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 64书屋 有求必应! 长河锁浪 http://www.64sw.com/xiaoshuo/changhesuolang/read/83/8.html 全文阅读!64书屋,有求必应!
换源:
张志成无奈养伤,被迫承担起后勤工作。他心中的不甘如同烈火,在心底默默燃烧,却只能强忍不发。每天看着炊事班忙里忙外,他虽也搭把手,心思却早已飘到了一线的勘测现场。
"歇着吧,这里有我们。"炊事班长抹了把汗,看着年轻人僵硬的背影叹了口气。张志成扯出个笑,机械地往灶膛添着柴火,直到火星迸溅灼痛手背才惊觉。每次有队员从外面回来,他都迫不及待地迎上去:“兄弟,外面情况咋样了?”队员们有的只是疲惫地摇头,不愿多说。有的则简单敷衍几句,但这些话语怎能慰藉张志成内心的焦灼,反而让他更加心急如焚。
日头毒辣的正午,两个泥人踉跄着冲进营地。张志成手中的水瓢"当啷"坠地,浑浊的泥浆正顺着来人的裤管往下淌,在干燥的戈壁滩上洇出狰狞的爪痕。
张志成的心猛地一沉,赶忙快步迎上去,焦急地问道:“怎么了?发生什么事了?”
"全完了......"队员撑着膝盖剧烈喘息,喉结上下滚动着咽下沙尘,"山体整片塌下来,河道完全截断!"他颤抖的手指向西北方,"李工说要是处理不好,下游三个村子的老乡......"话尾被呼啸的风声吞没,布满血丝的眼睛里映着戈壁滩上蒸腾的热浪。
另一名队员匆匆擦去脸上的泥水,说道:“赵队长和李工正带着大家在现场查看,围着那堰塞湖转了好几圈了,都在想办法疏通……可是那堰塞湖的情况太复杂,李工让我们来叫你赶紧过去!”
张志成一听要他去现场,哪还顾得上肩膀的伤痛,二话不说,扭头就走。抵达现场后,眼前的景象让他倒吸一口凉气。只见河道一侧的山体大面积滑坡,土石倾泻而下,将河道截断,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堰塞湖。湖水不断上涨,水位已经逼近堰塞体顶部,此刻距离顶部仅有不足 3米,且水位还在以每小时 0.4米的速度上升。
张志成看着这危急的情况,心急如焚,脑海中迅速闪过各种水利知识。他知道,堰塞湖一旦决堤,下游的村庄和农田将遭受灭顶之灾。他和李工迅速组织队员们开始测量堰塞体的各项数据,计算蓄水量和泄洪的可能性。
“这堰塞体的长度约有 100米,宽度约 40米,平均高度差不多有 30米。”张志成一边测量,一边对李工说道,“按照目前的水位上升速度,最多再过 7个多小时,湖水就会漫过堰塞体顶部。”
李工皱着眉头,神色凝重:“一旦湖水漫过顶部,就会形成巨大的压力,可能导致堰塞体瞬间坍塌,引发洪水。我们必须尽快找到解决办法。”
经过一番紧张的测量和计算,他们估算出堰塞湖的蓄水量已接近 120000立方米。堰塞体靠近山体的一侧,土石极为坚硬,主要是花岗岩和片麻岩混合而成,而靠近河道中心的部分则相对松散,多是砂质土沙质土和小石块。另外堰塞体靠近山体处的坡度约为 50度,向河道中心逐渐变缓,到了 35度左右。距离堰塞体 60米以内的区域地势平坦,便于爆破后土石的疏散与流动。但再往远处就是零散的牧民定居点了,这就必须保证爆破方向和力度不会对这些区域造成影响。
根据这些测量数据,他们在堰塞体上初步选定了三个爆破点。第一个爆破点位于堰塞体顶部靠近河道中心的位置,这里土石最松散,预计炸药用量为 8千克。为了让炸药充分发挥作用,在炸药周围还填充了一层缓冲材料。一切准备就绪后,连接好雷管和导火索。
“大家都往后撤,注意安全!”老沈大手一挥,爆破组的成员们迅速各就各位,他洪亮的声音划破紧张的空气。随着命令的下达,队员们迅速而有序地撤离到安全区域。张志成和李工站在不远处,眼睛紧紧地盯着堰塞体,心脏怦怦直跳,仿佛要蹦出嗓子眼。
随着“轰”的一声巨响,炸药瞬间爆炸,第一个爆破点释放出惊人能量。土石松散的区域瞬间被炸开,一个宽约 4米的口子豁然出现,尘土飞扬,伴随着石块飞溅。但堰塞体内部结构复杂得超乎想象,部分土石对爆炸能量进行了吸收和阻碍,爆破效果远未达到预期。紧接着,第二个爆破点又“轰”的一声爆炸,在第一个爆破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泄流口的宽度和深度。
可即便如此,依旧没能有效突破堰塞体的阻挡。此时,第三个爆破点也准时起爆!巨大的冲击力让地面都为之震颤。但仅仅在堰塞体底部形成了一些局部的裂痕……这个原本被寄予厚望的爆破点,几乎毫无建树,湖水依然被紧紧地禁锢在堰塞湖内,水位还在不断上升!
现场瞬间被死寂笼罩,一阵惊惶的低语声如涟漪般在人群中扩散开来。“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张志成感到喉咙像被无形的巨手紧紧掐住,连呼吸都变得异常艰难。脑海中仿佛被无数纷乱的思绪填满,交织成一张难以理清的网。
赵队长用尽全力喊道:“大家保持冷静,不要慌乱!老李,迅速报告一下目前的具体情况!”
“我们之前的测量和计算明明都是反复核对过的,炸药的质量和安装也绝不可能有问题……有可能是这堰塞湖的地质情况比我们预想的要复杂,存在着一些特殊构造,完全阻碍了爆破的效果。”
老沈闻言,大喊道:“那就加大炸药量!我就不信炸不开这堰塞体!咱们再重新炸一次,肯定行!”
张志成却立刻摇头,坚决地反对道:“沈班长,绝对不行!加大炸药量风险太大了。我们对堰塞体内部的复杂结构还没有完全摸透,要是盲目增加炸药,很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坍塌,到时候会直接导致决堤!别说下面的老乡们了,咱们自己都出不去!”
老沈激动地反驳:“那你说怎么办?就等着它决堤?现在多耽搁一分钟,危险就多一分,冒险也值得!”
此时,堰塞湖的水位还在不断上升,最多再过 7个多小时,湖水就会漫过堰塞体顶部。一旦湖水漫过顶部,就会形成巨大的压力,可能导致堰塞体瞬间坍塌,引发洪水。
张志成深吸了一口气,强迫自己恢复冷静。环顾四周,最终将目光定格在不远处的一条水道上。那水道原本是从堰塞湖上方流淌下来的,如今因堰塞湖形成,水流被阻断,已然干涸。一个想法在他脑海中闪过。“或许我们可以尝试从上游引流。”张志成缓缓说道,“那条小溪若能引回上游水流,增加堰塞湖水量,也许能让堰塞体自行冲破。”
李工眼睛一亮,说道:“这办法可行!但要怎么引流呢?小溪离这里不近,地形又复杂。”
张志成沉思片刻,说道:“我们可以利用现有的设备和材料,挖掘一条临时引水渠。虽然工作量大,但目前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赵队长点头道:“好,就这么办!”
赵队长指挥着队员们将树木砍倒,锯成合适的长度,作为框架的支撑,张志成则全神贯注地留意着周围的地形地貌。他心里清楚,这引水渠的框架搭建必须稳固且科学,才能承受水流的冲击。
他蹲下身子,细致地观察地面,发现土壤质地异常坚硬,预示着挖掘工作将异常艰巨。拿起铲子,用力插入地面,每一下都感觉像是在和石头较劲儿。张志成抓起把砂土在掌心碾磨,棱角分明的石英颗粒簌簌落下。"这是典型的风化花岗岩碎屑。"他提高声量,铲尖在地上划出规整的梯形断面,"底宽80公分,深1米,边坡1:0.5,纵坡千分之三!我来先放线!"
为了使框架更加稳固,张志成和队员们一起寻找合适的石块和木桩,用锤子将木桩钉入地面,固定框架:“这个框架一定要搭建牢固,不然水流冲过来容易散架。咱们每根木桩之间的间距大概在 50厘米。”根据力学原理,合理的间距可以分散受力,让框架更加稳固。
张志成不断地调整挖掘的角度和力度,试图找到一个最佳的挖掘方式:“挖的时候要尽量保持垂直,这样才能保证渠道的深度。同时,要注意两边的坡度不能太陡,不然容易坍塌。咱们挖掘的坡度这么大就行!”张志成手掌微微翘起,做了个示意。
随着挖掘的逐步深入,张志成意识到渠道的宽度需适时加宽。通常而言,宽度需依据水流的大小来合理设定。水流比较大的时候,通道宽度可以达到 1.2米左右。这样可以保证水流能够顺利地通过渠道,同时也要确保水流不会过于分散,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底部的泥土一定要平整好,这样才能保证水流的稳定性。如果底部不平,水流容易形成漩涡,影响效果。咱们要尽量把底部的平整度控制在两三公分内啊,把握不住就看看自己大拇指的第一节!”
挖掘工作持续了几个小时,渠道终于挖掘完成。现在要把引水渠的两侧设置支撑物,防止渠道坍塌。张志成计算后,判定每根支撑物之间的距离大概要在 1米,这样可以保证渠道的整体稳定性。“大家把支撑物设置好,每根之间间隔 1米,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渠道坍塌。这是根据对渠道受力分析得出的,合理的支撑间距可以增强渠道的抗冲击能力。”
队员们遵照张志成的指导,秩序井然地将树木与石块安放在渠道两侧,充当起稳固的支撑物。他们用绳子将支撑物一一固定在渠道上,确保其牢固可靠。就在大家以为一切都在顺利推进时,挖掘过程中触动了堰塞体内部的松散土石。刹那间,堰塞体突然发生小规模坍塌,坍塌的土石带着一股巨大的冲击力,瞬间堵塞了引水渠的一部分。
张志成看着眼前这突如其来的状况,眉头紧紧皱起,迅速观察周围的环境,判断出坍塌的土石体积大约在 5立方米左右,已经将渠道堵塞了三分之一。
如此一来,水流受到了极大的阻碍,而堰塞湖的水位还在不断上升,如果不尽快解决这个问题,水流无法顺利引流,极有可能导致堰塞湖提前决堤,再度失控!
千钧一发之际,他快步走到爆破组面前,大声说道:“沈班长,咱们能不能利用爆破产生的冲击力,结合引水渠的水流,一起冲击堰塞体?!这是利用水流和爆破冲击力的合力,增加对堰塞体的破坏效果,就像两个拳头一起出击,力量更大。”
老沈微微一愣,随即笑道:“好小子,脑袋瓜子真灵光!”爆破组立刻对爆破方案进行调整,在爆破点附近挖掘一条与引水渠相连的小沟渠,让爆破产生的碎石和泥土顺着沟渠流入引水渠,增加水流的冲击力。
一切准备就绪后,爆破组再次点燃导火索。随着“轰”的一声巨响,炸药瞬间爆炸。这次爆炸效果比之前几次都要好得多。爆破产生的碎石和泥土顺着沟渠流入引水渠,与水流一起冲击着堰塞体。
在巨大的冲击力下,堰塞体终于被冲开一个可控的口子,湖水汹涌而出,按照渠道延展的方向流去。
“小王出事了!”张志成突然一声大喊打破了这紧张的氛围,手中工具“哐当”一声掉落,人如离弦之箭,朝着小王滑下的方向冲去。王力听到喊声,心脏猛地一缩,毫不犹豫地放下手中工具,转身跟上。
两人顺着斜坡疾驰而下,脚下的泥土松软泥泞,每一步都如陷泥潭,阻力重重。转瞬间,两人已至小王身旁,只见他瘫倒在地,脸色惨白,双眼紧闭,嘴唇微微哆嗦,毫无生气。身上多处伤口鲜血直流,将周围的泥土染得殷红。
张志成迅速蹲下,检查了一番小王的伤势,“他站不起来,应该是腿摔断了!我们……”
上方传来一阵轰鸣声,打断了张志成的话音。堰塞体坍塌引发一股湍急水流,朝着他们汹涌地冲来。
“水冲过来了!”王力大喊,张志成抬头一看,只见水流急速涌来,浪头足有半人高,带着一股令人胆寒的气势。
“快往上跑!”张志成喊道。
两人抬着小王拼命往上跑,脚下湿滑难行,每一步都像是踩在棉花上,使不上劲。
水流不断冲击着他们的身体,冰冷的水花溅到脸上,让他们不禁打了个寒颤。
张志成紧紧揽住小王瘦弱的身躯,身体微微前倾,仿佛一座不可动摇的山岳,用尽全身力气维持着平衡。王力则迅速调整姿势,双手如同铁钳般紧紧抓住斜坡上的凸石。
“王力,抓紧石头往上爬!”张志成喊道,声音带着一丝紧张。
王力咬着牙回应:“我抓紧了!”
水流越来越近,眼看就要追上他们。
张志成一边跑一边迅速观察周围地形,目光急切地寻找着可以躲避的地方。
突然,他看到前方有一块巨石,便大声喊道:“王力,把小王放到这块大石头后面!”
水流冲过来,巨石挡住了水流,形成一个漩涡。水花四溅,发出刺耳的声响。
水流的冲击力极大,张志成和王力感觉身体被一股强大的力量推着,仿佛要将他们从巨石上掀翻。
张志成大声喊道:“用肩膀顶!一定要稳住!”一只手紧紧地抱住小王,另一只手抓住巨石的边缘,身体尽量贴近巨石。他感到水流的冲击力如重锤般不断砸在他的后背上,每一次撞击都似乎要将他生生从巨石上撕扯开去。
“你怎么样?”张志成焦急地问道。
“没事,我还撑得住!”王力咬着牙说道。
当水流终于有了些许减缓的迹象,张志成紧绷的神经才略微放松……时间仿佛凝固了一般,每一秒都充满了紧张和恐惧。过了大概二十多分钟,水流终于过去。张志成松了一口气,说道:“我们赶紧把他抬上去!”
“赶紧搭把手!”听到赵队长喊声,周围的队员们纷纷围了过来,众人小心翼翼地抬起小王,开始往营地走去。
众人抬着小王回到营地,林悦见状,立刻迎了上去,迅速地将小王安置在帐篷里,并开始按照急救程序仔细查看小王的伤势。她卷起小王的裤腿,发现伤口处血迹斑斑,周围的皮肤已经红肿,骨折部位明显变形。
经过一番仔细检查后,林悦抬起头,神色凝重地对赵队长说:“队长,小王的双腿骨折情况严重,营地的医疗条件有限,我已尽可能地进行了初步固定处理。但考虑到他的伤势,必须尽快安全地转运至师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这是根据骨折的严重程度和我们现有的医疗条件判断的,只有专业的医院才能提供更好的治疗。”
正当众人焦急万分之时,孙专员突然走了进来,看他面色阴沉,大家以为他又要发火。
张志成紧握双拳,紧张地立于小王身旁,没想到孙专员却一反常态,并未大声呵斥。他默默地走到小王身边,弯下腰,仔细地查看了小王的伤势,然后直起身子,深吸一口气。
“我去和上级联系,然后送小王先回医院”孙专员说道,声音低沉而坚定。众人惊讶地抬起头,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孙专员看着大家疑惑的眼神,微微叹了口气,说:“我知道你们都对我有意见,但现在小王受伤,最重要的是确保他能得到及时的治疗!”
孙专员的话一入耳,张志成不知怎的,突然有种热泪盈眶的感觉。紧接着突然感到一阵眩晕,他猛地一怔,然后眼前一黑。
再度睁开眼睛,周围一片昏暗,张志成感觉身体软绵绵的使不上力气。王力见他醒来,赶忙凑了过来,轻声说道:“你可算醒了,把我们吓坏了!”
张志成微微皱了皱眉头,有气无力地问道:“我是怎么了?”王力看着他,说道:“林护士说你是……是什么因为低血糖,所以昏过去了。这几天你是不是没咋吃东西?林护士给你打了针,刚刚还在这守了好一会儿。”
张志成这才忆起先前的种种,他苦笑着摇摇头,心中满是无奈。自己在关键时刻竟因低血糖晕倒,实在有些丢人。不过好在小王已被送去就医,堰塞湖的危机也暂时解除。
“我睡了多久?”张志成声音沙哑地问。
“差不多有大半天了。”王力挠挠头,“你可把大伙急坏了。”
张志成挣扎着想要坐起来,王力连忙上前搀扶。刚坐定,赵队长和李工便走进了帐篷。
赵队长掀起帐篷帘布,戈壁的星光随着夜风漏进来。他粗糙的手掌覆上张志成前额,带着硝烟和岩屑的气息。"三十七度二。"这老兵用体温计也能估得精准,"都是当年落下的本事。"他扯过马扎坐下,"你小子玩命那劲儿,跟我年轻时一个样。"
张志成有些不好意思地说,“真是对不起,关键时候掉链子。”
李工摆摆手,“别这么说,你已经做得很好了。这次能成功解决堰塞湖危机,你可是立了大功。”
张志成微微点头,心中却在思考接下来的工作。“队长,那接下来咱们的勘测工作……”
赵队长坐下来,神色凝重地说:“经过这次的事情,我们得更加谨慎。下游的河道虽然暂时疏通了,但整个区域的地质状况还不稳定,我们需要重新评估水利工程的规划。”
"歇着吧,这里有我们。"炊事班长抹了把汗,看着年轻人僵硬的背影叹了口气。张志成扯出个笑,机械地往灶膛添着柴火,直到火星迸溅灼痛手背才惊觉。每次有队员从外面回来,他都迫不及待地迎上去:“兄弟,外面情况咋样了?”队员们有的只是疲惫地摇头,不愿多说。有的则简单敷衍几句,但这些话语怎能慰藉张志成内心的焦灼,反而让他更加心急如焚。
日头毒辣的正午,两个泥人踉跄着冲进营地。张志成手中的水瓢"当啷"坠地,浑浊的泥浆正顺着来人的裤管往下淌,在干燥的戈壁滩上洇出狰狞的爪痕。
张志成的心猛地一沉,赶忙快步迎上去,焦急地问道:“怎么了?发生什么事了?”
"全完了......"队员撑着膝盖剧烈喘息,喉结上下滚动着咽下沙尘,"山体整片塌下来,河道完全截断!"他颤抖的手指向西北方,"李工说要是处理不好,下游三个村子的老乡......"话尾被呼啸的风声吞没,布满血丝的眼睛里映着戈壁滩上蒸腾的热浪。
另一名队员匆匆擦去脸上的泥水,说道:“赵队长和李工正带着大家在现场查看,围着那堰塞湖转了好几圈了,都在想办法疏通……可是那堰塞湖的情况太复杂,李工让我们来叫你赶紧过去!”
张志成一听要他去现场,哪还顾得上肩膀的伤痛,二话不说,扭头就走。抵达现场后,眼前的景象让他倒吸一口凉气。只见河道一侧的山体大面积滑坡,土石倾泻而下,将河道截断,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堰塞湖。湖水不断上涨,水位已经逼近堰塞体顶部,此刻距离顶部仅有不足 3米,且水位还在以每小时 0.4米的速度上升。
张志成看着这危急的情况,心急如焚,脑海中迅速闪过各种水利知识。他知道,堰塞湖一旦决堤,下游的村庄和农田将遭受灭顶之灾。他和李工迅速组织队员们开始测量堰塞体的各项数据,计算蓄水量和泄洪的可能性。
“这堰塞体的长度约有 100米,宽度约 40米,平均高度差不多有 30米。”张志成一边测量,一边对李工说道,“按照目前的水位上升速度,最多再过 7个多小时,湖水就会漫过堰塞体顶部。”
李工皱着眉头,神色凝重:“一旦湖水漫过顶部,就会形成巨大的压力,可能导致堰塞体瞬间坍塌,引发洪水。我们必须尽快找到解决办法。”
经过一番紧张的测量和计算,他们估算出堰塞湖的蓄水量已接近 120000立方米。堰塞体靠近山体的一侧,土石极为坚硬,主要是花岗岩和片麻岩混合而成,而靠近河道中心的部分则相对松散,多是砂质土沙质土和小石块。另外堰塞体靠近山体处的坡度约为 50度,向河道中心逐渐变缓,到了 35度左右。距离堰塞体 60米以内的区域地势平坦,便于爆破后土石的疏散与流动。但再往远处就是零散的牧民定居点了,这就必须保证爆破方向和力度不会对这些区域造成影响。
根据这些测量数据,他们在堰塞体上初步选定了三个爆破点。第一个爆破点位于堰塞体顶部靠近河道中心的位置,这里土石最松散,预计炸药用量为 8千克。为了让炸药充分发挥作用,在炸药周围还填充了一层缓冲材料。一切准备就绪后,连接好雷管和导火索。
“大家都往后撤,注意安全!”老沈大手一挥,爆破组的成员们迅速各就各位,他洪亮的声音划破紧张的空气。随着命令的下达,队员们迅速而有序地撤离到安全区域。张志成和李工站在不远处,眼睛紧紧地盯着堰塞体,心脏怦怦直跳,仿佛要蹦出嗓子眼。
随着“轰”的一声巨响,炸药瞬间爆炸,第一个爆破点释放出惊人能量。土石松散的区域瞬间被炸开,一个宽约 4米的口子豁然出现,尘土飞扬,伴随着石块飞溅。但堰塞体内部结构复杂得超乎想象,部分土石对爆炸能量进行了吸收和阻碍,爆破效果远未达到预期。紧接着,第二个爆破点又“轰”的一声爆炸,在第一个爆破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泄流口的宽度和深度。
可即便如此,依旧没能有效突破堰塞体的阻挡。此时,第三个爆破点也准时起爆!巨大的冲击力让地面都为之震颤。但仅仅在堰塞体底部形成了一些局部的裂痕……这个原本被寄予厚望的爆破点,几乎毫无建树,湖水依然被紧紧地禁锢在堰塞湖内,水位还在不断上升!
现场瞬间被死寂笼罩,一阵惊惶的低语声如涟漪般在人群中扩散开来。“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张志成感到喉咙像被无形的巨手紧紧掐住,连呼吸都变得异常艰难。脑海中仿佛被无数纷乱的思绪填满,交织成一张难以理清的网。
赵队长用尽全力喊道:“大家保持冷静,不要慌乱!老李,迅速报告一下目前的具体情况!”
“我们之前的测量和计算明明都是反复核对过的,炸药的质量和安装也绝不可能有问题……有可能是这堰塞湖的地质情况比我们预想的要复杂,存在着一些特殊构造,完全阻碍了爆破的效果。”
老沈闻言,大喊道:“那就加大炸药量!我就不信炸不开这堰塞体!咱们再重新炸一次,肯定行!”
张志成却立刻摇头,坚决地反对道:“沈班长,绝对不行!加大炸药量风险太大了。我们对堰塞体内部的复杂结构还没有完全摸透,要是盲目增加炸药,很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坍塌,到时候会直接导致决堤!别说下面的老乡们了,咱们自己都出不去!”
老沈激动地反驳:“那你说怎么办?就等着它决堤?现在多耽搁一分钟,危险就多一分,冒险也值得!”
此时,堰塞湖的水位还在不断上升,最多再过 7个多小时,湖水就会漫过堰塞体顶部。一旦湖水漫过顶部,就会形成巨大的压力,可能导致堰塞体瞬间坍塌,引发洪水。
张志成深吸了一口气,强迫自己恢复冷静。环顾四周,最终将目光定格在不远处的一条水道上。那水道原本是从堰塞湖上方流淌下来的,如今因堰塞湖形成,水流被阻断,已然干涸。一个想法在他脑海中闪过。“或许我们可以尝试从上游引流。”张志成缓缓说道,“那条小溪若能引回上游水流,增加堰塞湖水量,也许能让堰塞体自行冲破。”
李工眼睛一亮,说道:“这办法可行!但要怎么引流呢?小溪离这里不近,地形又复杂。”
张志成沉思片刻,说道:“我们可以利用现有的设备和材料,挖掘一条临时引水渠。虽然工作量大,但目前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赵队长点头道:“好,就这么办!”
赵队长指挥着队员们将树木砍倒,锯成合适的长度,作为框架的支撑,张志成则全神贯注地留意着周围的地形地貌。他心里清楚,这引水渠的框架搭建必须稳固且科学,才能承受水流的冲击。
他蹲下身子,细致地观察地面,发现土壤质地异常坚硬,预示着挖掘工作将异常艰巨。拿起铲子,用力插入地面,每一下都感觉像是在和石头较劲儿。张志成抓起把砂土在掌心碾磨,棱角分明的石英颗粒簌簌落下。"这是典型的风化花岗岩碎屑。"他提高声量,铲尖在地上划出规整的梯形断面,"底宽80公分,深1米,边坡1:0.5,纵坡千分之三!我来先放线!"
为了使框架更加稳固,张志成和队员们一起寻找合适的石块和木桩,用锤子将木桩钉入地面,固定框架:“这个框架一定要搭建牢固,不然水流冲过来容易散架。咱们每根木桩之间的间距大概在 50厘米。”根据力学原理,合理的间距可以分散受力,让框架更加稳固。
张志成不断地调整挖掘的角度和力度,试图找到一个最佳的挖掘方式:“挖的时候要尽量保持垂直,这样才能保证渠道的深度。同时,要注意两边的坡度不能太陡,不然容易坍塌。咱们挖掘的坡度这么大就行!”张志成手掌微微翘起,做了个示意。
随着挖掘的逐步深入,张志成意识到渠道的宽度需适时加宽。通常而言,宽度需依据水流的大小来合理设定。水流比较大的时候,通道宽度可以达到 1.2米左右。这样可以保证水流能够顺利地通过渠道,同时也要确保水流不会过于分散,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底部的泥土一定要平整好,这样才能保证水流的稳定性。如果底部不平,水流容易形成漩涡,影响效果。咱们要尽量把底部的平整度控制在两三公分内啊,把握不住就看看自己大拇指的第一节!”
挖掘工作持续了几个小时,渠道终于挖掘完成。现在要把引水渠的两侧设置支撑物,防止渠道坍塌。张志成计算后,判定每根支撑物之间的距离大概要在 1米,这样可以保证渠道的整体稳定性。“大家把支撑物设置好,每根之间间隔 1米,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渠道坍塌。这是根据对渠道受力分析得出的,合理的支撑间距可以增强渠道的抗冲击能力。”
队员们遵照张志成的指导,秩序井然地将树木与石块安放在渠道两侧,充当起稳固的支撑物。他们用绳子将支撑物一一固定在渠道上,确保其牢固可靠。就在大家以为一切都在顺利推进时,挖掘过程中触动了堰塞体内部的松散土石。刹那间,堰塞体突然发生小规模坍塌,坍塌的土石带着一股巨大的冲击力,瞬间堵塞了引水渠的一部分。
张志成看着眼前这突如其来的状况,眉头紧紧皱起,迅速观察周围的环境,判断出坍塌的土石体积大约在 5立方米左右,已经将渠道堵塞了三分之一。
如此一来,水流受到了极大的阻碍,而堰塞湖的水位还在不断上升,如果不尽快解决这个问题,水流无法顺利引流,极有可能导致堰塞湖提前决堤,再度失控!
千钧一发之际,他快步走到爆破组面前,大声说道:“沈班长,咱们能不能利用爆破产生的冲击力,结合引水渠的水流,一起冲击堰塞体?!这是利用水流和爆破冲击力的合力,增加对堰塞体的破坏效果,就像两个拳头一起出击,力量更大。”
老沈微微一愣,随即笑道:“好小子,脑袋瓜子真灵光!”爆破组立刻对爆破方案进行调整,在爆破点附近挖掘一条与引水渠相连的小沟渠,让爆破产生的碎石和泥土顺着沟渠流入引水渠,增加水流的冲击力。
一切准备就绪后,爆破组再次点燃导火索。随着“轰”的一声巨响,炸药瞬间爆炸。这次爆炸效果比之前几次都要好得多。爆破产生的碎石和泥土顺着沟渠流入引水渠,与水流一起冲击着堰塞体。
在巨大的冲击力下,堰塞体终于被冲开一个可控的口子,湖水汹涌而出,按照渠道延展的方向流去。
“小王出事了!”张志成突然一声大喊打破了这紧张的氛围,手中工具“哐当”一声掉落,人如离弦之箭,朝着小王滑下的方向冲去。王力听到喊声,心脏猛地一缩,毫不犹豫地放下手中工具,转身跟上。
两人顺着斜坡疾驰而下,脚下的泥土松软泥泞,每一步都如陷泥潭,阻力重重。转瞬间,两人已至小王身旁,只见他瘫倒在地,脸色惨白,双眼紧闭,嘴唇微微哆嗦,毫无生气。身上多处伤口鲜血直流,将周围的泥土染得殷红。
张志成迅速蹲下,检查了一番小王的伤势,“他站不起来,应该是腿摔断了!我们……”
上方传来一阵轰鸣声,打断了张志成的话音。堰塞体坍塌引发一股湍急水流,朝着他们汹涌地冲来。
“水冲过来了!”王力大喊,张志成抬头一看,只见水流急速涌来,浪头足有半人高,带着一股令人胆寒的气势。
“快往上跑!”张志成喊道。
两人抬着小王拼命往上跑,脚下湿滑难行,每一步都像是踩在棉花上,使不上劲。
水流不断冲击着他们的身体,冰冷的水花溅到脸上,让他们不禁打了个寒颤。
张志成紧紧揽住小王瘦弱的身躯,身体微微前倾,仿佛一座不可动摇的山岳,用尽全身力气维持着平衡。王力则迅速调整姿势,双手如同铁钳般紧紧抓住斜坡上的凸石。
“王力,抓紧石头往上爬!”张志成喊道,声音带着一丝紧张。
王力咬着牙回应:“我抓紧了!”
水流越来越近,眼看就要追上他们。
张志成一边跑一边迅速观察周围地形,目光急切地寻找着可以躲避的地方。
突然,他看到前方有一块巨石,便大声喊道:“王力,把小王放到这块大石头后面!”
水流冲过来,巨石挡住了水流,形成一个漩涡。水花四溅,发出刺耳的声响。
水流的冲击力极大,张志成和王力感觉身体被一股强大的力量推着,仿佛要将他们从巨石上掀翻。
张志成大声喊道:“用肩膀顶!一定要稳住!”一只手紧紧地抱住小王,另一只手抓住巨石的边缘,身体尽量贴近巨石。他感到水流的冲击力如重锤般不断砸在他的后背上,每一次撞击都似乎要将他生生从巨石上撕扯开去。
“你怎么样?”张志成焦急地问道。
“没事,我还撑得住!”王力咬着牙说道。
当水流终于有了些许减缓的迹象,张志成紧绷的神经才略微放松……时间仿佛凝固了一般,每一秒都充满了紧张和恐惧。过了大概二十多分钟,水流终于过去。张志成松了一口气,说道:“我们赶紧把他抬上去!”
“赶紧搭把手!”听到赵队长喊声,周围的队员们纷纷围了过来,众人小心翼翼地抬起小王,开始往营地走去。
众人抬着小王回到营地,林悦见状,立刻迎了上去,迅速地将小王安置在帐篷里,并开始按照急救程序仔细查看小王的伤势。她卷起小王的裤腿,发现伤口处血迹斑斑,周围的皮肤已经红肿,骨折部位明显变形。
经过一番仔细检查后,林悦抬起头,神色凝重地对赵队长说:“队长,小王的双腿骨折情况严重,营地的医疗条件有限,我已尽可能地进行了初步固定处理。但考虑到他的伤势,必须尽快安全地转运至师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这是根据骨折的严重程度和我们现有的医疗条件判断的,只有专业的医院才能提供更好的治疗。”
正当众人焦急万分之时,孙专员突然走了进来,看他面色阴沉,大家以为他又要发火。
张志成紧握双拳,紧张地立于小王身旁,没想到孙专员却一反常态,并未大声呵斥。他默默地走到小王身边,弯下腰,仔细地查看了小王的伤势,然后直起身子,深吸一口气。
“我去和上级联系,然后送小王先回医院”孙专员说道,声音低沉而坚定。众人惊讶地抬起头,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孙专员看着大家疑惑的眼神,微微叹了口气,说:“我知道你们都对我有意见,但现在小王受伤,最重要的是确保他能得到及时的治疗!”
孙专员的话一入耳,张志成不知怎的,突然有种热泪盈眶的感觉。紧接着突然感到一阵眩晕,他猛地一怔,然后眼前一黑。
再度睁开眼睛,周围一片昏暗,张志成感觉身体软绵绵的使不上力气。王力见他醒来,赶忙凑了过来,轻声说道:“你可算醒了,把我们吓坏了!”
张志成微微皱了皱眉头,有气无力地问道:“我是怎么了?”王力看着他,说道:“林护士说你是……是什么因为低血糖,所以昏过去了。这几天你是不是没咋吃东西?林护士给你打了针,刚刚还在这守了好一会儿。”
张志成这才忆起先前的种种,他苦笑着摇摇头,心中满是无奈。自己在关键时刻竟因低血糖晕倒,实在有些丢人。不过好在小王已被送去就医,堰塞湖的危机也暂时解除。
“我睡了多久?”张志成声音沙哑地问。
“差不多有大半天了。”王力挠挠头,“你可把大伙急坏了。”
张志成挣扎着想要坐起来,王力连忙上前搀扶。刚坐定,赵队长和李工便走进了帐篷。
赵队长掀起帐篷帘布,戈壁的星光随着夜风漏进来。他粗糙的手掌覆上张志成前额,带着硝烟和岩屑的气息。"三十七度二。"这老兵用体温计也能估得精准,"都是当年落下的本事。"他扯过马扎坐下,"你小子玩命那劲儿,跟我年轻时一个样。"
张志成有些不好意思地说,“真是对不起,关键时候掉链子。”
李工摆摆手,“别这么说,你已经做得很好了。这次能成功解决堰塞湖危机,你可是立了大功。”
张志成微微点头,心中却在思考接下来的工作。“队长,那接下来咱们的勘测工作……”
赵队长坐下来,神色凝重地说:“经过这次的事情,我们得更加谨慎。下游的河道虽然暂时疏通了,但整个区域的地质状况还不稳定,我们需要重新评估水利工程的规划。”
百度 64书屋 有求必应! 长河锁浪最新章节 http://www.64sw.com/xiaoshuo/changhesuolang/read/83/8.html ,欢迎收藏!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