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 64书屋 有求必应! 长河锁浪 http://www.64sw.com/xiaoshuo/changhesuolang/read/83/4.html 全文阅读!64书屋,有求必应!
换源:
第二天刚吃了早饭,还没出餐厅,昨天负责把张志成和李工送来招待所的同志就来接他们俩去师部。两人还是到了昨天的那件小会议室,但里面空荡荡的,孙专员并不在。那名同志拿来两个搪瓷缸,倒了两杯热水,让他们俩先坐。
会议室的白墙在晨光中泛着冷色,挂钟的铜摆锤机械地左右摇晃。张志成盯着时针在"八"与"九"之间的狭缝里挣扎,指节无意识地在军裤上叩出细密的节奏。搪瓷缸里腾起的热气早已消散,凝结的水珠顺着杯壁滑落,在会议桌上洇出深色的圆斑。
"沙暴那天我递资料的动作慢了半拍?"张志成突然出声,指甲深深掐进掌心,"还是汇报时漏说了三号测点的异常?"他的喉结急促滚动,仿佛要将翻涌的疑虑重新咽回肚里。
李工枯瘦的手指沿着杯口画圈,茶垢在搪瓷上拖出淡褐色的轨迹。"组织上自有考量。"他说得四平八稳,眼皮却始终垂着,像是要把所有情绪都锁在褶皱里。窗外的枯枝刺耳作响,一节杯吹断的扑在玻璃上,又被风卷着跌进院里。
窗外的阳光渐渐变得强烈起来,透过窗户洒在他们身上,却丝毫没有带来温暖的感觉。张志成走到窗前,望着外面师部大院里人来人往,心中越发焦急。他看着那些忙碌的身影,想象着孙专员此刻在做什么,是不是正在讨论与他们相关的事情。
直到临近中午,会议室那扇紧闭许久的门才被推开,孙专员带着一阵风匆匆而入,脸上明显写着疲惫,像是被一层薄霜所覆盖,但那双眼却似寒星刺透空气,几步跨到桌前坐下,目光扫向李工和张志成,声音带着些许沙哑说道:“不好意思,让你们等了这么久。上午被一些突发事情缠得脱不开身。行了,咱们别耽搁,接着昨天的调查往下走。”
张志成和李工原本有些松散的坐姿瞬间紧绷,像是被拉紧的弓弦,全身的神经都集中起来,准备迎接即将如骤雨般倾盆而下的问题。
孙专员快速翻开手中的文件,紧接着猛地抬头,目光似箭直射而出,问道:“那次沙尘暴里丢失的资料,你们重新梳理过没?能不能搞清楚到底丢了什么,对整个工程的冲击又有多大?”
李工表情凝重,他微微皱着眉头,眼神中透露出思考的神色。他缓缓开口回应道:“我们马不停蹄地对丢失资料做了初步整理。主要是一些局部区域特别详尽的地形数据,还有部分水文监测记录,我们全靠这些数据来敲定关键节点的施工方案以及水利设施咋布局。不过,二次勘测的时候,我们拼了命补测了些重要数据,还根据经验和手头资料做了初步推断,就是想把对工程进度的拖累减到最小。”他一边说,一边用手比划着,试图让孙专员更清楚地理解情况。
孙专员微微颔首,紧接着又抛出一个尖锐的问题:“二次补救性勘测时碰到野狼袭击,你们那应对法子,你们自己觉得稳妥吗?有没有琢磨过其他更安全、更顶用的方法?”
张志成眉头紧锁,他回想起当时紧张的场景,心中仍有余悸。稍作停顿后,坚定地说道:“当时那狼群跟疯了似的突然加速包抄过来,我们第一反应就是赶紧用简易火把吓退它们,为啥?就怕用枪会把狼群彻底激怒,那可就真要命了。然后王力瞅准风向变化,制造烟雾来干扰狼群,同时赵队长朝天开枪来镇住它们,好不容易才撤出来。孙专员,我敢说这些措施已经是最明智的了。当时的条件,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孙专员手中的笔在本子上不停地记录着,写完后,他抬头死死盯着张志成,继续追问:“回到工程大队后,赵队长被带走调查,队里有人对这事故责任有啥不一样的想法没?”
张志成的脸一下子涨了起来,他想起赵队长平日里的付出和担当,情绪有些激动地说道:“大家当时都懵了,谁能想到出这么大的事……可当时沙尘暴那阵仗,谁能提前防备啊?好多突发状况,连反应的时间都没有。我就明说吧,把责任全扣在赵队长头上,这绝对不公平!他从头到尾都在拼命,努力护着大家的安全,事后还忙着组织抢救,他的付出大家都看在眼里!”
片刻后,孙专员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有力:“我懂你们的心思。这次调查,就是要把真相挖出来,把责任分得清清楚楚,给后面的工作立个警示牌。你们还有什么要补充的没?不管是勘测前期咋准备的,人员安排的,技术操作方面的,啥都可以说。”
李工和张志成迅速交换了一个眼神,然后李工便开口说道:“前期准备的时候,虽然苏联专家给我们突击讲课,可到了塔里木河现场,才发现实际情况和讲义里讲的差了十万八千里……这说明我们对复杂实地环境的应对,准备得太糙了!人员安排上,各个岗位的同志们在自己那摊事儿上都没含糊,可多岗位一起应对极端突发情况的演练,确实少了点……操作上更别提了,好些仪器提供给我们的时候就是残缺的。”
孙专员一笔一划认真记录着,眼神里渐渐有了一丝欣慰:“你们能认识到这些问题,这可是个好开头。对我们总结经验教训,把工作流程和规范打磨得更精细,意义重大。好了,今天上午就先到这儿,你们先去师部食堂吃饭。”
两人还走在路上,郑指导员冲过来的身影撞碎了他们身旁凝固的空气:“老赵出来了!”
张志成与李工瞬间弹起,眼中的惊喜与激动不言而喻。二话不说,拔腿就往会议室奔去。推开门的刹那,张志成的呼吸猛地一滞,瞬间捕捉到坐在那里的赵队长和他身旁的王力。
“队长!”张志成的呼喊声中带着难以抑制的颤抖,箭步冲上前去,双手紧紧握住赵队长的手,似乎要把这几日的担忧都通过这紧紧一握传递给对方。
赵队长也豁然起身,动作带着往日的干脆利落,宽厚的手掌有力地落在张志成和李工的肩头:“让你们操心了!”
“队长,这就……没事了吧?”张志成问道。虽然见到了人,但他还没有得到明确的肯定。
赵队长微微颔首:“嗯,调查判定是不可抗力引发的事故,但咱们在工作里确实存在很多不足,我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且像组织上做了检讨。”
李工在一旁长舒了一口气,脸上的阴霾终于散去,说道:“平安就好,这几天我和小张都揪心坏了!”
王力自始至终没有说话,只站在一旁乐呵呵的傻笑。
“好了好了,既然都没事了,咱们今晚好好聚聚,我在招待所摆一桌,再去买瓶好酒,不醉不归!”郑指导员插空说道。
张志成一听,眼睛亮了起来,起哄道:“指导员请客肯定好,不过队长先前答应的手抓肉可还没请呢!”
众人一听,都笑了起来,目光纷纷投向赵队长。赵队长无奈地笑了笑,说道:“今晚谁都请不了咯,勘测设计院的领导来了,这会儿正在和师领导会面。领导已经打过招呼,晚上请咱们这次勘测队的全体队员,包括郑指导员、孙专员在内一起吃饭。”
众人皆是一愣,随后又涌起一阵惊喜。这不仅是对他们工作的一种认可,也是一次难得的交流机会。大家的脸上都露出了期待的神情,开始讨论晚上该如何表现。
张志成兴奋地说道:“这太好了!咱们可得好好表现。”
李工点头道:“是啊,正好可以向领导们详细汇报一下我们后续的改进计划。”
夜幕将整个招待所笼罩在一片静谧之中,师招待所一间包厢内,昏黄的灯光洒在圆桌上,映出一片融融的暖意。桌上摆的菜肴,虽不是什么山珍海味,但每一盘都分量十足,两瓶白酒立在一旁。
张志成他们已经提前到了,刚把水一一倒好,门就被轻轻推开,林师长迈着稳健的步伐走了进来,他身材并不高大,给人一种从容和内敛的感觉。张志成知道林师长是一位参加过长征的老革命,因此极为敬重,赶忙起身行礼。紧随其后的是勘测设计院的张副院长,他戴着一副窄边眼镜,头发整齐地向后梳着,儒雅又干练。
林师长微微抬手,示意大家坐下:“同志们,这段时间大家在塔里木河的工作,那是有目共睹的艰辛,今天这顿饭,就是想和大家聚聚,让你们也好好放松放松!”张副院长也微笑着点头,目光在众人脸上一一扫过:“虽然有不少波折,但你们都顽强的克服了!咱们边吃边聊,都别拘束啊!”
酒过三巡,赵队长放下酒杯,脸上泛起一丝红晕,眼神中满是欣慰地看向张志成,说道:林师长,我可得好好夸夸小张!沙尘暴那阵儿,狂风跟疯了似的,小张愣是咬着牙,迎着那大风就冲上去了,拼了命地去逮那些被刮跑的资料。手都被纸划烂了,血直流。后头碰到野狼来袭,这小子胆儿贼大,主动要把狼群引开,给咱大家伙儿弄出条道儿来撤退。就他这股子猛劲儿,一般人可学不来!他一边说,一边竖起大拇指。
李工在一旁听得不住点头,接着说道:“没错,二次勘测的时候,小张那股子认真劲儿,让我这个老家伙都佩服!”
张志成被众人夸奖得有些不好意思:“队长、李工……当时那种情况,大家都在拼命,我肯定也得上啊!”
张副院长听到了张志成的湖南口音,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冲着他端起酒杯说:“小张,你是湖南的啊?我也是湖南的嘞,咱们还都一个姓,这可比老乡还亲几分。来,咱俩走一个!”
张志成赶忙站起来,身体微微前倾,仰起头,一饮而尽,酒水顺着喉咙流下,带来一阵灼热,却也让他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林师长看着这一幕,哈哈大笑起来:“这可真是巧了,小张,你可得好好跟着张副院长学,把他的本事都学到手,将来为咱们兵团建设出大力!”说着,又话锋一转:“先把塔河收拾服气了!”
借着酒劲,张志成说道:“张副院长,我有个事儿一直想不明白……今天上午我也给孙专员提过,这次勘测之前,苏联专家是给我们突击培训了,但教的基本都用不上!还得靠李工的经验带着我们摸索,这样很影响后续的工作效率。”
林师长听后微微一怔,刚要说话,张副院长轻轻摆了摆手,接过话头:“小张,苏联在水利建设方面有很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技术,他们的意见对我们很重要。不过……”
他顿了顿,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丝凝重:“我和林师长商量过,本来是想明天再告诉你们的。但既然你都说起来了,那就今晚讲吧。你们之前传回来的勘测数据,经过苏联专家的研判,他们认为在塔里木河流域建设长效性水利设施,难度极大,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这话一出,包厢内顿时陷入了一片死寂。所有人都愣住了,脸上露出震惊和难以置信的表情。
此时苏联专家在众多领域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毕竟他们来自一个在工业、科技等方面相对发达且经验丰富的国家,对于新中国的建设,尤其是像兵团所在边疆地区的开发,被视为重要的技术与经验来源。各单位对苏联专家的意见都极为重视,甚至奉为圭臬。
而塔里木河流域建设长效性水利工程对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而言,是关乎南疆生存与发展的命脉工程。
南疆虽资源丰富,但干旱少雨,水源的有效利用与调配极为关键。长效性水利工程一旦建成,便能稳定地灌溉大片农田,从而保障兵团职工以及当地百姓的基本生活需求,同时为人口的增长和聚居提供坚实基础。另外,完善的水利设施能够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稳固与开发,其战略意义深远,不可替代。
张志成双眼圆睁,额头上青筋暴起,“蹭”地一下站起身来,声音带着几分颤抖与愤懑:“他们在莫斯科的暖气房里,能听见塔里木河的水声吗?”他摊开缠着纱布的掌心,“工程大队的沈班长告诉我,后面埋着十七个兄弟的血!”他的眼神中满是不甘与执着,死死地盯着张副院长,势必要从他那里得到一个不同的答案。
张副院长看着激动的张志成,叹了口气,说道:“小张,我理解你的心情,大家都付出了很多。但苏联专家的分析是基于多方面专业考量的,他们指出塔里木河的地质结构复杂多变,沙质土壤稳定性差,且河流径流量季节性差异极大,这些因素综合起来,让长效性水利设施难以长期稳定运行。”
李工也皱着眉头,神色凝重地说:“张副院长,这些问题我们也注意到了,而且在实地勘测中也找到了一些解决的办法,就不能再争取一下吗?”
赵队长在一旁拍了拍张志成的肩膀,试图让他冷静下来,“小张,别激动,先听听领导们怎么说。”
张副院长微微点头,推了推眼镜,说道:“大家要清楚,这并非一蹴而就的事,需要严谨的科学论证。不过院里也认为不能停下脚步,要进一步细化现有的数据资料,从其他可行的角度去探索水利工程的建设方案,哪怕是临时性的灌溉优化措施,也要尽力推进。”
张志成狠狠地吸了一口气,像是要把内心的愤懑与不甘全都压下去,可那声音依旧止不住的带着火辣与倔强:“张副院长!我晓得苏联专家那是权威,可他们连塔里木河的地皮都没踩过,光靠些数据就把这工程判了死刑,这怕是太不讲道理!我们在那鬼地方,顶着沙尘暴,挨着野狼咬,好不容易摸出点门道,这就全泡汤了?小蒋兄弟把命都留在了那儿,为的啥?不就是盼着能建起这长效水利工程,让南疆换个新模样!”
他的眼神连带着全部的精神都开始燃烧,带着一种执拗的蛮劲,在众人脸上一一扫过:“而且我们搞勘测时,真真切切发现了些转机嘞。就说那有些地方的土,虽说沙多,但也有点子黏糊劲,要是用上些特别的加固防渗法,说不定就能稳住。还有那河流水量,时多时少,咱就整一个能调节的水利枢纽,丰水时把水存起,枯水时再放出来,理论上绝对行得通咯。反正我们湖南人最不怕的就是困难!当年毛主席带领我们打江山,哪次不是从绝境里杀出条血路。这搞水利,肯定也能拼出个所以然来!”
李工在旁边连连点头,他回想起在勘测过程中,那些顶着烈日、迎着风沙的日子,和张志成一同钻研数据、摸索方案的时光。“小张这话说到点子上,咱不能松劲。当地的老牧民、老住户们祖祖辈辈在这生活,他们那些土办法也是智慧。苏联专家的经验是个宝,可咱自己的努力也不能抹杀。”李工的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他想起一位老牧民曾给他展示过如何利用当地的红柳和胡杨树枝加固河岸,那看似简单的方法,却蕴含着当地人对这片土地深深的了解和适应。
赵队长亦是面色凝重,话语掷地有声:“师长,副院长,我们在一线那是咬着牙想把这工程干成。要是就这么撂挑子,大家的心气儿可就全没了……南疆耽搁不起呀!”赵队长脑海中浮现出工程大队队员们的脸庞,那些年轻的、充满朝气的面孔,他们远离家乡,来到这荒无人烟的地方,为的就是能改变南疆的面貌。如果此时放弃,他无法面对那些满怀期待的眼神。
张志成又一次紧紧盯着张副院长,只要对方敢说个“不”字,就要跟他理论到底:“张副院长,我恳请您再给咱一次机会。咱立马收拾东西就再钻进去,重新把塔里木河摸个透。我就不信还找不出个解决办法来!”
此时的包厢内,空气都似凝结,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林师长和张副院长身上,而张志成就像一座沉默却即将爆发的火山,那股子决心与冲劲,让周围的人都能真切地感受到。
林师长目光深邃而坚定,他轻轻敲了敲桌面,沉稳地开口:“苏联专家的意见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士气不能泄,信心不能丢!四九年进疆,我们在盐碱地里种出麦子;五六年剿匪,用坎土曼挖出灌溉渠。今天就是要把塔里木河掰弯了,也得让它往田里流!我们兵团人从无到有,一路披荆斩棘,什么艰难险阻没遇见过?”
张志成听林师长口风变了,顿时欣喜的想要张口,却听林师长继续说道:“但是,我们也不能盲目冲动行事。苏联专家的研判,是基于他们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经验积累,如果我们全然不顾他们的意见,执意按照自己的想法一味蛮干,一旦最终工程失败,这个责任将极其重大!”林师长的声音低沉而严肃,他深知这其中的利害关系,每一个决策都关乎着南疆的未来。
张志成微微一怔,随即昂首挺胸,声音洪亮而坚定:“林师长,我张志成从没想过找什么借口!我心里只想着把塔里木河的水利工程建成,让南疆的百姓过上好日子。”他用力地拍了拍自己的胸脯,发出“砰砰”的声响:“我敢在这立下军令状!如果因为尝试导致工程失败,我愿承担一切后果!想当年先辈们为了革命胜利,面对多大困难也没退缩过。现在,为了南疆的水利工程,我也同样可以奉献一切!”
林师长目光中闪过一丝赞许,大声叫好:“好!好一个有担当的湖南伢子!这才是我们兵团人的气魄!”林师长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他为有这样的战士而感到骄傲。
张副院长忽然笑出声,摘眼镜的动作带着湖南人特有的利落:"莫斯科的雪能盖住伏尔加河,可冻不住湘江的水!"他摸出个牛皮纸信封拍在桌上,红头文件上"特批"二字力透纸背,"明天带着这个回勘测队!"
他微微顿了顿,表情严肃而诚恳:“但我们也不得不考虑到实际情况和可能面临的风险。一旦这个消息传开,大家的士气和信心必然会受到极大的冲击。所以我们才想着先试探一下大家的态度,看看咱们团队是否还有继续攻坚克难的勇气和决心。”张副院长看着张志成,眼神中充满了期待,他希望能从张志成的身上看到希望的曙光。
赵队长站起身来,坚定地说道:“林师长,张副院长,我们全体队员都愿意继续再干!肯定能干成,干好!”
张副院长看着众人,笑道:“好!既然大家都有这样的决心,那我们就齐心协力,背水一战。但一切行动都要在科学严谨的框架内进行,不能蛮干,我和林师长也会为大家争取更多支持!”
会议室的白墙在晨光中泛着冷色,挂钟的铜摆锤机械地左右摇晃。张志成盯着时针在"八"与"九"之间的狭缝里挣扎,指节无意识地在军裤上叩出细密的节奏。搪瓷缸里腾起的热气早已消散,凝结的水珠顺着杯壁滑落,在会议桌上洇出深色的圆斑。
"沙暴那天我递资料的动作慢了半拍?"张志成突然出声,指甲深深掐进掌心,"还是汇报时漏说了三号测点的异常?"他的喉结急促滚动,仿佛要将翻涌的疑虑重新咽回肚里。
李工枯瘦的手指沿着杯口画圈,茶垢在搪瓷上拖出淡褐色的轨迹。"组织上自有考量。"他说得四平八稳,眼皮却始终垂着,像是要把所有情绪都锁在褶皱里。窗外的枯枝刺耳作响,一节杯吹断的扑在玻璃上,又被风卷着跌进院里。
窗外的阳光渐渐变得强烈起来,透过窗户洒在他们身上,却丝毫没有带来温暖的感觉。张志成走到窗前,望着外面师部大院里人来人往,心中越发焦急。他看着那些忙碌的身影,想象着孙专员此刻在做什么,是不是正在讨论与他们相关的事情。
直到临近中午,会议室那扇紧闭许久的门才被推开,孙专员带着一阵风匆匆而入,脸上明显写着疲惫,像是被一层薄霜所覆盖,但那双眼却似寒星刺透空气,几步跨到桌前坐下,目光扫向李工和张志成,声音带着些许沙哑说道:“不好意思,让你们等了这么久。上午被一些突发事情缠得脱不开身。行了,咱们别耽搁,接着昨天的调查往下走。”
张志成和李工原本有些松散的坐姿瞬间紧绷,像是被拉紧的弓弦,全身的神经都集中起来,准备迎接即将如骤雨般倾盆而下的问题。
孙专员快速翻开手中的文件,紧接着猛地抬头,目光似箭直射而出,问道:“那次沙尘暴里丢失的资料,你们重新梳理过没?能不能搞清楚到底丢了什么,对整个工程的冲击又有多大?”
李工表情凝重,他微微皱着眉头,眼神中透露出思考的神色。他缓缓开口回应道:“我们马不停蹄地对丢失资料做了初步整理。主要是一些局部区域特别详尽的地形数据,还有部分水文监测记录,我们全靠这些数据来敲定关键节点的施工方案以及水利设施咋布局。不过,二次勘测的时候,我们拼了命补测了些重要数据,还根据经验和手头资料做了初步推断,就是想把对工程进度的拖累减到最小。”他一边说,一边用手比划着,试图让孙专员更清楚地理解情况。
孙专员微微颔首,紧接着又抛出一个尖锐的问题:“二次补救性勘测时碰到野狼袭击,你们那应对法子,你们自己觉得稳妥吗?有没有琢磨过其他更安全、更顶用的方法?”
张志成眉头紧锁,他回想起当时紧张的场景,心中仍有余悸。稍作停顿后,坚定地说道:“当时那狼群跟疯了似的突然加速包抄过来,我们第一反应就是赶紧用简易火把吓退它们,为啥?就怕用枪会把狼群彻底激怒,那可就真要命了。然后王力瞅准风向变化,制造烟雾来干扰狼群,同时赵队长朝天开枪来镇住它们,好不容易才撤出来。孙专员,我敢说这些措施已经是最明智的了。当时的条件,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孙专员手中的笔在本子上不停地记录着,写完后,他抬头死死盯着张志成,继续追问:“回到工程大队后,赵队长被带走调查,队里有人对这事故责任有啥不一样的想法没?”
张志成的脸一下子涨了起来,他想起赵队长平日里的付出和担当,情绪有些激动地说道:“大家当时都懵了,谁能想到出这么大的事……可当时沙尘暴那阵仗,谁能提前防备啊?好多突发状况,连反应的时间都没有。我就明说吧,把责任全扣在赵队长头上,这绝对不公平!他从头到尾都在拼命,努力护着大家的安全,事后还忙着组织抢救,他的付出大家都看在眼里!”
片刻后,孙专员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有力:“我懂你们的心思。这次调查,就是要把真相挖出来,把责任分得清清楚楚,给后面的工作立个警示牌。你们还有什么要补充的没?不管是勘测前期咋准备的,人员安排的,技术操作方面的,啥都可以说。”
李工和张志成迅速交换了一个眼神,然后李工便开口说道:“前期准备的时候,虽然苏联专家给我们突击讲课,可到了塔里木河现场,才发现实际情况和讲义里讲的差了十万八千里……这说明我们对复杂实地环境的应对,准备得太糙了!人员安排上,各个岗位的同志们在自己那摊事儿上都没含糊,可多岗位一起应对极端突发情况的演练,确实少了点……操作上更别提了,好些仪器提供给我们的时候就是残缺的。”
孙专员一笔一划认真记录着,眼神里渐渐有了一丝欣慰:“你们能认识到这些问题,这可是个好开头。对我们总结经验教训,把工作流程和规范打磨得更精细,意义重大。好了,今天上午就先到这儿,你们先去师部食堂吃饭。”
两人还走在路上,郑指导员冲过来的身影撞碎了他们身旁凝固的空气:“老赵出来了!”
张志成与李工瞬间弹起,眼中的惊喜与激动不言而喻。二话不说,拔腿就往会议室奔去。推开门的刹那,张志成的呼吸猛地一滞,瞬间捕捉到坐在那里的赵队长和他身旁的王力。
“队长!”张志成的呼喊声中带着难以抑制的颤抖,箭步冲上前去,双手紧紧握住赵队长的手,似乎要把这几日的担忧都通过这紧紧一握传递给对方。
赵队长也豁然起身,动作带着往日的干脆利落,宽厚的手掌有力地落在张志成和李工的肩头:“让你们操心了!”
“队长,这就……没事了吧?”张志成问道。虽然见到了人,但他还没有得到明确的肯定。
赵队长微微颔首:“嗯,调查判定是不可抗力引发的事故,但咱们在工作里确实存在很多不足,我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且像组织上做了检讨。”
李工在一旁长舒了一口气,脸上的阴霾终于散去,说道:“平安就好,这几天我和小张都揪心坏了!”
王力自始至终没有说话,只站在一旁乐呵呵的傻笑。
“好了好了,既然都没事了,咱们今晚好好聚聚,我在招待所摆一桌,再去买瓶好酒,不醉不归!”郑指导员插空说道。
张志成一听,眼睛亮了起来,起哄道:“指导员请客肯定好,不过队长先前答应的手抓肉可还没请呢!”
众人一听,都笑了起来,目光纷纷投向赵队长。赵队长无奈地笑了笑,说道:“今晚谁都请不了咯,勘测设计院的领导来了,这会儿正在和师领导会面。领导已经打过招呼,晚上请咱们这次勘测队的全体队员,包括郑指导员、孙专员在内一起吃饭。”
众人皆是一愣,随后又涌起一阵惊喜。这不仅是对他们工作的一种认可,也是一次难得的交流机会。大家的脸上都露出了期待的神情,开始讨论晚上该如何表现。
张志成兴奋地说道:“这太好了!咱们可得好好表现。”
李工点头道:“是啊,正好可以向领导们详细汇报一下我们后续的改进计划。”
夜幕将整个招待所笼罩在一片静谧之中,师招待所一间包厢内,昏黄的灯光洒在圆桌上,映出一片融融的暖意。桌上摆的菜肴,虽不是什么山珍海味,但每一盘都分量十足,两瓶白酒立在一旁。
张志成他们已经提前到了,刚把水一一倒好,门就被轻轻推开,林师长迈着稳健的步伐走了进来,他身材并不高大,给人一种从容和内敛的感觉。张志成知道林师长是一位参加过长征的老革命,因此极为敬重,赶忙起身行礼。紧随其后的是勘测设计院的张副院长,他戴着一副窄边眼镜,头发整齐地向后梳着,儒雅又干练。
林师长微微抬手,示意大家坐下:“同志们,这段时间大家在塔里木河的工作,那是有目共睹的艰辛,今天这顿饭,就是想和大家聚聚,让你们也好好放松放松!”张副院长也微笑着点头,目光在众人脸上一一扫过:“虽然有不少波折,但你们都顽强的克服了!咱们边吃边聊,都别拘束啊!”
酒过三巡,赵队长放下酒杯,脸上泛起一丝红晕,眼神中满是欣慰地看向张志成,说道:林师长,我可得好好夸夸小张!沙尘暴那阵儿,狂风跟疯了似的,小张愣是咬着牙,迎着那大风就冲上去了,拼了命地去逮那些被刮跑的资料。手都被纸划烂了,血直流。后头碰到野狼来袭,这小子胆儿贼大,主动要把狼群引开,给咱大家伙儿弄出条道儿来撤退。就他这股子猛劲儿,一般人可学不来!他一边说,一边竖起大拇指。
李工在一旁听得不住点头,接着说道:“没错,二次勘测的时候,小张那股子认真劲儿,让我这个老家伙都佩服!”
张志成被众人夸奖得有些不好意思:“队长、李工……当时那种情况,大家都在拼命,我肯定也得上啊!”
张副院长听到了张志成的湖南口音,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冲着他端起酒杯说:“小张,你是湖南的啊?我也是湖南的嘞,咱们还都一个姓,这可比老乡还亲几分。来,咱俩走一个!”
张志成赶忙站起来,身体微微前倾,仰起头,一饮而尽,酒水顺着喉咙流下,带来一阵灼热,却也让他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林师长看着这一幕,哈哈大笑起来:“这可真是巧了,小张,你可得好好跟着张副院长学,把他的本事都学到手,将来为咱们兵团建设出大力!”说着,又话锋一转:“先把塔河收拾服气了!”
借着酒劲,张志成说道:“张副院长,我有个事儿一直想不明白……今天上午我也给孙专员提过,这次勘测之前,苏联专家是给我们突击培训了,但教的基本都用不上!还得靠李工的经验带着我们摸索,这样很影响后续的工作效率。”
林师长听后微微一怔,刚要说话,张副院长轻轻摆了摆手,接过话头:“小张,苏联在水利建设方面有很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技术,他们的意见对我们很重要。不过……”
他顿了顿,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丝凝重:“我和林师长商量过,本来是想明天再告诉你们的。但既然你都说起来了,那就今晚讲吧。你们之前传回来的勘测数据,经过苏联专家的研判,他们认为在塔里木河流域建设长效性水利设施,难度极大,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这话一出,包厢内顿时陷入了一片死寂。所有人都愣住了,脸上露出震惊和难以置信的表情。
此时苏联专家在众多领域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毕竟他们来自一个在工业、科技等方面相对发达且经验丰富的国家,对于新中国的建设,尤其是像兵团所在边疆地区的开发,被视为重要的技术与经验来源。各单位对苏联专家的意见都极为重视,甚至奉为圭臬。
而塔里木河流域建设长效性水利工程对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而言,是关乎南疆生存与发展的命脉工程。
南疆虽资源丰富,但干旱少雨,水源的有效利用与调配极为关键。长效性水利工程一旦建成,便能稳定地灌溉大片农田,从而保障兵团职工以及当地百姓的基本生活需求,同时为人口的增长和聚居提供坚实基础。另外,完善的水利设施能够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稳固与开发,其战略意义深远,不可替代。
张志成双眼圆睁,额头上青筋暴起,“蹭”地一下站起身来,声音带着几分颤抖与愤懑:“他们在莫斯科的暖气房里,能听见塔里木河的水声吗?”他摊开缠着纱布的掌心,“工程大队的沈班长告诉我,后面埋着十七个兄弟的血!”他的眼神中满是不甘与执着,死死地盯着张副院长,势必要从他那里得到一个不同的答案。
张副院长看着激动的张志成,叹了口气,说道:“小张,我理解你的心情,大家都付出了很多。但苏联专家的分析是基于多方面专业考量的,他们指出塔里木河的地质结构复杂多变,沙质土壤稳定性差,且河流径流量季节性差异极大,这些因素综合起来,让长效性水利设施难以长期稳定运行。”
李工也皱着眉头,神色凝重地说:“张副院长,这些问题我们也注意到了,而且在实地勘测中也找到了一些解决的办法,就不能再争取一下吗?”
赵队长在一旁拍了拍张志成的肩膀,试图让他冷静下来,“小张,别激动,先听听领导们怎么说。”
张副院长微微点头,推了推眼镜,说道:“大家要清楚,这并非一蹴而就的事,需要严谨的科学论证。不过院里也认为不能停下脚步,要进一步细化现有的数据资料,从其他可行的角度去探索水利工程的建设方案,哪怕是临时性的灌溉优化措施,也要尽力推进。”
张志成狠狠地吸了一口气,像是要把内心的愤懑与不甘全都压下去,可那声音依旧止不住的带着火辣与倔强:“张副院长!我晓得苏联专家那是权威,可他们连塔里木河的地皮都没踩过,光靠些数据就把这工程判了死刑,这怕是太不讲道理!我们在那鬼地方,顶着沙尘暴,挨着野狼咬,好不容易摸出点门道,这就全泡汤了?小蒋兄弟把命都留在了那儿,为的啥?不就是盼着能建起这长效水利工程,让南疆换个新模样!”
他的眼神连带着全部的精神都开始燃烧,带着一种执拗的蛮劲,在众人脸上一一扫过:“而且我们搞勘测时,真真切切发现了些转机嘞。就说那有些地方的土,虽说沙多,但也有点子黏糊劲,要是用上些特别的加固防渗法,说不定就能稳住。还有那河流水量,时多时少,咱就整一个能调节的水利枢纽,丰水时把水存起,枯水时再放出来,理论上绝对行得通咯。反正我们湖南人最不怕的就是困难!当年毛主席带领我们打江山,哪次不是从绝境里杀出条血路。这搞水利,肯定也能拼出个所以然来!”
李工在旁边连连点头,他回想起在勘测过程中,那些顶着烈日、迎着风沙的日子,和张志成一同钻研数据、摸索方案的时光。“小张这话说到点子上,咱不能松劲。当地的老牧民、老住户们祖祖辈辈在这生活,他们那些土办法也是智慧。苏联专家的经验是个宝,可咱自己的努力也不能抹杀。”李工的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他想起一位老牧民曾给他展示过如何利用当地的红柳和胡杨树枝加固河岸,那看似简单的方法,却蕴含着当地人对这片土地深深的了解和适应。
赵队长亦是面色凝重,话语掷地有声:“师长,副院长,我们在一线那是咬着牙想把这工程干成。要是就这么撂挑子,大家的心气儿可就全没了……南疆耽搁不起呀!”赵队长脑海中浮现出工程大队队员们的脸庞,那些年轻的、充满朝气的面孔,他们远离家乡,来到这荒无人烟的地方,为的就是能改变南疆的面貌。如果此时放弃,他无法面对那些满怀期待的眼神。
张志成又一次紧紧盯着张副院长,只要对方敢说个“不”字,就要跟他理论到底:“张副院长,我恳请您再给咱一次机会。咱立马收拾东西就再钻进去,重新把塔里木河摸个透。我就不信还找不出个解决办法来!”
此时的包厢内,空气都似凝结,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林师长和张副院长身上,而张志成就像一座沉默却即将爆发的火山,那股子决心与冲劲,让周围的人都能真切地感受到。
林师长目光深邃而坚定,他轻轻敲了敲桌面,沉稳地开口:“苏联专家的意见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士气不能泄,信心不能丢!四九年进疆,我们在盐碱地里种出麦子;五六年剿匪,用坎土曼挖出灌溉渠。今天就是要把塔里木河掰弯了,也得让它往田里流!我们兵团人从无到有,一路披荆斩棘,什么艰难险阻没遇见过?”
张志成听林师长口风变了,顿时欣喜的想要张口,却听林师长继续说道:“但是,我们也不能盲目冲动行事。苏联专家的研判,是基于他们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经验积累,如果我们全然不顾他们的意见,执意按照自己的想法一味蛮干,一旦最终工程失败,这个责任将极其重大!”林师长的声音低沉而严肃,他深知这其中的利害关系,每一个决策都关乎着南疆的未来。
张志成微微一怔,随即昂首挺胸,声音洪亮而坚定:“林师长,我张志成从没想过找什么借口!我心里只想着把塔里木河的水利工程建成,让南疆的百姓过上好日子。”他用力地拍了拍自己的胸脯,发出“砰砰”的声响:“我敢在这立下军令状!如果因为尝试导致工程失败,我愿承担一切后果!想当年先辈们为了革命胜利,面对多大困难也没退缩过。现在,为了南疆的水利工程,我也同样可以奉献一切!”
林师长目光中闪过一丝赞许,大声叫好:“好!好一个有担当的湖南伢子!这才是我们兵团人的气魄!”林师长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他为有这样的战士而感到骄傲。
张副院长忽然笑出声,摘眼镜的动作带着湖南人特有的利落:"莫斯科的雪能盖住伏尔加河,可冻不住湘江的水!"他摸出个牛皮纸信封拍在桌上,红头文件上"特批"二字力透纸背,"明天带着这个回勘测队!"
他微微顿了顿,表情严肃而诚恳:“但我们也不得不考虑到实际情况和可能面临的风险。一旦这个消息传开,大家的士气和信心必然会受到极大的冲击。所以我们才想着先试探一下大家的态度,看看咱们团队是否还有继续攻坚克难的勇气和决心。”张副院长看着张志成,眼神中充满了期待,他希望能从张志成的身上看到希望的曙光。
赵队长站起身来,坚定地说道:“林师长,张副院长,我们全体队员都愿意继续再干!肯定能干成,干好!”
张副院长看着众人,笑道:“好!既然大家都有这样的决心,那我们就齐心协力,背水一战。但一切行动都要在科学严谨的框架内进行,不能蛮干,我和林师长也会为大家争取更多支持!”
百度 64书屋 有求必应! 长河锁浪最新章节 http://www.64sw.com/xiaoshuo/changhesuolang/read/83/4.html ,欢迎收藏!64书屋,有求必应!