战斗力的地方,跟他们再拼一场。”
吴三桂指出了两种作战方式,大家自然是倾向于第一种,因为第二种我们已经用过好多次了,没有一点效果,而且也会让我们损失惨重,我们现在几乎已经输干净了老底儿了。整个满清的青壮年也就几万人,此次所谓组建起来的十万大军,年纪最大的都到了六十岁了,根本就没有多少战斗力。
至于从关内拉来的那批汉人,原本都是非常听话的,但得知满清现在的情况,这些人拼了命的逃跑,有的往山海关方向,有的往高丽国方向,反正不可能在原地呆着。
经历过各种各样悲惨的事情之后,满清军队的战斗力直线下降,现在跟最强盛的时期比起来,连那个时候的三分之一都比不上,虽然他们也知道自己无路可走了,一定要在战场上获得胜利才行,可光有信念是打不赢这场战争的。
“我们三个还是兵分三路,各在各自的区域狙击他们,每次派出的人不要太多,打了就跑,反正身后就是山林,在老林子里穿梭,他们没有我们的本事大,想抓我们也抓不到,反而有可能会累死他们。”
多铎非常有信心的说道。
满清高层非常清楚,过完年大明的动作越来越频繁,马上就要杀过来了。
虽然从关内撤退的时候满清军队损失惨重,回到辽东之后又因为各种麻烦自损了一批人,可以说是最弱的时候。但是多尔衮这些人也看出来了,朱慈琅并不是一个心软之辈,想解决你就必须得完整的解决才行,而不是说把你打的抬不起头来就拉倒,他要的是一统辽东。
在这种情况下,那就代表双方是不死不休的关系,而且郑森的军队驻扎在鸭绿江南之后,这就更加能够表明这一切了,现如今的满清人已经抛弃了一切幻想,征集所有能够加入军队的青壮,要与大明军队共争生死。
多尔衮的身体经过撤退的损伤之后,一直都是卧床养病的,所以外面的战争还是要靠他的两位兄弟,多铎和阿济格。
但这两人勇猛有余,智谋不足,所以还需要吴三桂进行辅佐。
这三人被派到了山海关战场,依托有利地形节节抵抗,绝不能够让大明军队杀向辽东。
南面对准高丽国的战场,则是由安亲王岳乐率大军对峙。
按照多尔衮的想法,只要是能够撑过半年,东北的天气会再次转寒。大明军队在这里还是要就地驻扎,绝不可能继续作战,而我们打上个半年左右,就知道大明军队的套路了,到时候等他们不方便作战的时候,那就是我们的天下。
当然就算是偷袭不靠谱,我们也可以靠时间僵持下去,毕竟这里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而大明军队是从外而来的,光是补给也能把他们给拖死了。
这策略对于满清人来说很多人都是赞同的,但这些人因为眼光太低的原因,根本不知道现在大明朝内部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
遏制后勤的多种因素在多尔衮这里是无法解决的,而且也是大明军队的弊端,但是对于现在的朱慈琅来说,经过一段时间的改革之后,这些所谓的弊端我们都有办法解决,就算是这场战争僵持下去,我们也有足够的综合国力来应对。
如同朱慈琅给手下将领所说的辽东只不过是一处,而我们整个大明拥有比辽东大几倍的土地。这里所生产的粮食与我整个大明比起来,简直可以说是微不足道,就算我们无法在军事上战胜他们,借用唐高宗灭高丽的办法,我们也可以战胜他们。
隋炀帝和唐太宗都算是赫赫有名的君主,但是在对高丽国的战争当中,他们反而不如一个相对平庸的唐高宗。
人家并没有跟高丽国死命的拼杀,而是在每年春耕的时候,派骑兵骚扰高句丽的老百姓,让他们无法按时下种,当年也就无粮食可收。在这种情况下,高句丽的军队又如何能作战呢?
朱慈琅当时提这个办法只是为了安大家的心,并不是说我们也会这样干。
毕竟我们能做的事情多得很,就算是硬碰硬,满清也不是我们的对手,从南京到京城的战斗已经是说明了这一切,而且还没有了蒙古八旗的支持,再加上满清内部一半人的叛乱,现在的满清在朱慈琅的眼里如同一只弱鸡一样。
“禀报王爷。探子已经查清楚了此次从京城而来的援军,是那位大明太子亲自率领而来,这次又是御驾亲征,军队总数不低于三万人。”
听到下面探子的汇报,吴三桂和这哥俩都皱起了眉头。按说三万多的军队对他们来说就是个小数,根本就不用放在心里。
原来这几位最强盛的时期,谁的手下也有个五六万军队三万人能算得了什么呢?
但是军队和军队是不一样的,你以前那些军队只能说是基本够用,而且是普通的老式军队。大明军队到底有多少战斗力,这就不需要别人给他们多说了,这些人都是在战场上见过的,并且在大明军队的手里吃过很大亏的。
这三万多人散落在战场上,按照以往的战斗比例,至少要派出十五万军队才能够应付,而且这十五万军队必须都得是八旗铁骑才行,其他的军队根本就没有这样的能力,光凑人数拉到战场上,只能是给人家送俘虏,成不了一点儿事儿。
此刻他们只有五万人的军队,但是其中真正有战斗力的不超过三万人,剩下的人都是东北各地横征来的,这些人有的根本就不愿意打仗,虽然是女真族的,但却跟多尔衮他们不是一条心。
“我看他们在这几天就会出山海关了,咱们有两个办法,要么化整为零沿途对他们进行偷袭,让他们寸步难行,要么找个宽阔的地方,尤其是我们的骑兵能够发挥出战斗力的地方,跟他们再拼一场。”
吴三桂指出了两种作战方式,大家自然是倾向于第一种,因为第二种我们已经用过好多次了,没有一点效果,而且也会让我们损失惨重,我们现在几乎已经输干净了老底儿了。整个满清的青壮年也就几万人,此次所谓组建起来的十万大军,年纪最大的都到了六十岁了,根本就没有多少战斗力。
至于从关内拉来的那批汉人,原本都是非常听话的,但得知满清现在的情况,这些人拼了命的逃跑,有的往山海关方向,有的往高丽国方向,反正不可能在原地呆着。
经历过各种各样悲惨的事情之后,满清军队的战斗力直线下降,现在跟最强盛的时期比起来,连那个时候的三分之一都比不上,虽然他们也知道自己无路可走了,一定要在战场上获得胜利才行,可光有信念是打不赢这场战争的。
“我们三个还是兵分三路,各在各自的区域狙击他们,每次派出的人不要太多,打了就跑,反正身后就是山林,在老林子里穿梭,他们没有我们的本事大,想抓我们也抓不到,反而有可能会累死他们。”
多铎非常有信心的说道。
百度 64书屋 有求必应! 大明:最狠太子,开局请崇祯上吊最新章节 http://www.64sw.com/xiaoshuo/daming0zuihentaizi0kaijuqingchongzhenshangdiao/read/97/359.html ,欢迎收藏!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