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拓线·县城里的铁火


小说:穿书七零我带现代监狱混进科研所  作者:萌墨禹
百度 64书屋 有求必应! 穿书七零我带现代监狱混进科研所 http://www.64sw.com/xiaoshuo/chuanshuqilingwodaixiandaijianyuhunjinkeyansuo/read/97/21.html 全文阅读!64书屋,有求必应!
换源:
节点二二 ↓
        县城西头的旧农机厂,铁门锈得能拧出红渣,我推开门时,铰链发出

    “吱呀”的哀鸣,像被吵醒的老兽。院子里荒草齐腰,碎玻璃和废铁桶散落一地,唯有墙角那座废弃的砖窑,还保留着完整的拱顶,黑黢黢的窑口对着天,像在等一把火重新点燃。

    顾骁踩着碎砖走过来,手里的图纸在风里抖了抖,

    “县革委会批的就是这儿,占地三亩,连带这座旧窑。施工队明天进场,先清荒,再修厂房。”林静蹲在窑前,手指拂过窑壁的裂纹,她身后跟着两个监狱投影出来的博士——一个是搞设备改造的赵岚,一个是做工艺优化的陈曦,两人都穿着虚拟的工装,身影在阳光下泛着淡金的微光。

    “旧窑可以改造,稍微加固耐火砖,就能当预烧炉用。赵岚已经算过了,改造费用比新建一座省六成,还能赶在秋收前投产。”赵岚推了推虚拟的眼镜,投影出一组数据在半空:“窑体直径2.3米,深度3.5米,改造后能一次容纳50片晶圆,预烧温度稳定在400℃,完全能满足霜花-丙的生产需求。”陈曦则蹲在地上,用树枝画出生产线的布局:“前院建原料仓库和测试间,后院搭洁净棚,光刻台和蒸铝设备放在旧窑旁边,用电方便。唯一的问题是,县城缺高纯硅,得从省城调,运输要走铁路,怕被人卡脖子。”我刚要开口,院门外突然传来车轮碾地的声音,聂小红骑着一辆二八大杠自行车进来,车后座绑着两个鼓鼓的帆布包,车把上还挂着一串油条,

    “典狱长!我从黑市弄来消息,省城的高纯硅最近紧俏,省电子厂把货都包了,咱们要调,得用工业券换,还得托关系。”她把帆布包往地上一放,掏出一叠工业券和几张票据:“这是我用上次结余的晶体管换的,够买两百斤硅料。但关系得顾科长帮忙,他认识铁路上的人,能保证货运不被扣。”顾骁点头,把油条递给我一根:“我今晚就去铁路站找老王,他是货运调度,欠我个人情,应该能通融。但你们得注意,县城不比半山,人多眼杂,监狱的投影尽量在夜里用,别被人看出破绽。”接下来的一个月,旧农机厂彻底变了样。

    施工队清走了荒草和废铁,给旧窑砌上了新的耐火砖,又在院子里搭起了轻钢棚,蓝色的防雨布在阳光下格外显眼。

    聂小红每天天不亮就去火车站接货,自行车后座的硅料包越来越沉,她却越骑越有劲,回来时总不忘带一兜糖糕,分给施工队的人:“大家加把劲,等生产线开了,我请你们吃红烧肉!”林静和赵岚、陈曦则整天泡在旧窑里,调试预烧温度,优化工艺流程。

    有天夜里,我起夜去窑边,看见林静正蹲在炉前,手里拿着温度计,头发被炉火烤得蓬起,赵岚和陈曦的虚拟身影在她身边飘着,三人正争论着硅料的掺杂比例,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

    “掺杂浓度再高0.5%,载流子迁移率能提10%,”陈曦的虚拟手指在半空画着曲线,

    “但风险也大,容易出现缺陷。”赵岚摇头:“不行,霜花-丙要用于军工通讯,稳定性是第一位的,浓度必须控制在±0.2%以内,宁愿增益低一点,也不能出岔子。”林静突然抬头,看见我站在门口,她笑了笑,眼角带着疲惫:“典狱长,你来得正好,我们正纠结掺杂比例,你给拿个主意。”我走过去,往炉里添了一块焦炭,火光窜高,映亮了三人的脸:“军工通讯要的是‘稳’,不是‘快’,就按赵岚说的来,浓度控制在±0.2%,我们再优化栅极结构,把增益补回来。”三人都点了点头,陈曦的虚拟身影晃了晃:“行,我今晚就改版图,明天就能投影出来。”生产线投产那天,县城里来了不少人,县革委会的领导、公社干部,还有附近的农户,都挤在厂门口,想看看这

    “能让铁开花”的生产线到底长什么样。我站在旧窑前,手里拿着第一片霜花-丙的晶圆,硅片上的电路纹路细得像蛛丝,在阳光下泛着淡蓝的光。

    顾骁按下电源开关,预烧炉的指示灯亮起,

    “嗡”的一声低响,窑壁的温度开始缓慢上升。

    “现在,我们要把这片晶圆送进炉里,”我举起晶圆,声音透过扩音器传遍整个院子,

    “它会在400℃的温度里预烧,再经过光刻、蚀刻、蒸铝,最后变成一只能传递信号的晶体管。用不了多久,咱们县的军工通讯车,就能用上自己造的芯片!”人群里爆发出一阵欢呼,王富贵挤到前面,手里举着一个收音机:“沈同志!等生产线开了,可得先给我们公社配几台,让乡亲们也听听军工信号!”我笑着点头:“一定,等第一批霜花-丙出来,先给公社装十台!”窑门缓缓打开,林静用长钳夹着晶圆,小心地送进炉里,窑内的火光映着她的脸,亮得像镀了一层金。

    聂小红站在测试间门口,手里拿着测试仪,摩拳擦掌:“等会儿出来,我第一个测,保证增益达标!”顾骁走到我身边,目光扫过热闹的人群,又落在燃烧的旧窑上:“县城的线开起来了,下一步,就是省城了。杜组长昨天给我打电话,说省里想让我们在省城建分厂,纳入国家重点项目。”我心里一动,抬头望着远处的天空,

    “省城的水比县城深,但也意味着更多的资源。我们可以去,但得按我们的规矩来——炉子我们建,技术我们管,国家给资金和原料,咱们合作共赢。”正说着,测试间里突然传来聂小红的喊声:“典狱长!成了!霜花-丙,增益38dB,稳定性100%,完全达标!”人群再次欢呼起来,有人放起了鞭炮,红色的纸屑落在旧窑前,像给这座重生的炉子,铺上了一层喜庆的地毯。

    我深吸一口气,空气里混着炉火的焦香和鞭炮的硝烟,呛得肺发疼,却让我异常踏实。

    旧窑的火还在烧,县城的线已经开,接下来,该去省城,看看更大的天地了。

    “走,”我拍了拍顾骁的肩,

    “去测试间看看,我们的霜花-丙,到底有多硬。”
百度 64书屋 有求必应! 穿书七零我带现代监狱混进科研所最新章节 http://www.64sw.com/xiaoshuo/chuanshuqilingwodaixiandaijianyuhunjinkeyansuo/read/97/21.html ,欢迎收藏!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